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階搜尋 清除全部 全部收合 資料來源-單位 選擇全部 清除全部 中央部會 全部 農業部 行政院 教育部 衛生福利部 文化部 環境部 原住民族委員會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 客家委員會 縣市政府 全部 臺北市政府 新北市政府 桃園市政府 臺中市政府 臺南市政府 高雄市政府 新竹縣政府 苗栗縣政府 彰化縣政府 南投縣政府 雲林縣政府 嘉義縣政府 屏東縣政府 宜蘭縣政府 花蓮縣政府 臺東縣政府 澎湖縣政府 金門縣政府 連江縣政府 基隆市政府 新竹市政府 嘉義市政府 農業部所屬機關 全部 農糧署 漁業署 動植物防疫檢疫署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 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 農田水利署 農業試驗所 林業試驗所 水產試驗所 畜產試驗所 獸醫研究所 農業藥物試驗所 生物多樣性研究所 桃園區農業改良場 苗栗區農業改良場 臺中區農業改良場 臺南區農業改良場 高雄區農業改良場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臺東區農業改良場 茶及飲料作物改良場 種苗改良繁殖場 農業類別 選擇全部 清除全部 農 林 漁 畜 休閒 六大方針 選擇全部 清除全部 支持認同在地農業 培養均衡飲食觀念 珍惜食物減少浪費 傳承與創新飲食文化 深化飲食連結農業 地產地消永續農業 縣市 選擇全部 清除全部 北部 全部 基隆市 臺北市 新北市 桃園市 新竹縣 新竹市 中部 全部 苗栗縣 臺中市 彰化縣 南投縣 雲林縣 南部 全部 嘉義縣 嘉義市 臺南市 高雄市 屏東縣 東部及外島 全部 宜蘭縣 花蓮縣 臺東縣 澎湖縣 金門縣 連江縣 排序 更新時間 發布時間 2 FEB 推動食農教育系列課程 臺東農改場於臺東縣加拿國小辦理臺灣藜課程 農業部臺東區農業改良場(以下簡稱臺東農改場)為落實推動食農教育政策,本(113)年2月16日(星期二)於臺東縣海端鄉加拿國民小學辦理「食農教育課程」,為本年度第1場次食農教育課程,邀請第四屆百大青農林建中擔任講師,參加學生與教師合計38人。本次於加拿國小辦理之食農教育課程以「臺灣藜」為主題,結合文化的蘊涵意義,課堂中特別介紹原住民族在食用臺灣藜、釀酒和裝飾方面等多元應用。講師則在實作課程引導學童和老師進行種植體驗,以加深學習效果。學校教師認為透過做中學,讓學生們充分理解臺灣藜的種植過程,也能同時感受原住民族傳統文化的獨特與價值。為強化轄區食農教育推廣,臺東農改場本(113)年度預計與轄區20所國中小學校合作辦理系列課程,依據各學校區域需求及特性,以在地作物為主題,並邀請青農講師協助推動,期望藉由講師豐富的農作經驗,讓學童能更具體認識在地農耕文化與食農教育的內涵。 發布日期: 113-02-16 更新日期: 113-02-19 臺東縣 支持認同在地農業 臺東區農業改良場 章Q水產品游進校園 午餐覆蓋率破九成 發布日期: 112-06-06 更新日期: 113-02-19 全國 培養均衡飲食觀念 漁業署 新北市立鶯歌國中:食農樂活在鶯中、智慧循環入食農 樂農專欄 新北市立鶯歌國中:食農樂活在鶯中、智慧循環入食農桃園區農情月刊 第294期 2024/1/15 發行樹林分場 楊雅淨 02-26801841 分機105鶯歌國中 鄧美宜組長、蔡長益老師新北市鶯歌國中自2011年起,為了讓學生了解農產品源頭、低碳環境運作,開始推動食農教育,先是將游泳池旁、三樓戶外閒置空地整治成菜園,種植蔥、韭菜、南瓜、大陸妹等植物,並邀請社區農民指導高關懷學生種植、採摘,以將食農教育向下扎根。懷抱著「食農教育不應該只侷限在單一學校內」的理念,積極與在地國小合作,推動「食農小當家」活動,邀請二橋國小、鶯歌國小、永吉國小、建國國小等在地學校學童來鶯歌國中體驗食農,採摘校內果菜,現場製做煎餃、蔥油餅等一道道美食。而後學校結合各領域教師組成「魚蚓菜共生教師專業社群」,開始發展原生種動植物復育、山林田野課程,除了盤點校內空地整治成菜園,也成立魚菜共生學生社團,照顧學校蔬果生產,落實從產地到餐桌以及低碳生活的概念。鶯歌國中將科技、循環思維運用於食農教育,除了發展蚓糞栽培、魚菜共生、氣霧栽培、太陽綠能,自2022年更導入本場智慧植栽照護管理系統,建置遠距澆水管理系統,應用物聯網技術及積木程式協助空中菜園進行智慧澆灌,能依據作物需求及天候變化適時適量給水,節約水資源使用。學生亦可透過網路隨時監看即時環境與管理數據,瞭解土壤乾濕變化,在教室使用電腦管理菜園,編寫程式幫蔬菜澆水,讓食農教育更有趣好玩!建國國小學童由老師帶至鶯歌國中空中菜園體驗食農教育本場同仁向學校老師與志工介紹遠距灌溉管理系統運作本場同仁協助學校老師編寫積木程式及操作系統自然科教師授課時,說明雲端智慧澆灌系統的積木程式設計內容魚菜共生社團學生使用iPad監看環境紀錄數據,以及學習控制自動澆水系統 發布日期: 113-01-25 更新日期: 113-02-06 新北市 支持認同在地農業 傳承與創新飲食文化 桃園區農業改良場 1 JAN 鼓勵「吃在地、食當季」 梧棲區農會拔蘿蔔體驗 推廣食農教育,台中市政府農業局輔導梧棲區農會於今(27)日在龍安宮及北方農田舉辦「2024龍來拔蘿蔔 農趣樂親子體驗活動」,開放250組拔蘿蔔體驗名額,並帶領民眾認識蘿蔔特性、種植、栽培管理及採收方式,示範如何徒手採收,鼓勵「吃在地、食當季」,希望透過活動讓參與民眾將「農業」、「飲食」與「環境教育」連結,享受農田樂趣,接近土地、體會農民耕作的辛苦,提高農產業的認同及參與感。農業局表示,台灣蘿蔔盛產期在11月至翌年2至3月,雖然一年四季都吃的到,但冬季蘿蔔正好吃,全株都可食用。今日活動農田種植的蘿蔔是朝陽早生種,由日本引進,俗稱「白玉蘿蔔」,生長期短,外型細長、嬌小,口感細緻紮實,滋味鮮甜帶有清香,料理時不須削皮,烹煮前洗淨即可。因蘿蔔根葉帶有小刺,現場提供手套及茄紙袋給民眾,再由兩隻「龍」帶領大家浩浩蕩蕩前往蘿蔔田,陪伴民眾作伙「龍來拔蘿蔔」。辛苦拔完蘿蔔後,現場備有蘿蔔糕、蘿蔔湯等料理供民眾品嚐,並設有蘿蔔介紹區,展示蘿蔔葉梗、菜脯、蘿蔔乾等相關製品,讓民眾了解蘿蔔採收後可利用醃製等保存方法,延長食用時間;同時,民眾可藉由參加蘿蔔葉拓環保袋DIY活動,學習到蘿蔔葉梗可再利用的概念,推廣全食物利用、食材不浪費,一起重視環境永續,感恩珍惜大自然帶給我們的一切。農業局指出,活動中還有農趣闖關遊戲,讓大小朋友透過玩樂認識在地農產,DIY蘿蔔新春吊飾,還安排老師現場揮毫寫春聯,民眾可帶回家提前布置,並享用自己親手拔、親手做的蘿蔔料理,提前感受年節的熱鬧氣氛。今日活動台中市副議長顏莉敏、議員王立任、陳廷秀、農業局簡任技正林春良、梧棲區公所課長林季諍、台灣電力股份有限公司台中發電廠副廠長譚振邦、職工福利委員會副主委陳炫愷、梧棲區農會常務監事黃明樹、總幹事王秝毅、梧棲龍安宮主任委員王先知、梧棲區草湳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童宗裕、草湳里長等人一同參與,立法院副院長蔡其昌、台中市議會議長張清照、議員楊典忠也派代表共襄盛舉。(1/27*10)*農業局 發布日期: 113-01-27 更新日期: 113-01-30 臺中市 深化飲食連結農業 臺中市政府 深耕食農教育 關西太平國小獲農糧署食米學園績優殊榮 農糧署推動112年食米學園計畫,讓食米教育與均衡飲食觀念從小紮根,新竹縣太平國小結合節慶邀請社區及專業廚師指導,經由親子教學、戲劇表演等課程,讓學生認識在地客家米食文化及新興米食創意料理,完整體驗從土地到餐桌的米食智慧,無論是課程規劃內容教學性、米食文化傳承連結性、創新設計及整體計畫效益都獲得肯定,獲選全國12所績優學校之一。太平國小校長蔡桂容表示,推動米食教育,學校規劃三年級「頭頭是稻」特色課程,在僅有的0.5公頃校地內,開闢一「坵」10坪大的田,孩子經由播種、插秧、收割,體認「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的毅力和責任之外,也認識三章一Q、在地食材、聰明選擇健康營養食物的觀念,並探索食米的樂趣,培養知米惜米的精神,現在學生們已能侃侃而談水稻的種植生長和食米的經驗。蔡校長說,配合端午節氣,特聘當地東平里家政班長謝秀杏帶著學生包肉粽,讓孩子認識客家粽的做法和美味。另外,結合母親節舉辦「親子米食便當」食譜設計比賽,邀請家長共襄盛舉,促進親子互動也宣導食米健康的重要,獲家長好評。而鄰近超商也成了驗證食米標章、認識生產履歷的教室,把書本知識落實到生活應用上,成為孩子帶得走的能力。蔡校長還指出,在國泰圓夢計畫協助下,聘請巫婆老師帶領孩子從故事繪本出發,結合語文自然和社會課程,走訪社區種稻達人,省思水稻三生和環境的關連,引導學生討論、創作並演出「土地到底是誰的」話劇,孩子的學習興緻高昂。而夏日樂學營隊中規畫的家政課程,由老師指導高年級學生掌廚,帶領低年級學弟妹一起料理中餐,培養孩子合作、負責、分享的善美品格。縣長楊文科恭喜並肯定屬於偏鄉小校的太平國小,接連榮獲112年教育部閱讀磐石獎及農糧署食米學園績優等全國性獎項。蔡校長也表示,太平國小是小而精緻的學校,目前是開放學區,歡迎竹縣的孩子們一起加入太平國小行列。 發布日期: 113-01-21 更新日期: 113-01-23 新竹縣 支持認同在地農業 深化飲食連結農業 新竹縣政府 臺東農改場舉辦「食農×原力暨年度試驗研究推廣成果研討會」圓滿成功 為彰顯臺東地區之在地飲食及部落農耕文化,並展現年度農業科技研發成果,臺東區農業改良場(以下簡稱臺東農改場)於本(113)年1月19日在該場區域教學中心舉辦「食農×原力暨年度試驗研究推廣成果研討會」,轄內農政單位及農友等來賓合計211人熱烈參與。研討會內容豐富,不僅邀請專家與農政單位進行專題演講,臺東農改場亦發表年度重要研究成果,期藉由各界交流以激發創新研究構想,並結合地方產業發展需求,提升臺東地區農業發展。臺東農改場陳信言場長指出,臺東地區具有特殊的環境條件與多元族群文化,發展出許多特色農產業。為促進在地農產業發展,臺東農改場致力開發各項特色作物之栽培技術,發揚原民傳統農耕智慧,並深入各鄉鎮學校,推動食農教育,將農事體驗活動融入相關課程,培養富具地方特色的農業生態環境與健康飲食生活型態。本次研討會以「食農」及「原力」為雙主軸,結合臺東農改場「原生特色、早熟豐產、有機樂活」之核心價值,進行各項議題發表。上半場由農業部輔導處農業推廣科郭愷珶科長、國立臺灣大學昆蟲學系許如君教授,分別宣導食農教育相關政策、分享案例及介紹食農教育與農藥使用之關係;接續由土坂部落藍保‧卡路風(Langpaw Kalijuvung)及力卡咖啡館武撒恩‧卡羅(Usan Karo)分享部落保種與文化傳承之重要性及南迴永續旅行聯盟之緣起與成果。下半場則由臺東農改場研究人員發表6篇年度重要成果之研究論文,包括跨域合作推動臺東地區食農教育、臺東原鄉傳統農耕智慧及飲食文化研究、樹豆省工經濟栽培模式之研究、臺東原鄉雜糧機械化栽培試驗、小萊豆預煮加工技術初探及番荔枝夏期果精準灌溉技術之研究等成果。除了成果分享外,本次研討會進行產、官、學界知識和經驗的交流,期能激發創新構想及研究能量,讓臺東農改場能更進一步開創新技術與發展臺東食農教育,維護臺東原民農業永續,厚植臺東農業發展利基。 發布日期: 113-01-19 更新日期: 113-01-23 臺東縣 傳承與創新飲食文化 臺東區農業改良場 食農教育課程涵蓋率100%,「日日好農」食農教育活動盛大登場 為推動全民食農教育,強化飲食、環境與農業之連結,並促進國民對國產農產品及農業文化的認同及支持,農業部今(2)日於臺南新化的臺南區農業改良場及畜產試驗所辦理「日日好農 2023食農教育暨農畜聯合開放日及第27屆種苗節活動」,上午陳代理部長駿季蒞臨現場,說明食農教育迄今的成果,感謝所有共同協力推動的單位,同時也邀請民眾一同到現場從「乳牛」、「萵苣」、「玉米」及「稻米」等不同主題的食農教育內容及體驗,更加認識在地特色農業的生產及發展。食農教育立法後,讓農業不只是農民的農業 更是全民共同參與的農業 陳代理部長表示,食農教育法於111年5月4日經總統公布後,該部協同相關部會及各地方政府積極落實食農教育法,完備相關法規及推動計畫,作為後續推動食農教育的基礎。 立法迄今,透過各界共同努力推動下,學校午餐三章一Q國產可溯源食材,覆蓋率達到98.25%,讓孩子每一口飯菜都吃得安心;另外與教育部合作,目前全國公私立國小、國中及高中所有學校(共3,871所)將食農教育融入課程之涵蓋率業已100%,讓孩子能從產地到餐桌、認識臺灣的農業;食農教育也以零飢餓理念實現社會救助,透過175個農村社區、115家農漁會擴大供餐服務,計有57.9萬人次受惠,同時設置145處的農漁會惜食專區,並協同企業參與配送食材及暖暖包給有需要的人,並販售60元幸福餐盒,提供公益幸福餐食給社福團體,讓社會有需要的人都能得到照顧。 農業部感謝各界對食農教育的支持,期促進全民共同參與,達到提升國人對國產農產品認同、促進農業文化傳承與農業永續發展的目標。食農教育結合開放日活動,邀請民眾閤家共同體驗 農業部說明,全臺各試驗改良場(所)係集結農業研究及推廣的專家,每年舉辦開放日活動,讓民眾瞭解全臺重要的農漁畜產品研究成果。而今日在臺南區農業改良場及畜產試驗所場區所舉辦的活動,特別將「乳牛」、「萵苣」、「玉米」及「稻米」等主題的農業知識及研究成果,透過科普化的介紹、各種有趣的食農DIY及體驗活動,讓民眾用五感親自感受及體驗,藉此更加認識農業。 此外,第27屆種苗節也在當日同時辦理,現場展示各式各樣新穎品種、蔬果花藝設計及有獎徵答與趣味競賽等。趁著秋高氣爽的時節,農業部歡迎民眾攜家帶眷共遊,享受青青大草原的風情、從食農教育體驗活動中更加認識我們熱愛的這塊土地及農業! 發布日期: 112-12-04 更新日期: 113-01-12 全國 支持認同在地農業 傳承與創新飲食文化 深化飲食連結農業 地產地消永續農業 農業部 屏東熱博彩稻插秧活動暨屏東飯湯節 在涼爽宜人的冬至時節,2024屏東熱帶農業博覽會的暖身活動即將開跑囉!屏東縣政府將於112年12月23日(星期六)上午9點至下午4點於屏東農業物產館辦理「屏東熱博彩稻插秧活動暨屏東飯湯節」,活動當天特別邀請竹田鄉「頓物劇團」帶來熱鬧有趣的農村歌舞劇,緊接著縣長周春米及本次熱博彩稻圖案的授權單位將與來賓下田與民眾一起體驗插秧,宣示2024屏東熱帶農業博覽會啟動暖身,現場另有屏東飯湯節活動,由農會推出不同風味飯湯料理供民眾品嘗。屏東縣政府農業處處長鄭永裕表示,屏東縣擁有獨特且多樣的飯湯文化,從海到陸各有風味,當中還蘊含著廟會節慶及庶民美食的多元飲食內涵。屏東縣各家農會為了本次飯湯節活動,不僅用心準備在地特色食材,更以閩南、客家、原民、異國等四種風味主題出發,展現出象徵著屏東縣多元族群融合的各式飯湯豐盛美味。活動當天上午除了彩稻插秧活動,還有提供上千碗的美味飯湯讓民眾大快朵頤,下午的「食米小學堂」食農體驗做湯圓、牛搵水(客家麻糬)的DIY親子活動,物產館內也安排飯湯展示及農特產品展售活動,各樣農特產品一次購足,好吃好玩好買又好逛,歡迎民眾趁著假日攜家帶眷一起來感受彩稻的田園風光,體驗屏東農特產的豐饒滋味。 發布日期: 112-12-19 更新日期: 113-01-12 屏東縣 支持認同在地農業 傳承與創新飲食文化 屏東縣政府 112年彰化食農教育嘉年華-「彰化食農花食季‧立冬補冬來田尾」 彰化縣政府與田尾休閒農業協會合作辦理的「彰化食農花食季‧立冬補冬來田尾」,11月18日在田尾怡心園登場,活動並結合「彰化食農體驗嘉年華」,吸引上千人潮,熱鬧滾滾;彰化縣長王惠美與會同樂,呼籲親子踴躍走入農村,透過實境解謎與食農體驗活動,深入認識彰化的人文、美食與美景,感受彰化農村的魅力風情。王縣長表示,這次活動共分為「花食農嘉年華」、「食農教育show」及「食農教育摸彩大賞」等三部分,由食農教育學校、各鄉鎮農會與青農、農業部台中區農改場,還有縣內網路人氣美食攤商等共45個攤位,規劃安排豐富的食農體驗與闖關活動,主舞台區還有精彩的節目表演;只要闖關集章或報名體驗活動,就可兌換摸彩券,每小時整點抽獎一次,讓參與民眾好吃、好玩、「有食閣有掠」。 發布日期: 112-12-28 更新日期: 113-01-12 彰化縣 支持認同在地農業 深化飲食連結農業 地產地消永續農業 彰化縣政府 2023彰化食農體驗嘉年華- 低碳食農趣 為讓民眾體驗彰化獨特的食農嘉年華,彰化縣政府於10月14日起至11月18日止,週週皆辦理豐富且多元的食農體驗遊程活動。縣長王惠美表示,彰化縣農業資源相當豐富,目前有26個休閒農場及3個休閒農業區,青農人數2,584人全國最多,今年農業部辦理第一屆全國創新食農教育體驗活動競賽,彰化縣就有5個單位獲得優選,另埤頭青農食農遊程提案亦榮獲十大食農體驗經典路線,可見彰化縣極力推展食農教育且成效良好。去年推出第1次食農嘉年華,以餐盤食物小旅行為概念,由農會辦理4場次系列活動,今年嘉年華擴大辦理,特地結合農會、休閒農場、畜牧場、農村社區、在地青農及學校等單位,規劃18條適合闔家大小參加的動態食農體驗學習之旅。 發布日期: 112-12-28 更新日期: 113-01-12 彰化縣 支持認同在地農業 珍惜食物減少浪費 深化飲食連結農業 地產地消永續農業 彰化縣政府 畜產試驗所於10月22日甘藷文化季推廣鮮乳食農教育 畜試所於10月22日辦理鮮乳食農教育活動,結合新化區在地甘藷文化季及青農場域(瓜瓜園地瓜生態教事館)推廣食農教育,透過教材教具製作與解說,讓民眾了解鮮乳及乳牛飼養相關知識,參加互動遊戲的民眾,可以自己動手繪製小牛、小豬或小雞圖案,製作屬於自己的磁鐵或鑰匙圈,共計300人熱情參與。#甘藷製作青貯料也可以做為牛飼料 #鮮乳小學堂 #食農教育 發布日期: 112-10-22 更新日期: 113-01-12 臺南市 支持認同在地農業 深化飲食連結農業 地產地消永續農業 畜產試驗所 112年開放日「國產甘藷食農教育推廣闖關」-甘藷點點名 一、前言甘藷在台灣有悠久的歷史,是一種重要的農產品,不僅在過去扮演著關鍵的糧食角色,在農業改良場不斷改良甘藷品種下,使其有更多元化的運用,近年來也成為取代精緻澱粉的健康飲食之一。2022年台灣通過食農教育法,希望推動全民食農教育,強化飲食、環境與農業之連結,以增進國民健康,傳承與發揚飲食及農業文化,促進農漁村、農業及環境之永續發展。因此在食農教育法六大方針的架構下,本年度開放日將以「甘藷食農教育」做為主題,設計六關甘藷食農教育推廣闖關攤位,活動中帶入支持認同在地農業、培養均衡飲食觀念、珍惜食物減少浪費、傳承與創新飲食文化、深化飲食連結農業、地產地消永續農業等觀念,透過寓教於樂的闖關遊戲來推廣甘藷,使民眾更加認識甘藷在台灣的歷史脈絡、飲食文化與營養健康。二、辦理單位主辦機關:農業部桃園區農業改良場 協辦單位:社團法人台灣兒童食育協會三、辦理時間及地點辦理時間:中華民國112年10月28日(星期六)上午09:00至下午16:00活動地點:桃園區農業改良場-樹林分場(地址:新北市樹林區佳園路3段253號)四、活動對象:一般民眾五、辦理方式(一)闖關集點活動本活動採民眾自由入場,各關安排食育講師及助教擔任知識解說,在各關提供食農教育六大方針及甘藷相關資料展示。並運用遊戲參與使民眾在短時間內即可透過互動掌握食農教育要點。(二)手作活動本區活動採現場報名進行,上午及下午各100份。上午10點開始依序開放 100組民眾參與活動,額滿為止 ; 下午1點開始依序開放100組民眾參與活 動,額滿為止。六、活動內容(一)支持認同在地農業台灣有許多甘藷品種,藷皮與藷肉各不相同,以闖關方式讓民眾組合各種甘藷品種藷皮與藷肉,了解不同品種的甘藷特性。(二)培養均衡飲食觀念甘藷營養多多,此關卡讓民眾透過遊戲方式了解地瓜營養成分及對身體的好處。(三)珍惜食物減少浪費此關卡傳遞地瓜全食物利用概念,並運用甘藷格外品再利用進行互動,提供民眾將原本可能會丟棄的食物轉廢為用概念。(四)傳承創新飲食文化甘藷在台灣不同年代各有不同運用,以甘薯發展史讓民眾理解歷史及文化脈絡,了解各時代甘藷的運用及代表料理。(五)深化飲食連結農業此關卡以簡圖讓民眾了解地瓜生長的過程,並以實物展示葉用甘藷和一般甘藷品種的差異。(六)地產地消永續農業透過遊戲讓民眾認識多種台灣特色地瓜加工食品及其加工過程。七、活動流程 發布日期: 112-10-28 更新日期: 113-01-12 基隆市、臺北市、新北市、桃園市、新竹縣、新竹市 支持認同在地農業 培養均衡飲食觀念 珍惜食物減少浪費 傳承與創新飲食文化 深化飲食連結農業 地產地消永續農業 桃園區農業改良場 本場「青農知能UP主題系列課程」食農教育設計知能UP課程-食農教育可以這樣做 本場「青農知能UP主題系列課程」食農教育設計知能UP課程-食農教育可以這樣做中華民國112年11月7日 為提升中彰投地區農會推廣人員與青農食農教育知能,今(7)日辦理「食農教育設計知能UP課程」,特別邀請「芒果社企股份有限公司」林雅恩創辦人兼營養師講述「食農教育資源盤點與規劃實戰演練」課程,以及第四屆百大青農「仁和鮑魚」吳鴻銘創辦人講授「跳脫傳統產業模式 為國產鮑魚拚一片天」課程。本次課程藉由營養師的角度切入食農資源盤點,讓大家更精準掌握食農教育的各項資源,並透過實戰演練規劃活動相關細節,最後藉由鮑魚養殖業導入食農教育,跳脫傳統模式,闖出另類的食「漁」教育,擦出與食農教育不一樣的火花,現場農業推廣人員與青農共計約70人參與。 本場楊宏瑛場長致詞表示,食農教育是農業部現今重要且熱門的政策之一,而今日約有1/4的學員曾參與食農教育的相關實作經驗,因此場長透過有獎徵答方式,引導學員思考自己課後最想凝聚的東西為何,同時建議大家課前先訂定目標及預計想學習到的新知識,課中專注聽講並勤作筆記,朝設定目標前進,課後持續複習且活用課堂所學知識,保持完美的學習曲線,後續再將自身產業與食農結合,一起致力推廣食農教育,為下一代打造一個更美好的世界,最後祝福學員能學以致用且收穫滿滿。 本場為讓轄區農會推廣人員與農友能走在時代尖端,規劃於本(112)年度辦理「青農知能UP主題系列課程」,邀請業界名師講授友善栽培應用、電農行銷技巧、食農教育設計技巧、標竿青農品牌技巧等4種不同面向的訓練課程,期望透過名師講述讓各位學員獲取新知識,以因應新時代浪潮的來襲。 上午場次課程期間林雅恩營養師表示,透過將飲食和農業相關知識融入課程或平日旅遊當中,創造接觸食物與農業的機會,讓孩子們參與食物從產地到餐桌的過程,進而明白食物的價值和意義,不僅培養孩子的環保意識與生活技能,同時也能懷著感激之情與學會尊重及珍惜食物。接著透過實戰演練引導學員透過「食農教育活動規劃九宮格」以小組討論模式設計出屬於自己的食農體驗教案並上台與大家分享,每組設計的課程內容都相當豐富有趣,雅恩營養師也針對教案內容逐一給予小組建議與回饋。 下午場次由吳鴻銘創辦人於課堂中建議可將餐桌設置於產地或讓顧客親至產地體驗,讓顧客不僅吃得到也能更貼近原產地,同時也與學員一同探討「地方創生」的定義,與會學員們非常踴躍分享。課程最後鴻銘創辦人也鼓勵大家把握每次邀約採訪的機會,增加品牌曝光度,開創屬於自己的食「農」教育。本次整日6小時的課程內容相當扎實與精彩,參訓學員表示今日滿載而歸,不僅對資源盤點更加有頭緒,對於教案方面也更能發揮出新創意,是個滿載而歸的一天。▲ 本場「青農知能UP主題系列課程-食農教育設計知能UP課程-食農教育可以這樣做」圓滿成功,與會人員大合照。▲ 本場楊宏瑛場長為本次課程進行致詞,鼓勵大家強化自己的學習曲線,並持續複習所學。▲ 上午課程由「芒果社企股份有限公司-林雅恩營養師」講述「食農教育資源盤點與規劃實戰演練」課程。▲ 下午課程由「仁和鮑魚-吳鴻銘創辦人」講授「跳脫傳統產業模式 為國產鮑魚拚一片天」課程。▲ 本場楊宏瑛場長對學員的食農教案提供意見交流。▲ 林雅恩營養師引導學員製作食農教育活動規劃九宮格。▲ 學員認真思索食農教案規劃。▲ 各組學員透過食農教育活動規劃九宮格以小組討論模式實戰演練設計屬於自己的食農體驗教案。▲ 各組學員透過食農教育活動規劃九宮格以小組討論模式實戰演練設計屬於自己的食農體驗教案。▲ 各組學員透過食農教育活動規劃九宮格以小組討論模式實戰演練設計屬於自己的食農體驗教案。▲ 林雅恩營養師引導學員製作食農教育活動規劃九宮格。▲ 學員於課後向林雅恩營養師進行提問。▲ 學員們踴躍分享對於「地方創生」的定義,鴻銘創辦人也贈送由鮑魚殼製作而成的鑰匙圈。▲ 學員們踴躍分享對於「地方創生」的定義,鴻銘創辦人也贈送由鮑魚殼製作而成的鑰匙圈。 發布日期: 112-11-07 更新日期: 113-01-12 全國 支持認同在地農業 臺中區農業改良場 112年度臺中區田媽媽專業教育訓練 112年度臺中區田媽媽專業教育訓練中華民國112年11月13日 本場11月13日辦理112年臺中區田媽媽專業教育訓練,共有轄區田媽媽班員及農會督導、指導員共23人參加。訓練由推廣科楊嘉凌科長主持開訓,勉勵學員認真學習,精進烹調技術,課程由張惠真研究員講授食農教育內涵與活動設計,說明分散在各地的田媽媽最了解在地、當季的好食材及飲食文化,透過好手藝,煮出媽媽的味道、回家吃飯的感覺,運用這些優勢設計活動,落實食農精神。 接著由臺灣養生創意美食發展協會余沛葒老師及林英元老師帶領示範及實作課程,包括傳香滷味、米食傳承與創新-五色米發糕及麻香糖心蛋,從食材的認識、烹調要點及過程應注意小細節詳細說明示範,學員分組進行實作,在老師指點下都能做出好成品,訓練在愉快的學習氣氛下畫下句點,希望將學習知識與技能,運用於產品開發及改進,對田媽媽的經營有所助益。▲ 課程結束學員與余沛葒老師(前排右3)及林英元老師(後排左1)合照。▲ 米食傳承與創新-五色米發糕。▲ 楊嘉凌科長為本次課程主持開訓。▲ 張惠真研究員講授食農教育內涵與活動設計。▲ 余沛葒老師(右1)帶領示範及實作課程。▲ 學員分組實作傳香滷味與麻香糖心蛋。▲ 學員分組實作傳香滷味。▲ 學員呈現傳香滷味成品。▲ 米食傳承與創新-五色米發糕。 發布日期: 112-11-13 更新日期: 113-01-12 臺中市、南投縣、彰化縣 培養均衡飲食觀念 珍惜食物減少浪費 傳承與創新飲食文化 臺中區農業改良場 新北市大坪國民小學:科技結合食農的影響力 樹林分場 李婷婷、周匡文、蔡詠竹 02-26801841分機111、210新北市大坪國民小學 賴智偉組長 02-24929461 大坪國小位於大坪台地,主要生產高品質地瓜大坪國小位於新北市萬里區大坪台地,主要生產高品質地瓜,萬里區公所也推廣高山地瓜節成立地區自有品牌。因此,除了學校師生外,亦舉辦多場全校性的特色活動,邀請家長與社區專家一起參與,讓食農教育課程更為豐富。大坪國小由於鄰近甘藷耕作區,故學童可進行體驗的場域範圍廣,教師常帶領學童至社區農田以及租借的農田學習甘藷種植過程中的起壟、托藤及施肥等技巧;並結合百年校慶,由學童學習割藤、使用鋤頭挖地瓜、分類地瓜等,依照學童的年段分配任務,讓學童能夠學習到社區的農產特色。 師生進行食農課程時,於校園中的夢想農田實際栽種番茄、地瓜、九層塔、蒲瓜等等,讓小朋友學習到農作照顧的技巧,並請小朋友紀錄農田日誌。種植期間可能面臨炎夏需提高澆水頻率,或長假無法親自到校澆水等問題,故配農業部111年食農教育推廣計畫 (樂農城市組) ,由本場都農技術輔導團隊協助設置自動灌溉系統,讓自動化、數據化的農耕技巧成為大坪食農教育的亮點。並讓學生學習著數位的控管技術,促進克服未來環境的素養。此外,由於大坪的氣候與環境條件特殊,可能因此影響在地的作物與產業型態。故教師亦將本場導入之科技監控設施,結合大坪的校本課程食農主軸,收集陽光、水、土壤等的數據。引導並鼓勵學童利用收集到的數據,自發地觀察並研究影響在地農作的氣候因子,以拓展學生的學習面向,將科技與食農結合發揮影響力。 另由於大坪國小年平均降雨日數高,食農課程與活動常受到天氣影響。期可藉由本場導入之環境監測及澆水設備,以及後續將提供的病蟲害友善管理技術,協助降低或避免過於潮濕所造成的病害問題,以改善多種作物種植不易的問題,進而提升師生於採收作物時帶來的成就感,提高學童參與食農相關知識之興趣。 發布日期: 112-11-15 更新日期: 113-01-12 新北市 支持認同在地農業 培養均衡飲食觀念 珍惜食物減少浪費 傳承與創新飲食文化 深化飲食連結農業 地產地消永續農業 桃園區農業改良場 彰化食農教育嘉年華 彰化食農教育嘉年華中華民國112年11月18日 本場與彰化縣政府、彰化縣各級學校、農會,於今(18)日在彰化縣田尾鄉怡心園一同辦理食農體驗嘉年華活動,本場楊宏瑛場長親臨現場與民眾一起認識、體驗食農教育的多樣化,並表示本場為實踐全民食農素養,以食農教育三面六項規劃農業生產與環境、飲食健康與消費、飲食生活與文化三大區,介紹中部地區雜糧產業、認識食物六大類與我的餐盤,展示在地古早味料理與故鄉好味道食譜,認識安全農業三章一Q等,並由大村農會四健會義指互動說明堆肥製作與友善環境,透過闖關遊戲加深民眾印象,闖關通過,隨即贈送小禮物。 在舞台區,本場設計2場體驗活動,楊場長與民眾互動,介紹本場育成的薏苡台中5號,薏仁爆米花製作方式,並分享試吃天然香甜的薏仁爆米花。為了讓學校老師在辦理食農教育課程活動時,能加深食農課程的豐富度,楊場長介紹農業部輔導之青年農民,推薦學校老師認識農夫老師,了解農業產業與農事工作,並由農夫老師分享經營農場的經驗與食農教育推動方式,藉由交流,期能成為推動食農教育的好夥伴。▲ 本場與彰化縣政府、彰化縣各級學校、農會一同辦理農體驗嘉年華活動。▲ 楊宏瑛場長致詞時說明食農教育推動的重要性。▲ 楊宏瑛場長親自與民眾互動介紹食農教育的架構。▲ 楊場長(中)與青年農民介紹食農教育課程與活動。▲ 本場蘇致柔助理研究員(右一)介紹薏仁爆米花製作方式。▲ 楊宏瑛場長(左1)、楊嘉凌科長(右1)與大村鄉農會四健會賴仲由義指一同推廣天然資材循環再利用。▲ 透過闖關遊戲加深民眾的食農小知識。▲ 食農教育闖關活動現場民眾參加踴躍。 發布日期: 112-11-18 更新日期: 113-01-12 彰化縣 支持認同在地農業 培養均衡飲食觀念 臺中區農業改良場 食魚教育團隊培力與輔導結業典禮,推廣食魚教育有你有我 近年來漁業署積極推動食魚教育及培育專業人才,鼓勵各界共同參與及建立全民正確食魚觀念,讓食魚文化向下扎根、向外擴散。今(18)日在臺北市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舉辦「2023食魚教育團隊培力與輔導計畫」發表會及年度食魚教育推廣成果展,現場設有DIY手作、闖關互動遊戲,並邀請7間食魚推廣團體共同參與,讓民眾於娛樂中認識臺灣在地漁業特色,培養正確的國產水產品知識及食魚觀念。培力與輔導專業團隊,響應推動食魚教育漁業署說明,去(111)年食農教育法公布施行後,漁業署為協助各界團體順利推動食魚教育工作及確立推廣主軸,特藉由辦理食魚教育團隊培力與輔導計畫,邀集產、官、學界深具食魚教育推廣經驗的業師,協助相關推廣團體整合及傳承推廣經驗。本次共計28組團隊提案,經專業委員遴選出7組團隊進行4個月的現場訪視、陪伴與輔導,讓各團隊將漁民的漁撈、養殖及加工作業等,製作系列的遊覽體驗課程,並透過推廣講座、教案及課程的開發、研發水產品料理、拍攝影片、在地魚塭及魚市場導覽等,讓社會大眾透過漁村遊程體驗更加認識及關心臺灣在地漁業,傳承豐富的漁業知識與文化,促進產業永續發展。多元推廣食魚教育,帶領國人知魚、懂魚、愛吃魚漁業署進一步表示,自106年起即與財團法人台灣養殖漁業發展基金會共同攜手合作,每年在全臺各國小舉辦食魚文化巡迴講座,透過行動話劇、唱遊及闖關一系列活動,將漁業知識用有趣又易理解的方式呈現,今(112)年度更首創以「音樂劇」的形式,讓學童於戲劇互動中知魚、識魚,並搭配闖關互動遊戲及升級「挑魚刺」2.0教材包的開發與運用,學習魚體構造、如何挑魚刺等實用生活知識,輕鬆、快樂地學習漁業知識,迄今已辦理166場次,觸及全臺超過3萬7,000名學童。109年起漁業署亦於全臺北、中、南等地舉辦戶外親子食魚文化園遊會,邀集各地漁會、漁業團體、學校等共同參與,讓民眾透過寓教於樂方式認識漁業,迄今已逾2萬4,000人次參與。此外,每年舉辦的教師及營養師研習營、教材教具的設計開發、教案競賽等活動,亦深獲大眾的喜愛,漁業署及財團法人台灣養殖漁業發展基金會統整歷年以孩童閱聽角度開發的海報、學習單、食魚文化專書、教案、歌曲及影片等各式教材放置於本署「食魚鱻知站」網站(https://sites.google.com/aquadf.org.tw/fishknowledge/)歡迎各界下載教學運用。漁業署長期致力推動食魚教育及文化推廣,每年均透過多元方式推廣漁業知識,從國小校園推廣至家庭,進而到社會大眾,鼓勵國人更加重視食魚教育議題,珍惜在地食材,開始知魚、懂魚,進而愛上吃魚,培養食當季、吃在地的永續精神,也期盼更多團隊能一同加入食魚教育推廣行列,為臺灣漁業共好永續發展努力。 發布日期: 112-11-18 更新日期: 113-01-12 全國、臺北市 支持認同在地農業 漁業署 新北市福營國中:可食地景的科技農作管理 台北分場 吳安娜、周匡文、蔡詠竹 02-26801841分機103、210 新北市福營國中位於新北市新莊區,配合推動十二年國教強調學生多元適性發展政策,104年賴啟能老師即創辦幸福綠光社團,引領七、八年級學生,相繼開闢學校閒置屋頂及校園畸零空地為蔬果農場,除作為學校可食地景應用外,教化學生實際當個小農夫,從種菜過程到餐桌料理,以親身體驗方式持續推動食農教育理念迄今。 110年3月本場都會農耕管理技術輔導團隊,首次到校訪視體驗農場營運現況,針對場域日照條件與作物澆水管理問題,技術團隊即刻提供現有的都市農耕智慧管理技術與資源協助農場管理。福營國中賴老師長期投入學校食農教育特色活動策畫與教學,除爭取活動經費,對農作管理技術亦期能獲得專家資源。111年在新北市教育局校園科技農作實施計畫經費補助下,學校大幅度調整體驗農場植栽管理設備,並規劃架設具省工、省水效率之遠距澆水管理系統,在資訊課程中更新增科技農作體驗教學,培養學生深入農業安全生產與環境鏈結的食農素養。 福營國中體驗農場的營運管理和食農教育相關課程安排,在本場輔導團隊的技術協助後,相信老師們對農作省工智慧管理與專業知識的取得資源有更深的認識,亦期待學校能為後進學生,持續深化食農教育課程,共同重視並珍惜國內農業永續發展。 發布日期: 112-09-15 更新日期: 113-01-12 新北市 支持認同在地農業 培養均衡飲食觀念 珍惜食物減少浪費 傳承與創新飲食文化 深化飲食連結農業 地產地消永續農業 桃園區農業改良場 新北市桃子腳國民中小學:師生科技農作的初體驗 樹林分場 吳安娜、周匡文、蔡詠竹 02-26801841分機103、210新北市桃子腳國民中小學 林宜靜老師 02-89703225 新北市桃子腳國民中小學是個標榜清水模極簡風格的綠建築與沒有圍墻開放式校園的國民學校。2位國小三年級的自然老師規劃校舍外,和鄰近北大社區人行道上的林蔭路樹與矮樹籬間的空地上,運用種菜容器的分區排列農作方式,在面積約莫600平方公尺水泥鋪面,佈建了一處約100平方公尺體驗的小農園,引領學生蔬菜栽種體驗傳統農作過程,並從旁引導農作生長觀察到餐桌實際料理品嘗,協助校園食農教育的基礎扎根。 111年2月配合新北市政府教育局校園導入科技農作實施計畫,導入本場的「校園智慧植栽照護管理系統」,由都農技術輔導團隊,針對學校食農體驗場域樹冠下協助規劃低日照適栽作物種類、澆水管理與作物病蟲害防禦設備。本場技術團隊成員一路陪伴引導老師課前準備,輔助食農體驗農場作物健康生長與省工管理,從旁減輕老師學期間農作栽培失敗的壓力,再由老師設計學習教案,在課堂上引導學生農作安全管理與飲食營養料理知識的學習。今(112)年6月技術團隊更將新開發之校園枯枝落葉堆肥技術,因應校方需求建置小型堆肥裝置進行測試,期冀此套新式堆肥裝置能發揮效用,協助學校將廢棄樹枝落葉循環再利用製成環保堆肥再利用。 桃子腳國中小學校因鄰近本場樹林分場,相隔僅有700公尺的距離,教學老師得以就近且迅速取得技術團隊的現場支援服務,尤其對於體驗農場的作物病蟲害管理及澆水設備遠距運作與控制問題,較能及時得到解決。同時也期許學校重視校園資源永續再利用議題,在維護景觀的同時,將廢棄樹枝落葉製成堆肥再利用,協助學童強化食農素養,也共同為環境永續、資源再利用的教育理念有實質貢獻。 發布日期: 112-10-15 更新日期: 113-01-12 新北市 支持認同在地農業 培養均衡飲食觀念 珍惜食物減少浪費 傳承與創新飲食文化 深化飲食連結農業 地產地消永續農業 桃園區農業改良場 推動茶葉食農教育 共同推廣臺灣好茶 文圖/ 產業服務科 羅士凱*、楊美珠、蘇宗振(* 電話:03-4822059 轉803)食農教育專業人員資格及培訓辦法已於112 年5 月4 日正式發布,申請者需參與農業部指定的食農教育專業人員共同培訓時數8 小時以上,其中完成5 小時實體課程「食農教育推動方向及實務解析」可申請食農教育專業人員,因此,本場配合政策特別舉辦食農教育共同培訓課程,以擴展茶飲相關食農教育理念。本場特於112 年6 月13 日及8 月8 日舉辦兩次食農教育培訓課程,合計約100人次。該課程特別針對學校教師及具有食農推廣經驗的農友進行培訓,內容豐富多元,食農教育共同培訓課程完成後可取得食農教育共同培訓時數5 小時的證書。活動吸引了許多參與者,一同朝推動食農教育,提升國人對於食物、農業、土地以及環境的認識努力。以茶葉為媒介 推廣食農教案本場第一次食農教育「茶葉食農教育種子教師培訓」,由桃園市國教輔導團綜合活動領域小組,帶領全市國中綜合活動領域召集人專業成長參加研習活動。活動參與者包括桃園市各校的校長和老師,還有綜合活動領域輔導團的召集校長蘇彥瑜、副召集校長蘇品如,以及退休召集校長黃麗米,與活動連絡人鍾翠芬老師,他們一大早就來到茶園,親自了解茶樹,摘下一片葉子放進口袋,到下午感受葉子散發的香氣變化。接著,本場產業服務科楊美珠科長精心策劃了一系列的課程內容,讓與會教師們對茶葉有更深入的認識。課程內容包括茶葉品種的介紹、不同茶葉與風味輪之間的關係、風味輪的習作,以及品飲綠茶、鐵觀音茶、紅茶、東方美人茶和龍泉烏龍茶等。本場第二次食農教育共同培訓課程中,則以深入的專業知識和實際案例為主要內容,課程首先進行茶園巡禮,接著由產業服務科羅士凱副研究員介紹食農教育專業人員培訓課程,並探討食農教育政策與法案;另外,下午課程由桃園市國中綜合活動領域輔導團專任輔導員鍾翠芬老師分享有關食農教材教案的設計;而產業服務科楊美珠科長詳細介紹特色茶風味輪,以及泡一壺好茶的技巧。最後由蘇宗振場長與學員們互動,學員們皆踴躍分享心得與討論,在知性及歡樂聲中完成結訓。這兩次參與活動的教師們也紛紛表示,這次研習活動帶給他們豐富的收穫。他們在茶葉食農教育方面獲得了新的知識和教學方法,並深刻體驗到茶葉的多樣風味和文化價值。教師們表示將把這些學習帶回校園,與學生們分享茶葉的故事和價值,進一步豐富教學內容,培養學生們的食農意識和品茶文化素養。 發布日期: 112-09-25 更新日期: 113-01-12 茶及飲料作物改良場 共545筆資料,第21 / 28頁,每頁顯示20筆上一頁 1...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8 下一頁 到第1頁第2頁第3頁第4頁第5頁第6頁第7頁第8頁第9頁第10頁第11頁第12頁第13頁第14頁第15頁第16頁第17頁第18頁第19頁第20頁第21頁第22頁第23頁第24頁第25頁第26頁第27頁第2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