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階搜尋 清除全部 全部收合 資料來源-單位 選擇全部 清除全部 中央部會 全部 農業部 行政院 教育部 衛生福利部 文化部 環境部 原住民族委員會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 客家委員會 縣市政府 全部 臺北市政府 新北市政府 桃園市政府 臺中市政府 臺南市政府 高雄市政府 新竹縣政府 苗栗縣政府 彰化縣政府 南投縣政府 雲林縣政府 嘉義縣政府 屏東縣政府 宜蘭縣政府 花蓮縣政府 臺東縣政府 澎湖縣政府 金門縣政府 連江縣政府 基隆市政府 新竹市政府 嘉義市政府 農業部所屬機關 全部 農糧署 漁業署 動植物防疫檢疫署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 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 農田水利署 農業試驗所 林業試驗所 水產試驗所 畜產試驗所 獸醫研究所 農業藥物試驗所 生物多樣性研究所 桃園區農業改良場 苗栗區農業改良場 臺中區農業改良場 臺南區農業改良場 高雄區農業改良場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臺東區農業改良場 茶及飲料作物改良場 種苗改良繁殖場 農業類別 選擇全部 清除全部 農 林 漁 畜 休閒 六大方針 選擇全部 清除全部 支持認同在地農業 培養均衡飲食觀念 珍惜食物減少浪費 傳承與創新飲食文化 深化飲食連結農業 地產地消永續農業 縣市 選擇全部 清除全部 北部 全部 基隆市 臺北市 新北市 桃園市 新竹縣 新竹市 中部 全部 苗栗縣 臺中市 彰化縣 南投縣 雲林縣 南部 全部 嘉義縣 嘉義市 臺南市 高雄市 屏東縣 東部及外島 全部 宜蘭縣 花蓮縣 臺東縣 澎湖縣 金門縣 連江縣 排序 更新時間 發布時間 2 FEB 每天2份奶,健康跟著來 根據台灣地區國小學童營養健康狀況調查發現,10~12歲兒童鈣質缺乏嚴重,98%的男童、99.98%的女童鈣攝取量不足,鈣質攝取不足的後果可能增加罹患骨質疏鬆與軟骨症的風險,以及容易蛀牙的後遺症。而良好的鈣質吸收有二大原則:充足的鈣質來源、良好的吸收率,而奶類食物(包含:鮮乳、保久乳、起司、奶粉、優酪乳…等)就符合這兩大原則。另外,奶類食物也富含人體所需的必需胺基酸與多種維生素,除了可以幫助腦部發育、維持情緒穩定、鈣質更是構成骨骼、牙齒的重要成分唷!農業部委託董氏基金會辦理每天兩份奶校園/社區宣導活動,113年度計辦理30場次,共3,675人參與。宣導內容包含教導學童乳品的營養價值及好處、乳品的製程(含產製、加工、包裝、保存、標章)、澄清乳品迷思等;向師長說明健康飲食行為及原則、建立兒童生長發育的營養需求及正確飲食觀念等。 發布日期: 114-02-21 更新日期: 114-02-21 全國 培養均衡飲食觀念 深化飲食連結農業 農業部 國產羊品質優良四季都適合食用 懂吃的饕客不可錯過 中華民國養羊協會12月4日於北市格萊天漾大飯店舉辦2024「四季好食國產羊」國產羊肉推介記者會,推廣從草地到餐桌的四季美味國產羊料理,並邀請獲獎無數的知名大廚吳文智到場推薦羊肉特色創意料理,搭配藝人李懿一起分享羊肉好吃的秘訣。「過往的食補觀念是入冬吃羊肉爐進補,但事實上國產羊屬於溫補,一年四季都適合享用。」養羊協會理事長鐘承信表示,國產羊的品質具國際水準,不僅飼養改良技術獨步全球,所生產出的羊肉營養價值高且口感絕佳,只要消費者品嘗幾乎都會讚不絕口、感到驚艷。再者,由於羊肉四季皆適合食用,且國產羊具有新鮮、在地、優質且安全等多項優勢,因此也讓養羊協會更有信心向全台的饕客大力推薦;更重要的是,羊肉可以用在煎、煮、炒、炸、烤,以及眾所周知的羊肉爐湯品,多元的料理方式凸顯出羊肉的價值。鐘理事長強調,台灣的羊肉市場有90%是進口羊的天下,不過隨著永續意識抬頭,飄洋過海的進口羊不僅碳足跡較長,會在運輸過程中增加更多碳排,且容易有明顯的羶味,會讓初次嘗試的消費者感到怯步。然而,國產羊可以從草地直通餐桌,符合環保趨勢,再加上沒有太多羶味、口感鮮甜優質,更適合台灣人的口味。為讓到場參與記者會的媒體及貴賓們實際體驗國產羊的魅力,主辦單位準備了100份的國產羊肉料理,在吳文智大廚及李懿生動的分享介紹下,羊肉料理瞬間一掃而空,從貴賓們滿意的表情來看,相信國產羊在未來勢必會有更佳優異的銷售表現。吳文智大廚表示,縱橫國內外各大美食賽事多年,羊肉始終是他特別鍾愛的食材之一,而且國產羊的肉質結實有光澤,多了其他肉類比不上的細緻口感,可以為他的創意料理加分不少;同時他也重申羊肉溫補不上火,四季都非常適合食用的特色,非常推薦喜愛肉類美食的饕客多多選購,一起讓國產的優質羊肉走進更多家庭的餐桌。 發布日期: 113-12-04 更新日期: 114-02-21 全國 支持認同在地農業 傳承與創新飲食文化 農業部 推動食農教育 臺東農改場於臺東縣太麻里鄉大王國小辦理小米課程 農業部臺東區農業改良場(以下簡稱臺東農改場)為落實食農教育政策,本(114)年2月20日(星期四)於臺東縣太麻里鄉大王國民小學辦理食農教育課程,以「小米」作為主題,邀請第四屆百大青農林建中先生擔任講師,參加學生與教師合計28人,本次課程藉由小米脫粒及實際播種耕作,拉近學生對小米與農耕的距離,進而關心土地與食物的生產安全。為了讓校園與生活環境緊密結合,大王國小持續推動食農教育課程,並融入校園各項課程來提升學童學習興趣,本次選用小米為課程主題。講師詳細介紹小米種植與田間管理的技巧,並結合部落傳統知識的經驗分享,增進學童對在地作物的文化連結,實作課程學童體驗小米的脫粒,並實際種植這些親手脫粒的小米。課後學生分享心得,覺得種植小米很有趣,也體會到農夫的辛勞,是很特別的課程。參與的教師認為,課程中講師運用圖卡與學童進行互動遊戲,可以加深學童對在地作物的認識,課程內容也與在地文化做連結,幫助學生了解小米與文化的珍貴意義,是一堂很有價值的課程。臺東農改場本年度規劃與轄區23所國中小學校合作辦理系列課程,邀請在地青農擔任講師,藉由講師豐富的實務經驗,引導學童認識在地農耕文化與食農教育的內涵。講師上課情形學童上課情形講師運用圖卡與學童進行互動遊戲學生體驗小米脫粒情形學生體驗播種前整地技巧大王國小參與食農課程的師生大合照 發布日期: 114-02-20 更新日期: 114-02-20 臺東縣 支持認同在地農業 培養均衡飲食觀念 珍惜食物減少浪費 傳承與創新飲食文化 深化飲食連結農業 地產地消永續農業 臺東區農業改良場 推動食農教育 臺東農改場於太麻里鄉香蘭國小辦理樹豆課程 農業部臺東區農業改良場(以下簡稱臺東農改場)為落實食農教育政策,本(114)年2月14日(星期五)於臺東縣太麻里鄉香蘭國民小學以「樹豆」為主題辦理食農教育課程,邀請第二屆百大青農呂宏文擔任講師,參與課程師生合計39人。香蘭國小以往的食農教育課程主要著重於小米,為擴大學童對臺東部落食材的認識,本次課程特別選定樹豆作為體驗素材。課程首先介紹樹豆起源及利用價值,透過原住民族樹豆勇士湯的介紹,說明樹豆在傳統飲食文化上的意涵及營養成分。實作課程讓學童進行種植體驗,學童認真學習育苗、翻土整地等技巧,透過實際操作加深學習印象,認識樹豆生長特性及管理技巧,課後也分享學習心得。一般樹豆煮食需花費許多時間,本場也提供新開發的即食樹豆讓參與的小朋友品嘗試吃,可方便直接食用或泡水食用,立即享受到樹豆的滋味。參與教師們表示,「做中學」的體驗教學,能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加深學童瞭解樹豆在原住民族傳統飲食中的重要性。臺東農改場本年度規劃與轄區23所國中小學校合作辦理系列課程,邀請在地青農擔任講師協助推動,藉由講師豐富的實務經驗,帶領學童體驗農事操作,傳達農耕文化的食農教育精神。講師上課情形課程中交流提問學童品嘗試吃即食樹豆皆反應好吃回饋與討論講師帶領學生種植樹豆香蘭國小參與食農課程的教師大合照 發布日期: 114-02-14 更新日期: 114-02-14 臺東縣 支持認同在地農業 培養均衡飲食觀念 珍惜食物減少浪費 傳承與創新飲食文化 深化飲食連結農業 地產地消永續農業 臺東區農業改良場 推動食農教育 臺東農改場於海端鄉霧鹿國小及利稻分校辦理小米課程 農業部臺東區農業改良場(以下簡稱臺東農改場)為推動食農教育政策,本(114)年2月11日(星期二) 於海端鄉霧鹿國民小學及利稻分校辦理食農教育課程,以「小米」為主題,邀請第四屆百大青農林建中先生擔任講師,本次課程參加學生與教師合計63人。課程中講師運用圖卡及有趣的互動遊戲,引導學童瞭解小米栽培管理技巧及所含營養成分,並以實作課程帶領學童種植小米,讓學童親身體驗這項傳統作物的栽培過程,對其有更深刻的認識。參與老師表示,教學活動以特色作物小米為體驗材料,不僅幫助學童建立與在地傳統文化的連結,也豐富學童對部落風土環境與飲食文化的認知,是一堂很棒的食農體驗課程。臺東農改場本(114)年度規劃與轄區23所國中小學校合作辦理系列課程,邀請在地青農講師協助推動食農教育,藉由講師豐富的實務經驗,帶領學童體驗農事操作,傳達農耕文化的食農教育精神。講師介紹小米栽培與田間管理講師教導學童脫殼脫粒技巧學生認真學習小米脫殼脫粒情形透過圖卡互動遊戲引導學童認識小米學生農事體驗情形霧鹿國小全體師生大合照利稻分校全體師生大合照 發布日期: 114-02-11 更新日期: 114-02-11 臺東縣 支持認同在地農業 培養均衡飲食觀念 珍惜食物減少浪費 傳承與創新飲食文化 深化飲食連結農業 地產地消永續農業 臺東區農業改良場 潭子搖滾馬鈴薯推廣活動熱鬧登場 邀民體驗耕作辛苦及豐收喜悅 潭子是台中馬鈴薯主要產區之一,挖馬鈴薯活動已邁入第6年。台中市政府農業局輔導潭子區農會今(9)日在東寶分部舉辦「114年度潭子搖滾馬鈴薯產業文化推廣活動」,讓民眾在親手挖馬鈴薯的過程中更親近土地,更認識潭子的農特產,同時體驗農民耕作的辛苦及收穫後的喜悅。農業局指出,潭子區農作物以水稻、竹筍、馬鈴薯、椪柑等為主,其中馬鈴薯種植面積約140公頃,年產量約3,718公噸。潭子馬鈴薯口感綿密、營養豐富、脂肪含量低,只要正確烹調,是相當好的減肥食物。市府為推廣潭子生產的優質馬鈴薯,由農會租借約5分地的馬鈴薯田供民眾開挖,吸引一千多人報名參與,活動現場結合搖滾音樂會,讓參加民眾越挖越有勁。農業局表示,潭子區農會今日也同時舉辦農民節表彰大會,感謝農民長年致力於農業生產、研發及推廣等工作的辛勞,並透過績優農民的表揚及經驗分享,讓農民見賢思齊,不斷改進栽種技術與經營模式,提升生產運銷技術、開拓市場,一同保存傳統農業社會文化及重視農業發展的根本價值,吸引更多青年農民投入農業,促進農村活化。農業局提到,此推廣活動從農村再生、鄉土文化及地產地消的角度出發,將自然好食材、食農教育等關鍵價值融入,以建立潭子在地農業文化品牌基礎。台灣馬鈴薯冬季裡作一年一產,要嘗鮮要快,歡迎民眾到現場選購新鮮馬鈴薯及馬鈴薯麵,消費集章還能參加手工醬油DIY及馬鈴薯葉拓標本DIY活動,一起享受動手挖、動手做的假日親子共融時光。今日活動,立法委員楊瓊瓔、市議員蕭隆澤、台中區農業改良場副研究員曾宥紘、農業局簡任技正林春良、科長吳建威、潭子區長劉汶軒、弘文高中校長張輝政、潭秀國中校長晏傳嫘、華盛頓國小校長楊麗玲、東寶國小校長陸朝炳、潭陽國小校長吳德惠、新興國小校長王玉龍、僑忠國小主任梁玉燕、潭子區農會理事長林增華、常務監事林廷基、總幹事林淑茵等皆到場,市議員賴朝國、周永鴻、吳呈賢、吳建德、徐瑄灃、潭子區各里長及各社區發展協會也派代表到場同樂。(2/9*6)*農業局 發布日期: 114-02-09 更新日期: 114-02-10 臺中市 支持認同在地農業 深化飲食連結農業 地產地消永續農業 臺中市政府 114年食農教育專業人員共同培訓課程 為配合農業部推動食農教育,本所規劃一系列食農教育課程。於114年2月6日舉辦「食農教育專業人員培育課程」,由本所生物組黃子鳴助理研究員以深入淺出方式介紹食農教育政策與法案說明,食農教育專業人員資格及培訓辦法解說,以及食農教育資訊整合平臺介紹外,特別邀請實務經驗豐富的真理大學觀光數位知識學系洪飛絮博士帶領各位學員進行食農教育推動活動的詳細介紹與實務解析。本次活動參與人員共計58人,有大學院校教師,國高中與國小組長、專員、教師與營養師,各地農漁會成員,農業推廣人員與志工,以及農牧場負責人參加。課程由與會學員發表並交流推廣食農教育的經驗,並請學員提供有關食農教育推廣實務上遇到的困難,以及利用問卷調查的方式了解學員對食農教育推廣上所需要的支援協助,未來再將參與學員的意見分析回饋給農業部。希望藉由本課程使與會學員取得食農教育專業人員共同培訓時數,建立一個協作食農教育的交流平台,期待未來有更多取得食農教育專業資格人員一起合作協力推廣食農教育。黃建元主任秘書致詞介紹食農教育的重要性黃子鳴助理研究員介紹食農教育政策與法案說明真理大學洪飛絮博士介紹食農教育推動方向與實務解析真理大學洪飛絮博士介紹食農教育推動方向與實務解析與會學員於課程分組活動中踴躍討論交流與會學員於課程分組活動中踴躍發表意見與會學員與講師大合照 發布日期: 114-02-10 更新日期: 114-02-10 臺北市 支持認同在地農業 珍惜食物減少浪費 地產地消永續農業 獸醫研究所 1 JAN 第7屆百大青農洪柏榕:綠竹筍農二代導入省工農機助力產業永續發展 青農報報第7屆百大青農洪柏榕:綠竹筍農二代導入省工農機助力產業永續發展桃園區農情月刊 第306期 2025/1/15 發行農業推廣科 洪巍晉 分機431財團法人農業科技研究院 賴師儀 分機438北部地區是臺灣綠竹筍的主要產地,109年農業部統計(全年作)北部地區綠竹栽培面積7,518公頃,占全國總種植面積70%以上。洪柏榕的家族在淡水與八里地區世代務農,父親種植綠竹多年。108年,因父親年事已高,從事科技業的洪柏榕決定接手家業,一肩扛起綠竹種植工作。洪柏榕導入有機農法,農場內除種植綠竹外,擴大種植文旦柚、甘藷及蔬果,致力於提供消費者安全且優質的農產品。112年,洪柏榕的高品質綠竹筍率先打入棉花田連鎖通路,打響有機黃金筍的名號,農場也隨之以品牌化為導向的經營模式,為了進一步強化品牌影響力,他注重與消費者的互動,積極推廣綠竹筍食農教育,農場與新北市八里國中、新北市三民中學、新北市米倉小學及桃園市瑞豐國小等國中小學共同辦理食農體驗活動,讓參與者親身瞭解綠竹筍的生產過程與環境價值。113年,洪柏榕與台灣好農、乾杯餐飲集團等多家知名連鎖業者簽訂供應合同,在品牌與通路效益加值下,當年農場所產綠竹筍可達每公斤300元的高價,農場種植面積現已擴增至5.8公頃。為增加來年竹筍產量,在冬春兩季需進行砍老竹及去老竹頭等清園作業,然而傳統的人工作業方式耗時費力,採用高效便捷的綠竹清園方法成為柏榕經營的必要功課。在本場的輔導團隊協助下,柏榕引進了小型挖土機及綠竹粉碎機,小型挖土機的投入不僅大幅提升了清園效率,從傳統方式1天只能處理3-5叢竹叢增加至數倍以上,有效降低了農民的勞動強度與清園成本。更重要的是,粉碎後的竹屑還能加值製成堆肥、竹粉或綠竹板等再生資源,資源利用率顯著提升,展現循環農業的可行性與價值。洪柏榕願景為結合科技、農業與社會公益,他計畫未來吸引更多青農參與綠竹工班,全面推廣綠竹筍新的生產技術與品牌價值,帶動北海岸綠竹產業蓬勃發展,並將產業提升至「永續循環、惜食減碳、共食公益」的新高度。圖1.青農洪柏榕向陳駿季部長說明八里榕爺有機綠竹筍。圖2.本場農業推廣科姜金龍科長(左前2)率本場同仁,向洪柏榕表達祝賀之意。圖3.為響應機械化去老竹,洪柏榕帶領新北市青農操作綠竹粉碎機。圖4.洪柏榕與新北市米倉國小合作舉辦綠竹筍食農體驗營,提升八里綠竹產業知名度。 發布日期: 114-01-24 更新日期: 114-01-24 臺北市、基隆市、新北市、桃園市、新竹縣、新竹市 支持認同在地農業 傳承與創新飲食文化 深化飲食連結農業 地產地消永續農業 桃園區農業改良場 年味從廚房開始:蘿蔔糕的製作攻略 年味從廚房開始:蘿蔔糕的製作攻略桃園區農情月刊 第306期 2025/1/15 發行作物改良科 任珮君、何昱圻 分機253、261白蘿蔔(菜頭)象徵「好彩頭」,製作出來之蘿蔔糕(高)有「步步高升」之意,為中華文化年節慶典及喜慶時必備佳餚。你知道蘿蔔糕製作運用到什麼加工原理嗎?蘿蔔糕為米漿型米食,是將在來米(秈稻)加水研磨成米漿,利用在來米中澱粉受熱糊化作用產生之黏度,將白蘿蔔絲均勻分散於其中,接著利用蒸煮使澱粉結構定型,便可製作成口感綿密Q彈之蘿蔔糕。以下將介紹蘿蔔糕做法,有興趣朋友可以在家一起動手做看看。一、所需材料及器具(一)製作材料1.傳統台式蘿蔔糕常以白蘿蔔、在來米及水為基底,加些許食鹽及胡 椒粉進行調味。台式蘿蔔糕常習慣沾醬一同食用,蘿蔔糕本體調味輕淡,可直接品嚐到白蘿蔔鮮甜風味。2.配料部分可依個人喜好做調整,例如加入爆香之香菇、蝦米、絞肉及紅蔥頭等,增添蘿蔔糕香氣及風味。3.廣式蘿蔔糕調味較重,以油脂小火煎至兩面金黃,不沾醬直接食用,常添加臘腸、臘肉、干貝、蔥花等特色性食材。(二)所需設備及器皿製作步驟加工小知識Q1:在來米是什麼類型的米?A1:1.依米質特性臺灣稻米可分為稉米、秈米及糯米(依外型又分為圓糯及長糯)。2.秈米又稱在來米,米粒細長,呈透明或半透明狀,烹煮出來米飯口感鬆散、黏度低。臺灣早期都是以秈米為主食,隨著日治時期政府大力推廣稉稻品種,臺灣人飲食逐漸日化,慢慢習慣食用具有彈性及黏性之稉米。3.秈米因直鏈澱粉含量高(>25%),研磨成漿狀進行炊蒸具有不錯之凝膠,可製作成口感Q彈之蘿蔔糕、芋頭糕、水粄等製品,然而米製品因水分含量高,保存期限較短,製作完應趁新鮮儘速食用完畢。圖19.稻米依米質特性可分為稉米、秈米及糯米。Q2:在來米粉是怎麼製作的?A2:1.早期製作蘿蔔糕十分繁瑣,米洗淨、浸泡1-2 小時,再研磨成漿狀後與白蘿蔔絲等配料調配進行炊蒸,製作時間往往要耗費半天至一天的時間。2.「在來米粉」是米穀粉業者便於消費者操作而開發之產品,預先將米漿脫水乾燥製作成粉料,消費者在家僅需將粉料復水、添加蘿蔔絲配料調製及炊蒸,即有熱騰騰的蘿蔔糕上桌。Q3:如何挑選在來米粉?A3:1.為符合消費者知的權利,«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第22條規定:「食品應明確標示內容物,其為2種以上混合物時,應依其含量多寡由高至低分別標示之。」故我們能從產品標示明確了解「在來米粉」之成分。2.若產品成分標示僅有標示在來米1項,表示該產品是由100%在來米製作而成。若產品還有標示其他成分,例如玉米澱粉、小麥澱粉(澄粉)及馬鈴薯澱粉等,表示該產品為調和粉。3.調和粉並非全然不好,有時是基於產品品質特性之考量。例如港式蘿蔔糕製作常會加入其他澱粉進行組織結構修飾,製作出來的蘿蔔糕外觀平滑且截切容易,容易煎出四周酥脆、內部柔軟之質地。消費者可依自身需求及喜好,選擇適合之原料及加工製程。 發布日期: 114-01-24 更新日期: 114-01-23 臺北市、基隆市、新北市、桃園市、新竹縣、新竹市 培養均衡飲食觀念 珍惜食物減少浪費 傳承與創新飲食文化 深化飲食連結農業 桃園區農業改良場 113年食農教育講座:國產豬肉的食安小知識,推動食農教育! 為了提升全民食農教育,獸醫所積極推出專業培育方案,讓教師、營養師和農業推廣志工們都能掌握相關知識!在10月9日,我們舉辦了第三場食農教育講座,並加入趣味的體驗活動!首先,由邱玉瑋助理研究員分享「全民推動食農教育」的立法精神和資源,還有成功的推廣範例,讓大家對食農教育有更深入的了解。接續由黃子鳴助理研究員介紹「國產豬肉的食安小知識」的課程,讓我們了解臺灣養豬產業現況、常見豬隻與豬肉種類,以及如何挑選優良豬肉。為了讓學員了解如何挑選豬肉,舉辦豬肉部位有獎徵答,使學員認識豬肉部位名稱,更進一步了解適合的豬肉料理,讓我們能夠挑選合適的豬肉烹調出美味的豬肉料理。邱玉瑋助理研究員分享「全民推動食農教育」的課程黃子鳴助理研究員介紹「國產豬肉的食安小知識」的課程與會學員大合照 發布日期: 114-01-20 更新日期: 114-01-20 新北市 珍惜食物減少浪費 深化飲食連結農業 獸醫研究所 113年食農教育講座: 享用國產牛乳的小知識 為了提升全民食農教育,獸醫所積極推出專業培育方案,讓教師、營養師和農業推廣志工們都能掌握相關知識!在12月18日,我們舉辦了第四場食農教育講座,並加入趣味的體驗活動!首先,由黃子鳴助理研究員分享「全民推動食農教育」的立法精神和資源,還有成功的推廣範例,讓大家對食農教育有更深入的了解。接續由黃春申副研究員介紹「享用國產牛乳的小知識」的課程,讓我們了解國產牛乳與牛隻統計,國產牛乳的食安Q&A,以及如何挑選優質的國產牛乳。本次活動參與人員共計17人,有國高中與國小教師、營養師,以及各地農漁會與民間團體成員等推廣食農相關活動人員參加。為了讓學員體驗課堂的牛乳介紹,本課程提供「鮮乳風味品嘗」體驗活動,特地準備不同來源地與種類的牛乳,帶領學員一同了解牛乳風味的差異,使學員更進一步認識到牛乳產地與消毒方式對牛乳風味的影響,讓我們能夠挑選與享用國產的優質牛乳。黃子鳴助理研究員分享「全民推動食農教育」的課程黃春申副研究員介紹「享用國產牛乳的小知識」的課程與會學員大合照鮮乳風味品嘗體驗活動。 發布日期: 114-01-20 更新日期: 114-01-20 新北市 支持認同在地農業 培養均衡飲食觀念 深化飲食連結農業 地產地消永續農業 獸醫研究所 113年食農教育專業人員共同培訓課程(第二場) 為配合農業部推動食農教育,本所規劃一系列食農教育課程。於113年12月13日舉辦「食農教育專業人員培育課程」,由本所生物組黃子鳴助理研究員以深入淺出方式介紹食農教育政策與法案說明外,以及黃春申副研究員講解食農教育推動活動實務解析。本次活動參與人員共計21人,有國高中與國小校長、組長、教師、營養師,以及各地農漁會成員等推廣食農相關活動人員參加。課程由與會學員發表交流推廣食農教育的經驗,並請學員提供食農教育專業人員培訓課程與資格取得的意見,未來再將參與學員的意見回饋給農業部。希望藉由本課程使與會人員取得食農教育專業人員共同培訓時數,且未來與更多取得食農教育專業資格人員一起合作推廣食農教育。黃建元主任秘書致詞介紹食農教育政策精神黃春申副研究員介紹食農教育推動方向與實務解析黃子鳴助理研究員介紹食農教育專業人員申請資格與會學員於課程分組活動中踴躍討論交流與會學員與本所講師大合照 發布日期: 114-01-20 更新日期: 114-01-20 新北市 支持認同在地農業 培養均衡飲食觀念 獸醫研究所 113年食農教育專業人員共同培訓課程(第一場) 為推動我國食農教育,農業部積極規劃食農教育專業人員培育方案,並精進各級學校教師、營養師、營養午餐主辦人員與參與農業推廣團體協會志工有關食農教育知識。本所於113年9月13日舉辦食農教育專業人員共同培訓課程,內容為食農教育政策推動方向及推廣活動實務解析,上課學員可取得食農教育專業人員共同培訓時數。本次共計有來自各大專院校教授講師、國中小學校與教育團體老師、營養師與農業推廣團體志工報名參加。課程首先由本所黃建元主任秘書介紹食農教育精神與授課講師,除由本所疾病診斷組技輔室邱玉瑋助理研究員以深入淺出方式介紹食農教育政策與法案說明外,另邀請實務經驗豐富的真理大學觀光數位知識學系洪飛絮博士講解食農教育推動活動實務解析,再由與會學員發表交流推廣食農教育的經驗,最終由黃建元主秘主持討論座談,讓學員表達食農教育專業人員培訓與資格取得的意見,將來再把參與學員的意見回饋給農業部。希望藉由本課程使與會人員取得食農教育專業人員共同培訓時數,且未來有更多取得食農教育專業資格人員一起加入推廣食農教育行列。與會學員與本所講師合照黃建元主任秘書介紹食農教育精神邱玉瑋助理研究員介紹食農教育政策與法案說明真理大學洪飛絮博士介紹食農教育推動方向與實務解析新北市三民高中莊豐萁老師發表學校推廣食農教育活動經驗與會學員於課程分組活動中踴躍討論交流與會學員於課程分組活動中踴躍討論交流 發布日期: 114-01-20 更新日期: 114-01-20 新北市 支持認同在地農業 培養均衡飲食觀念 珍惜食物減少浪費 傳承與創新飲食文化 深化飲食連結農業 地產地消永續農業 獸醫研究所 113年食農教育講座:向食媒性疾病說不,推動食農教育! 為了提升我國的食農教育,農業部積極推出專業培育方案,讓教師、營養師和農業推廣志工們都能掌握相關知識!在9月18日,我們舉辦了第二場食農教育講座,分成兩個精彩部分。首先,由邱玉瑋助理研究員分享「全民推動食農教育」的立法精神和資源,還有成功的推廣範例,讓大家對食農教育有更深入的了解!接著,官南綾副研究員帶來「向食媒性疾病說不」的課程,教我們如何認識和預防食媒性疾病,還有趣味的洗手大賽,讓學習變得更有趣!與會學員們體驗後,發現平日洗手的習慣還是有容易遺漏的地方,可見知識學習和實踐同等重要。一起來支持食農教育,讓我們的飲食更安全、健康!與會學員體驗「洗手大賽」邱玉瑋助理研究員分享「全民推動食農教育」的立法精神和資源官南綾副研究員分享「向食媒性疾病說不」的課程「洗手大賽」使用含螢光劑的乳液,在紫外燈照射下會顯現沒有確實清潔的部位。 發布日期: 114-01-20 更新日期: 114-01-20 新北市 支持認同在地農業 獸醫研究所 112年食農教育講座「永續轉型 從看見動物開始」 獸醫所於112年10月4日辦理食農教育專題演講,邀請家樂福文教基金會蘇小真執行長擔任講座分享「永續轉型 從看見動物開始」。蘇執行長首先介紹聯合國永續發展議程中17項永續發展目標的國際趨勢,接著透過一連串的社會現象和提問的方式,讓大家重新思考臺灣的永續議題,包括:在國際巨大的改變下,臺灣要如何發展?臺灣的農業要如何永續?企業扮演的角色是什麼?國人的消費型態和觀念,國外的產品比較好?臺灣是一個島國,我們的食物能夠自給自足嗎?當國際間已經將動物福利做為實現SDG永續發展目標時,臺灣經濟動物生產環境的現況?您知道臺灣傳統的雞蛋生產模式嗎?您能想像一張A4大小的空間中擠了4隻蛋雞?因此家樂福從一顆非籠飼、符合動物福利的雞蛋開始,推廣一連串的食物轉型計畫,並以企業社會責任角度改變消費者的消費模式,如販售動物福祉的非籠飼雞蛋、牛奶、吐司、保護生態的石虎香蕉等。家樂福從生意轉型影響力,帶動臺灣在地產業轉型與連結,一起營造臺灣永續的農業,保護環境並提升產品價值,許未來一個更好的綠生活。最後執行長以學員的提問做結語,雖然媒體假消息很多,但我們每個人都是一個媒體,讓我們每個人從自己做起,發揮影響力。永續行動,從我們自己開始。本次的演講,與會者感觸及收穫很多。除感謝蘇執行長精闢生動的演講外,再次感謝大家的參與也期盼大家一起從i做起,將好的觀念擴散出去。 發布日期: 112-10-08 更新日期: 114-01-20 新北市 支持認同在地農業 獸醫研究所 113年食農教育專題演講「變局中的守護者:臺紐協定下的臺灣酪農危機與獸醫師的挑戰」 「變局中的守護者:臺紐協定下的臺灣酪農危機與獸醫師的挑戰」由於臺紐協定,2025年起紐西蘭進口液態乳將可以「零關稅」進口,可能衝擊國內酪農產業,也因此最近國產鮮乳一直是被關注的新聞熱點。為了提升全民食農教育,獸醫所邀請專業獸醫師辦理食農教育演講,讓獸醫與牧場從業人員、學校教師與營養師,和農業推廣志工們都能掌握最新食農知識與農業發展!在10月18日,我們邀請了鮮乳坊創辦人,同時也是知名大動物獸醫師與中華民國十大傑出青年的龔建嘉獸醫師至本所進行3小時的食農教育演講,題目為「變局中的守護者:臺紐協定下的臺灣酪農危機與獸醫師的挑戰」,介紹在臺紐經濟合作協定下,紐西蘭進口液態乳對我國酪農產業的影響,面對衝擊酪農業要如何提升產業品質,獸醫師要如何協助酪農從改善動物健康更進一步到預防動物疾病並增進動物福利,政府應如何改善更合適的乳品法規與鮮乳標章。演講中場休息時間,我們加入趣味的牛乳體驗活動,品嘗臺灣小農鮮乳,比較與進口乳品風味上的差異,讓參與的學員品嘗了解臺灣鮮乳風味與特色。中華民國乳業協會方清泉秘書長與桃園市獸醫師公會蕭火城理事長特地參與並於會中表達感謝龔獸醫師對酪農業的幫助,場面感人溫馨,學員收穫良多。龔建嘉獸醫師介紹「變局中的守護者:臺紐協定下的臺灣酪農危機與獸醫師的挑戰」許聰文副所長介紹與致詞食農體驗活動:國產鮮乳風味品嘗鑑賞龔建嘉獸醫師教大家如何品嘗鮮乳桃園市獸醫師公會蕭火城理事長(左一)與中華民國乳業協會方清泉秘書長與會人員大合照 發布日期: 113-11-12 更新日期: 114-01-20 新北市 支持認同在地農業 地產地消永續農業 獸醫研究所 113年食農教育宣導推廣人員基礎培訓課程初階班 今(113)年8月27-28日在本場樹林分場2樓大禮堂辦理「113年食農教育宣導人員基礎培訓課程初階班」,本次初階班課程主要依據臺灣師範大學林如萍教授所研提的食農教育三面六項為架構,內容包括食農教育政策說明、農業與環境、農業生產與安全、飲食與健康、飲食消費與生活型態、飲食生活與文化,希望藉此能提高食農教育推廣人力的知能,建立食農教育推動的專業支持體系。本次培訓課程全程參與共有76位學員。第一節課程由苗栗區農業改良場古金台助理研究員講授「食農教育政策說明」,帶領學員了解政策目標、意圖及未來發展方向,並掌握如何有效運用各項資源推動食農教育的實施。接著,桃園區農業改良場戴介三助理研究員分享「飲食生活與文化」,重點說明飲食對健康的重要性,並探討愉悅進食的過程與餐桌禮儀的文化意涵。課程還涵蓋在地飲食特色及其文化傳承,並介紹全球多元飲食文化背景,讓學員更深刻體會飲食文化的價值。下午課程由桃園區農業改良場李婷婷助理研究員帶來「農業生產與安全」專題,介紹台灣各地農業的生產特色,並講解現代農業的永續生產方法。此外,針對用藥安全管理與農藥殘留疑慮提供詳細解析,幫助學員提升對農產品安全管理的認識。最後,傅智麟副研究員以「飲食與健康」為題,深入講解不同生命階段的營養需求,並說明如何透過均衡飲食促進健康。他還探討飲食與慢性疾病的關聯,並分享預防疾病的飲食策略,強調養成良好飲食習慣的重要性。第二天的課程首先由張志維技佐帶領學員學習飲食消費與生活型態,介紹當前的飲食消費行為、食品衛生與食品安全,並分享加工食品的製作與選購知識。強調地產地消的重要性,鼓勵學員支持當地農業,同時介紹綠色消費的理念,促使學員選擇環保且可持續的飲食方式。在農業與環境課程中,林勇信副研究員講解農業生產與環境的關聯,並強調農業與資源永續的概念。此外,也介紹社會責任與倫理,以及全球糧食議題,讓學員了解農業與全球環境的緊密聯繫。在都市農耕適栽作物資訊應用的課程中,吳安娜副研究員分享適合在都市環境中栽培的作物及其栽培技巧,並介紹如何應用現代農業技術來提高生產效益。讓學員學會如何在有限的空間內實現高效且可持續的農耕方式。李婷婷副研究員介紹遠距澆水管理模組的應用,讓學員了解如何利用現代科技實現智能化灌溉,節省水資源並提升農作物的生長環境與生產效益。此外,她還講解了病蟲害有機友善防治技術,分享如何在不使用化學農藥的情況下有效防治病蟲害,並介紹各種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環保方法來促進可持續的農業發展。最後,戴介三助理研究員介紹食農體驗實作型教學模組,讓學員了解從種植、收穫到食物製作的全過程,進一步提升對食農教育的理解與興趣。課程最後安排分組討論,各組成員由專業生產者、學校教師及食農推廣團體組成,針對課程內容分成五大議題,共同討論如何運用資源及素材開發教材,並提出推動食農教育的策略。透過農業界、教育界及實務領域的跨界交流,激發多元教學方式,進一步提升學員對食農教育的理念認知及實務操作能力。同時,此過程亦促進在地飲食文化的傳承與創新,實踐支持國產農產品消費及推廣健康飲食的生活方式。 發布日期: 113-08-27 更新日期: 114-01-15 基隆市、臺北市、新北市、桃園市、新竹縣、新竹市 支持認同在地農業 培養均衡飲食觀念 珍惜食物減少浪費 傳承與創新飲食文化 深化飲食連結農業 地產地消永續農業 桃園區農業改良場 113年食農教育專業人員共同培訓-食農教育推動方向與實務解析 食農教育法業於111年5月4日經總統公布施行,依據食農教育法第三條第五款清楚定義「食農教育專業人員」為有從事食農教育相關之教學、推廣、服務或諮詢之人員,農業部也於112年5月4日發布「食農教育專業人員資格及培訓辦法」,針對「食農教育專業人員」資格條件必須於申請前兩年內完成中央主管機關指定之食農教育專業人員共同培訓時數8小時課程,分成線上及實體兩部分,線上課程為「食農教育政策與法案說明」2小時、「食農教育專業人員申請規定與流程」1小時,實體課程為「食農教育推動方向與實務解析」5小時。。本培訓與台北市政府產業發展局共同合辦。於今(113)年6月26日在台北市農會禮堂辦理「113年食農教育專業人員共同培訓-食農教育推動方向與實務解析」,本培訓為實體5小時之課程,現場共有93位學員全程參與,課程內容由戴介三助理研究員講述「食農教育政策與法案簡要說明」,介紹食農教育政策法案與推動方向、食農教育教學資源分享、推廣食農教育架構、解析方式與討論說明;楊志維副研究員進行生產篇的案例介紹,播放《藕是一群農夫》、《暖男的菜籽學》、《臺灣香檬酸甜味》影片進行小組討論與解析;傅智麟副研究員進行團體篇的案例介紹,播放《志工耕耘全齡推廣》、《營養5餐午時對味》影片進行小組討論與解析;吳婉苓助理研究員進行校園篇的案例介紹,播放《芋見故鄉圓》、《小廚師與謝師宴》、《校園裡的解鎖課》影片進行小組討論與解析。課程最後由戴介三助理研究員主持綜合座談,學員們關注的焦點集中在食農教育專業人員的申請條件、流程和課程時數要求等問題。講師細心解答,協助學員們解決疑惑,讓大家對申請流程有了明確的理解。這也反映出學員們對成為專業人員的熱情,並為未來優化申請指引提供了實質的建議。 發布日期: 113-06-26 更新日期: 114-01-15 基隆市、臺北市、新北市、桃園市、新竹縣、新竹市 支持認同在地農業 培養均衡飲食觀念 珍惜食物減少浪費 傳承與創新飲食文化 深化飲食連結農業 地產地消永續農業 桃園區農業改良場 113年食農教育專業人員共同培訓-食農教育推動方向與實務解析 食農教育法於111年5月4日經總統公布施行,依據食農教育法第三條第五款明確定義「食農教育專業人員」,為從事食農教育相關教學、推廣、服務或諮詢的專業人士。農業部於112年5月4日發布「食農教育專業人員資格及培訓辦法」,規定申請者必須在申請前兩年內完成中央主管機關指定的食農教育專業人員共同培訓,並修滿8小時課程。課程分為線上及實體兩部分,線上課程包括「食農教育政策與法案說明」2小時及「食農教育專業人員申請規定與流程」1小時,實體課程則是「食農教育推動方向與實務解析」5小時。本培訓與桃園市青年農民生產合作社合辦。於今(113)年9月12日在樹林分場大禮堂辦理「113年食農教育專業人員共同培訓-食農教育推動方向與實務解析」,本培訓為實體5小時之課程,現場共有35位學員全程參與,課程內容由戴介三助理研究員講述「食農教育政策與法案簡要說明」,介紹食農教育政策法案與推動方向、食農教育教學資源分享、推廣食農教育架構、解析方式與討論說明;楊志維副研究員進行生產篇的案例介紹,播放《藕是一群農夫》、《暖男的菜籽學》、《臺灣香檬酸甜味》影片進行小組討論與解析;傅智麟副研究員進行團體篇的案例介紹,播放《志工耕耘全齡推廣》、《營養5餐午時對味》影片進行小組討論與解析;吳婉苓助理研究員進行校園篇的案例介紹,播放《芋見故鄉圓》、《小廚師與謝師宴》、《校園裡的解鎖課》影片進行小組討論與解析。課程最後由莊浚釗分場長及戴介三助理研究員共同主持綜合座談。座談中,與會者分享了各地推動食農教育的經驗與做法,並強調跨區域、跨領域合作的重要性。大家一致認為,未來應加強資源共享與技術交流,結合地方特色,共同推動健康永續的飲食文化與農業發展,攜手深化食農教育的實踐與影響力。 發布日期: 113-09-12 更新日期: 114-01-15 基隆市、臺北市、新北市、桃園市、新竹縣、新竹市 支持認同在地農業 培養均衡飲食觀念 珍惜食物減少浪費 傳承與創新飲食文化 深化飲食連結農業 地產地消永續農業 桃園區農業改良場 113年食農教育專業人員共同培訓-食農教育推動方向與實務解析 食農教育法於111年5月4日經總統公布施行,依據食農教育法第三條第五款明確定義「食農教育專業人員」,為從事食農教育相關教學、推廣、服務或諮詢的專業人士。農業部於112年5月4日發布「食農教育專業人員資格及培訓辦法」,規定申請者必須在申請前兩年內完成中央主管機關指定的食農教育專業人員共同培訓,並修滿8小時課程。課程分為線上及實體兩部分,線上課程包括「食農教育政策與法案說明」2小時及「食農教育專業人員申請規定與流程」1小時,實體課程則是「食農教育推動方向與實務解析」5小時。本場於今(113)年10月21日在樹林分場大禮堂辦理「113年食農教育專業人員共同培訓-食農教育推動方向與實務解析」,本培訓為實體5小時之課程,現場共有60位學員全程參與,課程內容由戴介三助理研究員講述「食農教育政策與法案簡要說明」,介紹食農教育政策法案與推動方向、食農教育教學資源分享、推廣食農教育架構、解析方式與討論說明;楊志維副研究員進行生產篇的案例介紹,播放《藕是一群農夫》、《暖男的菜籽學》、《臺灣香檬酸甜味》影片進行小組討論與解析;傅智麟副研究員進行團體篇的案例介紹,播放《志工耕耘全齡推廣》、《營養5餐午時對味》影片進行小組討論與解析;吳婉苓助理研究員進行校園篇的案例介紹,播放《芋見故鄉圓》、《小廚師與謝師宴》、《校園裡的解鎖課》影片進行小組討論與解析。課程最後由戴介三助理研究員主持綜合座談,學員們針對食農教育專業人員的申請方式提出了許多問題,主要集中於申請條件、流程以及課程時數要求。戴介三助理研究員逐一進行詳細解答,幫助學員釐清疑問,讓大家對申請流程有了更清晰的了解。這也顯示出學員對成為專業人員的高度關注與熱情,並為未來申請指引的改進提供了寶貴的反饋。 發布日期: 113-10-21 更新日期: 114-01-15 基隆市、臺北市、新北市、桃園市、新竹縣、新竹市 支持認同在地農業 培養均衡飲食觀念 珍惜食物減少浪費 傳承與創新飲食文化 深化飲食連結農業 地產地消永續農業 桃園區農業改良場 共740筆資料,第14 / 37頁,每頁顯示20筆上一頁 1...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37 下一頁 到第1頁第2頁第3頁第4頁第5頁第6頁第7頁第8頁第9頁第10頁第11頁第12頁第13頁第14頁第15頁第16頁第17頁第18頁第19頁第20頁第21頁第22頁第23頁第24頁第25頁第26頁第27頁第28頁第29頁第30頁第31頁第32頁第33頁第34頁第35頁第36頁第3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