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階搜尋 清除全部 全部收合 資料來源-單位 選擇全部 清除全部 中央部會 全部 農業部 行政院 教育部 衛生福利部 文化部 環境部 原住民族委員會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 客家委員會 縣市政府 全部 臺北市政府 新北市政府 桃園市政府 臺中市政府 臺南市政府 高雄市政府 新竹縣政府 苗栗縣政府 彰化縣政府 南投縣政府 雲林縣政府 嘉義縣政府 屏東縣政府 宜蘭縣政府 花蓮縣政府 臺東縣政府 澎湖縣政府 金門縣政府 連江縣政府 基隆市政府 新竹市政府 嘉義市政府 農業部所屬機關 全部 農糧署 漁業署 動植物防疫檢疫署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 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 農田水利署 農業試驗所 林業試驗所 水產試驗所 畜產試驗所 獸醫研究所 農業藥物試驗所 生物多樣性研究所 桃園區農業改良場 苗栗區農業改良場 臺中區農業改良場 臺南區農業改良場 高雄區農業改良場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臺東區農業改良場 茶及飲料作物改良場 種苗改良繁殖場 農業類別 選擇全部 清除全部 農 林 漁 畜 休閒 六大方針 選擇全部 清除全部 支持認同在地農業 培養均衡飲食觀念 珍惜食物減少浪費 傳承與創新飲食文化 深化飲食連結農業 地產地消永續農業 縣市 選擇全部 清除全部 北部 全部 基隆市 臺北市 新北市 桃園市 新竹縣 新竹市 中部 全部 苗栗縣 臺中市 彰化縣 南投縣 雲林縣 南部 全部 嘉義縣 嘉義市 臺南市 高雄市 屏東縣 東部及外島 全部 宜蘭縣 花蓮縣 臺東縣 澎湖縣 金門縣 連江縣 排序 更新時間 發布時間 10 OCT 五光社區「食色」饗宴!紅龜粿DIY、豆苗栽種體驗農村樂 農業部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與台中市政府農業局共同輔導烏日區五光社區發展協會,於今(6)日上午9時30分在五光社區老人會館舉辦「五光食色活動」,現場有色澤美麗的紅龜粿製作、豆苗哉種體驗及當季農特產品展售,並穿插結合社區稻草編織成果的走秀活動,為活動增添趣味與文化意涵,歡迎大家來五光體驗兼具傳統及創新的農村生活。農業局說明,五光社區近年來積極推廣在地農產業,推廣「從產地到餐桌」食農教育理念活動,活動現場除販售當地新鮮農產外,社區媽媽帶領遊客體驗以火龍果汁代替水拌入糯米粉中,運用食物原色代替人工色素,製作象徵吉祥與長壽的紅龜粿,分享傳統農村社會中美味的祝福。隨後,由農民帶領豆類栽種體驗,深入介紹豆苗的品種與栽培技巧,讓大小朋友體驗農耕辛勞與不易。活動高潮為社區夥伴所帶來的稻草編織品走秀,將廢棄稻桿轉化為一只只美麗手提袋,展現五光獨特的編織手工藝及農業循環經濟推廣成果。農業局表示,五光社區鄰近旱溪及大里溪流域,有完善的水利設施及豐沛水資源流經,造就早年農業興盛,現因交通便利,社區產業結構及居民生活型態逐漸改變,已變為都會型農村,社區有感近年食安問題層出不窮,透過農村再生工作,持續推廣食農教育理念,活絡當地農業及打造友善種植環境,營造優質食農教育場域,並藉此讓大眾重新認識五光農產業樣貌,歡迎市民朋友前來五光感受在地產業魅力。今日與會來賓包括市議員吳瓊華、農業局科長吳建威、顏寬恒立委服務處秘書吳達榮、市議員林昊佑服務處主任徐天生、市議員林孟令服務處秘書丁月珍、市議員曾威服務處主任賴威志、市議員張家銨服務處主任徐筑恩、烏日區五光里林里長林榮源、烏日區五光國小林美智校長、烏日區前竹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蘇源仲、烏日區榮和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陳世文,一起參與活動。(10/6*8)*農業局 發布日期: 113-10-06 更新日期: 113-10-07 臺中市 支持認同在地農業 傳承與創新飲食文化 深化飲食連結農業 地產地消永續農業 臺中市政府 營養午餐美味又創新 北埔、寶山2國中獲頒「午星獎」 為使學校午餐兼顧美味及健康,提升學生用餐樂趣達成「空盤」的目標,新竹縣北埔國中發揮創意,菜單融入異國料理元素,搭配豐富蛋白質及植化素等多項食材,設計出六道美味菜餚,增強學生的防禦力;寶山國中則以多項富含葉黃素及β胡蘿蔔素的護眼食材入菜,保護學生眼睛健康,兩所學校皆獲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頒發「午星獎」殊榮。縣長楊文科表示,國教署蒐集各縣市中央廚房學校午餐菜單,舉辦「學校午餐菜單表揚活動」,並公開其菜單設計內容供其他學校參考,日前「113年度推動學校午餐科技創新計畫『午星獎』學校午餐菜單表揚活動」得獎學校揭曉,北埔國中獲得「午星獎」中的「創意設計獎」,寶山國中則獲得「護眼料理獎」,他感謝學校營養師與工作人員的努力與用心,透過他們的專業,讓學生能享用到多元創新又營養的菜色。教育局長楊郡慈也感謝教育部推動偏鄉學校中央廚房計畫,讓偏鄉學校擴建後的中央廚房明亮潔淨,搭配使用智慧溫度管理裝置設備監控熟食溫度,讓午餐品質管理更加安全有效率,再加上營養師用心設計營養均衡又美味的午餐,讓營養午餐成為名副其實的「午星級」餐點。教育局指出,北埔國中以紫米飯、奶油香草燉雞、紅藜雙色溫莎拉、脆炒有機高麗菜、羅宋湯及芭樂等六道菜榮獲「午星獎」中的「創意設計獎」,菜單顛覆傳統,融入異國法式元素並搭配富含優質蛋白質及植化素等多項食材,增強學生的防禦力。寶山國中則以芝麻飯、無錫排骨、青花炒雞柳、有機千寶菜、肉骨茶湯及豆漿等六道菜榮獲「午星獎」中的「護眼料理獎」,其中使用青花菜及胡蘿蔔等多項富含葉黃素及β胡蘿蔔素的護眼食材入菜,同時搭配高鈣食材,讓學生在保護眼睛健康的同時,也能促進骨骼發育。 發布日期: 113-09-29 更新日期: 113-10-01 新竹縣 培養均衡飲食觀念 新竹縣政府 銀養創新料理競賽,打造長輩幸福餐桌 國民健康署舉辦「銀領新時尚 銀養創新料理競賽」,從學生、專業廚師到社區阿嬤共193隊好手參與,設計易於咀嚼、兼具營養均衡的餐點,展現了對長者飲食的關心。透過跨世代的交流與合作,讓長輩們能享用美味又健康的餐點,也提升了社會對銀髮族飲食的重視。質地調整、健康均衡,滿足長輩味蕾 根據國民健康署106年國民健康訪問調查,7成以上長者有缺牙問題,6成以上因牙齒狀況、咀嚼或吞嚥問題而必須限制進食種類1。國民健康署吳昭軍署長表示本次競賽特別針對高齡者的需求,將質地調整飲食及健康均衡概念納入評分標準,希望參賽者從食材的挑選、切割烹煮技巧的改變等,設計出讓長輩咬得動、吃得下的美味餐點,同時也增進民眾對質地調整飲食的認知及對長輩的關心。 競賽吸引了各個年齡層的參賽者,從七八十歲的社區阿嬤到年輕的校園高中生、大專生和專業的飯店大廚報名同場較勁。年長參賽者憑藉豐富的生活經驗和料理智慧,與年輕人一起展示銀齡飲食的多樣性和創新性,體現了飲食文化在不同世代之間的傳承與交流。跨世代同台競技銀齡飲食無界限 專業組蔡先生、章先生表示,一開始只是抱著完成公司交辦工作的態度來參加,但在了解長輩的飲食需求後,覺得這件事的極具意義,經過一次次調整及磨合,終於理解彼此專業的差異,將廚師擅長的色香味專業,與營養師重視的營養均衡結合,透過質地的改變,設計出讓長輩容易入口的餐點。 校園組的蘇同學、何同學看到家中阿嬤隨著年紀增長,逐漸出現飲食困難的情形,所以在得知本次比賽時特別有感。為了做出讓阿嬤容易咬的軟質飲食,不斷反覆試做,並請阿嬤、媽媽幫忙品嚐,過程中不但增進祖孫間的感情,當看到阿嬤開心地享用時,更覺得一切的努力都很值得。 來自苗栗的社會組76歲林小姐、75歲江小姐,是年紀最大的一組參賽者,因受社區營養師的鼓勵而投入本次競賽。在與營養師討論後,決定運用在地食材火龍果入菜,設計一道口味清爽而美味的餐點。決賽當日雖然收到許多人的加油打氣,但由於過於專注料理,還差點超過比賽截止時間。對於能夠入圍得獎非常開心,覺得自己老當益壯,廚藝不輸年輕人。跨單位共創銀養飲食新時代打造長輩幸福餐桌 從點心小吃到國宴料理,參與隊伍展現高超廚藝和無限創意,更了解營養對長輩們的重要及每份餐點所代表的意義。未來國民健康署將繼續與跨單位合作推動「質地調整飲食」,提升社會各界對於高齡長者飲食的重視,營造長輩天天吃得下,吃得開心的銀養飲食新方向。註1:國民健康署106年國民健康訪問調查結果國民健康署質地調整飲食「2024銀領新食尚 銀養創新料理」官網得獎作品 發布日期: 113-09-24 更新日期: 113-10-01 全國 培養均衡飲食觀念 衛生福利部 眷村好WAY一手掌握 虎尾眷村飲食文化節熱鬧登場 趁著涼涼的秋意,來雲林虎尾糖都走走! 「2024虎尾眷村飲食文化節」於本(9)月22日在虎尾建國一村大蓄水池及己棟熱鬧登場,透過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南投分署輔導,由雲林縣虎尾鎮建國眷村再造協會主辦,本活動內容豐富多樣,吸引來自全國各地的遊客來感受豐富多元的眷村味。雲林文化四館與眷村飲食文化 碰撞盪出精彩糖都農業部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南投分署傅桂霖分署長表示為保存及推廣文化深厚的建國眷村文化,本次活動包含眷村小旅行、眷味市集、闖關活動、麵食體驗DIY及飲食文化講座等,同時邀請街頭藝人現場演出,現場活動攤位集結了來自雲林各地的特色美食、文創商品,展現雲林的創造力與文化潛力,打造虎尾眷村成為一處發展雲林深度文化內容的平台!在今日的活動記者會中更推出虎尾眷村半日遊、一日遊及二日遊的在地特色遊程,遊程統整串連雲林虎尾的文化四館-雲林布袋戲館、雲林記憶庫、合同廳舍、雲林故事館,透過古蹟建物的活化再利用重現的生命力,為虎尾都帶來全新的人文歷史風貌。即刻起歡迎一般民眾報名,滿10人即可成團,也可以量身打造客製化遊程,透過虎尾眷村再造協會的帶領,不僅可以品嘗到充滿文化底蘊的眷村料理,還能深度走入虎尾的在地歷史與文化,從食、住、行、樂多方面暢玩虎尾!更希望透過此次飲食文化節的辦理,在舌尖上重現過往眷村的家常料理,讓社會大眾藉由「吃」來輕鬆認識虎尾眷村的歷史與文化,並藉由文化遊程的結合,不僅僅展現虎尾眷村飲食文化的特色與魅力,更將整個虎尾小鎮的五感迷人之處共同推廣出去,讓更多人愛上多種層次感受的虎尾糖都!色香味俱全的眷村特色 邀請您來品嘗雲林縣虎尾鎮建國眷村再造協會總幹事魯紜湘表示,談及眷村歷史可能較為深層難以理解,但講到飲食便是人人皆有興趣,秉著民以食為天的觀念,協會近年來致力於眷村飲食文化的紀錄與傳承,讓民眾來到虎尾眷村都可以享用虎尾眷村的好滋味,以「吃」為引,帶領大家走入眷村。而在今天的市集中不僅可以吃到虎尾眷村的特色美食,更集結雲林在地青年團隊、社區及其他眷村,共同呈現各自的飲食文化特色讓社會大眾認識,可說是百花齊放。除了今日的飲食文化節外,建國眷村再造協會也經營了一間「虎尾眷村眷味廚房」,提供遊客預約各式服務,來到虎尾眷村不僅能吃到特色眷菜,還能動手做麵食DIY親手烹調,並併入文化遊程體驗,歡迎民眾踴躍,以飲食的方式及舌尖味蕾的感受來認識虎尾眷村!農村水保署南投分署致力於農村旅遊與產業升級,推出「農村四季生命之歌」農村深度旅遊品牌,迎來秋季時節,南投分署也推出「乘著海風藝起去旅行」主題遊程,想了解更多農村旅遊行程,請上「農村小童」FB粉絲專頁查詢或上「農村四季‧生命之歌」網址www.4seasontour.com.tw查詢相關資訊。 發布日期: 113-09-24 更新日期: 113-10-01 雲林縣 支持認同在地農業 傳承與創新飲食文化 深化飲食連結農業 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 9 SEP 農糧署與中華郵政攜手打造「農郵i新鮮」市集 農業部農糧署與中華郵政股份有限公司合作舉辦「農郵i新鮮」市集,於9月21日及22日早上10點到下午5點,在臺中草悟道B區熱鬧登場!農糧署與中華郵政自110年起攜手合作,於i郵購網路商城輔導通過產銷履歷或有機驗證的農民上架到「聯合推薦」專區,合作已經邁入第4年,這次邀請超過20家農民現場展售和消費者互動,也在21日早上10點辦理i郵購線上業績王、訂單王及活躍王的頒獎,更有誠意滿滿的消費滿額抽獎、粉絲頁按讚送好禮及產銷履歷闖關集點活動等,i郵購網路商城也從9月6日到10月7日推出買一送一及購物金點數10倍送等促銷優惠,邀請大小朋友線上線下一起來體驗臺灣在地農產品的獨特魅力。「聯合推薦」專區產品豐富多元,安全有保障農糧署表示,這幾年大力推動產銷履歷及有機驗證,農糧產品通過驗證的面積逐年成長,這些具有資訊公開、透明及可追溯特性的產品也受到消費者的支持和認同。這次透過市集活動把優質的業者聚集在一起,現場有通過產銷履歷或有機驗證的蜂蜜、米、雜糧、洋蔥、花茶、水果等豐富產品,也設置「產銷履歷愛麗絲奇幻農場冒險之路」食農教育推廣攤位,透過闖關小遊戲讓大家認識產銷履歷標章和制度。中華郵政公司副總經理楊素珠指出,郵政公司與農糧署攜手合作協助優質店家開拓多元銷售通路,讓消費者輕鬆買到「安心、安全」的臺灣好物,隨著國民食安意識抬頭,郵政公司很榮幸為食安盡一份心力,鼓勵店家多支持產銷履歷和有機驗證標章,也鼓勵消費者認明購買「有身分證」的安全農產品,消費者購買意願越高,店家投入動力越強,環境保護力越大,形成永續ESG的正向循環。消費者可以透過行動郵局APP,隨時隨地上網選購。「新鮮、安心、安全,我全都要!」,線上線下購物享優惠這次的「農郵i新鮮」市集主打「新鮮、安心、安全,我全都要!」,邀請網紅吳鳳向大家介紹用心經營的小農店家,也有高人氣陳德烈主廚和黃景龍師傅料理示範,現場加入i郵購會員、按讚分享粉絲專頁,可以獲得中華郵政最萌吉祥物波波鴿獨家贈品,市集消費滿500元可參加「扭蛋轉轉樂」,還可以獲得限量i郵購100點紅利購物金點數券,滿1,000元再加碼送抽獎券,有機會抱走iphone16、智慧萬用鍋及郵政禮券等超值大獎!另外,還有「產銷履歷愛麗絲奇幻農場冒險之路」食農教育推廣,教大家認識產銷履歷標章,闖關消費集點就可以抽籤換禮物。i郵購網路商城也從9月6日到10月7日推出買一送一及購物金點數10倍送等超殺促銷優惠。邀請大家9/21-9/22來臺中草悟道,一起參加好吃、好玩又好買的市集,也歡迎大家快上中華郵政i郵購「聯合推薦專區」,搶購美味又健康的農特產品!i郵購「聯合推薦專區」:https://reurl.cc/A247ne 發布日期: 113-09-21 更新日期: 113-09-23 全國 支持認同在地農業 地產地消永續農業 農糧署 嘉義市示範聰明購 營養夠 健康存足夠!跟上永續生活時尚潮 嘉義市為鼓勵民眾健康採購,今(22)日於家樂福嘉義店辦理健康採購宣導記者會,嘉義市林瑞彥副市長、與多位議員、里長及民眾在賣場挑選健康食材、推廣六大類食物及我的餐盤觀念,同時宣布「健康料理王」健康採購線上活動及「減糖一小步,健康嘉一步」減糖飲料集點活動開跑。嘉義市林瑞彥副市長表示,世界衛生組織指出,不健康飲食是非傳染性疾病的四大危險因子之一,現代人生活習慣改變,吃得過油、過甜、過多、熱量攝取過高,導致肥胖、罹患心臟病、糖尿病、高血脂等慢性病風險升高;吃不足、營養不均衡,反而有肌少症風險。林瑞彥副市長說「預防勝於治療」,許多疾病與不良飲食習慣息息相關,健康飲食是預防疾病的第一步,而「挑對」食物是當前重要課題,吃得多、吃得飽不等於吃得好,吃得均衡健康相形重要,她提醒民眾平日要落實健康飲食行為,實踐我的餐盤六口訣,吃出均衡飲食,吃出健康。嘉義市政府衛生局廖育瑋局長表示,「均衡飲食」在健康促進上扮演重要角色。依據國健署109年「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國人每日攝取的蔬菜、水果和乳製品普遍未達建議量,衛生局舉辦健康採購活動,讓民眾親身體驗採購「健康食材」,採購當季、在地、多樣化的食物,先做好6大類食物分類,透過圖像化「我的餐盤」依面積比例攝取,即可滿足均衡營養的需求。國健署在107年新版國民飲食指標增列「添加糖攝取量」,每日飲食不宜超過總熱量的10%之建議,以每天攝取2000大卡為例,每天的添加糖應該少於50公克,根據食藥署食品營養成分資料庫,1杯700毫升的「全糖」珍珠奶茶含糖量超過50公克。衛生局舉辦減糖飲料集點活動,鼓勵民眾有效控管喝飲料的類型,選擇少糖、減糖、或是無糖的品項,快速建立減糖習慣。家樂福公共事務部中區經理劉虹麟說明,家樂福支持農作與在地品牌,發掘各地新鮮食,產品供應鏈透明可溯,將新鮮與美味從產地直送餐桌,提升全民落實低碳生活,邁向2050永續淨零碳排目標。今日活動有10組親子組(含5至12歲學童)及10組樂活組(含65歲以上長者),84歲的林美惠大姐表示,買菜煮菜這麼久,不知道每餐要吃足六大類食物,還要吃對份量,真是長知識了。10歲的廖小妹妹,平常有和奶奶到賣場採購的經驗,她發現食物旁邊掛上餐盤圖片,較容易分辨食物的類別,對每類食物應該吃多少量更有概念。廖局長提醒,每日三餐都會面臨菜單的選擇,建議參考我的餐盤圖像選擇,輕鬆採購符合均衡飲食的食材與食物。另外,選擇當季、在地的食材,不僅味道好、新鮮、營養豐富,而且縮短運輸過程及減少加工,又兼具環保,購買時注意食材新鮮度、食品標示及有效期限及保存條件,即能順利達成健康採購任務。衛生局自9月23日起至10月22日止,舉辦為期一個月的「健康料理王」健康採購線上活動及「減糖一小步,健康嘉一步」減糖飲料集點活動,鼓勵市民踴躍參加。採買食材時練習食物分類及學習我的餐盤概念,完成拍照上傳任務即可獲贈「限量保冷購物袋」;凡是在衛生局合作的金搖獎店家購買減糖或無糖飲料,集滿25點可兌換「飲料雙杯袋」。活動相關訊息請參考嘉義市社區營養推廣中心臉書粉專。 發布日期: 113-09-22 更新日期: 113-09-23 嘉義市 培養均衡飲食觀念 嘉義市政府 嘉義縣政府推牡蠣食魚教育,遊客開心體驗一日青蚵嫂 嘉義縣的東石蚵、布袋蚵、牛奶蚵聞名全台,嘉義縣政府為提升民眾對國產牡蠣的認識,昨22日在「白水湖蚵學家」舉辦「牡蠣真好嘉 食魚教育」體驗活動,來自台中、高雄、台南及嘉義的30位民眾走進漁村,開心體驗一日青蚵嫂的生活日常,進行剖蚵、串蚵,透過蚵農生動解說,認識從產地到餐桌的牡蠣食魚教育。「牡蠣是如何養殖?又是如何在海中生長?」白水湖蚵學家經營者陳長花透過影片帶領民眾認識牡蠣的生活史、蚵農如何養殖及嘉義常見的平掛式、浮筏式養殖方式差異,也藉由漁事體驗包括串蚵、剖蚵及互動遊戲,品嚐嘉義著名烤蚵,讓民眾更認同嘉義在地牡蠣。陳長花也教民眾如何剖蚵,傳授剖蚵的訣竅後,人人都能輕鬆剝蚵,民眾紛紛擔任起青蚵嫂,氣氛十分歡樂。農業處表示,在國際自由貿易影響下,國產蚵面臨進口蚵的競爭與挑戰,為了提升國產牡蠣的識別及競爭力,111年開始透過輔導計畫協助蚵農導入可追溯制度,與進口蚵做出市場區別,並建立東石蚵的品牌形象,目前已協助409戶蚵農取得水產品生產追溯QRCode,更有29戶取得產銷履歷標章及1戶取得CAS標章,並且持續增加中。藉由「牡蠣真好嘉 食魚教育」讓民眾親自體驗青蚵嫂生活,了解溯源標籤及東石蚵品牌,可有效提升提升民眾對國產牡蠣的信賴感,鼓勵大家選購牡蠣時,認明有溯源標示的產品,確保是正港的嘉義牡蠣,買的安心吃的放心。 發布日期: 113-09-23 更新日期: 113-09-23 嘉義縣 支持認同在地農業 傳承與創新飲食文化 地產地消永續農業 嘉義縣政府 客家細灶下-好食(hoˋ siid)菜包自家(cii gaˊ)做! 為推廣客家米食多元性,展現「粄」食文化豐富的生活記憶,客家委員會客家文化發展中心於4至11月舉辦「客家細灶下-客家米食體驗推廣活動」,每月皆有不同主題,打造豐富體驗內容,每月活動推出皆獲民眾熱情迴響,客發中心安排訪客在接觸「粄」食文化的過程中,讓大人細子皆能深入了解客家厚實的飲食文化底蘊。9月份推出的活動主題為客家菜包及艾草包,客家人會將蘿蔔日曬製成蘿蔔乾或蘿蔔絲保存,搭配香菇、豬肉等食材製作內餡,並以粄皮包覆,即為熟知的「菜包」,又因外形有如裝豬仔的竹籠,又稱「豬籠粄」。本次活動特別邀請在地米食達人現場講解與帶領民眾進行手作,以客語為載體,從文化層面講述客家米食的豐富性與傳授傳統的加工手藝,透過生動的講解及完整的手作體驗,讓參與民眾除了第一手了解客家米食製作過程,更體會到客家族群對於食物的珍惜與智慧。客發中心表示,粄食文化的豐富性,濃縮了客家傳統在農業的發展歷史,更深刻融入在生活文化與祭祀禮儀,蘊藏的豐富客家文化意義,盼藉由客家米食並結合客家語言教學的推廣活動中,讓參與民眾從活動中學習客家文化及增加客語使用,更可以享用自己手做成果,傳統客家米食於當代中更展現其深層的意義。客發中心何金樑主任特別表示,今年11月將在南北兩地分別推出豐富多元的文化體驗活動。位於苗栗銅鑼的臺灣客家文化館,於杭菊盛開時節,串連在地觀光資源,舉辦杭菊健行活動,邀請全國民眾於賞花健行之際,入館探索客家文化;去年甫獲交通部觀光署觀光亮點大獎的「六堆秋收祭」,系列活動也將在11月於六堆客家文化園區登場,以傳統六堆客家傳統還福祭儀為主軸,結合全民參與的千人盤花、秋收體驗、千人食福宴等文化體驗活動,歡迎民眾持續關注客發中心官網、臉書專頁,隨時掌握最新活動報名資訊。 發布日期: 113-09-21 更新日期: 113-09-23 全國 支持認同在地農業 傳承與創新飲食文化 深化飲食連結農業 客家委員會 促進健康食品生產 霧峰舊正社區阿罩霧農學市集支持當地農業 農業部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及台中市政府農業局共同輔導霧峰區舊正社區發展協會,今(22)日在舊食棧道之驛辦理「台中市霧峰區舊正社區阿罩霧農學市集持續探索」活動,邀請食農講師示範如何運用自然農食材製作美味且安心的手工料理,現場並提供農產品與加工品的販賣平台,讓社區民眾與農友共享農業知識與體驗。農業局表示,霧峰區舊正社區積極利用社區的閒置空間建置「舊食棧道之驛」,經常在此處舉辦農學市集。此次活動由樂團演奏及社區班隊表演勁歌熱舞,為農學市集揭開序幕,活動內容包括食農老師現場教學示範食農Day豆花製作體驗、親子體驗活動、小農攤販、社區小舖及文創工坊等;活動多樣性提供小農、文創業者及弱勢族群展示和銷售平台,不僅讓社區居民能在此處交流農業知識、了解食品來源,也創造社區自有財源,推動永續經營的目標。農業局說明,霧峰區舊正社區透過農村再生計畫僱工購料的執行,改善貧乏的社區環境,打造一個可供居民和遊客休憩的空間,讓當地農民和社區的成員、培力的弱勢戶互動,共享農業知識並推廣可持續農業實踐,有助於促進健康食品生產和支持當地的農業,達到共好共生的永續農業環境目標。今日活動,農業局股長劉仕弘、社會局股長張娟華、霧峰區長張慶庸、霧峰區丁台里長施豐碧、霧峰區舊正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林綉汝等人到場外,立法委員顏寬恒、市議員林碧秀、張芬郁也派代表共襄盛舉。(9/22*7)*農業局 發布日期: 113-09-22 更新日期: 113-09-23 臺中市 支持認同在地農業 地產地消永續農業 臺中市政府 中市農業局推廣柿季體驗活動 邀民眾享受恬適農村氛圍 農業部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攜手台中市政府農業局輔導台中市公老坪產業發展協會,昨(21)日在流星花園宴會廳舉辦柿季體驗活動,包含社區生態之旅、採果樂及脆柿DIY手作體驗等,還可在自然懷抱中品嚐美食聆聽國樂聲。農業局表示,歡迎大家前來享受柿子豐收饗宴,品嚐美味甜柿及細品秋日微風中的恬適農村氛圍。 農業局指出,每年9月到10月中旬,是公老坪柿子豐收季節,以四周柿為栽種主力,年產量約360公噸,收成時一顆顆黃澄飽滿的柿子,帶來香甜Q脆的美味。活動在社區導覽活動中揭開序幕,走訪富有產業歷史的洞洞屋、旱溪源頭及里山地景,讓遊客對社區的自然生態有進一步的認識;又為讓遊客體驗由農田到餐桌的食農教育理念,帶領遊客走入柿園動手體驗採哉樂趣,並製作美味脆柿料理。此外,活動以柿子入菜的特色料理,在公老坪農村國樂團悠揚樂聲中呈現在眾人眼前,民眾就著微風享受美味、漫步社區,抬頭仰望廣闊星空,低頭俯瞰城市燈光織就美麗景色,享受公老坪宜人夜景。農業局說明,公老坪有三寶,柑橘、柿子及桃,近年社區持續將里山倡議理念融入社區農產業中,試圖呈現生態友善及永續發展的農村樣貌,讓公老坪不僅只是豐原重要農產基地,也是在地生態保護核心;盼透過此次好柿成雙活動,吸引更多民眾深入社區產業,支持在地農業與生態保育工作,體驗自然與農業的和諧共生,感受公老坪成長和蛻變,一展農村再生新面貌及創新活力。昨日活動,市議員陳清龍、農業部農村發展及水保暑台中分署副工程司鍾亦婷、市府農業局專門委員黃春滿、豐原區農會主任吳炫東、公老坪產業發展協會理事長陸冠全等皆到場,立法院副院長江啟臣、市議員陳本添服務處也派員共襄盛舉。 發布日期: 113-09-22 更新日期: 113-09-23 臺中市 支持認同在地農業 地產地消永續農業 臺中市政府 自己DIY香菇酥餅! 中市新社香菇產業體驗營登場 農業部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及台中市政府農業局攜手輔導新社區協成社區發展協會,今(14)日上午9時於新社協成國小辦理「台中市新社區協成社區香菇產業品牌推廣與人才培育活動-香菇產業體驗營」,透過動手嘗試製作以香菇為主角的特色糕點香菇鳳凰酥,讓學童對當地香菇產業及加工品有初步認識,並結合美學彩繪DIY,描繪對家鄉產業的意象概念,進而凝聚居民對家鄉產業的認同。農業局表示,新社為全國香菇主要產地,在協成社區內的協中街素有香菇街美名,遊客可在此選購品質優良的香菇產品,為推廣社區香菇產業及研發社區特色伴手禮,透過辦理香菇產業體驗營,讓大眾認識香菇製品的多元變化。農業局進一步指出,活動在講師帶領下,學習製作香菇鳳凰酥,並藉由香菇意象彩繪DIY,讓學童及社區居民可學習如何製作獨特香菇糕點外,在透過繪畫將個人對香菇產業的聯想,自由繪染創作於布提袋上。新鮮出爐的香菇酥逐一放入去年研發的包裝禮盒及提袋內,完成獨一無二的伴手禮套組,藉此從小培養學童對農產業的興趣,並促進居民的參與感,為地方產業文化注入新活力。農業局說明,香菇為協成社區主要經濟作物,近年融入循環經濟概念,將使用過的太空包菌渣經微生物發酵轉化為有機肥料後,做為農作物養分來源,不僅可以有效利用農業廢棄物,也帶動地方循環經濟及食農教育的推廣,未來社區將持續推廣綠色循環經濟,奠定環境永續發展的基石,讓民眾更加熟知及瞭解新社香菇產業。此外,社區近年透過香菇節及產業體驗營等活動,結合在地業者讓遊客實地瞭解香菇生態、動手採摘香菇及製作料理模式,藉此翻轉大眾對傳統菇寮陰暗潮濕的刻板印象,活化傳統產業及翻轉農村,達到農村再生目的,誠摯邀請國人來新社協成體驗摘菇樂及品嚐鮮美香菇。今日活動,新社區公所主任秘書王偉誠、協成國小校長陳楦政、農業局代表、協成里長王再興、協成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王安田皆到場與民眾同樂。 發布日期: 113-09-14 更新日期: 113-09-18 臺中市 支持認同在地農業 傳承與創新飲食文化 深化飲食連結農業 臺中市政府 南市TO-GO均衡飲食活動正式開跑 正視飲食習慣 守護健康刻不容緩 現代人習慣外食,雖然方便但可能帶來肥胖或增加罹患代謝症候群的風險,臺南市政府今(18)日舉辦「TO-GO均衡飲食-戰勝代謝症候群」記者會,由市長黃偉哲宣誓並呼籲全體市民一起行動,正視關注自我飲食習慣,齊心戰勝代謝症候群,共同守護屬於自己的健康。市府也推出有獎徵答活動,提供腳踏車、藍牙體重體脂計、藍牙血壓計與智慧手環等好禮,鼓勵市民養成日常運動的良好習慣。市長黃偉哲表示,外食已成為現代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然而外食所帶來的方便性卻會導致民眾忽略飲食均衡,不僅對健康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更可能導致罹患代謝症候群的風險增加,像是高血壓、高血糖、血脂異常、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面對這些隱形的健康威脅,最有效的方法即為確保每餐飲食的均衡搭配,市府為營造健康飲食的支持性環境,邀請餐飲業者加入健康餐飲店家的行列,期盼提供大家更多元且符合健康的外食餐點選擇,歡迎更多在地商家一起響應均衡飲食活動,齊心為守護市民健康而努力。市長黃偉哲指出,市府團隊長期關注與重視市民健康,透過舉辦健康活動、政令宣導與講師座談會等等,期盼能喚起民眾養成良好的健康飲食與規律運動習慣,讓人人皆能擁有健康好身體。他也請大家儘量養成「減鹽」、「減糖」、「少油」的飲食習慣,且鼓勵多攝取「全穀及未精緻雜糧」食物,避免過度依賴精緻加工食品的攝取,讓自我健康能夠獲得良性發展與保障。衛生局表示,為提升市民對健康飲食的認識與實踐,今日記者會以「外食健康搭配我最行」及「代謝症候群防治有獎徵答」兩大健康活動為核心主題,其中「外食健康搭配我最行」藉由結合「我的餐盤六口訣」,引導市民在外食時發揮創意,搭配餐點後拍照上傳至活動網站即獲得抽獎資格。而「代謝症候群防治有獎徵答」,則是透過影片學習及完成問答就可參加抽獎,提供多項好禮鼓勵民眾踴躍參加。衛生局指出,為了加深市民對於健康飲食融入日常生活中的培養與印象,今日現場特別邀請營養師進行示範,運用市面常見的外食商品,搭配出符合健康標準的三餐均衡餐點,並介紹南市健康餐飲地圖,來呼籲市民既使外食時,也要記得吃得均衡且營養,並盼望號召更多餐飲業者加入健康餐飲店家行列,共同打造支持性的健康飲食環境。 發布日期: 113-09-18 更新日期: 113-09-18 臺南市 培養均衡飲食觀念 臺南市政府 茶香飄飄親子樂 新埔社福中心邀大小朋友當揪茶隊 想來場與眾不同的親子冒險嗎?新竹縣新埔區社會福利服務中心精心準備一場茶園奇遇!今(14日)與在地「振慶茶廠」攜手舉辦「揪茶大隊」親子活動,邀請親子們戴上斗笠、拿起茶籃,一起穿梭在翠綠的茶園中,體驗採茶、製茶的樂趣,與大小朋友一同在茶香縈繞中抓住夏日的尾巴,留下難忘的回憶!新竹縣長楊文科表示,現代人工作忙碌,常常顧不上家庭時光,不少家庭因工作關係分隔兩地,孩子們由祖父母照顧。久而久之,親子關係可能會變得生疏。為了讓家庭重拾溫暖,縣府在全縣設立了五個社會福利服務中心,就像五個溫暖的家,隨時歡迎大家來坐坐。這些中心努力編織一張「以家庭為中心、以社區為基礎」的溫馨網絡,希望能成為每個家庭的堅強後盾。新埔區社會福利服務中心今天熱情邀約親子家庭,一起在茶園中玩捉迷藏、聞茶香及品茶趣。這不僅是一次採茶體驗,更是一次珍貴的親子互動時光。透過活動,社福中心希望能為每個家庭創造歡樂的回憶,讓親子關係在茶香中升溫,在歡笑聲中加深。新埔區社會福利服務中心接著在11月會舉辦另一場親子活動,將帶領親子家庭深度體驗採番茄,到關西的番茄農場尋找冬日的紅寶石,活動好玩又好吃,相關活動訊息請持續關注新埔區社福中心的臉書粉絲專頁(https://reurl.cc/2jYkln)或聯繫新埔區社福中心(電話:03-5891500#17) 發布日期: 113-09-14 更新日期: 113-09-18 新竹縣 支持認同在地農業 新竹縣政府 土地公來保庇 趣味闖關宣導水保食農概念 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南投分署今(14)日攜手南投竹山紫南宮、社寮文教基金會及18度C文化基金會舉辦「土地公來保庇.水保食農GOGOGO」宣導活動,活動現場透過水土保持、防災教育、生態保育及食農教育等體驗活動闖關,讓民眾理解水土保持與農村永續發展的重要性。活動邀請21個政府機關及民間團體共同宣導活動主題,同時,現場也集結了農萊市集,讓民眾有得玩、有得吃、有得買,更有得拿。農村水保署南投分署傅桂霖分署長表示,今年正逢921地震25周年,莫拉克風災15周年,加上7月凱米颱風對臺灣造成的災害,可以看出氣候變遷對人類的重大影響,因此,我們更應該讓民眾知道環境永續的重要性,現場與機關單位共同展示「水保防災」及「食農教育」主題,藉由多元科技虛擬實境遊戲與互動型態桌遊教具等活潑趣味的體驗關卡,不但能讓體驗者彷彿身歷其境,更讓民眾在寓教於樂的闖關體驗中,輕鬆學習到水土保持及食農教育的相關知識及理念。此外,113年水保食農異想世界繪畫比賽也在今天進行頒獎,來自各地的大小得獎畫家齊聚一堂開心領獎。今年首次與18度C文化基金會合作辦理繪畫比賽,以「土地公來保庇.守護家園做伙來」為主題進行繪畫,作品都十分優秀,無論是小小畫家或是不老畫家都充滿了想像力,把安全農村、快樂農村、健康農村描繪的多彩多姿。想知道更多活動資訊請上「農村小童」FB粉絲專頁查詢。21個政府機關及民間單位共同推廣 「土地公公來保庇.水保食農GOGOGO」活動農村水保署王晉倫副署長致詞(右1起)農村水保署王晉倫副署長、游顥立委服務處林燕菁、社寮文教基金會林吉郎董事長、18 度 c 文化基金會王又興執行長、農村水保署南投分署傅桂霖分署長農村小童帶著現場民眾歡樂跳舞(左1起)嘉義農業試驗分所方怡丹分所長、台中農改場楊宏瑛場長、農村水保署王晉倫副署長、南投分署傅桂霖分署長、社寮文教基金會林吉郎董事長體驗國產雜糧料理 發布日期: 113-09-14 更新日期: 113-09-16 南投縣 支持認同在地農業 深化飲食連結農業 地產地消永續農業 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 DIY體驗客庄食農風情! 中市「石崗柚見中秋音樂晚會」 金風送爽,柚香飄溢!中秋節將至,為慶祝豐收季節,台中市政府農業局與石岡區農會共同輔導食水嵙休閒農業區,昨(13)日在石岡穀倉舉辦「柚見中秋音樂晚會」,邀請大家一同體驗石岡客家在地文化魅力。農業局指出,此次活動不僅推廣中秋應景水果柚子,並透過DIY柚子皮洗潔精傳達農業永續發展精神,晚間還有音樂晚會表演,一同度過濃厚客家風情的中秋佳節。農業局表示,此次活動地點石岡穀倉位於台中市石岡區,是一座充滿歷史韻味的古老倉庫。穀倉建於日治昭和17年(1942),曾為當地重要的農產品儲存和交易中心。經過精心修復和整修,如今成為一個融合歷史文化和現代功能的多用途空間。其古樸外觀和木質結構保留濃厚的傳統特色,而內部則設有展覽空間、手作市集和小型藝文活動場所。遊客可在此欣賞到各種展覽,參加工作坊,或者購買當地特色手工藝品。石岡穀倉不僅是瞭解當地歷史的窗口,也是感受當地文化和創意的好去處。石岡區農會表示,柚子品種豐富,包括文旦、白柚、紅柚等,每種柚子都有其獨特的風味和口感,為推廣石岡區生產優質文旦柚,讓民眾了解柚子的差異,此次活動在石岡穀倉安排介紹當季應景水果柚子,從如何挑選好的柚子,到深入了解各個品種柚子的特色。接著動手製作天然的柚子皮洗潔精,體驗DIY的樂趣,晚間欣賞精彩的客家歌謠、說唱藝術活動表演、品嘗農特產品,與客家樂團一同歡唱同樂。9月28日還有一場食農體驗與客家文化巡禮活動,歡迎來石岡感受客庄農村風情。昨日活動,包括台中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主委江俊龍、石岡區農會理事長陸明陽、常務監事吳維章、總幹事張東海、農業局專門委員黃春滿、股長劉仕弘、石岡區長劉素幸皆親自出席。立法院副院長江啟臣、立法委員蔡其昌、市議員吳振嘉、謝志忠等嘉賓亦派員參與昨日晚會。(9/14*8)*農業局 發布日期: 113-09-14 更新日期: 113-09-16 臺中市 支持認同在地農業 深化飲食連結農業 臺中市政府 食之有Way! 學校午餐與食農教育博覽會 適逢食農教育法立法兩週年,農業部農糧署輔導大享食育協會於9月14-15日兩天上午10時至18時假松山文創園區四號倉庫辦理「食之有way─學校午餐與食農教育博覽會」,透過主題策展、互動裝置及市集設攤,並進行《享受吧!學校營養午餐》新書發表,跟國人分享學校午餐使用溯源食材成果,以及食農教育在校園與日常飲食的實踐,歡迎大家前往參觀,共襄盛舉。藉由校園食農教育強化學校午餐與農業之連結為達校園食材溯源目的,農業部偕教育部共同推動學校午餐採用國產可溯源食材政策,鼓勵使用有機、產銷履歷、優良農產品等標章或具有溯源農糧(水、畜)產品追溯條碼(QR Code)標示之三章一Q食材,是學校午餐普及以來,首次針對食材使用所做之重大改革。政策自106年2月起開始試辦推行至今(113年6月),經過數年的努力,全國國中小學校午餐已有98.7%為具標章(示)之溯源農產品。食農教育法是攸關我國食農教育擴大推動的重要法案,其中具指標性關鍵條文其中之一,就是將政府機關(構)、公營事業、行政法人、學校等應採用在地生產之農產品或以其為主要原料之食品入法。為落實食農教育法的要求,近年農業部農糧署以學校為核心推動食農教育,並就學校午餐使用在地食材加強推廣,鼓勵地產地消,不僅讓成長階段學童吃到來源明確、優質安全的國產農產品,藉由食農教育,讓學童瞭解國產農產品從產地到餐桌的歷程,進而深化對國產農產品、飲食及農業文化之認同、信賴與支持。食之有WAY國產食材在學校午餐之實踐農糧署表示,此次學校午餐與食農教育博覽會,策展主題包含學校午餐食光機、尚臺灣的學校午餐─國產食材特展、學校午餐的一天,及25所跨縣市學校推動食農教育進行靜態成果展示,並設有餐點分析互動裝置提供營養建議與溯源食材資訊,食農教育市集區則由營養教育推廣、農業生產與加工單位設攤,以及10餘場免費講座、手作體驗及闖關換好禮等活動,除展現學校與民間推廣食農教育的動能,也呈現近年農業部與教育部攜手推動學校午餐採用國產可溯源食材的成果。大享食育協會近年亦配合農糧署推動學校使用在地食材,辦理國產雜糧、蔬菜等校園食農教育,及臺日學校午餐食譜交換國際交流等多項活動,累積超過500份以國產食材為原料之學校午餐食譜,特彙集成《享受吧!學校營養午餐》食譜專書,並在今(14)日博覽會同步新書發表。本次活動不僅讓民眾瞭解國產食材在學校午餐實踐情形,亦是向學校午餐從業人員及教育工作者致敬。邀請大眾前往共襄盛舉,讓食農教育從校園出發,也走入生活,一同關心自己的日常飲食及食材來源,成為永續飲食與友善環境的實踐者。 發布日期: 113-09-14 更新日期: 113-09-16 全國 支持認同在地農業 培養均衡飲食觀念 珍惜食物減少浪費 傳承與創新飲食文化 深化飲食連結農業 地產地消永續農業 農糧署 一同加入食農教育,成為食農專業人員 本場於9/10辦理5小時的「食農教育推動方向及實務解析」實體課程,本次共有27位來自不同領域的民眾、學校老師或農民團體等參加。上午由陳乃華助理研究員介紹食農教育政策、法案及推動方向;由張勝智助理研究員介紹本場食農教育推動情形,並帶領參與者試用本場初步開發的馬鈴薯教案及教具,包括拼圖、桌遊、圖卡等,並透過分組討論形式給予相關回饋與建議;下午由好樂農莊江嘉維莊主分享其從事食農教育之歴程及經驗,並讓大家瞭解食物從產地到餐桌的過程。現場與會者討論皆非常熱絡!大家針對本場設計之食農教育多元化教材都給予許多豐富的回饋意見,並分享許多各自從事食農教育所遭遇的困難,期能透過本次課程讓大家對食農教育政策發展及意涵有更深入的瞭解,也能透過彼此的經驗分享讓與會者獲得更多的知識及資源,期盼大家能順利取得食農教育專業人員~投入食農的領域,成為最佳生力軍。 發布日期: 113-09-12 更新日期: 113-09-12 支持認同在地農業 傳承與創新飲食文化 深化飲食連結農業 種苗改良繁殖場 中市優質紅龍果評鑑揭曉 外埔區徐桂敏奪冠 台中市政府農業局為維護消費者食用安全、推廣台中市優質農特產品,讓消費者安心選購在地優質的紅龍果,輔導外埔區農會今(10)日在該會舉辦「113年度台中市優質紅龍果評鑑活動」,藉由果品評鑑活動支持在地優秀農友,推廣優質紅龍果。此次共計有60組產銷班農民報名參賽,經評審委員仔細品嘗評分後,由外埔區徐桂敏勇奪冠軍,成為今年度的紅龍果王。農業局表示,為持續提升台中市紅龍果果品品質,此次評鑑特邀請農業部農糧署、台中區農業改良場、農業試驗所及國立中興大學等農業學術研究機關專家擔任評審,根據紅龍果外觀果形、重量、質地風味及糖度等項目進行果品評鑑,冠軍為外埔區徐桂敏,可獲得獎牌及獎金2萬元;亞軍為外埔區饒黃節及外埔區簡莉穗,可獲得獎牌及獎金1萬2,000元;季軍為外埔區劉興陽、外埔區賴玉郎及外埔區徐健勝,可獲得獎牌及獎金5,000元;優勝分別為東勢區徐正識、外埔區湯玉蘭、外埔區陳歆妤及外埔區劉興政,則有獎牌及獎金2,000元。農業局指出,紅龍果為仙人掌科作物,原產於墨西哥、瓜地馬拉、加勒比海等中美洲地區,由荷蘭人引進台灣栽種,有芝麻果、仙蜜果等別名。紅龍果成熟後依果皮及果肉顏色可分為紅肉種及白肉種,台中市以生產白肉種紅龍果為主,產期為每年6月至11月,果實呈橢圓形,果皮狀似龍鱗,鱗片修長且紅色中帶著鮮綠色,口感清甜爽脆,是炎炎夏日中,非常消暑的優質果品。農業局表示,此次評鑑為白肉種紅龍果,台中市紅龍果種植面積達134公頃,年產量3,344公噸,主要栽培在外埔、東勢、后里、石岡等區。台中市生產的紅龍果口感清爽、肉質鮮脆,帶有淡淡的清甜香氣,是營養豐富且富含膳食纖維的健康果品,適合大朋友、小朋友一同分享品嘗。目前正值紅龍果最好吃的季節,歡迎市民朋友們以實際行動支持在地香甜可口的紅龍果,把握機會搶鮮品嘗當季最優質果品。今日評鑑活動,市府方面由農業局副局長蔡勇勝出席,外埔區農會總幹事李錦東帶領農會團隊參與,后里區農會、沙鹿區農會及東勢區農會也派代表共襄盛舉。評審及長官來賓合影 發布日期: 113-09-10 更新日期: 113-09-11 臺中市 支持認同在地農業 地產地消永續農業 臺中市政府 2024麻豆文旦節9月7-8日柚兒園登場 2024麻豆文旦節9月7-8日兩日在麻豆區農會柚兒園舉行。市長黃偉哲表示,時序入秋,也是品嘗文旦滋味的好時機。本市麻豆為全國最大文旦產區,品質優良遠近馳名,市府及農會長期輔導並推廣柚農以安全健康、友善環境的理念生產高品質文旦,保障消費者食用安全。近年在農會以現代化科技設備加工輔助下,研發眾多文旦系列產品,讓麻豆文旦打破季節限制,以多樣化的商品出現在消費者的日常生活中,翻轉文旦鮮果食用的既有概念。 農業局代理局長陳仲杰指出,本市麻豆文旦種植面積838公頃,品牌形象深植人心,除有得天獨厚的風土條件外,也歸功於農友辛勤的用心栽培,持續擦亮麻豆文旦金字招牌。近年來農會也積極開發文旦產品,今年更打造專屬品牌概念館,結合現有的加工場、處理場,讓遊客只要走進柚兒園,就可了解麻豆文旦產業,還可品嘗富有柚香的餐飲及茶點等輕食,相信整座園區的規畫也將為麻豆文旦產業開發不同客群,吸引不同年齡層的遊客蒞臨,也讓消費者體驗文旦產業豐富多元的面向。 農業局表示,今明2天的活動由麻豆農會邀集30攤在地文旦展售,並提供宅配到府及OK店到店服務,購買滿額還可參加摸彩。另外還有限量文旦商品組合整點5折特賣、品牌概念館餐飲、文旦相關產品9折等優惠。此外,活動也規畫闖關遊戲、料理教學、試吃及園區導覽解說。歡迎民眾秋遊麻豆,來一趟品味文旦美味之旅。 發布日期: 113-09-07 更新日期: 113-09-09 臺南市 支持認同在地農業 地產地消永續農業 臺南市政府 中市太白社區泉鄉芋稻節推廣活動登場 帶領民眾認識芋頭的一生 農業部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及台中市政府農業局共同輔導大甲區太白社區發展協會,今(8)日於九張犁休憩園區辦理「113年度太白社區泉鄉芋稻節推廣活動」,在翠綠田野風光中,帶領民眾認識在地歷史文化及農產業,品嚐各式美味芋頭小點,感受「芋稻」樂融融田園風貌。市府農業局表示,盼藉此推廣太白社區農村風光,促成農村再生與在地經濟雙贏。今日活動在晨光下揭開序幕,邀請在地居民及遊客一同漫遊鄉間田野小路,沿途可遠眺火炎山及鐵砧山山景,在徐徐清風吹拂下欣賞隨風翻騰的綠色芋、稻田,並在農業達人帶領下認識芋頭的一生,從栽種到採收過程,推廣由產地到餐桌的食農教育理念。社區也準備芋頭特色料理讓大眾品嚐在地農產好滋味,並邀請大小朋友一同動手體驗製作美味的芋頭點心,如芋圓、芋頭酥、芋餅、芋條等,瞭解芋頭料理的諸多變化,現場還有小農市集展售當季新鮮農產,進一步行銷當地芋頭及其他特色農產。農業局說明,太白社區以稻米與芋頭為社區主要產業,區內三座壯觀堤防火炎山、六股、九張犁,除了保護村莊免受洪水侵襲,並在洪水退去後留下肥沃的土壤,並在清澈冷泉澆灌下,生產品質極佳的有機米及有機芋。社區到現在仍保有優美的田園景致,隨處可見白鷺鷥與烏鶖在田間嬉戲覓食,收成時,成片稻浪及芋葉翻滾,展現天地間大塊之美;期望透過活動讓大眾認識和體驗太白社區之美與活力,達成農村再生與在地經濟雙贏,歡迎國人前來體驗農村悠閒風光。今日市議員施志昌、台中市政府農業局股長劉仕弘、太白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何恭文、總幹事吳政峯、太白里長游招滿、立法委員蔡其昌服務處及議員楊啓邦服務處皆派員到場致意。(9/8*10)*農業局 發布日期: 113-09-08 更新日期: 113-09-09 臺中市 支持認同在地農業 深化飲食連結農業 地產地消永續農業 臺中市政府 共740筆資料,第22 / 37頁,每頁顯示20筆上一頁 1...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37 下一頁 到第1頁第2頁第3頁第4頁第5頁第6頁第7頁第8頁第9頁第10頁第11頁第12頁第13頁第14頁第15頁第16頁第17頁第18頁第19頁第20頁第21頁第22頁第23頁第24頁第25頁第26頁第27頁第28頁第29頁第30頁第31頁第32頁第33頁第34頁第35頁第36頁第3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