進階搜尋 清除全部 全部收合 資料來源-單位 選擇全部 清除全部 中央部會 全部 農業部 行政院 教育部 衛生福利部 文化部 環境部 原住民族委員會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 客家委員會 縣市政府 全部 臺北市政府 新北市政府 桃園市政府 臺中市政府 臺南市政府 高雄市政府 新竹縣政府 苗栗縣政府 彰化縣政府 南投縣政府 雲林縣政府 嘉義縣政府 屏東縣政府 宜蘭縣政府 花蓮縣政府 臺東縣政府 澎湖縣政府 金門縣政府 連江縣政府 基隆市政府 新竹市政府 嘉義市政府 農業部所屬機關 全部 農糧署 漁業署 動植物防疫檢疫署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 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 農田水利署 農業試驗所 林業試驗所 水產試驗所 畜產試驗所 獸醫研究所 農業藥物試驗所 生物多樣性研究所 桃園區農業改良場 苗栗區農業改良場 臺中區農業改良場 臺南區農業改良場 高雄區農業改良場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臺東區農業改良場 茶及飲料作物改良場 種苗改良繁殖場 農業類別 選擇全部 清除全部 農 林 漁 畜 休閒 六大方針 選擇全部 清除全部 支持認同在地農業 培養均衡飲食觀念 珍惜食物減少浪費 傳承與創新飲食文化 深化飲食連結農業 地產地消永續農業 縣市 選擇全部 清除全部 北部 全部 基隆市 臺北市 新北市 桃園市 新竹縣 新竹市 中部 全部 苗栗縣 臺中市 彰化縣 南投縣 雲林縣 南部 全部 嘉義縣 嘉義市 臺南市 高雄市 屏東縣 東部及外島 全部 宜蘭縣 花蓮縣 臺東縣 澎湖縣 金門縣 連江縣 排序 更新時間 發布時間 4 APR 農改場在食農扮演角色-下集 食農教育法在111年4月19日正式三讀, 象徵未來我國將以全民力量支持在地農產, 寫下重要的里程碑!本場在食農教育的推廣上扮演的角色及所做的努力,針對培力食農教育師資、辦理食農教育成果暨食物日活 動、協助轄區學校推動食農教育方面盤整說明。 發布日期: 113-09-01 更新日期: 114-04-18 臺南區農業改良場 農改場在食農扮演角色-中集 食農教育法在111年4月19日正式三讀,象徵未來我國將以全民力量支持在地 農產,寫下重要的里程碑!本場在食農教育的推廣上扮演的角色及所做的努力,針對編製教材、教具、書 刊、闖關遊戲組方面盤整說明如下:編撰國產農漁畜教材農業部有鑑於推動食農教育亟需正確 的引用教材,因此從107年開始,邀集轄下14個試驗改良場所發揮專業,各場逐年建置2項國產農漁畜產品、農產品安全教材資源,作為食農教育推動之重要基礎資源,自107年度至今,已累積建置百餘種國產農漁畜產品,並公開於「食農教育資訊 整合平台」供大家免費下載引用,本場研究人員發揮專業,負責編撰轄區特色作物 如:落花生、蘆筍、文旦、芒果、胡麻、萵 苣、不結球白菜、小黃瓜、蒜頭、高粱計完 成10項,112年度尚有椪柑即將編撰完成, 由農業部委託編印圖文並茂之科普教材, 以提供國內各級學校等單位推動食農教育 知識,可引用具正確性及科普化之教材。 發布日期: 113-06-01 更新日期: 114-04-18 臺南區農業改良場 汐止區農會推食農教育 週六體驗食農手作及古早童玩 【新北市訊】汐止區農會將於本週六(29日)於農會休閒中心園區辦理「水稻田插秧暨動手玩食農」活動,該園區是新北市第一座結合綠色照顧站、銀髮俱樂部、農事體驗及食農教育,具心靈療癒全功能的複合場域。現場有動手玩食農手作、古早童玩趣、小農展售及胖卡車試吃活動,新北市政府農業局邀請民眾一起來休閒中心體驗食農樂趣。汐止區農會於民國85年將原舊有糧倉改造成銀齡休閒中心,占地約2,300坪;民國109年開始以打造全齡式的友善環境為出發點,成功復耕300多坪的水稻田供民眾進行食農教育體驗,農會為現已成都會區稻田幾乎絕跡的汐止區留下一畝田,以供老一輩回味古早農村記憶,也讓下一代的學童了解傳統水稻插秧栽培農事技術。也安排了動手玩食農手作,包括可食盆栽種植、手作草莓米布丁、手串咖啡豆手環及手作左手香膏等食農活動。另外還有滾鐵圈、沙包丟丟樂等古早童玩趣活動,皆可現場報名參加。現場也有青農及小農攤位展售茶葉、有機蔬果等農特產品供大家選購,農會也特別安排胖卡車試吃的活動,可免費嚐到山藥貢丸湯、蔥油醬拌汐心米及汐心情包種冷泡茶等農會產品,歡迎民眾到場品嚐農會精心製作的餐點及茶飲。汐止區農會理事長曾忠信表示,汐止區農會現已轉型為都會區型農會,近年除了農會金融服務外,也致力於農業推廣,落實社會責任,期盼藉由休閒中心辦理食農教育及綠色照顧活動,共同把關與創造環境的健康,活動相關訊息歡迎民眾追蹤汐止區農會「水稻田插秧暨動手玩食農」臉書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share/p/1Gsh6gCa5q/。 新北市政府農業局長諶錫輝表示,新北市致力推動農業健康市/式,持續推動有機、友善契作,降低碳排放,促進綠色消費,創造三生永續,與新北市各地區農會共同來打拼,不只為市民朋友提供最優質的農特產品,也替農友開拓通路,致力於推廣食農教育與綠色照顧,為當地農友、民眾及高齡長者提供貼心的服務和照護,將農業永續發展帶入社會責任的理念,創造綠色責任,也替市民朋友的健康努力奮鬥,建構農業、市民及生態共好的永續大健康環境。汐止區農會汐心情FB官網:https://www.facebook.com/hfa.for.farm 發布日期: 114-03-27 更新日期: 114-04-17 新北市 支持認同在地農業 地產地消永續農業 新北市政府 家庭野餐日明登場 新北推闖關學食農 【新北市訊】新北市政府將於明(3)日在三重大都會公園幸福水漾園區舉辦「家庭野餐日暨園遊會」,邀請市民家庭在春日陽光下體驗親子互動與永續共學的樂趣。活動以家庭共學與永續教育為主軸,農業局也響應設攤,規劃主題攤位「甜蜜探險隊」,藉由有趣的食農闖關,讓大小朋友一同探索蜜蜂與蜂蜜的奧秘。「甜蜜探險隊」由農業局與在地蜂農鼎勝養蜂場合作設計,透過趣味闖關活動,引導孩子認識蜜蜂與蜂蜜的奧妙。闖關內容包含兩大挑戰任務:第一關「蜂蜜的健康魔法」,讓小朋友了解蜂蜜的營養價值與對健康的好處;第二關「蜜蜂的神奇運輸術」,介紹蜜蜂如何採集花蜜並製作蜂蜜的過程。現場還有安全的透明展示箱,讓民眾能夠近距離觀察蜜蜂的模樣與行為,既有趣又富有教育意義。鼎勝養蜂場負責人吳憶宜表示,透過這樣輕鬆有趣的設攤方式,讓孩子們親近大自然,了解蜂蜜的來源。也希望藉由這樣的體驗,讓孩子從生活中開始認識農業,學會珍惜食物與愛護環境,這就是食農教育最重要的意義。新北市政府農業局表示,市府持續推動永續與共好,透過推行食農教育,以輔導特色農場、設計教案為核心,將農場資源與學校課程結合,讓學生在體驗中培養食農意識與在地農業認同。透過家庭野餐日設攤,將農業知識帶入日常生活情境,讓孩子從有趣的互動體驗,從小建立對食物來源的理解與對土地的關懷,讓食農教育向下扎根,實踐永續農業共好的目標。歡迎民眾到新北市的食農教育場域體驗豐富有趣的課程,相關資訊請至新北市政府農業局(https://www.agriculture.ntpc.gov.tw/information.php?p_id=114)了解各場域食農教育課程與聯絡資訊。 發布日期: 114-04-03 更新日期: 114-04-17 新北市 支持認同在地農業 培養均衡飲食觀念 珍惜食物減少浪費 傳承與創新飲食文化 深化飲食連結農業 地產地消永續農業 新北市政府 以寓教娛樂方式共同推動食農教育 本場於4/16辦理第一梯次「食農教育推動研習」課程,本次共有38位來自不同領域的民眾、學校老師或農民團體等參加。上午由陳哲仁副研究員宣導目前農業淨零排放相關政策及本場執行之循環農業相關計畫,接著由張倚瓏助理研究員介紹食農教育的內涵、教學資源及食農教案設計原理;下午由張勝智助理研究員介紹馬領薯從產地到餐桌的過程,包括馬鈴薯起源、種植過程、生長階段、病害防治及食用馬鈴薯的注意事項等,並帶領參與者操作本場初步開發的馬鈴薯教具,透過分組討論形式給予相關回饋與建議,課程內容充滿寓教娛樂,豐富又有趣!現場與會者討論皆非常熱絡,並期能透過食農教育,讓參與者不僅能更加認識食物與土地之關聯性,亦能促進其更加關心自身的飲食與健康! 發布日期: 114-04-16 更新日期: 114-04-17 臺中市 支持認同在地農業 培養均衡飲食觀念 種苗改良繁殖場 三峽綠茶季登場 20場食農體驗推廣茶文化 【新北市訊】新北市政府與國立臺北大學攜手合作舉辦第五屆「三峽綠茶季—Hō你有春」食農教育野餐派對,集結在地茶農、農會與特色商家,在3月15、16日兩天市集中共有95攤特色攤位,讓民眾能夠一次品嚐、體驗並購買三峽最具代表性的綠茶產品。今年活動以食農教育為核心,規劃大茶包走水路文史遊戲、龍井茶揉捻體驗及食農特色市集,另外還推出20場次講座、遊程與茶旅走讀等綠茶季系列食農體驗,免費報名參加,讓民眾在輕鬆野餐的氛圍中,體驗食農教育的樂趣,深入了解三峽綠茶的多元風貌。今(15)日新北市政府副市長劉和然出席三峽綠茶季,向國寶大師黃文雄學習龍井茶揉捻技巧、體驗龍井茶食農闖關,並鼓勵民眾到食農教育體驗區,親身參與綠茶文化學習,深入了解三峽綠茶的傳統與創新發展。本屆綠茶季吸引超過3,000人齊聚北大校園野餐,後續也將推出20場講座、遊程與茶旅走讀等綠茶季系列食農體驗,像是「一起去茶園玩茶染」運用植物染將茶作為染料,親手製作獨特的茶染布品;「手捏茶碗體驗」動手捏陶土,製做屬於自己的茶碗在茶鄉喝茶。每場次30人,報名資訊可至國立臺北大學海山研究中心活動通(Accupass)平台(https://www.accupass.com/organizer/detail/2503040243013796637210)專頁查詢。另3月16日來綠茶季打卡就送大板根溫泉優惠券100元,限量200張送完為止。國立臺北大學校長李承嘉表示,本校海山學研究中心不只致力於地方學研究,同時肩負在地社會實踐的重任,透過舉辦三峽綠茶季陪伴在地產業創生,建立在地特殊節慶「三峽綠茶季」。這次的活動即是展現學校、社區和地方政府的共同努力,結合在地利害關係人跨界合作促進三峽的文化與經濟發展,也打造成為臺灣一個獨具特色的永續城市「北大文化城」,實現SDGs11永續城市和SDGs17夥伴關係的精神。新北市副市長劉和然表示,市府與臺北大學合作辦理三峽綠茶季食農野餐派對,透過聯合在地社區、區公所、茶農與商家,以食農教育的形式,將兒童與青銀議題帶入活動中,讓民眾認識三峽綠茶的文化價值,並深化地方產業發展,市府將持續打造「共好」的生活宜居城市,推動地方經濟與永續發展。新北市農業局表示,市府推動永續與共好,透過食農教育與農業創生,與大學合作串聯多元夥伴,以豐富的體驗與食農教育講座,提供民眾品嚐及認識三峽綠茶的機會,讓更多民眾認識三峽獨特的茶鄉文化,推動在地農業知識傳承與永續理念普及,實踐永續農業共好的目標。除了深度體驗茶產業外,三峽區農會也預計在4月舉辦碧螺春評鑑,將推出得獎好茶,喜愛綠茶的民眾可以關注三峽區農會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chat.for.tea/),把握碧螺春最佳風味的時機。 發布日期: 114-03-15 更新日期: 114-04-17 新北市 支持認同在地農業 傳承與創新飲食文化 深化飲食連結農業 地產地消永續農業 新北市政府 將農場搬進市府大廳 「食現未來」新北市食農教育展開幕 【新北市訊】新北市政府農業局8月2至12日新北市府一樓大廳辦理「食現未來F∞D Sustainable Future」食農教育展,今年主題以生態保育、友善耕作、食農教育等多項主軸,打造出永續未來城市的概念。展覽期間更有5場次免費的食農工作坊,8月2、3、4日場次日前已開放報名,8月10、11日場次將於今(30)日中午開放報名,歡迎親子踴躍參加。 新北市政府農業局延續去年以親子實體互動設計,將於8月2至12日辦理食農教育展,讓民眾邊玩邊學,還能領取展場限定小禮物。同時,也推出五場次的食農教育工作坊,民眾可免費報名參加。其中8月3日場次邀請五寮尖山羊乳的阿順,藉由插畫及趣味的學習單,講述山羊的生態及飼養日常。另8月11日場次則由牛埔有機農場盧苡甄擔任講師,牛埔有機農場以生產當季有機蔬菜為主,二代農場主盧苡甄也積極投入食農教育的推廣,藉「木頭長耳朵的故事」,生動活潑向學童講述摘種木耳的過程,活動不僅讓民眾體驗到農業生產的樂趣和辛勞,還增強對於農業和本地食材的認識,進而推動食農教育和健康飲食理念的普及。 五場次的免費食農教育工作坊,分別是08/02(五)11:00-12:00 財團法人家樂福文教基金會-母雞的秘密(雞蛋料理DIY)、08/03(六)14:30-15:30 五寮尖山羊乳-山裡的羊咩咩(品嚐在地羊奶)、08/04(日)14:30-15:30 社團法人台灣永續家園協會-跟蚯蚓一起吃沙拉(認識大地清潔隊-蚯蚓)、08/10(六)13:30-14:30 牧蜂農莊-蜜蜂的寶藏(手作蜂蠟蠟燭)、08/11(日)14:30-15:30 牛埔有機農場-木頭長耳朵的故事(木耳觀察體驗),每梯限量20人,8月2、3、4日場次日前已開放報名,8月10、11日場次將於今(30)日中午開放報名(https://reurl.cc/OMdnd3),全部場次於活動開始前15分鐘開放現場候補。新北市政府農業局表示,新北市推動農業健康市/式,透過食農教育照顧市民的身心靈健康,輔導農場建置食農教育場域、培訓師資與協助設計特色教案、媒合學校至農場實作,並且持續優化食農教育場域及課程,讓食農教育向下扎根。「食現未來F∞D Sustainable Future」新北市食農教育展將在8月2至12日於新北市政府一樓大廳展出,將農場搬進展場,帶領民眾認識新北市生態友善的農漁業場域!展覽、工作坊報名及新北食農教育場域資訊請至食農教育展網站(https://yeahyeah15.wixstudio.io/agr-edu-expo)及「新北市農業局-稼日蒔光」臉書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agr.ntpc)掌握最新資訊。 發布日期: 113-08-02 更新日期: 114-04-17 新北市 支持認同在地農業 深化飲食連結農業 地產地消永續農業 新北市政府 雲林蒜頭產量、品質俱佳 縣府、縣農會請國人多食用國產蒜 雲林縣是全國最大蒜頭產地,本季蒜頭進入採收尾聲。雲林縣農會、縣政府12日於東勢鄉舉辦「食物日 x 四健農事服務團,一起蒜蒜看」活動,親子體驗蒜頭採收、品嚐美食;縣長張麗善請中央政府進口蒜頭時,錯開國產蒜盛產期,維持蒜價平穩,保障農民耕作利益。大小朋友體驗採收蒜頭辛苦與樂趣。活動於東勢鄉昌南村蒜田舉行,縣長張麗善、議員吳蕙蘭、縣農會總幹事陳志揚,東勢鄉農會總幹事丁介郁及各鄉鎮農會人員,還有來自桃園及縣內各地民眾一起體驗採收蒜頭辛苦與樂趣。縣長張麗善表示,雲林縣蒜頭種植面積佔全台灣總種植面積9成以上,現在已進入採收尾聲,縣農會於食物日舉辦這項活動,推廣國產蒜頭,鼓勵鄉親食當季、呷當令,多吃原型食物,健康安全有保障。同時也體驗農民種植辛勞,更珍惜食物。張麗善指出,台灣每年從將近9個國家進口蒜頭,她希望政府規劃進口蒜,必須錯開國產蒜產季,以免衝擊本土蒜價格,讓農民辛苦種植成果與利潤,獲得最好的保障。雲林縣本季蒜頭品質產量俱佳。縣農會總幹事陳志揚表示,今年氣候非常適宜蒜頭生長與結球,品質與產量都較往年好,目前價格平穩,希望消費者多採購國產蒜,食出健康,與食物好味道。陳志揚說,每個月15日是食農教育食物日,縣農會攜手各鄉鎮農會辦理「一起蒜蒜看」活動,將消費者帶進農田體驗,了解蒜頭生長過程,及農民如何呵護栽培農作物,從產地到餐桌珍惜食物。也謝謝台塑企業長期支持農業,共襄盛舉。雲縣蒜頭產量全國第一,縣府、縣農會舉辦採蒜體驗活動。今天活動吸引超過300名大小朋友參加,除了體驗蒜頭採收過程,主辦單位也安排「田間療癒植栽 DIY」,與水林小黑農精緻餐盒、雲農厚工黑蒜頭雞湯、雲饗豬台灣本土豬肉香腸佐現採東勢蒜頭片、曉雯脆皮雞蛋糕、烹小茶的甘醇茶飲等美食,歡度假期。 發布日期: 114-04-12 更新日期: 114-04-15 雲林縣 支持認同在地農業 深化飲食連結農業 地產地消永續農業 雲林縣政府 2025左鎮白堊節熱鬧登場!「山薯蕉合」推廣農村產業文化與食農教育 2025左鎮白堊節農村產業文化活動於今(12)日在左鎮驛站盛大登場,市長黃偉哲表示,今年活動以「三(山)薯公雙芭遊」為主題,結合當地特有的農作物山藥(山薯)、葛鬱金(粉薯)、樹薯(黃金薯),以及芭蕉與芭樂等農產,帶領民眾深入了解左鎮的農村特色,並體驗食農教育的樂趣。活動現場安排了豐富的藝文表演,包括來自在地學校與團體的舞蹈、國小音樂、小提琴演出,以及「山頂ㄟ水姑娘」展演,展現左鎮獨具魅力的農村藝術風貌。此外,還有「香蕉三薯搓搓樂」食農教育體驗,民眾可親手製作三薯水果湯圓,品嚐社區風味料理如破布子雞湯,並參與農村木工藝術DIY等多元互動活動。農業局長李芳林指出,左鎮區擁有獨特的白堊土地質,孕育出品質優良、種類豐富的農特產品,如竹筍、芒果、香蕉、芭樂、破布子、薑黃、山藥、樹薯及葛鬱金等。這樣的地質條件不僅賦予農產品獨特風味,也成為推動地方食農教育與文化觀光的重要基礎。因此,今年白堊節以「山薯蕉合」為主軸,從「食」的體驗延伸至「農」的實踐,完整呈現左鎮在地農業文化的豐富樣貌。活動也呼應「三章一Q認證」政策,鼓勵當地農民取得「有機農產品標章」、「CAS臺灣優良農產品標章」、「產銷履歷認證標章」以及「台灣農產生產溯源QR Code」,為消費者提供優質、安心的農產品。現場亦設有農村再生社區展示區,展現地方社造成果與友善耕作的永續理念。農業局表示,為延續白堊節的熱度,左鎮區農會特別設計四季主題的《芭樂 x 破布子》食農教育體驗一日遊行程,包括:春遊(4月12日)-三(山)薯公雙芭遊左鎮;夏遊(7月)-果然有趣;秋遊(9月)-白堊秋之旅;冬遊(11月)-左鎮冬遊季。活動將由專業導覽員帶領遊客走訪「草山月世界」自然景觀區,實地了解白堊地形對農業與聚落發展的影響。行程中亦包含參觀百年老教會、平埔族文化遺跡、地方文史館、採果體驗、破布子醃製DIY與傳統美食製作等,讓民眾透過實地走讀,深入感受左鎮的農業底蘊與文化魅力。誠摯邀請市民朋友、親子家庭與各地遊客,一同走進左鎮,展開一場寓教於樂、收穫滿滿的四季農遊體驗! 發布日期: 114-04-12 更新日期: 114-04-15 臺南市 支持認同在地農業 地產地消永續農業 臺南市政府 樂遊新社鮮嚐枇杷!中市農業局輔導農會推出春日果園食農體驗與農遊 春天來臨,正是新社枇杷金黃成熟的時節!為推廣在地農業與食農教育體驗活動,台中市政府農業局輔導新社區農會推出「2025四季農業旅遊結合食農教育套裝遊程」,於今(9)日舉辦「樂遊新社 鮮嚐枇杷」活動,帶領遊客親手採摘飽滿多汁的枇杷,並品嚐以枇杷入菜的創意美食,享受春日田園之樂!農業局表示,新社區氣候怡人,自然景觀優美,地理環境優良,四季生產農作種類繁多,如枇杷、柑桔、葡萄、香菇、文心蘭等,新社區運用豐富的農業資源與休閒元素結合,提供遊客農業、自然生態、特色文化體驗活動機會,一年四季吸引各地的觀光人潮,亦是台中市休閒農業的重要發展基地之一。農曆春節過後,新社區除了賞櫻花外,枇杷也進入一年僅一次收穫的產季,此次活動結合在地特色農產與休閒農遊,創造農業生產走向休閒觀光化的產業整合,以提高農業收入,除了讓消費者走向大自然,真正體驗農村環境優美樸實風光,享受最新鮮水果,並期待帶動周邊產業及景點觀光,塑造翻轉農村的機會,推動農村加值與農業永續發展。新社區農會說明,3至4月正是枇杷產季,活動遊程讓遊客走進枇杷果園,親手摘下顆顆金黃飽滿的枇杷,體驗農村豐收的喜悅。此外,邀請主廚運用當季枇杷精心研發特色料理,將枇杷的甘甜與多種風味結合,帶來一場獨特的「鮮嚐枇杷饗宴」。「鮮嚐枇杷饗宴暨食農教育套裝遊程」中,推薦民眾可參加「漫遊新社 農遊趣」,體驗夢幻薰衣草森林、森林異國風味餐、採菇體驗,以及限時開放的枇杷採摘活動,5月至6月將推出「漫遊新社 四季行」全新農遊行程,邀請大家探索初夏體驗「脆桃醃漬DIY」及「樂活採桃趣」農遊樂趣,在大自然的環繞下,度過一場難忘的夏日農村之旅!今日活動,台中市政府農業局副局長蔡勇勝、大甲區農會總幹事黃瑞祥、大肚區農會總幹事趙信賓、石岡區農會總幹事張東海、台中地區農會總幹事廖述宗、龍井區農會理事長黃勝津、常務監事楊茂連、總幹事林裕議、新社區農會理事長劉建灼、常務監事張金寶、總幹事羅文正及理監事等人到場共襄盛舉,外埔區農會、立法院副院長江啟臣服務處、市議員蔡成圭服務處及吳振嘉服務處等均派員到場,一起共同推廣與體驗台中農遊饗宴。(4/9*12)*農業局 發布日期: 114-04-09 更新日期: 114-04-15 臺中市 支持認同在地農業 地產地消永續農業 臺中市政府 「植物香氛」怎麼來?原來可以這麼簡單-林業試驗所「2025宜蘭綠色博覽會-親子自然體驗課程」 植物的花、葉、果實、樹皮等都藏著不同的氣味,可以被運用在我們的生活裡,但氣味真的可以被收藏嗎?只要瞭解植物簡單的萃取原理,在家也可以自己DIY,將植物的氣味提取出來,讓生活更有味道。林業試驗所在4月12日於「2025宜蘭綠色博覽會」 (武荖坑環境教育中心),推出「『植物香氛』怎麼來?原來可以這麼簡單」親子自然體驗課程,透過對植物氣味的瞭解,利用簡單的器具,就可以將生活周遭的植物氣味萃取保留,將植物的氣味變成具香氣的純露,或風味獨特的飲品,這些因植物氣味產生的美好的感受,將隨著氣味被留存在大腦的記憶裡,隨著氣味出現,當時幸福感受的記憶也會被喚醒。林試所研究人員葉若鋆表示,本次活動設計採用水蒸餾法,選用簡單且容易操作的萃取器具,特別適合親子一起DIY;材料則選擇台灣原生植物-土肉桂,大家感覺熟悉的肉桂氣味,如蘋果派、肉桂捲,主要來自進口的鍚蘭肉桂樹皮,而本次活動使用土肉桂的葉片,讓人當下可感受別具在地特色的肉桂氣味。台灣原生植物擁有豐富多變的氣味,林試所的研究人員林建融在活動中,帶著大家用氣味認識了幾種台灣的原生植物,如犬香薷、艾草等。活動最後,參加的學員除了品嚐自己萃取出的土肉桂純露之外,還可以在有獎徵答活動中,獲得一小瓶生產於雙連埤山村的犬香薷純露。福山研究中心主任胡元瑋表示,林業試驗所每年均配合宜蘭縣政府主辦之綠色博覽會,將科學知識轉化為淺顯易懂的親子課程,不僅為綠色博覽會增添多元的活動內容,兼具簡單、環保、易執行等特色的DIY活動更可以讓民眾在家中自行運用。除了有助於提升良好的親子關係,更能培育孩童的自然素養,讓孩童與自然產生連結,也學習尊重自然裡的每一個生命。 發布日期: 114-04-12 更新日期: 114-04-15 宜蘭縣 支持認同在地農業 地產地消永續農業 林業試驗所 2025農村好系列計畫聯合成果發表會 邀您一同感受 農村,真.美.好 「農村,真.美.好2025農村好系列計畫聯合成果發表會」4月9日於農業部大禮堂舉辦,包含農村好物頒獎典禮、農村好店績優獎頒獎典禮及農村社區企業輔導成果發表,充分展現農業部多年來對農村在地產業的深耕與扶植。農村的美好,不僅來自土地的恩賜,更來自大家的努力與堅持 農業部表示,「農村好物」今年獲選業者比去年多將近一倍,顯示出農村產業創新發展的強勁動能。除了曾多次獲獎優秀學長姐,例如豐滿生技的「紅薑黃手打麵-紅薑黃芝麻醬風味」、味榮食品的「有機黃金麥味噌」,也多了50項首次獲選業者,如來自新竹新埔的「九芎湖愛玉吸凍」、臺南市玉井聯興青果生產合作社的「芒果乾」等。每年選拔都在發掘隱藏在農村社區中的寶石,農村好物選拔迄今邁入第十屆,已選出483項產品,共有314家業者獲選,這些農村產品都是我們農村夥伴所擁有創新及研發能量的證明。而獲選農村好物商品,都需符合使用臺灣在地原物料、合法場域生產、衛生安全法規及完整包裝標示等要求,讓消費者選的放心、吃的安心。企業扎根農村 轉動農村新價值 「農村社區企業經營輔導計畫」自105年起至113年累計輔導農社企241家次,從青年創業根留農村、社區組織轉型企業,或為經營到創新企業深耕在地,透過企業投入振興農村經濟,實踐與農村社區共好,促進地方再生活化。農業部與農社企夥伴並肩作戰,拼營收、挺在地,攜手打造更具韌性的農村產業生態系。本次在聯合展區呈現了多項計畫輔導成果,例如生產力升級、循環經濟、品牌形塑、新品研發及商業化包裝設計等面向。農村社區企業除提供社會服務給予農村高齡長者之外,亦以回饋現金方式投入農村社區綠色照顧服務,113年度回饋金額達257萬元,盡到社會責任並為社會形成一個善的循環。農村好店展新機,傳遞農村價值「農村好店輔導計畫」自111年起至113年累計輔導 97 家農村特色店家,進行場域優化及風格改造,提升農村特色店家的吸引力,進一步帶動地方經濟發展。今日展出3家主題店改造成果,包括代表地方選物店的臺南市新市區農會、特色茶莊華陽茗茶,以及風土餐食代表粿家幫,透過空間改造優化,來客數平均提高4倍,並且持續成長。推動至今店家自我投資改造金額已逾 6300萬元,顯示農業部與農村好店攜手朝農村產業轉型升級的共同目標前進。農業部表示,透過此次「農村,真.美.好2025農村好系列計畫聯合成果發表會」,欣賞認「真」打拼的農村社區企業、感受農村好店所傳遞的「美」以及體會農村好物所把關的「好」品質,也歡迎對農村好物有興趣的民眾可上「農社企暨農村好物網」(https://rse.ardswc.gov.tw/) ,或至臉書社群「農村好店」、「農村好物」共同感受農村的美好! 發布日期: 114-04-11 更新日期: 114-04-11 全國 支持認同在地農業 傳承與創新飲食文化 深化飲食連結農業 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 食農教育 邁向成功 臺東農改場於臺東縣成功鎮忠孝國小辦理木虌果課程 農業部臺東區農業改良場(以下簡稱臺東農改場)為落實食農教育政策,本(114)年4月9日(星期三)於成功鎮忠孝國民小學辦理食農教育課程,邀請在地青農游桓宇先生擔任講師,參加學生與教師合計45人。課程內容以木虌果為核心,並透過製作雪Q餅的實作活動,讓學生不僅學習農業知識,也能從食材應用中深化對食物來源的理解。講師首先介紹木虌果的栽培方式、病蟲害管理與營養價值,並說明木虌果為雌雄異株的作物,僅有授粉雌株才能發育結出果實。實作課程中,講師詳細示範木虌果雪Q餅製作過程,指導學生將棉花糖加熱融化,加入木虌果與餅乾碎片攪拌均勻,最後塑形讓棉花糖凝固,就完成這道融合在地特色的美味點心,其獨特的色澤與風味,讓學童們迫不及待地想品嘗自己的手作成果。課後,學生興奮地分享心得,木虌果長得很特別,竟然可以變成好吃的點心,很好玩也很有成就感。參與的教師認為,此次課程將農業知識結合食材的多元應用,讓學生深入認識木虌果的價值,透過親手製作,感受到食材的美味,進而激發對在地特色作物的興趣。食農教育的推廣不僅提升學生對食材來源的辨識能力,同時也是建立人與自然環境的連結。鼓勵學校持續將活動融入校園課程中,藉此增進學生對農業的支持與參與。講師上課情形學生認真上課情形學生上課互動情形學生動手做雪Q餅講師指導學生做雪Q餅忠孝國小參與食農課程的師生大合照 發布日期: 114-04-09 更新日期: 114-04-09 臺東縣 支持認同在地農業 培養均衡飲食觀念 珍惜食物減少浪費 傳承與創新飲食文化 深化飲食連結農業 地產地消永續農業 臺東區農業改良場 農業部以響應教育夥伴身分參與「2025未來親子野餐日」 親子共學,一同體驗食農教育 食農教育最重要的目的就是重新建立人與食物、農民、土地的鏈結,為推動全民食農教育,增進國民對國產農產品及農業文化的認同及支持,農業部今(3)日以響應教育夥伴身分參與未來親子學習平台於新北大都會公園舉辦的「2025未來親子野餐日」活動,期透過親子野餐日交流,從家庭教育開始扎根,孕育出更多食農教育的幼苗,共創臺灣農業永續發展。家庭教育為食農教育重要的一環 邀請闔家同行探索食農知識奧妙農業部自108年首次參與「未來親子野餐日」即獲熱烈迴響,今(114)年再度共襄盛舉,在活動現場設置食農教育體驗宣導及農業永續專區,透過趣味闖關活動,讓大小朋友在體驗過程中,瞭解食農教育,並以寓教於樂方式,讓孩童與父母熟悉常見的農業知識,將食農教育落實於生活之中。農業部表示,培養兒童對食物有足夠的判斷力,並能選擇對自身健康、對農業生態環境都有助益的飲食,是食農教育的目標之一。因此,將食農教育落實在家庭生活裡,是一件刻不容緩,而且必須持之以恆的任務,就讓我們一起共同努力、不斷邁進吧!讓國人從小就能參與農業 讓農業不只是農民的農業農業部與未來親子學習平台特別從「未來親子學習平台-小天下」中,挑選「蔬菜學校:讓孩子愛上蔬果不挑食」共同致贈曾參與「第一屆國家食農教育傑出貢獻獎」及「食農教育推廣計畫」的40所國民中小學及幼兒園,由臺北市立中正幼兒園蕭淑芬園長代表受贈。該部特別表示,看書是非常值得做的一件事,希望學校藉此鼓勵孩子們多接觸臺灣農業及食農教育等書籍,享受沉浸在農業的文化饗宴。此外,該部也致贈國產農漁畜產品教材予「第一屆國家食農教育傑出貢獻獎」之得獎單位,教材內容對應食農教育內涵的三大面向—「農業生產與環境」、「飲食健康與消費」、「飲食生活與文化」,並以圖文對照的方式完整呈現各種農漁畜產品。該部期盼讓食農教育的知識與文字的力量持續傳遞下去,從日常生活建立孩子對於食物永續的意識,從小開始認識我們生長的環境。當令食材說在地故事 展現臺灣青農新食力農業部說明,為推廣「每月15食物日」運動,與親朋好友共享在地當季食材、珍惜食物不浪費,並建立「食在地、享當季」觀念,特別邀請該部輔導的10位傑出青年農民到場展售臺灣各地當季特色食材與農村美味料理,民眾能輕鬆購買全臺各地特色農產,透過生產者與消費者面對面的溝通及對話,交換彼此對食物的看法與理念,搭起互信的橋樑,同時瞭解產地和農場資訊,增加對農業永續的認識和關注,身體力行低碳足跡的飲食生活。食農教育資訊整合平臺 提供多元食農教育資源農業部自105年起,大力推行全民的食農教育,並於107年建置「食農教育資訊整合平臺」(https://fae.moa.gov.tw/),近年持續整合各界食農教育資訊、活動、課程和人才庫,並提供豐富的教案、教材、食譜、場域等學習資源。特別設計「臺灣農產地圖」,從農業生產、營養健康到飲食文化,介紹臺灣豐富的農漁畜產品。無論是一般民眾、教育人士、食農教育推廣人員,皆能在該平臺找到相關資源,進而瞭解食農教育的意涵,達成推動食農教育之目的。農業部補充,食農教育自土地而起,進而深入到各式文化底蘊和生活型態中,近年透過農業面、教育面、社會面推動與環境共好、自發實行健康飲食生活、人際互動與文化傳承,許多人漸漸的都具有正確的農業觀念,也對農業相關議題投入更多的關心和支持,將食農教育落實於生活,需仰賴全民齊心支持及參與,該部樂見國人對食材來源瞭解的過程中,能更支持認同在地農業。 發布日期: 114-04-03 更新日期: 114-04-08 新北市 支持認同在地農業 培養均衡飲食觀念 珍惜食物減少浪費 傳承與創新飲食文化 深化飲食連結農業 地產地消永續農業 農業部 環境部與綠色公益基金會攜手舉辦「綠色生活低碳飲食研討會」 2050淨零排放是當今全球面臨的重大挑戰,日常生活的轉型扮演著關鍵的角色,每一個小小的行動,都是改變的起點。環境部與財團法人綠色公益基金會合作,在環境部舉辦「綠色生活低碳飲食研討會」,邀請學者專家、餐飲業者及政府機關代表,共同探討如何透過低碳飲食來推動綠色生活。環境部部長彭啓明致詞時表示,全世界的吃肉量包含臺灣都在持續增加,但肉食對土地負荷高,大家應思考食物與土地關係,以不損害未來世代獲取食物經濟、社會和環境的公平正義原則,在食物生產、加工、分配和消費過程中,應避免產生溫室氣體、避免過度使用資源和過度耕作土地,確保糧食安全及生物多樣性、有效利用水資源、減少食物浪費。部長致詞時分享,要讓永續食物更好吃,以提高民眾吃的頻率,可透過表揚來鼓勵提供永續食材的農民,並藉由培養製作永續食物的廚師,使他們受到重視。我們也可以從推動永續食物餐廳,串聯永續食物的生態系統,讓大家看到市場的未來,讓更多人響應支持。本次研討會,分別由環境部綜合規劃司司長洪淑幸、中華經濟研究院吳俊彥博士、善果集團創辦人嚴心鏞、綠色公益基金會執行長戴慶華博士及綠蔬食評鑑委員會主席田定豐,就環境政策、健康科學、產業創新等角度,剖析低碳飲食的挑戰與機遇,由環境部分享淨零綠生活的理念、專家帶領探討實踐經驗、餐飲集團分享如何把環保做出價值、透過餐廳業者分享從菜單設計到創意故事,將理念融入餐廳經營,進行5場專題演講與綜合交流。環境部洪司長分享,政府所推動的「零浪費低碳飲食」包含 鼓勵食在地當令與低碳烹調、減少食材浪費、自備環保餐具、惜 食減少剩食、外食優先選擇環保餐廳,目前亦順應淨零趨勢精進 環保餐廳,並規劃編撰淨零轉型餐飲指南,協助餐廳業者綠色轉 型,邀請業者響應政策加入低碳生活的行列。環境部近年來致力推動與社會的對話,透過本次產官學界齊聚「綠色生活低碳飲食研討會」的交流與討論,希望能夠與民間業者及企業深度對話,共同為地球的永續發展努力,讓綠色生活理念深入每個人的心中,一起響應「淨零綠生活」 發布日期: 114-04-02 更新日期: 114-04-08 澎湖縣 珍惜食物減少浪費 地產地消永續農業 澎湖縣政府 東光國小學童化身綠色廚師 永續飲食減碳料理美味上桌 學生烹調永續飲食減碳料理台中市北屯區東光國小自今(1)日起舉辦7場次「我的健康餐盤廚藝競賽」,將永續飲食結合均衡飲食。六年級各班學童歷經上學期的規劃,不斷與導師及校園營養師討論,最後在畢業前大展身手,各組設計一套健康均衡的永續餐點,並在活動當天到超市選購「三章一Q」食材,動手烹調出屬於自己的「綠色」均衡餐點,盼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達到環境永續目標。教育局長蔣偉民表示,市長盧秀燕重視孩子們吃得健康,為教育學童從小建立選擇健康、營養、衛生安全食物的正確觀念,教育局在113學年度以「永續飲食之地球守護站」為主題,透過《柑仔超人》故事內容,響應聯合國倡議的「SDGs永續發展目標」。教育局指出,競賽過程中,學童們練習食材採購的經費分配,選購具有標章認證的安全食材,也展現精湛廚藝,從清洗、切塊、蒸炒,留意每個製餐環節,配膳時依照「我的健康餐盤」口訣,盛取適量且均衡的餐點,每個學童都化身為綠色廚師,將永續均衡的飲食落實在餐盤上。東光國小營養師洪菱窕分享,此次競賽不僅是一場廚藝的比賽,更是一次永續飲食教育的實踐,讓孩子們從小培養永續且均衡的飲食觀念,了解食物的價值,並學習如何珍惜食材,減少浪費。東光國小校長吳嘉賢表示,未來將持續推動食農及永續飲食教育,透過多元化活動,讓孩子們從小培養永續飲食的觀念,為地球的永續發展貢獻一份力量。(4/1*7)*教育局 發布日期: 114-04-01 更新日期: 114-04-08 臺中市 支持認同在地農業 培養均衡飲食觀念 珍惜食物減少浪費 地產地消永續農業 臺中市政府 2025高雄山城春日田園饗宴 高山露營野趣森呼吸之旅!! 春光燦爛,高市府農業局精心策劃「2025高雄田園饗宴——漫步山城 • 野趣森呼吸」於3月29日至30日圓滿落幕!本次活動帶領來自各地的遊客深入六龜與桃源區,結合六龜的禾畝農創和興旺烘培,以及深入桃源寶山的燿興原生山茶咖啡工坊,在田園與山林間體驗最純粹的自然與人文風情。農業局說明,今年高雄田園饗宴以「永續物產地圖」為核心主軸,秉持「友善耕作」、「少添加物」、「低碳蔬食」、「本土生產」與「資源循環」五大永續原則,依時令季節、農產食材及風貌特色設計體驗。透過這次活動,旅人們不僅走入田間,透過實際行動支持在地農業與食材,更共同傳遞友善的在地飲食態度,朝向農業淨零排放的目標努力。活動第一天帶領民眾走進六龜翠綠蓊鬱的果園,在農友解說下,解密芭樂的生態奧秘,親手摘採鮮嫩芭樂。隨後動手製作甘草芭樂與芭樂點心,不僅享受了DIY的樂趣,更深入了解從產地到餐桌的食農文化。伴隨夜晚到來,遊客們於山間露營或入住部落特色民宿,感受山林夜晚的靜謐。第二天透過手洗愛玉與山茶茶凍DIY,親身體驗這片土地孕育的美好。「高雄田園饗宴」自2013年開始辦理,融合文化工藝、部落體驗、食農料理等元素,讓民眾透過親手操作,了解食物種植、生產、取得的過程,思考人與食物之間的關係,讓民眾在遊玩之餘,也能有更多學習與感受。例如桃源區的寶山部落,遊客們能跟著布農族族人探訪山林,學習依節氣採集山茶與愛玉的智慧。短短兩天一夜的「高雄田園饗宴」為參與者帶來了豐富而難忘的體驗,從田間到山林,從味蕾到心靈,每一刻都充滿驚喜與感動。高市府農業局未來將持續帶著旅人們走入高雄農村,走入農民日常中,把滋養土地的各種新鮮在地食材,轉換為農夫誠心款待的私房料理 ,一同在大自然餐桌上,用味蕾認識高雄在地食材、共同探索更多田園之樂,體驗最道地的農村文化!農業局相關精彩活動,請關注「高通通-高雄Super Go-高雄市政府農業局」臉書粉絲專頁。 發布日期: 114-03-31 更新日期: 114-04-08 高雄市 支持認同在地農業 傳承與創新飲食文化 深化飲食連結農業 地產地消永續農業 高雄市政府 大貓熊都說好吃!花蓮箭筍美味出擊 花蓮縣政府攜手光豐農會、台北市立動物園推廣食農教育 花蓮縣政府積極推廣在地農特產品,特別是光豐地區季節限定的特色農產—箭筍。為提升民眾對箭筍的認識與食農教育的關注,縣府攜手光豐地區農會、光復鄉公所及台北市立動物園,於3月30日在台北市立動物園舉辦「慢遊箭筍趣&食農教育創新整合活動」,現場吸引許多民眾參與,活動不僅展現箭筍的多元風味,亦透過專家講解、主廚示範及互動體驗,加深大眾對箭筍農業生產與健康飲食的理解。縣長徐榛蔚表示,花蓮不僅風景秀麗,更是農業資源豐富之地,其中,光豐地區的箭筍以鮮嫩口感與高營養價值廣受好評,更是大貓熊最愛的食物之一。縣府長期支持在地農業發展,透過此次活動,期望向更多都會區民眾推廣花蓮優質農產,讓大家知道,花蓮不只是旅遊勝地,更擁有豐富的農業文化與美食饗宴。為讓活動更具教育與趣味性,現場規劃多項食農教育闖關遊戲寓教於樂,提升參與者對農業的興趣,並邀請花蓮在地私房料理名廚—加家食堂主廚李健煇與舒苑飲食文化執行長林東立,運用創意手法設計匠心獨具的箭筍料理,將花蓮山海風味融入佳餚,帶來驚喜味覺饗宴。此外,加上原民特色的烤筍、烤鹹豬肉還有原民藝品文化工作坊來讓消費者製作體驗相關的竹藝品與藤編文化,可以更深入的瞭解光復鄉原民的特色產業文化,讓民眾親手感受傳統技藝與花蓮天然食材的美味。縣長徐榛蔚說,希望透過與台北市立動物園的合作,透過大貓熊的認證,讓更多都會區民眾認識花蓮特色農作物箭筍,並支持本土農業,推廣健康飲食與永續發展理念。未來,縣府將持續辦理各類食農教育活動,深化民眾對在地農產的認識,並攜手各界打造兼具文化、農業與觀光價值的特色產業,誠摯邀請民眾一同參與,共同感受花蓮的美食與文化魅力。 發布日期: 114-03-30 更新日期: 114-04-08 花蓮縣 支持認同在地農業 傳承與創新飲食文化 深化飲食連結農業 地產地消永續農業 花蓮縣政府 挖地瓜焢土窯活動 不同於澎湖其他社區冬至捏雞母狗、製作菜繭,白沙鄉小赤社區今(21)日挖地瓜控窯,大人重溫童年鄉間野趣,小孩則認識家鄉。活動場地在白沙鄉親呂英昭種植的台農57號地瓜田,他2011年返鄉,推動白沙鄉地方農業發展,種植地瓜、雪翠高麗菜、蘆筍等作物,獲選澎湖縣模範農民。呂英昭熱愛家鄉,致力打造白沙富麗家園願景,拋棄都市生活,毅然而然返鄉務農,帶動家鄉小農共同發展。白沙鄉長宋萬富說,呂英昭返鄉從農精神令人欽佩,白沙鄉公所推動地方產業觀光,今年首次舉辦挖地瓜、控窯烤番薯活動,吸引許多鄉親踴躍報名,共有白沙鄉本島及離島約300人不分老女老幼熱情參與,許多人三代同堂同樂,重拾童年生活回憶。現場人聲鼎沸,離島吉貝、鳥嶼、員貝鄉親也專程搭船跨海共襄盛舉,主辦單位鳴笛後,眾人手握鋤頭與鏟子,挖出台農57號地瓜,不一會兒收穫滿滿,提著辛苦挖出的地瓜到控窯場烤番薯。 發布日期: 113-12-21 更新日期: 114-04-02 澎湖縣 支持認同在地農業 深化飲食連結農業 地產地消永續農業 澎湖縣政府 113年澎湖縣政府推行食農教育宣導活動 為推廣在地特色飲食文化,深入澎湖縣湖西鄉湖東社區,透過在地角度延伸,結合當地資源作為基本素材,以契合「食農教育六大推動方針」與「三章一Q」達到宣導之目的。 發布日期: 113-12-09 更新日期: 114-04-02 澎湖縣 支持認同在地農業 培養均衡飲食觀念 珍惜食物減少浪費 傳承與創新飲食文化 深化飲食連結農業 地產地消永續農業 澎湖縣政府 共740筆資料,第10 / 37頁,每頁顯示20筆上一頁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37 下一頁 到第1頁第2頁第3頁第4頁第5頁第6頁第7頁第8頁第9頁第10頁第11頁第12頁第13頁第14頁第15頁第16頁第17頁第18頁第19頁第20頁第21頁第22頁第23頁第24頁第25頁第26頁第27頁第28頁第29頁第30頁第31頁第32頁第33頁第34頁第35頁第36頁第3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