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階搜尋 清除全部 全部收合 資料來源-單位 選擇全部 清除全部 中央部會 全部 農業部 行政院 教育部 衛生福利部 文化部 環境部 原住民族委員會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 客家委員會 縣市政府 全部 臺北市政府 新北市政府 桃園市政府 臺中市政府 臺南市政府 高雄市政府 新竹縣政府 苗栗縣政府 彰化縣政府 南投縣政府 雲林縣政府 嘉義縣政府 屏東縣政府 宜蘭縣政府 花蓮縣政府 臺東縣政府 澎湖縣政府 金門縣政府 連江縣政府 基隆市政府 新竹市政府 嘉義市政府 農業部所屬機關 全部 農糧署 漁業署 動植物防疫檢疫署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 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 農田水利署 農業試驗所 林業試驗所 水產試驗所 畜產試驗所 獸醫研究所 農業藥物試驗所 生物多樣性研究所 桃園區農業改良場 苗栗區農業改良場 臺中區農業改良場 臺南區農業改良場 高雄區農業改良場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臺東區農業改良場 茶及飲料作物改良場 種苗改良繁殖場 農業類別 選擇全部 清除全部 農 林 漁 畜 休閒 六大方針 選擇全部 清除全部 支持認同在地農業 培養均衡飲食觀念 珍惜食物減少浪費 傳承與創新飲食文化 深化飲食連結農業 地產地消永續農業 縣市 選擇全部 清除全部 北部 全部 基隆市 臺北市 新北市 桃園市 新竹縣 新竹市 中部 全部 苗栗縣 臺中市 彰化縣 南投縣 雲林縣 南部 全部 嘉義縣 嘉義市 臺南市 高雄市 屏東縣 東部及外島 全部 宜蘭縣 花蓮縣 臺東縣 澎湖縣 金門縣 連江縣 排序 更新時間 發布時間 11 NOV 永續菜宅!女力下田趣,體驗柔力農園生活智慧 澎湖縣社區總體營造中心將於113年9月28日(六)下午2點-5點於西衛社區舊活動中心辦理菜宅農園文化新飲食-「永續菜宅-跟著女力下田趣」,活動自113年9月2日(一)上午9點起至113年9月16日(一)下午5點止開放網路報名,報名網址:https://forms.gle/KF9jX6MjZQYGFwo78,活動免費,限額40名,並受理5名候補,額滿則提前截止,歡迎對菜宅農園文化新飲食有興趣的民眾踴躍參與!本次活動主題內容為「永續澎湖菜宅農業-跟著女力下田趣」,邀請拐瓜劣棗創辦人/王曉嬋、負責人/王麗婷兩位女農擔任講師,活動將分為室內及戶外來進行,首先在室內由拐瓜劣棗園長王曉嬋進行「從澎湖先民智慧看文化地景:傳統菜宅」簡報分享,讓學員了解菜宅是數百年以來,先民為抵擋東北季風,運用硓?石﹑玄武岩等在地石材構築成農業生產所需的文化景觀;再透過在菜宅的網室內採收香草植物,如紫蘇、打拋葉、迷迭香和鼠尾草等,讓大家通過視覺和嗅覺認識各種香料,並親手製作屬於澎湖食材的香草鹽。為了讓每個人用味覺品嚐到香草鹽的豐富層次,現場準備白米飯,教大家回到家中後如何透過簡單的材料就能製作成香草飯團;步驟為白米飯加上橄欖油再撒上香草鹽後捏成形,這當中就好像加入中和劑一樣,香草鹽與米飯的甜味整個被提升了一倍,成為一道樸實無華的「農務呷粗飽」香草飯,搭配人手一瓶香草茶,就能沈浸式享受別具風味的下午茶時光。接著,活動從室內轉至戶外,參觀拐瓜劣棗菜宅農場,抵達後,先介紹網室內種植的作物種類,然後在露天菜宅學習澎湖傳統的「溝底腳踏法」。這種傳統作法是先用牛或機器犁田,將作物種子放置於土溝間,再用雙腳將砂土覆蓋在種子上,現今的菜宅裡也越難再看到這個場景。澎湖有許多人致力於復振菜宅農園文化,這些成功案例需要更多人了解。通過這次活動,讓有興趣的民眾深入了解澎湖菜宅文化,從菜宅生產的作物中發展出新型態的本地飲食文化,讓澎湖菜宅農園文化再現生機。活動將於113年9月28日(六)下午2時至5時舉行,參加者需於當天下午2時前到達馬公市西衛社區舊活動中心(地址:馬公市西衛里84號)集合報到,如有相關問題請洽澎湖縣社區總體營造中心雷小姐0910-500907、洪小姐0911-883849。或澎湖縣政府文化局展演藝術科何小姐9261141轉240。 發布日期: 113-08-22 更新日期: 113-11-13 澎湖縣 支持認同在地農業 傳承與創新飲食文化 深化飲食連結農業 澎湖縣政府 龍屏東金牌水產現身台中大遠百 邀民眾感受尚青好滋味 屏東縣政府於11月9日(六)及10日(日)在台中大遠百12樓美食廣場,舉辦為期兩天的「屏東金牌水產-展售會」活動,此次展售會是屏東金牌水產之系列活動,為增廣屏東水產的聲量,今年特別舉辦屏東金牌水產評鑑,於10月29日在周春米縣長頒獎認證之後,馬上就帶領這群金牌選手們,北上台中提供尚青的屏東水產讓大家先嚐為快。本次活動屏東縣政府農業處處長鄭永裕與來賓簡易料理屏東指標性的水產「麻油石斑魚」,將之化身為滋補麻油石斑及保留原始風味的三杯石斑魚,現場香氣四溢,讓在場民眾垂涎三尺。鄭永裕處長表示,「2024屏東金牌水產」由產官學界專家嚴格選拔,經過書面審核、現地查證、專家評鑑及口感評鑑等,嚴謹評鑑程序選出的金牌水產,以提供消費者安心食用、送禮得宜的好產品,歡迎大家把握機會帶回家和家人分享。此次屏東金牌水產展售會,石斑魚組特別帶來龍虎石斑,一整尾肉質口感細緻,不用太多加工調味就很美味,還有輪切的龍膽石斑,清蒸、煮湯都很適宜,尤其對於發育中的小朋友補充蛋白質、膠質都很有幫助。也有其他石斑的副產品,饗魚樂、漁仕海鮮、鳳龍水產合作社有相關的冷凍石斑魚湯、生物科技提煉製做出的面膜及洗沐產品等。午仔魚組有三魚直賣所及向洋漁場帶來的一夜干、冷凍處理過的午仔魚,都非常適合現代小家庭快速上桌的好食材;泰國蝦組有無毒黃金蝦,以無毒養殖為理念、所養出的泰國蝦彈牙香甜,適合各種料理,蝦正甜開發的遠洋冷凍技術用於泰國蝦生鮮保存,瞬間鎖住美味,這些產品皆在大遠百亮相,現場也提供消費滿500即可抽50元現金券、水產、抱枕等,購物滿額送限量屏東金牌水產保溫袋,讓購買民眾直呼物超所值。屏東縣政府表示,今年10月30日日本宣布開放臺灣養殖龍虎斑輸日,而屏東作為台灣石斑魚最大養殖產地,縣府將輔導業者提升加工及養殖之競爭力,並開發符合日本市場需求產品,以屏東金牌水產的高標準,提供最高品質且安全無虞的石斑魚。日前已與日方通路緊鑼密鼓的接洽明年的訂單,期望透過今年屏東金牌水產系列活動,讓國人搶先品嘗外銷等級的龍虎斑產品,也能將屏東地區的水產產業推向更高的發展水平,進而提升消費者對屏東水產的認識與認購意願,同時推廣食魚教育,讓更多消費者認識屏東水產養殖魚種,用行動支持在地漁業,實現永續發展和教育的雙贏。 發布日期: 113-11-09 更新日期: 113-11-12 屏東縣 支持認同在地農業 深化飲食連結農業 屏東縣政府 臺東農改場「食在永續 原味再現」開放日活動 民眾熱烈參與 為展現近年推廣食農教育、推動永續農業與部落農業輔導成果,農業部臺東區農業改良場(以下簡稱臺東農改場)於本(113)年11月9日(星期六)辦理「食在永續 原味再現」開放日活動,蒞場貴賓有行政院東部聯合服務中心洪宗楷執行長、農業部郭愷珶科長及侯惠茹科長、農糧署東區分署陳吉村副分署長、臺東縣政府江慧卿處長、臺東縣農會楊招信理事長及其他機關代表出席參加,現場除了農業部駐臺東機關各項農業推動展示外,另設置主題專區體現臺東農改場今年於原鄉部落產業與永續農業重要研發成果,活動亦邀請轄內國中、小學呈現食農教育推廣成效,以及各級農會、青農與部落夥伴、業者等展售優質農特產品,吸引民眾近千人參與,熱鬧非凡。當天活動由臺東縣知本國中原舞隊、東商原舞團以活潑歡樂的舞蹈揭開序幕。農業部郭愷珶科長表示,食農教育為目前農業部推動重大政策之一,食農教育的養成,不但強化國人對於國產農產品之認同與支持,也縮短產地至餐桌的食物里程,選購在地食材,減少碳足跡,近年積極於原鄉產業輔導,發展部落有機友善耕作,創造土地永續利用,邁向農業淨零排放之目標。農業部於本年提出「智慧韌性 永續安心」四大農業政策行動策略,在「永續」的面相,重視農業生產與生態資源的品質維護和循環利用,引領臺灣農業邁向資源、生態、低碳淨零的永續發展,期待民眾能以實際行動支持我國農業與農民。本次活動臺東農改場以「原民作物主題專區」與「永續農業主題專區」二大主題專區作為近二年研發亮點及成果展示。「原民作物主題專區」呈現臺東農改場致力於原鄉部落農業技術的輔導、農業文化智慧保存,以及建置資訊數位典藏平臺等工作項目執行成果;「永續農業主題專區」則呈現臺東農改場近年建構農業長期生態監測站,以技術力支持有機友善等環境永續生產模式,並致力於稻草、番荔枝枝條等農業剩餘資源循環利用之成果,體現永續農業研發成效。另外現場由臺東青農帶來「創意米黏土製作」、「香草茶包體驗」、「翼豆天貝製作體驗」、「薑汁撞奶動手做」、「釋迦果園貼貼樂」及「石菖蒲祈福手環製作」等多項寓教於樂的食農教育DIY體驗。搭配縣內各級農會、青農與部落夥伴等各式農特產品展示(售),民眾透過本次活動除能了解農業技術的發展,亦能感受臺東原鄉部落傳統農耕文化及創意料理的獨特魅力,並激發對於永續農業的認同感。臺東農改場也於活動當天公開頒發參加本年度「臺東原鄉部落創意風味餐競賽」獲獎隊伍,並設置「料理大王區」,邀請各獲獎隊伍展現原鄉部落飲食文化與野菜多元應用之豐碩成果,有助於推動原住民族部落樂活產業的發展。行政院東部聯合服務中心洪宗楷執行長致詞陳信言場長開幕中致詞各機關單位長官合影留念東商原舞團熱情演出,展現原住民文化特色DIY體驗區民眾在歡樂的氣氛中學習農業知識民眾熱情參與本次開放日活動「料理大王區」展現「臺東原鄉部落創意風味餐競賽」獲獎隊伍創意料理臺東農改場全體工作人員合影 發布日期: 113-11-09 更新日期: 113-11-09 臺東縣 支持認同在地農業 培養均衡飲食觀念 珍惜食物減少浪費 傳承與創新飲食文化 深化飲食連結農業 地產地消永續農業 臺東區農業改良場 113年度蔬果安全農安視訊研習 為因應111年度通過食農教育法,辦理推廣食農教育,113年度本所辦理2場次蔬果安全農安教育研習,採【視訊方式】不受時間及空間限制,讓更多國人能瞭解國產蔬果的優質及安全。分別為:第1場113年7月16日(星期二)上午09-12時第2場113年7月23日(星期二)上午09-12時共計476人參與 發布日期: 113-11-08 更新日期: 113-11-08 臺中市 支持認同在地農業 培養均衡飲食觀念 珍惜食物減少浪費 傳承與創新飲食文化 深化飲食連結農業 地產地消永續農業 農業藥物試驗所 農糧署主辦「產銷履歷攜手通路 鬥陣來相挺」推廣活動熱烈登場 為推動產銷履歷農產品及促進農糧產業扣合永續發展,農業部農糧署於113年11月2日(星期六)於臺北市松山文創園區舉辦「產銷履歷攜手通路 鬥陣來相挺」推廣活動。本次活動邀集各大知名企業及通路,包含無印良品、玉山銀行、新東陽、玉美生技、家樂福、優市(UberEats直營超市)、農良直賣所與台灣養蜂協會等一同響應,並透過一系列展售與互動體驗,展售來自全臺各地的產銷履歷農產品,為消費者帶來健康、安心的選擇,並推廣食品安全與永續發展的價值。農糧署吉祥物驚喜現身藉豐富活動推廣產銷履歷本次活動特別邀請農糧署高人氣吉祥物「農安哥」及「糧小妹」驚喜開場,透過歡樂唱跳表演,為活動揭開序幕,並由農糧署及各企業、單位代表進行活動啟動儀式,象徵各方攜手推動產銷履歷的承諾與決心。活動期間,更邀集知名企業及農友展攤,藉此將產銷履歷、農友與企業相互鏈結,也讓民眾知曉,隨時能透過多元管道支持在地生產的優質農產品,共同為環境永續與社會責任盡一份心力。此外,本活動亦結合闖關遊戲,運用知識問答互動,傳遞產銷履歷精神,並透過「消費滿額贈」,民眾每消費50元即可獲得集點,集滿4點可兌換精美的小禮物,鼓勵消費者多多支持參展攤位。農糧署盛邀各方一同支持產銷履歷共創永續未來產銷履歷自96年推動以來,農糧類產銷履歷驗證面積已突破10萬公頃、超過4萬位農友加入產銷履歷驗證的行列,該政策旨在為國人的食品安全把關,並透過支持在地農產品,亦有助於達成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 之目標2 「消除飢餓,達成糧食安全,改善營養及促進永續農業」及目標12「負責任的消費與生產,確保採用永續的消費和生產模式」。而在產銷履歷生產端逐漸完備的同時,農糧署更希望進一步加強消費者對產銷履歷的認識,讓產銷履歷農產品成為通路端合作與民眾日常選購的首選,完善產銷履歷農糧產品供應體系,亦有助於產銷履歷制度穩健發展。農糧署將持續擴大推動產銷履歷驗證制度,也誠摯邀請企業及消費大眾共同支持,為食品安全、環境保護與社會責任盡一份心力。 發布日期: 113-11-02 更新日期: 113-11-07 臺北市 支持認同在地農業 地產地消永續農業 農糧署 培力台中市食農教育種子人員 建立食農推動體系 為推展食農教育量能,建立食農推動體系,台中市政府今(30)日在國立台中教育大學舉辦「台中市食農教育種子人員培訓課程」,邀集相關局處及各區公所同仁參與此次培訓課程,透過種子人員培力,與邀請中教大通識教育中心兼任講師張明純老師及農業部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簡任正工程司王智緯說明食農教育政策、資源及實施方法,並分享實務經驗,引導同仁深入理解食農教育與環境保護、健康飲食及永續農業之間的緊密關聯。農業局表示,食農教育從中央到地方都相當重視,為推動食農教育,整合各方資源,由不同領域的專家、學者、產業團體代表及相關局處代表組成「台中市食農教育推動會」共同監督及檢討食農教育政策及計畫,並由農業局、教育局、衛生局、社會局、民政局、文化局、經發局、觀旅局、環保局、原民會、客委會及秘書處等跨領域機關協力合作推動食農教育,進而透過多元媒介鼓勵市民參與食農教育、認同並支持農業政策、珍惜食物、深化與土地的情感連結。農業局說明,農村水保署王簡任正工程司說明中央及國際推動食農教育的政策方針、跨部會的合作與資源整合,及多面向的綜觀台灣食農教育的發展進程,讓學員更瞭解中央推動全民食農的核心價值。中教大張老師透過互動交流的方式引導學員深入理解食農教育的意涵,並藉由天空農場的實作讓食農教育的推動無所不在,都市中的一隅也可以有豐富精彩的食農教育體驗。期許透過今日的課程讓參與的同仁未來能將食農教育落實實踐於工作領域,成為台中市推動食農教育的種子人員。 發布日期: 113-10-30 更新日期: 113-11-07 臺中市 支持認同在地農業 臺中市政府 推廣食農教育 中市大里竹仔坑循環經濟體驗登場 台中市政府農業局、農業部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共同輔導大里區竹仔坑社區發展協會,今(3)日於竹仔坑學習平台增能中心舉辦「台中市大里區竹仔坑社區循環經濟─植物染及皇帝筍竹纖維毛筆產業行銷活動」。農業局指出,竹仔坑社區長期致力於運用在地植物創作出各種獨具特色的植物染商品。此次活動結合社區在地小農,推廣循環經濟及食農教育,讓參與的遊客們更深入了解竹仔坑社區作為友善農業社區的理念與實踐。農業局表示,竹仔坑社區近年積極推動循環經濟,打造友善農業的生態場域。今日活動由導覽人員帶領遊客深入了解在地歷史和自然生態之美,現場也準備以在地荔枝乾製作而成的荔枝蜂蜜蛋糕和在地咖啡供大家品嚐。此外,還設有小農市集,展售在地的優質農特產品。活動中遊客還可參加趣味十足的的荔枝紅龜粿及植物染DIY體驗。為讓遠道而來的遊客大飽口福,社區阿嬤特地準備了咖啡雞湯及其他極具在地特色美食料理,讓大家享受當季的美味佳餚。農業局說明,除了藉由農村再生外,社區長期致力於利用在地天然植物或農廢棄物,創作出具有當地特色的文創商品,展現出社區對資源的創新運用,不僅體現了循環經濟的理念,也充分提升了農作物的價值,並逐步完善社區的生態教育環境,為永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竹仔坑社區不僅保護當地的自然生態,同時也延續在地產業的發展,透過食農教育「從產地到餐桌」理念,讓來到社區的民眾親身了解農業的重要性,從中學習到食物來源與耕作的知識,進而培養對土地的珍惜與愛護,同時,這些計畫整合在地的青年農民及社區居民,提升他們對社區的認同感,共同為地方的永續發展努力。今日活動邀請農業部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署長李鎮洋、總工程司簡俊發、台中分署署長陳榮俊、科長張照宏、市議員林德宇、台中市政府農業局股長劉仕弘、市政顧問林進興、大里區公所課長陳文幸、竹仔坑國小校長李深山、客委會輔導員張美玲、國畫大師何木火、大里區竹仔坑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陳裕成、五光社區總幹事徐鳳英及太平區東平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郭和樹,以及市議員李天生、蘇柏興、張芬郁、林碧秀及立法委員何欣純都派代表人員,一同到場與現場與民眾同樂。(11/3*4)*農業局 發布日期: 113-11-03 更新日期: 113-11-07 臺中市 支持認同在地農業 傳承與創新飲食文化 深化飲食連結農業 地產地消永續農業 臺中市政府 一起拔蘿蔔 關西上林社區蘿蔔清甜美味 新竹縣關西鎮上林社區今天(2日)舉辦「蘿蔔美食節」,吸引無數鄉親前往參與,新竹縣長楊文科出席活動,盛讚上林社區的蘿蔔清甜可口,做成「菜頭粄」,更是美味,是傳統客家美食,楊文科也說,上林社區在理事長邱春梅、總幹事曾宏輝帶領下,發展十分蓬勃,增加在地的認同與情感。楊文科與關西鎮長陳光彩、縣議員徐瑜新及羅仕琦、上林里長楊文輝、關西鎮多名里長、代表等人均出席活動,楊文科也在邱春梅、曾宏輝的帶領之下,親自參與拔蘿蔔,和現場上百名鄉親同樂,體會拔蘿蔔、在地美食的樂趣。楊文科說,上林社區的「蘿蔔美食節」已行之有年,發展蓬勃,邱春梅擔任理事長十分用心,凝聚社區情感,讓上林社區更加活絡,而總幹事曾宏輝也寫了6本書,包含伯公、上林社區發展等,讓大眾對上林社區更有認同感,讓他十分佩服。關西鎮上林社區於二期稻作收成後,幾乎家家戶戶都種植蘿蔔等短期輪耕作物,形成獨特的地方特色。社區自104年成為新竹縣農村再生社區以來,透過計畫發想蘿蔔相關產品,並於105年開始舉辦蘿蔔節,至今已有9年。在活動過程中不斷精進改良,研發多款蘿蔔產品,如牛奶蘿蔔等,藉由蘿蔔節推廣活動,讓在地居民及遊客體驗從產地到餐桌的過程,更深入了解當地生活楊文科與農業處長傅琦媺、社會處長陳欣怡、民政處長陳建淳、產業發展處長陳偉志及副處長姜禮先、新竹瓦斯公司總經理邱世昌、工商策進會總幹事徐元棟等人共同出席活動,讚許上林社區在推動社區營造及發展成果,包含在農村再生社區、微笑社區的努力,不僅加深在地的認同,更吸引許多人參與。 發布日期: 113-11-02 更新日期: 113-11-07 新竹縣 支持認同在地農業 深化飲食連結農業 新竹縣政府 大里區農會「作伙割稻趣」食農教育 帶領學生體驗農耕魅力 米食為台灣飲食的基石,承載歷史與傳統,小小一顆米粒中包含醣類、蛋白質、脂肪、礦物質、纖維及維生素B群等營養成分,是提供我們熱量的最大來源;隨著都市化快速發展及飲食習慣改變,稻田面積不斷減少,對農業造成極大挑戰。為讓下一代了解稻米種植過程,農業部及市府農業局輔導大里區農會推廣食農教育,今(29)日與在地大里高中國中部學生、謙信里農日照中心長輩一同在草湖市民農園旁農田舉辦「作伙割稻趣」活動,體驗農民收割稻米的辛勞。農業局表示,大里區農會前於7月16日帶領大里高中國中部師生體驗徒手與插秧機進行插秧的不同,經過農民長達100多天的細心耕作下,稻米已經孕育出一顆顆豐滿稻穗,為使大里高中學生完整認識稻米生長情形,大里區農會再次與大里高中國中部合作,先帶領師生觀察稻米長大的樣子,介紹米食的重要,欣賞稻田如金海般波光粼粼的壯麗景象,緊接著進入體驗徒手與收穫機收割稻米的重頭戲,經過一番辛勞後,再品嘗香氣四溢的益全香米飯,為整個體驗活動畫下完美句點,培養學生由做中學、學中做,建立敬天愛人、惜食、不浪費的習慣,落實生活實踐。農業局提到,活動現場有大里區秘書鄭漢璋、大里高中校長張仲凱、大里高中家長會會長黃裕淵、謙信里農日照中心醫師顧哲銘、東湖農事小組組長何天祿、西湖農事小組組長黃水金、農業局科長許哲銘、大里區農會理事長林永鑫、常務監事賴樹清及總幹事賴東陽率領農會團隊等嘉賓蒞臨,與大里高中國中部師生約30人、謙信里農日照中心長輩共同體驗農民收割稻米的辛勞,為強調飲水思源的精神及感恩的態度,活動按往例以「拜田頭」祭天儀式揭開序幕,由來賓帶領學童一同焚香祈禱,落實「食果子拜樹頭、食米飯拜田頭」的優良傳統。(10/29*8)*農業局 發布日期: 113-10-29 更新日期: 113-11-07 臺中市 支持認同在地農業 珍惜食物減少浪費 傳承與創新飲食文化 深化飲食連結農業 臺中市政府 臺東農改場11月9日舉辦「食在永續 原味再現」開放日活動 歡迎蒞臨參加 為展現推廣食農教育、推動永續農業,與執行「找回原力-原鄉生態永續新農業核心技術研發與擴散」計畫成果,農業部臺東區農業改良場(以下簡稱臺東農改場)訂於本(113)年11月9日(星期六)上午9時至下午4時,於場內舉辦「食在永續 原味再現」開放日活動,分享年度豐碩的試驗研究與推廣成果。本次活動聚焦食農教育推廣、永續農業推動及輔導原住民族產業成果,臺東農改場精心規劃主題專區如「原民作物主題專區」及「永續農業主題專區」呈現研究成果,另設置「料理大王區」呈現原鄉部落食材應用及創意料理成果,另邀請轄內青農共同策劃最受民眾歡迎的農業體驗活動,包含「創意米黏土製作」、「香草茶包體驗」、「翼豆天貝體驗」、「薑汁撞奶動手做」、「釋迦果園貼貼樂」、「石菖蒲祈福手環製作」等,適合親子一同來感受體驗;今年特別邀請原民部落夥伴及業者與民眾互動,讓民眾零距離感受臺東部落傳統農耕知識與飲食文化魅力。本次活動同時邀請農業部駐臺東地區各機關進行農業政策宣導,並聯合鹿野國中、新園國小、岩灣國小、桃源國小展示食農教育推動成果,民眾也可一窺食農教育之意義與內涵。此外亦有縣內各級農會、青農等,配合農特產品展示(售),精彩可期。本次活動為臺東農改場精心籌備的年度盛事,現場計規劃48個攤位,12種寓教於樂的體驗活動,以及多項農特產品展售,臺東農改場竭誠歡迎您闔家光臨,期望民眾藉由活動參與,共同度過美好、知性的週末時光。 發布日期: 113-11-07 更新日期: 113-11-07 臺東縣 支持認同在地農業 培養均衡飲食觀念 珍惜食物減少浪費 傳承與創新飲食文化 深化飲食連結農業 地產地消永續農業 臺東區農業改良場 畜試所於113年10月29日辦理食農教育專業人員共同培訓「食農教育推動方向及實務解析」課程 畜試所於10月29日辦理食農教育專業人員共同培訓「食農教育推動方向及實務解析」課程,來自各領域從事食農教育推廣的民眾、學校老師、青農及農民團體人員一同參與。課程首先由本所程梅萍副所長致歡迎詞。第一堂課由陳翠妙組長介紹食農教育政策與法案簡要說明,接者由黃子芸助理研究員說明食農教育推廣架構與案例解析。下半場課程由台灣兒童食育協會楊雅安老師與夥伴胡湘苓向學員分享畜牧相關食農教材及教具,教導學員如何設計教案,從引起動機、資料盤點到組織資料,逐步引導各組學員以雞蛋為主題進行教案設計實作並分享。謝謝學員的熱情參與,期盼大家都能順利取得專業人員資格,共同為食農教育推廣努力~ 發布日期: 113-10-29 更新日期: 113-11-01 臺南市 支持認同在地農業 培養均衡飲食觀念 珍惜食物減少浪費 傳承與創新飲食文化 深化飲食連結農業 地產地消永續農業 畜產試驗所 畜試所於10/18、10/25於篤加國小辦理鮮乳及雞蛋食農教育課程 為推動食農教育,讓國小學童認識國產畜產品,畜試所分別於10/18及10/25至篤加國小辦理食農教育課程。10/18鮮乳課程,由李怡樺助理研究員帶小朋友認識乳牛品種、牧草種類及鮮乳標章,讓小朋友觸摸聞聞不同牧草的差異並動手製作牛奶搖搖冰。10/25雞蛋課程,由黃子芸助理研究員以畜試所新開發的雞蛋寶寶教具,教導小朋友認識雞蛋的形成及結構,並實際觸摸觀察不同大小形狀顏色的雞蛋,課程中也讓小朋友了解友善蛋雞飼養方式~~感謝所有小朋友們熱情踴躍~ 發布日期: 113-10-25 更新日期: 113-11-01 臺南市 支持認同在地農業 深化飲食連結農業 地產地消永續農業 畜產試驗所 牧場職人的一天~畜試所8月23日舉辦113年畜產試驗所食農教育宣導講座-雞蛋小學堂 畜試所於113年8月23日舉辦第3場次 牧場職人的一天~113年畜產試驗所食農教育宣導講座-雞蛋小學堂講座首先由畜試所林宗毅主任秘書致歡迎詞~第一堂課程由黃子芸助理研究員說明食農教育內涵與推動第二堂課由亞植有機農場黃彥哲青農(也是畜牧類第6屆百大青農!)以問答互動方式介紹「有機」與「動物福利」的蛋雞飼養管理,並說明生活中的雞蛋小知識。課程中學員們以亞植有機農場生產的雞蛋及蔬菜,動手做蔬菜烘蛋。 再次感謝學員的熱情參與,期待食農教育的概念能落實於全民生活中,成為每個人生活的實踐 發布日期: 113-08-23 更新日期: 113-11-01 臺南市 支持認同在地農業 地產地消永續農業 畜產試驗所 牧場職人的一天~畜試所8月16日舉辦113年畜產試驗所食農教育宣導講座-鮮乳小學堂 畜試所於113年8月16日舉辦第1場次 牧場職人的一天~113年畜產試驗所食農教育宣導講座-鮮乳小學堂來自全臺灣的學校教職員及對食農教育有興趣的朋友們一同參與!首先由畜試所程梅萍副所長致歡迎詞~第一堂課程由黃子芸助理研究員說明食農教育內涵與推動第二堂課由高大牧場陳宥蓁青農(也是畜牧類第7屆百大青農哦!!)以活潑生動的方式說明乳牛飼養、友善飼養與動物福利的主題。課程中也讓學員們品嚐台灣不同牧場的鮮乳,並體驗以曬乾磨粉後的牛糞結合咖啡渣,製成牛糞薰香,傳達永續循環利用的理念。期望透過講座辦理協助老師們將這些知識融入課堂,推動學生對飲食、農業及環境的認識與重視,讓食農教育向下扎根 發布日期: 113-08-16 更新日期: 113-11-01 臺南市 支持認同在地農業 地產地消永續農業 畜產試驗所 牧場職人的一天~畜試所8月20日舉辦113年畜產試驗所食農教育宣導講座-羊肉小學堂 畜試所於113年8月20日舉辦第2場次 牧場職人的一天~113年畜產試驗所食農教育宣導講座-羊肉小學堂講座首先由畜試所技術服務組陳翠妙組長致歡迎詞~第一堂課程由黃子芸助理研究員說明食農教育內涵與推動第二堂課由宜家畜牧場施友超青農(也是畜牧類第7屆百大青農哦!)介紹國產羊飼養與迷思、並說明動物福祉及永續發展理念。課程中讓學員們體驗國產及進口羊肉味道的差異,並帶領學員製作可以洗手的羊肉爐利用羊油及中藥材製成有趣有創意的羊肉爐皂,農廢再利用洗起來有藥膳的香氣讓人好想吃羊肉爐~感謝今日學員的熱情參與,讓我們共同為食農教育推廣努力~ 發布日期: 113-08-20 更新日期: 113-11-01 臺南市 支持認同在地農業 地產地消永續農業 畜產試驗所 全民食農~畜產試驗所於113年6月7日舉辦食農教育學術研討會 畜試所於113年6月7日舉辦第2季學術研討會,本次研討會以食農教育為題,邀請農業部農民輔導司陳俊言司長說明食農教育政策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幼兒與家庭科學學系林如萍教授分享食農教育:永續發展的協同合作水流莊牧場楊政勳經理與夥伴許志誠帶來食農教育體驗推動實務分享牧羊人的一天本次研討會主題豐富,吸引現場與線上參加人數超過百人,顯示對食農教育主題的興趣,也期待食農教育更深入大眾生活。透過3位講者分別從食農教育政策面、學術面及產業面的角度說明,相信與會的大家都更了解食農教育法規及其內涵。食農教育法於111年5月4日公布,已經2周年囉~食農教育不只是關於飲食、農業知識的課程,也包含強化飲食、環境與農業連結之教育精神,期待食農教育概念能成為每個人的生活實踐,進而促使大家支持國產農產品、重視健康飲食與農業及環境之永續發展。 發布日期: 113-06-07 更新日期: 113-11-01 臺南市 支持認同在地農業 培養均衡飲食觀念 珍惜食物減少浪費 傳承與創新飲食文化 深化飲食連結農業 地產地消永續農業 畜產試驗所 畜產試驗所於5月18日於2024 屏東牛乳嘉年華推廣鮮乳食農教育 畜試所於113年5月18日來到屏東勝利新村星星廣場參加乳牛嘉年華活動,推廣鮮乳食農教育活動,現場有翻翻版互動遊戲,讓民眾認識牛的品種和乳製品的種類,還有專業研究人員為大家解說起司製作,在家也能動手做唷~~共計400人熱情參與。 發布日期: 113-05-18 更新日期: 113-11-01 屏東縣 支持認同在地農業 深化飲食連結農業 畜產試驗所 10 OCT 食農教育結合原民飲食文化 國教署辦理「課程探究與教案設計工作坊」 為推廣多元飲食文化與食農教育的內涵,教育部國教署委託國立清華大學以「白蘭溪古道覓食記—泰雅野菜鍋食農教育課程探究」為題,辦理原住民族飲食文化課程探究與教案設計工作坊,以體驗式學習,邀請學校教師、營養師及食農教育工作者先走進原鄉,體會原住民飲食文化,再進行課程的深度討論與發想,設計出「原」味十足的飲食文化課程與教案。國教署說明,本次工作坊結合原住民族飲食文化、食農教育與在地空間,帶領學員走進白蘭溪古道認識泰雅族傳統領域、常用的野菜,講述其生長環境、食用價值,以及在泰雅族文化中的重要性,並共同參與野菜鍋的製作,從味覺連結泰雅族的生活智慧與文化,展現食農教育的多元性。為協助學員建構適合不同學習階段的食農教育課程,讓實地踏查、體驗成果轉化為可實際應用於現場教學的示例,另邀請專業講師指導學員撰寫教案,深入討論如何運用在地原民元素,將食農教育融入課程,強化學生學習經驗與課程真實情境連結。參與學員分享,透過實際體驗的過程,不僅對原民文化產生更深的敬意,更能理解食農教育的意義,並掌握適用於不同課室的教學策略。國教署表示,工作坊以新竹縣為示範點,將持續鼓勵學校運用多元教學方式提升學生學習動機及學習成效,透過食農教育的親身體驗,讓師生走出課室、親近土地、結合原住民族生活智慧與飲食文化,培養對食物來源的感恩之心,讓學生更加自我肯認,增加對部落與原住民族味覺文化的體認。 發布日期: 113-10-17 更新日期: 113-10-30 全國 支持認同在地農業 傳承與創新飲食文化 教育部 高雄綠色友善餐廳三強聯手在地食材餐會 以綠色永續餐桌迎接「世界糧食日」 高市府農業局長期推動綠色飲食生活,於本(10)月16日世界糧食日特別結合高雄轄內三家知名餐廳高雄翰品酒店-港都茶樓、帕莎蒂娜法式餐廳及雅樂廚苑辦理【Chill喫・高雄|綠色永續餐桌】,主打從產地到餐桌安全食材,實踐低碳生活,在餐桌上落實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農業局表示,「綠色永續餐桌」在地食材餐會共推出8道創意料理,開胃小品使用高雄在地烏魚子、彌陀白蝦及梓官蚵寮螃蟹,前菜至主菜更是一口氣運用了梓官黑羽土雞、大樹桑椹及鳳梨、甲仙芋頭、大社烏殼綠竹筍、林園龍虎斑等美味食材,顛覆民眾創意精緻料理總是來自進口食材的觀念,也讓參與者每一口都能品味到高雄獨特的風土人情。農業局張清榮局長說明,希望透過在地食材餐會,向大眾傳遞綠色飲食的重要性,讓民眾在享受美味的同時,也可嚐試將綠色飲食融入日常,並在生活中多加選購在地食材,實現環境永續的共同目標。首次參與餐會的高雄知名元老級餐廳-翰品酒店也提到,近年環保低碳生活是世界趨勢,在台灣落實有機十分不容易,但仍須堅持下去,相信這片豐饒土地種出來的食材,和進口食材相比毫不遜色,此次餐會,從食材來源到菜單設計等,以環境永續發展為主軸,希望讓民眾享用佳餚的同時,也能為地球盡一份心力。高市府農業局推動綠色友善餐廳,結合在地農民與餐廳業者,主打從產地到餐桌的安全安心食材,未來也會持續辦理親子食農體驗及有機推廣等活動,用「農業」響應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實踐低碳生活,開創飲食與農業的永續價值。歡迎有興趣的民眾持續關注「高通通-高雄Super Go-高雄市政府農業局」及「高雄綠色友善餐廳」臉書專頁。 發布日期: 113-10-21 更新日期: 113-10-30 高雄市 支持認同在地農業 深化飲食連結農業 高雄市政府 飲食的溫度-「宜蘭食農飲食記憶攻略」發表會 2022年食農教育法通過,食農教育儼然成為顯學。為推廣宜蘭食農教育,將飲食作為認識農業的第一步,在農業部農民輔導司支持下,宜蘭縣政府與「來宜蘭迺菜市場」發起人少年阿公方子維合作,今(24)日發表10款以宜蘭鄉土飲食為概念「宜蘭食農飲食記憶攻略」系列教材,並將教材化為料理搬上餐桌,由主廚親解每道菜背後故事,讓大家了解產地到餐桌脈絡,並體現宜蘭獨特的食農飲食文化與永續價值。宜蘭縣政府農業處李新泰處長表示,宜蘭人親水而居、順水而活,宜蘭的好山孕育出純淨好水,不僅滋潤著蘭陽平原的四季農漁物產,更滋養著世世代代宜蘭人的飲食記憶。如宜蘭人熟知的西魯肉,離不開大白菜與鴨蛋酥;拿掉香菜的花生捲冰淇淋就不是宜蘭味;傳承百年的金棗蜜餞不僅是早期農村社會延長果物保存期限的加工作法,更是台灣人記憶中美味零食。李新泰處長說,今日發表教材文案如西魯肉、鴨賞、一串心等,是宜蘭人在熟悉不過的鄉土料理,不僅傳承宜蘭世代風土飲食,更記載了農業文化轉變歷程。縣政府期盼透過此次發表,讓更多人從飲食中認識宜蘭農業,轉而支持在地餐飲與農特產品,並尋回宜蘭人記憶中的飲食溫度。未來這些教材也將提供宜蘭師生及食農教育人士推廣運用。縣政府補充說明,「宜蘭食農飲食記憶攻略」教材,包含西魯肉、三星蔥、花生捲冰淇淋、金棗蜜餞、ㄧ串心、鴨賞、薑/韭菜花/竹筍(普渡三寶)、菜脯豉、鹹花豆粿/草仔粿/紅麴粿、九層炊等在地料理的食材介紹、飲食記憶及延伸故事等。另「來宜蘭迺菜市場」發起人少年阿公在宜蘭人故事館規劃「宜蘭水的故鄉-食農飲食文化」微型展,歡迎對宜蘭鄉土飲食、食農教育有興趣的民眾自今(24)日起至11月30日至宜蘭人故事館參觀。 發布日期: 113-10-24 更新日期: 113-10-30 宜蘭縣 支持認同在地農業 深化飲食連結農業 地產地消永續農業 宜蘭縣政府 共550筆資料,第10 / 28頁,每頁顯示20筆上一頁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28 下一頁 到第1頁第2頁第3頁第4頁第5頁第6頁第7頁第8頁第9頁第10頁第11頁第12頁第13頁第14頁第15頁第16頁第17頁第18頁第19頁第20頁第21頁第22頁第23頁第24頁第25頁第26頁第27頁第2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