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階搜尋 清除全部 全部收合 資料來源-單位 選擇全部 清除全部 中央部會 全部 農業部 行政院 教育部 衛生福利部 文化部 環境部 原住民族委員會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 客家委員會 縣市政府 全部 臺北市政府 新北市政府 桃園市政府 臺中市政府 臺南市政府 高雄市政府 新竹縣政府 苗栗縣政府 彰化縣政府 南投縣政府 雲林縣政府 嘉義縣政府 屏東縣政府 宜蘭縣政府 花蓮縣政府 臺東縣政府 澎湖縣政府 金門縣政府 連江縣政府 基隆市政府 新竹市政府 嘉義市政府 農業部所屬機關 全部 農糧署 漁業署 動植物防疫檢疫署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 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 農田水利署 農業試驗所 林業試驗所 水產試驗所 畜產試驗所 獸醫研究所 農業藥物試驗所 生物多樣性研究所 桃園區農業改良場 苗栗區農業改良場 臺中區農業改良場 臺南區農業改良場 高雄區農業改良場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臺東區農業改良場 茶及飲料作物改良場 種苗改良繁殖場 農業類別 選擇全部 清除全部 農 林 漁 畜 休閒 六大方針 選擇全部 清除全部 支持認同在地農業 培養均衡飲食觀念 珍惜食物減少浪費 傳承與創新飲食文化 深化飲食連結農業 地產地消永續農業 縣市 選擇全部 清除全部 北部 全部 基隆市 臺北市 新北市 桃園市 新竹縣 新竹市 中部 全部 苗栗縣 臺中市 彰化縣 南投縣 雲林縣 南部 全部 嘉義縣 嘉義市 臺南市 高雄市 屏東縣 東部及外島 全部 宜蘭縣 花蓮縣 臺東縣 澎湖縣 金門縣 連江縣 排序 更新時間 發布時間 12 DEC 鹿農實習生半日實境體驗營 國產鹿茸實體結合網路做推廣 由農業部輔導的中華民國養鹿協會,今年暑假舉辦鹿農實習生半日實境體驗活動,接受全省大專院校獸醫系、動保系..等相關科系學生進行組隊報名。報名人數突破50組,最終錄取12組學生團隊,在全台養鹿場進行體驗活動。活動於8月陸續在全省北、中、南的優質養鹿場,進行六場半日鹿農體驗活動。來到現場的同學們,都紛紛表示這體驗活動機會相當難得,且親身體會鹿農的日常工作非常有意義。體驗鹿場的挑選,是由各區養鹿協會所推薦之鹿場,北區為大湖尾養鹿場、苗栗沐文養鹿場,中區為南投親親養鹿場、台中慶菖養鹿場,南區由高雄慶昭養鹿場、台南台鹿養鹿場。報名學生亦遍布全省,報名學生學校包刮:國立台灣大學、台北醫學大學、私立元智大學、國立嘉義大學、私立亞洲大學、私立東海大學、國立中興大學、國立屏東科大。體驗結束活動特別舉辦人氣影片票選活動,由參與體驗之學生進行體驗影片製作及分享。票選活動於9/30結束投票,於10/08公布於鹿協臉書,最終由國立中興大學歐羅仔團隊-動保系學生:蕭以晴、彭姿婷兩位同學以3008票奪得冠軍,並於11月18日進行頒獎典禮。中華民國養鹿協會張淑珍理事長表示,此次活動的意義除了讓更多年輕人認識國產鹿茸以外,也能夠讓鹿茸產業向下扎根,讓更多年輕人瞭解台灣在地國產的鹿茸,品質優良且產品類型多元發展中。也期待藉由活動,讓更多年輕學子未來能夠積極參與養鹿產業,讓產業經濟年輕化且更有活力。 發布日期: 112-11-21 更新日期: 112-12-12 全國 支持認同在地農業 深化飲食連結農業 農業部 2023食農教育暨農畜聯合開放日及第27屆種苗節活動圓滿成功 為推動全民食農教育,強化飲食、環境與農業之連結,並促進國民對國產農產品及農業文化的認同及支持,農業部今(2)日於臺南新化的臺南區農業改良場及畜產試驗所辦理「日日好農 2023食農教育暨農畜聯合開放日及第27屆種苗節活動」,上午陳代理部長駿季蒞臨現場,說明食農教育迄今的成果,感謝所有共同協力推動的單位,同時也邀請民眾一同到現場從「乳牛」、「萵苣」、「玉米」及「稻米」等不同主題的食農教育內容及體驗,更加認識在地特色農業的生產及發展。陳代理部長表示,食農教育法於111年5月4日經總統公布後,該部協同相關部會及各地方政府積極落實食農教育法,完備相關法規及推動計畫,作為後續推動食農教育的基礎。立法迄今,透過各界共同努力推動下,學校午餐三章一Q國產可溯源食材,覆蓋率達到98.25%,讓孩子每一口飯菜都吃得安心;另外與教育部合作,目前全國公私立國小、國中及高中所有學校(共3,871所)將食農教育融入課程之涵蓋率業已100%,讓孩子能從產地到餐桌、認識臺灣的農業;食農教育也以零飢餓理念實現社會救助,透過175個農村社區、115家農漁會擴大供餐服務,計有57.9萬人次受惠,同時設置145處的農漁會惜食專區,並協同企業參與配送食材及暖暖包給有需要的人,並販售60元幸福餐盒,提供公益幸福餐食給社福團體,讓社會有需要的人都能得到照顧。農業部感謝各界對食農教育的支持,期促進全民共同參與,達到提升國人對國產農產品認同、促進農業文化傳承與農業永續發展的目標。農業部說明,全臺各試驗改良場(所)係集結農業研究及推廣的專家,每年舉辦開放日活動,讓民眾瞭解全臺重要的農漁畜產品研究成果。而今日在臺南區農業改良場及畜產試驗所場區所舉辦的活動,特別將「乳牛」、「萵苣」、「玉米」及「稻米」等主題的農業知識及研究成果,透過科普化的介紹、各種有趣的食農DIY及體驗活動,讓民眾用五感親自感受及體驗,藉此更加認識農業。 發布日期: 112-12-02 更新日期: 112-12-08 臺南市 支持認同在地農業 培養均衡飲食觀念 珍惜食物減少浪費 傳承與創新飲食文化 深化飲食連結農業 地產地消永續農業 臺南區農業改良場 2023瓜果食農嘉年華圓滿成功 「2023瓜果食農嘉年華」於5月6日(星期六),以「食農展藝 瓜果爭豔」 為主題,活動當天現場氣氛熱絡,感謝民眾的熱情支持 。邀請山上農會創新高齡班爺奶表演,為活動揭開序幕 。主題區以當季各式瓜果植株及果實 進行主題布置,呈現豐饒意象,同時也具有潛在教育之效果,吸引許多民眾駐足觀賞。「2023瓜果食農嘉年華」 規劃有趣並富知識性的食農實境解謎闖關活動 ,呈現超級精彩的體驗活動 ,現場許多家長帶領孩子,甚至是全家一同出動,在玉米田 中找尋線索,同心協力完成關卡任務。瓜葉藍晒創作 、絲瓜絡手作小夜燈及飾品、食農親子著色畫、酪梨寶寶及在地食材冷麵製作等DIY活動,更是一早就吸引許多民眾排隊報名。食農靜態展示區,收集雲嘉南各單位開發具代表性的食農教材 、教具等供民眾參觀,並在現場播放食農教育相關影片及國立教育廣播電台的餐桌遊寶島節目,讓民眾不只眼睛看到,耳朵也能同時聽到食農教育相關資訊,耳濡目染在食農教育的氛圍中。展售攤位邀請國內多家種苗業者,展售不同樣態品種 ,參觀民眾除了藉機採買之外,也紛紛向種苗業者詢問栽培相關事宜。同時展售具有三章認證的農產品,進而增加在地農產品經濟價值,活絡消費市場。臺南青農亦借機辦理公益展售,現場氣氛熱絡。 發布日期: 112-05-06 更新日期: 112-12-08 臺南市 支持認同在地農業 培養均衡飲食觀念 珍惜食物減少浪費 傳承與創新飲食文化 深化飲食連結農業 地產地消永續農業 臺南區農業改良場 112年度食農教育及綠照站之綠場域營造與管理工作坊 今天(23日)辦理「112年度食農教育及綠照站之綠場域營造與管理工作坊」,希冀透過農村社區再生實務經驗分享,以及示範運用既有畸零閒置空間,結合各式資材,讓來自雲嘉地區的社區或農會主辦綠色照顧人員,學習活化與營造出具食農教育及園藝療育功能的綠場域。現場除了示範各式資材配置與運用(如蚓糞堆肥、自動化澆灌設備、高架栽培、各式鋪面等),更邀請學員共同體驗栽種各式香草、觀葉及可食植物,希望透過知識與實際操作的交互學習,讓學員對於食農教育及綠色照顧能有更多元的體驗! 發布日期: 112-11-23 更新日期: 112-12-08 雲林縣、嘉義縣、嘉義市、臺南市 支持認同在地農業 培養均衡飲食觀念 珍惜食物減少浪費 傳承與創新飲食文化 深化飲食連結農業 地產地消永續農業 臺南區農業改良場 臺東縣成功鎮農會蒞臨參訪學習食農推動經驗 11月2日下午臺東縣成功鎮農會由宋來安理事長及張恭銘總幹事帶領各級幹部及農民至本場觀摩交流食農教育議題。本場由陳昱初副場長致歡迎詞,李郁淳助理研究員分享食農教育推動實務。因陳副場長曾任職臺東區農業改良場,今日成功鎮農會來訪,多年好友重逢備感溫馨。受限既定規劃行程,李郁淳助理研究員在有限時間裡分享多年食農推動經驗,期望能帶給農會在食農推動有更多的創意與發想,共同為食農教育努力。 發布日期: 112-11-02 更新日期: 112-12-08 臺南市、臺東縣 支持認同在地農業 培養均衡飲食觀念 珍惜食物減少浪費 傳承與創新飲食文化 深化飲食連結農業 地產地消永續農業 臺南區農業改良場 臺南市東山國小辦理郁蒼食經學堂ABC企業親子行程 2023年10月14日(今)上午於臺南市東山國小辦理郁蒼食經學堂ABC企業親子行程,共28人與會,由本場陳副研究員曉菁帶領親子體驗與手作食材與米穀粉的加工料理~無麩桂圓蜂蜜米蛋糕,本活動透過大小朋友動手操作,提升參與感、培養團體合作,獨立操作、輪流等待的精神、進而完成作品的過程,更是增進食慾的好方法,畢竟甚麼都比不上親手動手做的美味啊。滋養的秋天味想吃好吃的古早味柴培桂圓味蜂蜜米蛋糕,絕對讓你愛不釋手,低糖不油膩,好吃不發胖 !臺南場歡迎對初級農產加工有興趣的農友,趕快打電話來預約諮詢和打樣,聯絡人:陳曉菁,連絡電話:06-5912901分機506;或農產加工整合服務中心網頁線上預約,預約網址:https://apisc.atri.org.tw/。臺南場10多年來推行@TN系列烘焙米穀粉,深受健康族群歡迎和消費者們的迴響,米穀粉也較不易吸油,經烘烤後具有獨特米香氣,外皮酥脆,內部組織濕軟有彈性,對烘焙產品有健康加分的效果。另外,臺南市東山國小是南臺灣食農教育基地,近年食農體驗育樂營成果豐碩,本活動在農業部、農糧署、臺南市政府教育局及陳蒼經公益信託慈善基金會的協助下,透過產官學研四方的跨域合作,先進入產地體驗農作與農務,再回到郁蒼食經學堂透過中華醫事科技大學食品營養系帶領親子了解農作物營養教學,進而由臺南區農業改良場體驗與米穀粉的9/23蜂蜜米銅鑼燒和10/14無麩桂圓蜂蜜米蛋糕,現場提供桂圓糙紫米粥品嚐,112年度繼續提供的 食農教育A、B、C與P的學習課程,歡迎大家一起來。 發布日期: 112-10-14 更新日期: 112-12-08 臺南市 支持認同在地農業 培養均衡飲食觀念 珍惜食物減少浪費 傳承與創新飲食文化 深化飲食連結農業 地產地消永續農業 臺南區農業改良場 當農夫遇上老師第二階實體課程圓滿完成 老師擁有教育的本質學能、農夫抱有農業的專業熱情,但彼此在各自領域中努力著!農夫和老師如何對接?透過本場跨域辦理「當農夫遇上老師」課程的媒介,希望讓農夫老師能夠入校協助教師推動食農教育,減輕老師的備課負擔,也提升農夫的自我價值認同感,讓下一代的孩子們看到農業的更多可能性!8月21日早上,曾榮獲「食農教育傑出貢獻獎」的臺南市東山國小,打開大門,透過「境教」歡迎同在台南市的農夫及老師們在這裡相遇、共學~上午在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及東山國小團隊的示範教導下,讓學員們藉由米鬆餅製作的過程,學習如何將鬆餅的製作配方更貼近食農的意涵,兼顧食物里程及身體的健康,例如本場研發技轉給西螺鎮等農會的米穀粉,可以取代進口麵粉、用國產豆奶取代牛奶、用沙拉油取代奶油…,再融入在地、當季食材紅龍果、芒果等,發揮創意製成不同口味及造型的米鬆餅,這些思考歷程都是大家帶得走、回到各自領域推動食農教育可以應用的能力~經過動手作實際操作的歷程,再學習如何將之轉化為一份教學流程簡案,並透過彰化縣社頭國小陳靜宜校長及台北市清江國小的蕭清月營養師分享在校園推動的實例,及東山產業合作社林俊儀理事長分享如何入校協助東山國小,提供農夫及老師合作推動食農教育的最佳典範!下午的課程,有鑑於老師在學校推動食農教育過程中,最頭痛的問題不外乎「為什麼作物會長不好?」、「是不是土壤出問題了?」、「怎麼選擇適當的土壤種植適合的植物?」、「遇到病蟲害怎麼辦?」、「這是什麼蟲?什麼病?」、「該怎麼用比較安全的方式防治植物病蟲害?」這些在土壤及病蟲害遇到頭痛的問題,就由本場專業的研究人員透過教材介紹之外,更希望透過實務的操作,讓同組的農夫和老師「親手作」穴盤的育苗、循環農業好幫手-蚯蚓的飼養、有機防治資材如葵無露、亞磷酸的配製等,希望能解決老師們的疑惑、給予利器,也能讓農夫學習如何將農作專業用於教學上。農夫與老師在「做中共學」的過程中彼此交流,互補有無,打破隔行如隔山的限界,未來更能成為彼此推動食農教育的神隊友、好伙伴! 發布日期: 112-08-22 更新日期: 112-12-08 雲林縣、嘉義縣、嘉義市、臺南市 支持認同在地農業 培養均衡飲食觀念 珍惜食物減少浪費 傳承與創新飲食文化 深化飲食連結農業 地產地消永續農業 臺南區農業改良場 112年度食農教育宣導人員初階培訓課程 7/25、26在杜蘇納颱風假前夕,順利完成「112年度食農教育宣導人員初階培訓課程」,共有86位雲嘉南地區的學校教職員、農會推廣人員、農民朋友、營養師等對食農教育有興趣的伙伴,齊聚本場共學交流,除了學習由各區改良場專業講授食農教育的政策推動方向、三面六項內涵,還有大享食育協會分享食農教育與SDGs實踐指南,帶領分組討論食農教育活動方案設計,整場課程步調緊湊充實,最後2堂課安排由本場研究人員帶著大家到場區新勇坡坡地果園戶外散步透氣,最後以當季作物-芒果在食農教育的應用為例,作為本次培訓課的完美句點。本次課程在餐點部分也將食農教育的理念及精神實踐其中,例如午餐請學員自備餐具享用官田區農會田媽媽官豐美食餐廳,將在地食材「菱角」入菜,搭配後壁區頂長社區阿嬤手作碗粿及官田區田媽媽菱成粽藝坊的菱角五榖粽,呈現中華料理的米食文化之外亦鼓勵多吃台灣米。課後的餐點也有別於一般的西點麵包餐盒,分別以新化在地瓜瓜園的冰烤地瓜和山上區農會的芒果乾讓學員帶回和家人分享,除了呷甜甜之外,更希望將「吃在地、食當季」、「縮短食物里程」的食農素養實踐於日常生活中,藉由這些細節的呈現,希望與會的86位食農推手回去後,能發揮創意並實踐在日後辦理的食農教育課程或體驗活動中,共同推動食農教育,實踐全民食農素養。 發布日期: 112-07-28 更新日期: 112-12-08 雲林縣、嘉義縣、嘉義市、臺南市 支持認同在地農業 培養均衡飲食觀念 珍惜食物減少浪費 傳承與創新飲食文化 深化飲食連結農業 地產地消永續農業 臺南區農業改良場 食農教育專業人員共同培訓課程「食農教育推動方向及實務解析」 7月11日在本場辦理食農教育專業人員共同培訓課程-「食農教育推動方向及實務解析」,一早就有驚喜,大家突然看到門外出現一個高大英挺的身影,原來是陳副主委駿季親臨現場,給食農伙伴們加油打氣。在食農教育法頒布的一年後,「食農教育專業人員資格及培訓辦法」於112年5月4日發布,依本辦法第2條規定,申請認可為食農教育專業人員,申請者需參與農委會指定之食農教育專業人員共同培訓時數8小時以上,其中「食農教育推動方向及實務解析」5小時為實體課程,就可以申請認可為食農教育專業人員。農委會在5月下旬先行辦理共同培訓課程給所屬各機關同仁參訓為種子講師後,接下來7月至12月間由各單位接棒辦理該課程,開放民眾、學校老師或農民團體等報名參加,一開放報名就秒殺爆滿,精挑細選已上過初階培訓或推行食農教育多年的伙伴,會場外面擺設很多本場多年來推動食農教育的成果與大家一起分享交流,中午大家自備餐具享用官田區農會田媽媽官豐美食餐廳在地當季菱角料理及後壁區長短樹社區阿嬤製作的古早味碗粿,也趁此盛會宣導農業淨零排放的概念,希望大家一起用行動讓環境更永續更美好。今天一起參與的77位食農伙伴在本場的培訓機會之下,一起觀賞不同面向的食農案例影片,以食農教育ABC模式解析影片中的內容,討論互動熱絡、也彼此分享交流各自在食農領域上的推動成果及資源,結訓時,還自備環保袋裝入玉井當季盛產的芒果,與家人共享國產農產品甜蜜好滋味,期待大家未來在食農教育的路上同行共好! 發布日期: 112-07-11 更新日期: 112-12-08 雲林縣、嘉義縣、嘉義市、臺南市 支持認同在地農業 培養均衡飲食觀念 珍惜食物減少浪費 傳承與創新飲食文化 深化飲食連結農業 地產地消永續農業 臺南區農業改良場 「夏至慶豐收 共享割稻飯」食農體驗活動 本場轄內的東山國小,在曹欽瑋校長帶領和番社蔬果聯盟林俊儀老師合作下,連續3年榮獲全國食米食農評鑑績優,6月2日上午在鄰近水田區舉辦「夏至慶豐收~共享割稻飯」食農體驗活動,由老、中、青三代農夫帶領東山區5所國小近百名師生割稻,並搭配節氣教學共享「割稻飯」,體驗米食文化與餐桌禮儀。稻田前有一群東山國小合唱團嘹亮的歌聲開場,呈現活潑的田野氣息,還有割稻文化傳承儀式,小朋友戴上斗笠、戴上手套拿著鐮刀,由羅正宗分署長教導學童割稻技巧,現場也展示出東山國小近年來食米學園的成果,供來賓與各校師生參觀,更有在地農產展示區與產學合作創新米食展示,並展示早期台灣農業器具,可謂是一場集合手做、參觀與體驗的食米盛會。 發布日期: 112-06-02 更新日期: 112-12-08 臺南市 支持認同在地農業 培養均衡飲食觀念 珍惜食物減少浪費 傳承與創新飲食文化 深化飲食連結農業 地產地消永續農業 臺南區農業改良場 雲林縣家政推廣人員訓練「食農教育永續飲食研習活動」 為編撰「田野裡的美味日常-雲林篇」暖身,選在5月15日食物日當天在古坑農會食品加工廠辦理「112年度雲林縣家政推廣人員訓練-食農教育-永續飲食研習活動」,楊宏瑛場長特別現身為雲林縣家政推廣人員加油打氣,並和久違的家政伙伴話家常,雲林縣政府農業處高建平科長也前來推廣雲林好食材及食農教育推動里程。本次研習主要目的為增能雲林縣家政推廣人員運用各鄉鎮在地當季食材(含醜蔬果、格外品等)為料理主食材,特別邀請糖果廚房~食農生活家莊雅閔主廚及斗市六農會家政班且連續兩年獲得雲林縣綠料理達人冠軍的廖淑伶老師,現場說明並示範全食物利用及多元形態料理方式,以惜食並多元利用在地當季盛產農產品,降低食物里程,達永續飲食不浪費之目標。因應每月 15 日為食物日,午餐採一鄉一道菜方式共煮共食,雲林縣農會及20個鄉鎮農會彼此分享在地的好滋味並增進各農會互動情誼。 發布日期: 112-05-18 更新日期: 112-12-08 雲林縣 支持認同在地農業 培養均衡飲食觀念 珍惜食物減少浪費 傳承與創新飲食文化 深化飲食連結農業 地產地消永續農業 臺南區農業改良場 111年食農教育推廣成果 為推廣在地食材,111年度特匯集嘉義縣市特色料理,發表「田野裡的美味日常-嘉義篇」特刊,並於22日記者會當天,展示當季料理「嘉義市農會-棗醬橙蝦仙桃麵」、「新港鄉農會-黑豆蒼蠅頭」、「朴子市農會-薏猶未盡」、「義竹鄉農會-玉米筍如意捲」、「六腳鄉農會-清蒸彩椒」、「東石鄉農會-醬燒杏鮑菇」及「番路鄉農會-柿霜燉雞湯」等七道當季特色料理。本場亦設計整合型及可攜式食農教育教學實作模組,透過「體驗學習」之教學策略,提升學習興趣,進而將食農教育落實於日常生活之中,培養食農素養。 發布日期: 112-02-22 更新日期: 112-12-08 臺南市 支持認同在地農業 培養均衡飲食觀念 珍惜食物減少浪費 傳承與創新飲食文化 深化飲食連結農業 地產地消永續農業 臺南區農業改良場 「食農展藝 瓜果爭豔」瓜果食農嘉年華記者會 「2023瓜果食農嘉年華」即將於5月6日(星期六)在臺南區農業改良場辦理,以「食農展藝 瓜果爭豔」為主題,規劃多項親子食農體驗活動,適合闔家參與,歡迎民眾一起來品嚐西瓜、親子DIY手作藝術品、了解各式蔬菜品種,體驗初夏賞瓜趣。臺南區農業改良場楊宏瑛場長指出,「2023瓜果食農嘉年華」由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委會臺南區農業改良場與臺灣種苗改進協會共同主辦,農友社會福利基金會贊助辦理,睽違兩年,將以嶄新樣貌呈現。配合食農教育的推動,以「食農展藝 瓜果爭豔」為活動主軸,規劃多場次食農體驗活動,帶領民眾在玉米田遊戲、絲瓜絡玩具或瓜果涼拌料理手作過程中認識當地當季的瓜果農產品,得以減少食物碳足跡,減低大環境之碳排放。臺南青農亦借機辦理公益展售,現場展售具備三章認證之農產品,進而增加在地農產品經濟價值,活絡消費市場。活動當天除了有種苗業者展示各類瓜果品種,會場以當季各式瓜果植株及果實進行主題布置,呈現豐饒意象,同時也具有潛在教育之效果。本次活動除了許多適合親子一同參與之食農教育互動體驗外,規劃有趣並富知識性的食農實境解謎闖關活動,適合全家一同出動完成關卡任務。DIY區教民眾利用西瓜皮及當季蔬果製作出美味、清爽的佳餚,還有瓜葉藍晒創作、酪梨寶寶DIY、食農親子著色畫、絲瓜絡手作飾品等多項體驗活動,讓參與民眾於手作之中更了解植物樣態。另外在推廣大樓設置了食農教育靜態展示區,展示食農教材、教具等,讓民眾沉浸在食農教育的氛圍中。活動日規劃了許多活動,相關詳情可至臺南區農業改良場官網查詢。 發布日期: 112-05-04 更新日期: 112-12-08 臺南市 支持認同在地農業 培養均衡飲食觀念 珍惜食物減少浪費 傳承與創新飲食文化 深化飲食連結農業 地產地消永續農業 臺南區農業改良場 夏日炎炎就到嘉義農業試驗分所「水土保持農村樂活體驗暨食農教育營」消暑啦! 夏日炎炎要到哪裡消暑呀?來參加嘉義農業試驗分所舉辦的「水土保持農村樂活體驗暨食農教育營」就對啦!活動報名前還擔心疫情會影響參加意願,還好,是我們多慮了,活動訊息一公布,名額一下子就被秒殺嘍~大家都迫不及待想走出戶外散散心,順便增強免疫力。來這裡!有新鮮的空氣,在果樹種原園裡看到許多珍奇的水果,活動還特別安排在楊桃樹下品嚐營養價值豐富的酪梨料理及DIY等食農教育活動與宣導,讓大家有與眾不同的感受喔。炎炎夏日正值防汛期,藉由有獎徵答活動加強民眾對水土保持知識宣導,保護台灣好山好水,大家的互動非常熱絡唷~還有動動小手玩玩石頭疊疊樂及種子DIY,大朋友、小朋友都玩得很開心。寓教於樂,參加的人收穫大滿貫! 發布日期: 111-08-01 更新日期: 112-12-05 嘉義縣 深化飲食連結農業 農業試驗所 大家一起健行趣好玩、好吃、好心情 今年因為疫情的關係,不得已取消春節團拜等餐敘活動,大家已經很久沒有聚在一起聊聊天、話家常了。在疫情微降溫的此刻,我們嘉義農業試驗分所今天(10/7)特地辦理「110年嘉義分所健行活動」,提供同仁健行、紓壓及聚聚的好時機喔。活動除了請志工老師講解本分所的歷史建築與山坡地水土保持教育外,更特別邀請金牌廚師 - 黃憲中在楊桃園下示範酪梨料理,大家親手製作的酪梨雞肉三明治,加上在花布巾與鮮花的陪襯下,顯得更加美味啊!真的是~有食閣有掠。在健行路線中還特地安排〝眼明手快澳洲胡桃夾夾樂〞趣味競賽,走累了還有冰涼的咖啡葉茶及費時翻炒營養健康的糙米茶,提供給同仁飲用,營養提供點啦!這次的活動除了讓同仁們更了解自己每天工作的地方,各系之間也藉此機會彼此交流更緊密,更能品嘗到最夯的美味料理與健康養生茶飲,最重要的是希望大家能養成運動的習慣,身體健康呷百二。這個有知識、有趣味、又有得吃活動真是不賴唷~大家相約下次再揪一波吧! 發布日期: 111-10-13 更新日期: 112-12-05 嘉義縣 深化飲食連結農業 農業試驗所 嘉義分所的水土保持教育系列活動成果 嘉義分所的水土保持教育系列活動又來囉!嘉義分所於11月13日(星期日)與嘉義市文雅國小共同辦理「2022文雅盃水土保持定向越野錦標賽暨水保向前走親子活動」。參與本活動的計有親子組、家庭組、國小組、國中組、高中組、體驗組等6組,組別繁多、精彩可期。參賽者有來自宜蘭縣、台中市、雲林縣 、南投縣、台南市、高雄市等地;年齡從2歲到70歲,共125組,289位英雄好漢共襄盛舉。比賽共設置22個檢查點,結合水土保持設施與知識及本分所豐富的果樹種原,讓參賽者能了解水土保持的重要性及認識珍奇的樹種,並藉由定向越野運動,以活潑趣味的關卡,有說、唱、跑、跳,顛覆傳統的定向競賽,增進親子或同學的感情,一起合作完成各個關卡,讚啦!另規劃水土保持闖關活動,從遊戲中學習水土保持知識及水保教育宣導專車,讓參與選手更進一步了解水土保持的觀念。賽後備有讓選手親自動手作酪梨香草雞三明治,補充體力,營養又健康。最後在頒獎的歡樂聲中,圓滿結束賽程,意猶未盡,相約期待明年再相會~ 發布日期: 111-11-22 更新日期: 112-12-05 嘉義縣 深化飲食連結農業 農業試驗所 高雄市政府與農業部簽署都市農園智慧澆灌合作意向,共同推動食農校育,打造低碳城市 高雄市政府推動建築物綠化工作已逾14年,成果斐然。為了增進實施場域之植栽維管效能,省水減碳效益,高雄市府與農業部規劃進行合作,導入本場智慧灌溉管理技術,透過示範點之建置,與建築業跨域合作,逐步擴散運用。今日由高雄市政府林欽榮副市長與農業部代表農民輔導司陳俊言司長簽署都市農園智慧澆灌合作意向,共同推動食農教育,打造低碳城市,意義非凡。農民輔導司陳司長致詞時特別強調要透過智慧灌溉技術導入,與高雄市政府進行跨單位跨領域合作,帶動食農教育的發展。 本場研發之都市農耕智慧灌溉管理技術農業部農民輔導司111-112年「食農教育推廣計畫」、新北市政府教育局110-112年「校園科技農作實施計畫」以及桃園市政府教育局112年「智慧植栽照護管理系統計畫」等計畫補助,導入校園推動食農教育,迄今,北部地區已推廣導入16所學校,到本年底將達39所學校。今年更進一步與高雄市政府合作,首度將本場智慧灌溉技術導入南臺灣食農教育場域-高雄市立三民家商,並開始收集環境與管理數據。 高雄市政府於今日上午10點假苓洲國小辦理「112年推動建築物立體綠化及綠屋頂計畫示範案啟用典禮」,呈現本年度計畫示範點苓洲國小之執行成果,建立以發展淨零碳排生態城市為目標,運用都市農園之智慧灌溉技術,共同推動高雄市建築物綠化工作。 發布日期: 112-10-26 更新日期: 112-12-05 高雄市 支持認同在地農業 培養均衡飲食觀念 珍惜食物減少浪費 傳承與創新飲食文化 深化飲食連結農業 地產地消永續農業 桃園區農業改良場 日日好農 2023食農教育暨農畜聯合開放日及第27屆種苗節活動 農業部畜產試驗所、臺南區農業改良場以及臺灣種苗改進協會於12月2日(星期六)共同舉辦「2023食農教育暨農畜聯合開放日及第27屆種苗節活動」,主題串聯「稻米」、「乳牛」、「萵苣」及「玉米」,兩機關場區試驗研究及種苗研發成果同時開放參觀,更透過科普教育互動方式呈現試驗研究、種苗研發及推廣成果。畜試所於本次開放日以科普方式規劃乳牛專區,呈現從牧場到餐桌各項乳牛飼養管理及牛奶生產技術,包括乳牛生長及繁殖、牛牛吃什麼、機器人智慧養牛、從生乳到鮮乳,鮮乳標章與碳足跡介紹,並結合有趣的乳牛小學堂闖關活動,在遊戲中長知識。當日也展示畜牧業淨零排放、農牧循環等研究成果,並有6場次食農教育畜產乳肉蛋等親子互動DIY活動,此外更有草地音樂會及現場牧草打包乾草調製欣賞,和充滿療癒的青青大草原可席地而坐,享受牧野風情。展售區則有在地青農、創新育成與技術移轉廠商精心準備的國產農畜產品,還有小農鮮乳與牧場鮮乳可供品嚐與選購。本次「食農教育DIY」活動有「香脆爆米花DIY」、「牛奶不只是牛奶」、「蛋蛋的美味」、「豬肉漢堡」及「喝膩了嗎?來「吃」牛奶吧!」等乳肉蛋手作DIY體驗,讓民眾實際參與畜產品製作生產過程,獲得畜牧小知識,了解食農教育三面六向意涵,也拉近食物與生活的距離。為了增加活動趣味性,更精心策劃豐富有趣的打卡集章活動,只要從尋寶地圖找到「快樂的乳牛家族」、「國產鮮乳棒棒」、「推草機器人迷宮」及「玉米哞哞同樂會」主題,憑活動DM集滿4個章並完成臉書打卡,即可兌換精美實用小贈品! 發布日期: 112-12-02 更新日期: 112-12-04 臺南市 支持認同在地農業 培養均衡飲食觀念 珍惜食物減少浪費 傳承與創新飲食文化 深化飲食連結農業 地產地消永續農業 畜產試驗所 「智慧農業、科技農作」教師食農教育增能研習課程 因應食農教育法即將通過,各縣市政府莫不積極擬定相關政策,校園推動食農教育困難之處,在於時間不足、校園缺乏食農教育認知及農作空間、寒暑假需維護整理以及缺乏資源媒合研習或平台等,為提升校園推動食農教育的應用操作能力,今日(4/1)新北市政府教育於在本場臺北分場舉辦「智慧農業、科技農作」教師食農教育增能研習。 課程內容由本場吳安娜副研究員說明「智慧植栽照護管理系統」,讓學員了解食農教育的政策方向,以及食農場域作物栽培資訊與應用管理工具,讓學員了解本場的相關研究成果及技術。楊雅淨副研究員則說明食農場域作物科技澆水(監控系統實務操作),如何打造一個智慧澆灌與雲端監控的科技農園,藉由系統的環境感測器、控制器,達到農作物種類的精準灌溉。 本場協助鶯歌國中及永和國中打造成為新北市政府的”智慧農業示範學校”,鶯歌國中張俊峰校長、蔡長益老師及永和國中鍾兆晉校長也分享運用「智慧植栽照護管理系統」的經驗,希望在校園內能讓學生進一步認識科技農業議題,鼓勵學生探索農業與科技的應用策略。 結合在地農業知識與經驗,作為日後在地發展的使用,期以改善人與食物的關係,重建人際的情感,並喚起對土地的關懷,希望能提升教師對於智慧農業生產的認知,了解科技於農業運用的情形,透過課程及實作有助於教師讓學生了解科技所帶來的便利性。 發布日期: 111-04-01 更新日期: 112-12-04 基隆市、臺北市、新北市、桃園市、新竹縣、新竹市 支持認同在地農業 培養均衡飲食觀念 珍惜食物減少浪費 傳承與創新飲食文化 深化飲食連結農業 地產地消永續農業 桃園區農業改良場 力行食農教育的農場 青農聯合技術診斷服務團本次來到北海岸 在我國《食農教育法》通過後,本場為深入探討食農教育在「農育」這一領域上的各項做法,特與北海岸三個在農事體驗琢磨的農場們,並依其所需要精進的議題,成立食農教育聯合技術服務團隊,前往位於新北市淡水區的牛埔有機農場以及石門區的出磺口農場。本團隊由秘書施錫彬領隊帶團,邀請國立台灣大學生物產業傳播暨發展學系黃麗君系主任、園藝暨景觀學系吳思節副教授、前農業試驗所退休菇蕈研究員宋細福老師以及淡水區農會杜金仲指導員等,集合農業經營管理、食農教育推行、品牌營銷、農產加工及栽培技術等專業人員,共同組成團隊,提供多面向的診斷服務。 首站先以「牛埔有機農場」二代青農盧苡甄為標的,苡甄也是現任新北市青農聯誼會會長,農場以短期葉菜類為主,目前網室設施約0.4公頃,露天栽培根莖類以及長期蔬菜,皆通過有機驗證;作為大臺北都會的都市農業角色,農場思考著對於來到農場體驗食農教育的顧客,希望能看到的可以是更多樣化的食材真實面貌,去(111)年開始與本場建立小型試驗合作,今年完成椴木黑木耳的栽培生產與實際銷售,無論是新鮮感或是風味、口感,皆獲得消費者廣大迴響,惟在實務栽培上仍舊面臨著問題,本次服務團力邀前農試所菇蕈類專家,親自指導黑木耳栽培上的眉角。 緊接著,由金山區「遠足生態農場」青農創辦人陳琬婷,向大家分享自己在食農教育帶團體驗的做法與歷來所遇到的難題及解決方式,在歷經草創期到發展期後,農場現以甘藷、玉米及蔬菜生產為主,另有飼養可愛動物,是近年來受親子遊客所青睞的假日好去處,深受在場服務團人員們的肯定。不過,琬婷仍思考著農場內的視覺設計、動線或小細節處,似乎還可以更符合食農教育的氛圍,以及對於接待體驗團客是否有著減輕人力運營負擔的方式,現場經由多方交流討論期望給予其發想,在設計感方面臺大會將需求帶回園藝景觀系上討論,本場並期望後續能與業師直接親臨農場給予診斷服務。 馬不停蹄的,服務團來到石門區「出磺口農場」,由二代青農陳韻竹解說農場對於農事體驗這一塊,除了著重於稻米與米食文化之外,也重視本土原生物種的復育工作,讓來體驗的顧客們能夠深入體會大自然的難能可貴。農場主陳國志更在生態復育這項工作義不容辭,在帶領食農教育方面可說是石門當地的先驅者,服務團隊也與農場進行諸多方面的經驗交流,本場食農教育推廣人員也分別給予青農們不同的經營食農之方向。 隨著服務團深度踏訪,原來大台北地區有著不少力行食農教育的農場,期許未來這些青農女力們,能為農業經營闖出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地。 發布日期: 112-09-19 更新日期: 112-12-01 基隆市、臺北市、新北市、桃園市、新竹縣、新竹市 支持認同在地農業 培養均衡飲食觀念 珍惜食物減少浪費 傳承與創新飲食文化 深化飲食連結農業 地產地消永續農業 桃園區農業改良場 共740筆資料,第33 / 37頁,每頁顯示20筆上一頁 1...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下一頁 到第1頁第2頁第3頁第4頁第5頁第6頁第7頁第8頁第9頁第10頁第11頁第12頁第13頁第14頁第15頁第16頁第17頁第18頁第19頁第20頁第21頁第22頁第23頁第24頁第25頁第26頁第27頁第28頁第29頁第30頁第31頁第32頁第33頁第34頁第35頁第36頁第3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