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階搜尋 清除全部 全部收合 資料來源-單位 選擇全部 清除全部 中央部會 全部 農業部 行政院 教育部 衛生福利部 文化部 環境部 原住民族委員會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 客家委員會 縣市政府 全部 臺北市政府 新北市政府 桃園市政府 臺中市政府 臺南市政府 高雄市政府 新竹縣政府 苗栗縣政府 彰化縣政府 南投縣政府 雲林縣政府 嘉義縣政府 屏東縣政府 宜蘭縣政府 花蓮縣政府 臺東縣政府 澎湖縣政府 金門縣政府 連江縣政府 基隆市政府 新竹市政府 嘉義市政府 農業部所屬機關 全部 農糧署 漁業署 動植物防疫檢疫署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 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 農田水利署 農業試驗所 林業試驗所 水產試驗所 畜產試驗所 獸醫研究所 農業藥物試驗所 生物多樣性研究所 桃園區農業改良場 苗栗區農業改良場 臺中區農業改良場 臺南區農業改良場 高雄區農業改良場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臺東區農業改良場 茶及飲料作物改良場 種苗改良繁殖場 農業類別 選擇全部 清除全部 農 林 漁 畜 休閒 六大方針 選擇全部 清除全部 支持認同在地農業 培養均衡飲食觀念 珍惜食物減少浪費 傳承與創新飲食文化 深化飲食連結農業 地產地消永續農業 縣市 選擇全部 清除全部 北部 全部 基隆市 臺北市 新北市 桃園市 新竹縣 新竹市 中部 全部 苗栗縣 臺中市 彰化縣 南投縣 雲林縣 南部 全部 嘉義縣 嘉義市 臺南市 高雄市 屏東縣 東部及外島 全部 宜蘭縣 花蓮縣 臺東縣 澎湖縣 金門縣 連江縣 排序 更新時間 發布時間 1 JAN 推動茶葉食農教育 共同推廣臺灣好茶 文圖/ 產業服務科 羅士凱*、楊美珠、蘇宗振(* 電話:03-4822059 轉803)食農教育專業人員資格及培訓辦法已於112 年5 月4 日正式發布,申請者需參與農業部指定的食農教育專業人員共同培訓時數8 小時以上,其中完成5 小時實體課程「食農教育推動方向及實務解析」可申請食農教育專業人員,因此,本場配合政策特別舉辦食農教育共同培訓課程,以擴展茶飲相關食農教育理念。本場特於112 年6 月13 日及8 月8 日舉辦兩次食農教育培訓課程,合計約100人次。該課程特別針對學校教師及具有食農推廣經驗的農友進行培訓,內容豐富多元,食農教育共同培訓課程完成後可取得食農教育共同培訓時數5 小時的證書。活動吸引了許多參與者,一同朝推動食農教育,提升國人對於食物、農業、土地以及環境的認識努力。以茶葉為媒介 推廣食農教案本場第一次食農教育「茶葉食農教育種子教師培訓」,由桃園市國教輔導團綜合活動領域小組,帶領全市國中綜合活動領域召集人專業成長參加研習活動。活動參與者包括桃園市各校的校長和老師,還有綜合活動領域輔導團的召集校長蘇彥瑜、副召集校長蘇品如,以及退休召集校長黃麗米,與活動連絡人鍾翠芬老師,他們一大早就來到茶園,親自了解茶樹,摘下一片葉子放進口袋,到下午感受葉子散發的香氣變化。接著,本場產業服務科楊美珠科長精心策劃了一系列的課程內容,讓與會教師們對茶葉有更深入的認識。課程內容包括茶葉品種的介紹、不同茶葉與風味輪之間的關係、風味輪的習作,以及品飲綠茶、鐵觀音茶、紅茶、東方美人茶和龍泉烏龍茶等。本場第二次食農教育共同培訓課程中,則以深入的專業知識和實際案例為主要內容,課程首先進行茶園巡禮,接著由產業服務科羅士凱副研究員介紹食農教育專業人員培訓課程,並探討食農教育政策與法案;另外,下午課程由桃園市國中綜合活動領域輔導團專任輔導員鍾翠芬老師分享有關食農教材教案的設計;而產業服務科楊美珠科長詳細介紹特色茶風味輪,以及泡一壺好茶的技巧。最後由蘇宗振場長與學員們互動,學員們皆踴躍分享心得與討論,在知性及歡樂聲中完成結訓。這兩次參與活動的教師們也紛紛表示,這次研習活動帶給他們豐富的收穫。他們在茶葉食農教育方面獲得了新的知識和教學方法,並深刻體驗到茶葉的多樣風味和文化價值。教師們表示將把這些學習帶回校園,與學生們分享茶葉的故事和價值,進一步豐富教學內容,培養學生們的食農意識和品茶文化素養。 發布日期: 112-09-25 更新日期: 113-01-12 茶及飲料作物改良場 大豆食農教育增能研習課程 大豆食農教育增能研習課程中華民國112年10月4日 為推動食農教育及推廣國產雜糧以提升雜糧自給率,本場於今(4)日在大禮堂辦理大豆食農教育增能研習課程,協助食農教育種子師資深入瞭解國產大豆從產地到餐桌的過程,以食農教育三面六項概念來學習「農業生產與環境」、「飲食健康與消費」及「飲食生活與文化」,透過大豆全利用手做體驗活動,豐富大豆「飲食生活與文化」內涵,進而提升學員對國產優質大豆的認同支持與推廣教學能力,共計37位對辦理食農教育有興趣之各級學校教職人員、農會推廣人員及有志從事食農宣導的工作者,完成6小時的增能培訓。課程由本場楊宏瑛場長致詞,勉勵參訓學員透過本次培訓獲取更多大豆之農業與食育知識,提升食農教育觀念與實務操作能力,有效導入日後大豆食農教育推廣教學活動。 上午課程由本場陳鐶斌助研員講授「國產大豆產業與生產」,從本土大豆品種特色、在地栽種與產業現況,引導出大豆生產過程與挑選技巧。郭雅紋助研員說明大豆栽培管理作業曆與其施肥要素,教導根瘤菌接種方法,認識根瘤菌如何在大豆主根或支根形成根瘤,發揮互利共生固氮成效,從而有效改善土壤肥力。蘇致柔助研員介紹大豆種子從萌芽到長成豆芽菜的生長過程與型態,讓學員動手DIY自製豆芽,掌握孵豆芽方式與要點,並應用豆芽菜作出創意料理。下午由張惠真研究員精彩講述大豆豐富的食農知識,透過「大豆營養與食用價值」說明,讓學員瞭解大豆營養成分與健康價值,引領認識透過不同加工方法變身多元豆類製品。曾康綺助研員介紹豆漿營養,教導學員掌握煮豆漿技巧與秘訣,並就製漿剩下的豆渣炒製為可口美味的豆酥料理,進行大豆全食利用,體驗瞭解豆漿飲食文化。最後的綜合討論,講師與學員熱烈交流互動,對本次課程與內容提供建議,圓滿結束以大豆為主題的食農教育種子教師增能培訓。▲ 大豆食農教育增能研習課程圓滿成功大合照。▲ 本場楊宏瑛場長致詞勉勵學員,致力推廣大豆食農教育推廣教學。▲ 學員體驗豆漿汁渣分離實作。▲ 學員體驗豆漿DIY製作。▲ 本場張惠真研究員介紹「大豆營養與食用價值」。▲ 本場郭雅紋助理研究員解說「大豆與根瘤菌夥伴關係」。▲ 本場曾康綺助理研究員示範並引領學員進行「體驗學習活動-大豆全食利用」。▲ 本場蘇致柔助理研究員講述「大豆大變身-芽菜製作」。▲ 本場陳鐶斌助理研究員講授「國產大豆產業與生產」。▲ 參與研習課程學員獲頒研習時數證書。▲ 參與培訓學員對本次課程與內容提供建議。 發布日期: 112-10-04 更新日期: 113-01-12 臺中市、南投縣、彰化縣 支持認同在地農業 培養均衡飲食觀念 臺中區農業改良場 漫遊新竹峨眉-桔祥農莊綠旅行 冬天到了,是柑橘收成的季節,吃一口香甜微酸的柑橘,總會讓人心裡有一種幸福的感覺~「我們又採滿一籃了,繼續加油!」「快!這裡還有好多橘子。」大朋友、小朋友興高采烈地採滿一籃又一籃的柑橘,這是新竹慈心2月12日在北埔的秸祥農莊舉辦的綠保產地輕旅行,大家正在進行分組採橘子競賽,玩得不亦樂乎。我們可以在商店裡買到各種綠保標章的農產品,卻很少有機會實際看看這些農產品是在怎樣的天然友善環境生長,以及有多少動物朋友共食共存。透過這次和里仁合作的輕旅行,讓消費者們攜家帶眷,全家一同來走訪及感受綠保果園的美好能量及豐富生態。「瞧!那是穿山甲的洞穴。」慈心義工們講解農場的環境,小朋友們驚呼連連,真是難得的校外教學體驗。「這三排柑橘樹是緩衝帶,用它們來隔離鄰田的農藥汙染。」「慣行的柑橘皮比較好撥,綠保柑橘皮比較硬。」「大家可以感受一下,綠保柑橘的味道比較濃郁」。果園主人讓大家一起現場剝橘子及品嘗橘子,實際體驗慣行柑橘及綠保柑橘的差異,大家細細品嘗差異,讓自己的五感重新回到最單純及敏銳的狀態。午餐是披薩DIY,大家一起從揉麵糰、塗醬到加配料,烤箱烘烤出來後香氣滿溢,親手做的披薩最美味,大小朋友們各個成就感滿滿。果園主人也貼心地準備了柑橘麵包、柑橘吐司、柑橘冰淇淋等讓大家品嘗。午餐後慈心義工更以布偶演出及有獎徵答來教導小朋友們綠保觀念,教育種子從小扎根,未來各個成為綠保小尖兵。最後每人各提一大袋親採的柑橘滿載而歸。一場綠保輕旅行,小朋友們學習滿滿,也玩樂滿滿,有吃有做有學有拿,大朋友們也讓心靈放鬆再充電。未來慈心將持續和里仁合作,辦理綠保輕旅行系列活動,歡迎共襄盛舉,活動訊息將公布在慈心粉專與里仁網站,敬請持續追蹤及關注。一起來按讚秸祥農莊 https://www.facebook.com/Chuxiangfarm 發布日期: 112-10-16 更新日期: 113-01-12 新竹市 支持認同在地農業 深化飲食連結農業 地產地消永續農業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 112年度蔬果安全農安視訊研習 為因應去(111)年度通過食農教育法,辦理推廣食農教育,本年度辦理3場次蔬果安全農安教育研習,分別為7/14、7/28及8/16 推廣人數共828人,參加對象為學校老師、教職員、志工媽媽等有興趣之同仁與民眾,採【視訊方式】不受時間及空間限制,讓更多國人能瞭解國產蔬果的優質及安全。 發布日期: 112-08-16 更新日期: 113-01-12 臺中市 支持認同在地農業 培養均衡飲食觀念 珍惜食物減少浪費 傳承與創新飲食文化 深化飲食連結農業 地產地消永續農業 農業藥物試驗所 高蛋白大豆新品種~強攻多元產品加工原料市場 農業部臺中區農業改良場 新聞稿彰化縣大村鄉松槐路370號中華民國 112年8月15日高蛋白大豆新品種~強攻多元產品加工原料市場 大豆是重要的進口雜糧,面對環境變遷與食品產業永續需求,農業部臺中區農業改良場歷時7年,育成秋作高蛋白大豆‘台中1號-九月豆’,該品種蛋白質含量高達40%,並可克服日益嚴峻的氣候變遷危害,兼具耐候及低投入栽培特性,推廣期間受契作農民及3家技轉業者青睞,今(112)年栽培面積可望達到350公頃,可部分取代進口黃豆並減少運輸碳足跡,並持續布局強攻黃豆芽、植物奶、植物肉及發酵類之大豆多元產品原料市場,提升國產食用大豆自給率。 111年臺灣進口主要雜糧大豆、小麥及玉米約873.8萬公噸,其中大豆274.6萬公噸,占31%,僅次於玉米進口量,是重要的進口雜糧。為提高國產雜糧自給率及降低再生稻面積,臺中區農業改良場自103年起配合農業政策於轄區臨海鄉鎮推廣種植大豆,104年及105年9月底分別受杜鵑及梅姬等颱風侵襲影響,導致大豆推廣田區災害損失率達30~95%。如採延後種植又易受東北季風影響,使植株普遍矮小,每公頃產量僅1,500公斤。鑒於國內大豆消費需求量極大,為因應中部地區氣候環境特性,以及考量後端多元加工應用,該場歷時7年育成適合秋作種植、高蛋白質、豐產的大豆新品種‘台中1號~九月豆’。該品種植株高度約88公分、節間數18個、分枝數4個,生育期100天,每公頃產量可達2,400公斤,於中部地區種植可延至9月中旬播種,降低颱風豪雨損害,加上與後端加工鏈結應用多元,是中部地區二期作轉作品項的最佳選擇。 臺中場進一步說明,大豆‘台中1號’選育過程採用低投入管理,植株生長勢強耐莖潛蠅,可節省20%農藥與肥料使用,並提高節水效率20%,另採收期植株可於田間完全乾枯不裂莢,提高烘乾效率10%及降低調製損耗率5%,另種子具高蛋白質(40%)、低油脂(14.6%)及籽粒小(百粒重11公克)特性,除可用於豆漿、豆腐、豆皮等一般黃豆製品外,並擴散多元應用於黃豆芽、植物奶、植物肉、發酵類及機能性蛋白脆片等產品。 臺中場最後表示,國內食用大豆以美國及加拿大為主要進口國,運輸距離長,貯運期久,國產大豆具有新鮮及低碳足跡之優勢。目前大豆‘台中1號’以「種子繁殖與生產技術」公告技轉,並與大人物農產運銷合作社、中都農業生產合作社及植物肉大廠弘陽食品進行簽約授權,今年整體契作面積更達350公頃,未來期透過開發多元加工產品,持續推廣優質高蛋白國產大豆給予民眾,以消費端拉動契作生產端,逐步擴大栽培面積,以達農業部規劃國產食用大豆自給率10%的目標。聯絡人:臺中區農業改良場農業推廣科 楊嘉凌 科長電話:04-8523101#400e-mail:jialing@tcdares.gov.tw撰稿人:臺中區農業改良場作物改良科 陳鐶斌 助理研究員電話:04-8523101#232e-mail:tcdchenhb@tcdares.gov.tw▲ 圖1. 高蛋白大豆新品種~強攻多元產品加工原料市場記者會之與會人員共同合影(前排左3為臺中農改場楊宏瑛場長、前排左4為弘陽食品李金和經理、前排左2為鈺統食品陳姬玲經理、前排右3為宏昇芽菜洪正欣總經理、後排左2為臺中大人物農產運銷合作社陳建瑋總經理、前排左1為豆樂逗樂公司曾譽聞業務代表、前排右2為臺中農改場陳鐶斌助理研究員、前排右1為臺中農改場陳裕星科長)。▲ 圖2. 臺中農改場楊宏瑛場長向與會媒體簡報說明「高蛋白大豆新品種~強攻多元產品加工原料市場」相關內容。▲ 圖3. 臺中農改場楊宏瑛場長向與會媒體簡報說明大豆台中1號省肥及減少國外運輸之碳排效益。▲ 圖4. 臺中農改場楊宏瑛場長(左)與陳鐶斌助理研究員(右)接受媒體記者採訪,說明新品種特性及多元加工產品應用。▲ 圖5、植物肉大廠弘陽食品謝奇峯董事長接受媒體記者採訪,說明以大豆台中1號為原料之植物肉特性。▲ 圖6、記者會現場展示大豆台中1號乾燥植株及種子。▲ 圖7、記者會現場展示大豆台中1號多元加工產品之植物肉及國產大豆蔬食餐加值應用。▲ 圖8、記者會現場展示大豆台中1號多元加工產品之履歷黃豆芽加值應用。▲ 圖9、記者會現場展示大豆台中1號多元加工產品之發酵類加值應用。▲ 圖10、記者會現場展示大豆台中1號多元加工產品之健康機能類及植物肉加值應用。▲ 圖11、記者會現場展示大豆台中1號多元加工產品之植物肉試吃。▲ 圖12、大豆‘台中1號’在秋作東北季風環境下具有生長勢強之優勢。▲ 圖13、大豆‘台中1號’落葉性佳且不易裂莢,適合推廣大面積機械採收。▲ 圖14、大豆‘台中1號’(右)植株具分枝多、節間數及莢數多等優異產量性狀。▲ 圖15、大豆‘台中1號’籽粒小、種皮顏色均質。▲ 圖16、大人物農產運銷合作社技轉大豆‘台中1號’之研發擴散產品。▲ 圖17、中都農業生產合作社技轉大豆‘台中1號’之研發擴散產品。▲ 圖18、植物肉大廠弘陽食品技轉大豆‘台中1號’之研發擴散產品。 發布日期: 112-08-15 更新日期: 113-01-12 全國 支持認同在地農業 培養均衡飲食觀念 臺中區農業改良場 食農教育專業人員共同培訓課程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於8月11日辦理食農教育專業人員共同培訓課程。邀集有志取得食農教育專業人員的農友、農場、營養師、教師、協會、食品餐廳業者等,不同背景的推動夥伴共同參與。本日課程內容為食農教育政策的簡要說明、教學資源分享、申請專業人員的相關規定及推動案例解析的分組討論課程。學員除了藉此了解食農教育推動的內涵方向與現況更透過案例解析的討論來吸取經驗_組員間也能彼此認識交流。相信經過這次的課程,參加的夥伴都能增進一甲子的功力,在推動食農的路上也能彼此支持成長。 發布日期: 112-08-11 更新日期: 113-01-12 宜蘭縣、花蓮縣 支持認同在地農業 培養均衡飲食觀念 珍惜食物減少浪費 傳承與創新飲食文化 深化飲食連結農業 地產地消永續農業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都會農耕管理技術導入校園食農教育之實務應用 樹林分場 吳安娜、戴介三、楊雅淨、李婷婷02-26801841分機103、109、105、111前言本場樹林分場轄區人口比例占全國約42%,涵蓋人口密集之北北桃3都、基隆市及新竹縣市,在都市與農民人口結構上,與農委會所屬其他區農業改良場有所不同。本場除投入區域性科技農業研究,提高產業競爭力外,並為協助都市農業發展,亦投入都會農業體驗環境的整合技術研發,除協助消費者在居家環境從事農事體驗有好收成外,也能療育身心,更期望將適合都會農業管理技術知識,透過學校食農教育之農業體驗獲得實踐與推廣。都市農耕作物管理技術之研發針對國內食安意識與友善環境觀念抬頭,地方政府透過田園城市、可食地景、食物森林等政策與中央政府食農教育推動發展的影響,不少都會民眾選擇在居家屋頂、陽(窗)台或露臺種菜拈花。針對日照時間和強度不足且不易掌控的居家栽植空間,本場運用作物管理知識與專業生產技術,並透過作物實際生長管理測試與驗證後,將專業生產場應用之管理技術,轉換成都會建築物周邊栽培場域應用,發展出「都會農耕適栽作物檢索表」、「遠距澆水管理模組」及「LINE病蟲害診斷」等3項協助都會民眾方便利用的知識應用工具。本場研發可應用於都會場域之農作知識與管理工具,以供民眾根據植栽場域環境與日照條件,檢索選擇適作的蔬菜、香藥草種類;再配合運用物聯網技術,提供智慧監控植栽澆水工具;並提供栽種過程的病蟲害防治諮詢管道,讓民眾居家農作能獲得安全栽培好收成的方法。本場透過記者會、新聞稿、推廣期刊及教育訓練等管道推播,同時將研發之技術資源公開刊登於官網上,免費提供技術資訊,頗受使用者好評迴響,也成為研發人員持續加強擴充檢索資訊量,積極改善技術功能的動力。校園食農教育體驗農場作物的整合管理配合政府「食農教育法」政策推動,近年國內各級學校陸續在校園裡建置體驗型小型農場,透過學生親身力行的農事操作教育課程或社團活動,藉以傳達農業生產與安全的知識與理念。然而農作物安全生產的知識,因農產品項不同,實際生產時均有其技術門檻,需有專業領域技術人員將其科技知識轉換成科普教材,始可供學生循序漸進的理解學習。為協助學校體驗農場管理與教學需要,本場持續擴充都會場域適栽作物管理資訊與優化澆水管理模組操作介面,再結合施肥輔導技術服務,推出「校園智慧植栽照護管理系統」以提供校園農場適栽農作種類檢索、遠距澆水管理、即時LINE病蟲害專家諮詢診斷,以及校園農作營養與土壤肥力診斷技術服務等4項服務系統,藉由食農教育教師的農事管理教育訓練,以專案輔導方式導入校園農場科技管理的應用,協助解決學校農場平日維護管理、作物健康生長豐收管理,同時達到現代智慧農業安全生產教育的目的。都市農耕管理技術導入校園食農教育推動本場110-111年將研發的「校園智慧植栽照護管理系統」,透過農委會及地方政府輔導計畫,先由專家進行校園農場與食農教學老師溝通與評估,針對實地體驗農場管理、體驗活動與學習領域課程需要,提供教學老師系統性之學習教材,必要時進行教學老師農業安全生產管理相關之教育訓練,再由技術專家遠距陪伴教學提供諮詢與輔導,指導教學老師基礎的植栽養護技巧,以減輕教學壓力。在輔導校園體驗農場引用智慧植栽照護管理系統過程中,針對緊鄰校舍建築物圍牆周邊之體驗場域,技術人員必先教導老師診斷環境之日照量方法,再引導使用「校園農耕適栽作物檢索表」篩選作物,並請老師配合改善場域日照環境。隨之再確認作物採用土耕或容器栽培型式,適度瞭解校園農場平日維管人力情形後,協助引入「遠距澆水管理模組」,並提供指引手冊協助老師瞭解模組必要之設備需求、佈建規劃建議與管理技能。最後依據教學老師對校園農場管理的需要,成立技術支援輔導團隊LINE群組,提供土壤肥力診斷後之施肥建議,以及病蟲害等技術諮詢專屬通道(圖1-3)。依據學校教學目的及校園農場管理需求,本場近2年累積輔導16所學校場域(表1)。針對教學或管理教師,推廣「校園智慧植栽照護管理系統」並透過Google表單問卷調查,針對場域適栽作物檢索工具及遠距澆水管理模組項目,提供學校教學之便利使用性、教學或自行應用便利程度,經統計結果,表示滿意程度以上達100%,顯示本場研發本系統應為學校食農教育體驗農場管理所需要,可持續推廣到其他學校應用,並協助教學。結語「食農教育法」已於111年5月頒布施行,學校將更積極將食農教育的精神與做法融入課程,校園體驗農場想必將日益擴增佈建。根據本場近2年將都會農耕管理技術導入學校場域之經驗,發現學校老師們對農事生產過程,需隨課程不斷向周邊專業農友或專家積極學習。也鑒於本場輔導學校之老師,普遍存在農作栽培知識包括日照條件、土壤環境、澆水管理、作物種類及其栽培管理技術等基礎知識不足,食農教育教學人才與教學管理人力配置需調整等問題,對於校園體驗農場的成立與維管是門檻。本場雖有研發「校園智慧植栽照護管理系統」,對有初步農事操作經驗的場域管理者確能發揮輔助教學功效,但對毫無作物栽培基本知識的管理者,所提供的管理系統尚難在短時間獲得效益。本場針對轄區校園食農教育教學老師,以「做中學」方式,於111年10月首度規劃辦理都市農耕基礎實務應用課程,包括常見蔬菜育苗技術、校園食農場域特質與作物選擇、栽培容器與介質、肥料運用、校園蔬果輔助澆水工具及土壤溼度控制,以及蔬果常見病蟲害診斷及友善防治資材的利用等基礎操作訓練。課後問卷調查結果,參與者對所規劃之技術訓練,應用於校園食農教育場域農作管理,整體滿意度高達100%,顯示農作管理實務操作的能力,是校園食農教學成效提升的重要因素。國內各區農改場均有農業生產管理與輔導領域的專家,如何將農業生產科技轉換成大眾科學知識,並提供學習資源與管道,應為學校食農教育老師們迫切之所需。 發布日期: 112-08-01 更新日期: 113-01-12 基隆市、臺北市、新北市、桃園市、新竹縣、新竹市 支持認同在地農業 培養均衡飲食觀念 珍惜食物減少浪費 傳承與創新飲食文化 深化飲食連結農業 地產地消永續農業 桃園區農業改良場 協助嘉義市政府112年度食安推廣視訊研習 目標:落實「食農教育法」、「學校衛生法」及其相關法規之實施,建立健康之校園。增進學校午餐衛生管理人員團膳衛生知識,維護學童用餐安全。加強學校膳食營養觀念,推廣國產食材,提升國人對國產食材信心,符合均衡飲食健康原則。增進學校餐飲督導人員膳食供應管理能力,提供安全衛生營養美味之校園飲食。提昇學校午餐供應品質,分享工作經驗及方法。辦理單位:主辦單位:嘉義市政府承辦單位:嘉義市北興國中協辦單位:農業部農業藥物試驗所研習對象:嘉義市所屬國中小學午餐業務督導人員(午餐執行祕書)、營養師。研習日期:112年8月16日(三)至8月18日(五),共三日。研習地點:嘉義市北興國中、台中市霧峰區農業藥物試驗所 發布日期: 112-08-18 更新日期: 113-01-12 臺中市、嘉義市 支持認同在地農業 培養均衡飲食觀念 珍惜食物減少浪費 傳承與創新飲食文化 深化飲食連結農業 地產地消永續農業 農業藥物試驗所 茶改場鼓勵年輕學子展現臺灣茶創意 開啟天然茶飲健康新浪潮 一、 2023 全國學生盃創意茶飲調製競賽 精采創意無限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茶業改良場( 簡稱茶改場) 為能符合現行茶產業年輕化及多元應用之需求,並且讓年輕學子有更多機會展現所學及創意,以培育新世代茶飲調製專業人才。今(112) 年特與大葉大學烘焙暨飲料調製學士學程共同舉辦「2023 全國學生盃創意茶飲調製競賽」,邀請全臺對調飲有興趣的大專院校及高中職學生,以天然、健康、少糖、零化學添加為宗旨,並以本場開發之「快萃商用茶原料加工技術」生產之綠茶、紅茶及清香型烏龍茶等3 種國產茶為基底茶進行茶飲調製競賽,全臺計有16 校30 組隊伍報名參賽。於5 月9 日經現場調製及激烈的競爭與產官學評審團的評定下,冠軍為景文科大李錠臻及江億元同學的的作品「Source of Life- 生命之源」獲選;亞軍為僑泰高中鍾佩珊及周楚薇同學的的作品「四季予茶」獲選;季軍4 名分別為美和科大林卓逸及吳盈蓁同學的作品「柚香見你」獲選,仁愛高農許家甄及江佳恩同學的的作品「雲朵上的小火龍」獲選,華梵大學柯柏丞及醒吾科大郭奕德同學的的作品「山林中最美的芬芳」獲選,建國科大吳芳穎及粘芷菱同學的的作品「國寶金絲雀」獲選。二、 適逢茶改場120 週年場慶調飲最佳人氣王大比拚今(112) 年度適逢茶改場120 週年場慶( 展期5 月26 日至27 日),本場邀請調飲競賽冠、亞、季軍共6 組獲勝隊伍於5 月27 日假本場120 週年場慶活動中進行頒獎,同時於現場調製參賽創意茶飲供民眾品嚐,並由民眾進行調飲最佳人氣王票選; 活動當日許多民眾熱情參與票選活動,對於國產農特產品能夠與茶如此完美結合都甚感詫異,十足體現了食農教育。經過一日激烈的票選競爭後,調飲最佳人氣王桂冠由仁愛高農許家甄及江佳恩同學獲得,並抱走兩萬元獎金,選手開心之餘也為本屆全國學生盃創意茶飲調製競賽畫下完美的句點。 發布日期: 112-07-26 更新日期: 113-01-12 全國 支持認同在地農業 珍惜食物減少浪費 傳承與創新飲食文化 深化飲食連結農業 地產地消永續農業 茶及飲料作物改良場 雜糧足好,國產雜糧食農教育推廣成果豐碩 為提升國人對國產雜糧認識與落實食農教育,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糧署於12月29日假臺中文化創意產業園區雅堂館舉辦「國產雜糧x創意遊程HOW市集」記者會暨成果展示活動,現場展示該署從國小、高中職、團膳業者、校園營養師到一般民眾各階段辦理國產雜糧食農教育之成果,包括:「雜糧小學堂」教導國小學生認識國產雜糧特色優點;「高職生農校生職場觀摩」培養產業生力軍;「運用雜糧童書繪本及桌遊」向團膳業者與校園營養師宣導雜糧多元應用性,以及「雜糧體驗路線」吸引國人前往產地體驗等。今年各項食農教育工作已串聯成為良好的推展模式且成果豐碩,值得分享給相關機關、團體與國人,期促成未來合作機會,永續推動國產雜糧發展。國產雜糧體驗路線邀請您感受雜糧六感體驗農糧署說明,國產雜糧具有新鮮、非基改、食物里程最短、碳足跡少、可追溯性等特色優點,自105年推動「大糧倉計畫」開始,除輔導農民擴大生產及開發多元加工品外,更鼓勵朝向產業六級化發展。因此,該署自108年起辦理國產雜糧體驗路線競賽,輔導產銷班、農民團體或雜糧集團產區營運主體等組成團隊,以國產雜糧地產地消、消費者教育、食材利用、農事體驗作為活動內容,針對目標消費族群規劃產地拜訪、食農體驗活動等遊程提案與遴選。該署進一步說明,今年由歷屆獲選單位優化路線內容,並製作相關影音宣傳,期透過網路無遠弗屆的傳播力量,吸引更多民眾前往。經專家學者輔導後,推出九條升級版路線,其中,評審特別指出亮點路線有:北斗鎮農會「探尋寶斗田野好食光」可以製作手感暖心豆腐外,還結合在地網紅景點郡守官舍等遊程;西港區農會「黑芝麻從產地到餐桌的最快途徑與秘密」,體驗採收及傳統「槓麻仔」活動,並能製作獨一無二的麻油達軟膏;三芝區農會「梯田上的青農與他的甘藷園」,不但可採收梯田上黃金甘藷、製作番薯芋園,還能發揮巧思組合地瓜創意盆栽。所有遊程都集結於現場市集攤位外,更特別安排永康區農會地瓜圓及新港鄉農會黑豆飴DIY活動,以增進農民與都會區消費者間交流互動。多元雜糧食農推廣管道促進國產雜糧扎根築底農糧署表示,為有效率、接地氣推廣國產雜糧,近年來透過多元管道如:「雜糧小學堂」於課堂傳授國產雜糧基本常識;辦理「高職農校生職場觀摩」帶領五所農校學生前往產地見學並回饋學習成果,達到人才培育目的;「運用雜糧童書繪本及桌遊」向團膳業者與校園營養師等宣導雜糧多元應用性,今年各項工作成果亮點將呈現於「雜糧會客站」及「雜糧職人體驗站」兩大展區,同時搭配「雜糧體驗遊程」手冊,結合有趣的攤位貼紙集點活動,帶領大家坐上「食農列車」宛如實地走訪國產雜糧體驗路線、讓最貼近雜糧實務工作的農民、農民團體與農企業,帶您從感受國產雜糧的魅力。該署強調,現行雜糧食農教育推廣方式有別以往更為嶄新、更具影響力,未來仍會加強推廣並與相關單位深化合作關係,提升國人對雜糧認識與支持,進而影響消費選購與飲食生活態度,促進雜糧產業永續發展。 發布日期: 110-12-19 更新日期: 113-01-12 臺中市 支持認同在地農業 地產地消永續農業 農糧署 111年食農教育講座-桑椹班 食農教育正當時~4月19日這天「食農教育法」三讀通過了,當天111年食農教育講座-桑椹班在苗栗區農業改良場也開課囉~~~現正逢「桑椹」產季,紫紅色的果實酸甜好滋味吸引眾多學員踴躍報名,雖然上課時天公不作美,但衝勁滿滿的學員們還是準時完成報到,充滿期待的心情參與4/19的食農學習課程。課程一開始由本場農業推廣課盧美君課長開場,為學員們致詞勉勵。接續由桑椹專家-張雅玲助理研究員進行桑椹栽培管理介紹及前往場內桑椹試驗區實地觀摩與繁殖方法實作教學。壓軸課程由國立大湖高級農工職業學校食品加工科-謝妮鴛主任與本場賴瑞聲課長帶領學員進行桑椹多元利用實作動手製作果醬、果汁、果凍及果味米香等桑椹產品。有系統性的課程介紹讓學員們對「桑椹」如何由產地到餐桌有了全面的瞭解,也提升食農教育的相關知能。這場充實且豐富的「食農教育」課程讓學員們不虛此行。 發布日期: 111-04-19 更新日期: 113-01-12 支持認同在地農業 傳承與創新飲食文化 深化飲食連結農業 苗栗區農業改良場 「畜產好食記」-111年食農教育講座活動圓滿落幕 「2022畜產好食記」順利落幕囉!自110年國內疫情嚴峻以來,本組舉辦遠距的食農教育線上課程「食農畜語」,獲得大家的熱烈迴響,北中南東及離島,都有我們的學員。今年國內疫情仍延燒,我們持續利用線上講座的方式,不論距離,讓各縣市及離島的教育人員及關心食農的朋友,都可以零距離與我們在空中相遇。111年食農教育宣導線上講座「2 0 2 2 畜產好食記」,三場次超過200位學員共襄盛舉,真是感動!第一堂「畜產好食記」由張以恆助理研究員,為大家介紹食農教育內涵及畜產小知識,從日常生活中的三大類畜產品「乳、肉、蛋」消費狀況,超商咖啡與酪農的小故事,到各國食農教育發展、食農教育法歷程、食物里程及糧食自給率等,最後分別說明乳、肉、蛋的畜產小知識,讓大家在食材類型、消費選擇及食物保存上更有概念。第二堂由乳品達人加工組組長郭卿雲博士,為大家介紹「乳品加工及常見迷思解析」,從乳業概況、乳品成分比例、鮮乳製造流程,到乳粉、優酪乳、起司等乳類加工品的製作,最後提到常見的乳品網路謠言解析,內容豐富精彩。整整3小時的課程學員意猶未盡,持續在線上聊天室提問,講師及助教在線上繼續互動,提供學員豐富的畜產食農知識。後疫情時代,利用遠距教學的模式,讓我們與全臺各地,關心食農教育及畜產議題的朋友互動,城鄉及離島都不是問題,這是我們在疫情期間的最大收穫,也讓食農教育推廣在後疫情時代持續向前行!未來請繼續支持畜試所的食農教育系列活動喔! 發布日期: 111-08-10 更新日期: 113-01-12 全國 支持認同在地農業 培養均衡飲食觀念 珍惜食物減少浪費 深化飲食連結農業 畜產試驗所 2023水圳綠道自行車認證活動 中獎名單出爐! 非常感謝眾多網友們的熱烈支持,由本署所主辦的【2023水圳綠道自行車認證】活動已在2023年12月25日圓滿結束,活動期間只要完成農水署推出的指定自行車路線(共3條),騎乘並至主題網申請認證,上傳路線認證資料(參加者與認證點及腳踏車合影/騎乘軌跡路線),經農水署承辦人員審核通過即可參加抽獎。活動小組已於2023年12月28日進行抽獎儀式,本次採電腦隨機抽獎,並秉持著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全程錄音、攝影。 發布日期: 112-12-29 更新日期: 113-01-08 全國 支持認同在地農業 深化飲食連結農業 農田水利署 12 DEC 讓愛扎根有米相伴 米樂生活節給你滿滿的LOVE 米飯為國人主食之一,能提供飽足感,並具有好消化、好吸收等特性,農糧署為了讓國人愛上臺灣米的好滋味,以「米」及「Love」為主題,於本(112)年12月23日至24日在新北大都會公園幸福水漾園區舉辦「米樂生活節」活動,現場展售產銷履歷包裝食米及各式米糧精品,還有兒童搬米磚比賽、飯糰DIY、親子創意飯糰擂台賽等親子活動,以及YOYO哥哥姐姐唱跳表演及精饌米愛稻達義賣捐贈,吃好米做公益送愛心,讓國產米陪伴您度過聖誕佳節!好買好吃又好玩親子一起玩米樂臺灣稻米品質優異,以國產米製成的加工品種類豐富,為讓消費者一站式品嚐國產優質米及多元米製品的好滋味,農糧署舉辦「米樂生活節」活動,邀集優質廠商展售「精饌米獎」得獎米、米蛋糕、米蛋捲、米餅乾、米鳳梨酥、米麵條等米糧精品,其中2023年非米不可全國創意米食競賽冠軍得獎作品「咖啡靜謐的向度」也首度在米樂生活節亮相,現場更安排樂團演唱流行童謠、魔術表演、親子說故事、YOYO哥哥姊姊唱跳表演、泡泡派對等精彩節目及兒童搬米磚比賽活動,歡迎民眾一同響應米樂生活,以行動支持臺灣米糧精品。本次「米樂生活節」活動特別規劃飯糰DIY及親子創意飯糰擂台賽,透過親子共同發揮創意捏飯糰,增進感情及促進孩子的食欲,讓米不再只是食物,也是讓愛凝聚的好幫手。本屆親子創意飯糰擂台賽以1名家長搭配1-2名孩童,採用國產米為主原料,搭配在地食材,限時45分鐘將飯糰製作完成,參賽選手使用食材豐富,有添加柳橙汁、芋頭、烏龍茶粉製作的飯糰,外型則是各具巧思,例如使用蝶豆花、薑黃粉將履歷米染成不同色彩星球的飯糰。經過專業評審團試吃評分後,選出冠、亞、季軍等獎項,冠軍由黃裕文、黃巧渘父女檔捏製的「府味虱隨蟳米樂」奪得,以府城有名的辦桌菜紅蟳米糕意象為出發點,使用後壁無米樂社區的臺南16號臺灣越光米,結合臺南西部沿岸之在地農、漁特產入餡,香氣撲鼻十分誘人,亞軍及季軍分別為洪崝芸、楊程琋母女檔製作的「章魚燒飯糰與珠寶盒」,及張宜文、林妤瑄母女檔製作的「洋蔥照燒豬肉蔬菜丁飯糰」,選用國產好米搭配孩子喜愛的食材,製作出具創意、營養、應景又好吃的飯糰,充分掌握國產米Q彈美味的特性。農糧署攜手台灣松下捐贈2萬碗精饌米讓愛稻達國產好米可以串連美好生活,也可帶來溫暖,農糧署攜手台灣松下銷售股份有限公司做公益,辦理「精饌米愛稻達」暖心義賣活動,將該公司所捐贈之「臺灣稻米達人冠軍賽」及「精饌米獎」比賽專用電鍋,以福利品形式與本年「精饌米獎」得獎米組成義賣商品提供國人愛心認購,不到2天銷售一空,在米樂生活節中,農糧署將義賣所得購買可煮出2萬碗飯之「精饌米獎」得獎米,捐贈予財團法人育成福利基金會,讓喜憨兒們一同品味國產優質好米的頂級食味及幸福感。聖誕節是一個充滿愛的節日,農糧署希望透過舉辦「米樂生活節」活動,用臺灣好米溫暖您的胃,也溫暖您的心,讓愛飛翔LOVE無窮。 發布日期: 112-12-23 更新日期: 112-12-26 新北市 深化飲食連結農業 農糧署 處處有好食! 彰化食農創生讓你品嚐在地好滋味 農業部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南投分署及彰化縣政府青年發展處與好食好事基金會攜手合作,於本(12)月17日假台北記憶倉庫辦理「食農創生成果發表會」,本次活動特別邀請合作企業代表好食好事基金會進行頒獎儀式,並結合島內散步將本次六組入選團隊之產品,開發出專屬彰化在地青農餐盒,提供給與會的貴賓及民眾品嚐。彰化食農創生計畫,扶植在地企業永續發展農村水保署南投分署傅桂霖分署長表示,好食好事基金會於2022年推動食農創生計畫,利用彰化縣擁有多元農產品與中台灣第一農產基地的優勢條件,投入青年人才育成資源,首屆試辦獲得廣大迴響。今年度南投分署與好食好事基金會攜手合作,將農村區域亮點計畫輔導資源導入,透過連續五個月的課程培訓及專業師資現地輔導,選拔出六家具有潛力的彰化在地優秀青年,並媒合上架至募資平台,讓青年得以募得創業資金,今年度募資成功率達221%,共計募資133萬元,成績亮眼,期許透過食農創生計畫,不僅能提升青年自我品牌曝光度與知名度,更期盼引動更多青年回鄉,讓青年走進社區,達成創生永續之目的。青年力進駐農村,推動彰化永續發展好食好事基金會林乾文經理表示,好食好事為推動地方食農產業創新,激勵年輕創業者參與地方經濟發展,今年度與農村水保署南投分署首度合作,推動「第二屆好食好事食農創生計畫」,從產、官、學、研所推薦彰化50多家食農企業中,透過三階段評選作業,最後選出北斗田野勤學(黃豆、豆漿)、社頭黃金蜂園(蜂蜜、花粉)、芳苑通利水產(大和黑蜆)、福興晨照農場(洋香瓜)、埔心乙木羊(羊奶)及彰化雷打石(金沙辣醬)等6家彰化在地食農團隊。今年好食好事基金會也提供獎勵金鼓勵食農創生團隊,除了提供8萬元輔導補助金協助團隊進行經營改善外,也特別頒發「最高募資金額獎」的「乙木羊」及「最多贊助人數獎」的「晨照農場」各6萬元獎勵金,期望能持續支持彰化在地青年的發展。農村水保署南投分署與好食好事基金會合作,推廣地方企業資源投入青年扶植,透過計畫讓青年走進農村,帶動人才回流;為延續食農創生計畫成果,好食好事基金會明年度將規劃於永靖知名景點之成美文化園,專為彰化特色農產品及食農創生產品的展售據點,藉此展現彰化青年努力耕耘的成果,協助在地食農中小企業有效成長,繼而創造就業機會及推動地區永續發展。想了解更多活動詳情請上「農村小童」或「好食好事」網址www.hao-shi.org/tw查詢相關資訊。 發布日期: 112-12-19 更新日期: 112-12-26 彰化縣 支持認同在地農業 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 林業試驗所「林下養蜂的型態與特色」食農教育活動 本所六龜研究中心112年8月25日與六龜圖書館、新威國小合作,於新威國小辦理「林下養蜂的型態與特色」食農教育活動。考量到林業與食農教育的共同發展,因此設定「林下養蜂」為主軸,聘請養蜂人呂東蒝講師授課。本活動參加者主要為學生,因此內容較為基礎,並準備許多養蜂常見工具,搭配影片撥放,穿插有獎徵答與蜂蜜檸檬汁手作體驗。活動開始前,先與學生講解課程流程。此次活動由養蜂人呂老師講課,介紹林下養蜂基本概念與知識。課程內容豐富,並準備養蜂常見器材,讓學生如臨其境。 發布日期: 112-08-28 更新日期: 112-12-15 高雄市 深化飲食連結農業 地產地消永續農業 林業試驗所 林業試驗所「各種山茶製品的沖泡與品茗」食農教育活動 本所六龜研究中心112年7月15日與六龜圖書館合作,於六龜圖書館辦理「各種山茶製品的沖泡與品茗」食農教育活動,共計50人參加。活動聘請資深講師陳筱寶老師講課,分享長期接觸六龜山茶的經歷,並講述山茶文化的演變歷史,更教導學員如何辨別不同茶種,再詳加介紹適合的泡茶方法。活動前先由圖書館主任開場講課,引起學員興趣,並帶起上課氣氛。講師先從自身接觸山茶的經驗開始,再帶入山茶文化與特色。活動中適度穿插較為專業的內容,學員認真聽講,並動手抄寫筆記。活動結束前,圖書館主任拋磚引玉,代替學員與講師互動,課程結束後學員紛紛主動與講師請教相關問題。 發布日期: 112-07-17 更新日期: 112-12-15 高雄市 支持認同在地農業 傳承與創新飲食文化 深化飲食連結農業 地產地消永續農業 林業試驗所 林業試驗所「六龜山茶的發展與特色」食農教育活動 本所六龜研究中心112年7月3日與六龜圖書館、龍興國小合作,於龍興國小視聽教室辦理「六龜山茶的發展與特色」食農教育活動,共計57人參加。活動由六龜研究中心周富三博士講課,考量到學校老師有後續授課需求,且對於臺灣山茶已有基礎認識,因此,課程中除介紹食農教育與臺灣山茶基本觀念外,更包含進階知識,活動中亦有臺灣山茶製品介紹及體驗等。活動由周富三博士講課,介紹食農教育與臺灣山茶基本概念與進階知識。課程內容豐富,學員用心記錄上課筆記。課程中穿插進階知識,學員下課後主動詢問周博士問題。活動當天提供綠茶和紅茶、臺灣山茶製品供學員品嘗,品嘗過程中也互相討論上課內容。 發布日期: 112-07-04 更新日期: 112-12-15 高雄市 支持認同在地農業 傳承與創新飲食文化 深化飲食連結農業 地產地消永續農業 林業試驗所 林業試驗所「 認識臺灣山茶:從產地到餐桌 」食農教育活動 林業試驗所六龜研究中心112年6月11日於該中心木藝教室與六龜圖書館合作辦理「 認識臺灣山茶:從產地到餐桌 」食農教育活動,共計54人參加。活動由本所六龜研究中心周富三博士講課,介紹食農教育與臺灣山茶基本知識,並有臺灣山茶製品介紹及體驗等內容。活動由周富三博士講課,介紹食農教育與臺灣山茶概念。透過生動且雙向互動方式講述,深入淺出地教導課程相關知識。活動當天提供白茶、綠茶、紅茶、臺灣山茶製品供學員品嘗,使學員更加體會到臺灣山茶利用上的多元性。課程中穿插專業性較高的內容,學員紛紛拿起手機紀錄,並互相討論。 發布日期: 112-06-12 更新日期: 112-12-15 高雄市 支持認同在地農業 傳承與創新飲食文化 深化飲食連結農業 地產地消永續農業 林業試驗所 水土保持逗陣走 食農教育旺旺來 5月27日 本分所辦理112年水保月系列活動「嘉義市童軍水土保持聯團暨食農教育活動」,一大早童軍各團陸陸續續報到,本分所難得一次接待四百多名大小朋友,也感謝各界抽空來鼓勵童軍的貴賓。本次聯團活動結合童軍教育利用地圖判讀及找尋任務點,帶領童軍認識水土保持設施及百年歷史的嘉義分所,體驗野溪戶外生活、瞭解果樹種原及手作許願瓶等。尤其目前正值鳳梨產季,特別安排鳳梨推廣教育,上演鳳梨去皮秀,展示最新開發的自動削皮機,讓來賓大展身手,將鳳梨去頭去尾、上機、啟動按鈕,20秒就削好一個鳳梨,不沾手,衛生又安全,現場驚呼連連。本分所透過鳳梨小學堂的科普知識,傳達農業生產與健康飲食及消費的概念,讓大家對鳳梨有更進一步的認識,增加活動的創新及多元性。從日常生活周邊環境學習水土保持、防災知識及食農教育等,也藉由童軍團體技能的訓練,親近大自然,啟發學習心、進取心及榮譽感,一起動動手、動動腦,讓水土保持及食農教育生活化。本次特別感謝嘉義市童軍會各團鼎力相助及水土保持局、國立屏東科技大學、嘉義縣政府、臺中市政府水利局、雲林縣政府水利處及嘉義市政府建設處等相關單位共襄盛舉,一起宣導水土保持及防災的重要性,尤其近日可能有颱風來襲,本分所呼籲提早做好防災工作,降低災害影響,一起守護孕育萬物的大地。 發布日期: 112-05-27 更新日期: 112-12-13 全國 支持認同在地農業 深化飲食連結農業 農業試驗所 共806筆資料,第35 / 41頁,每頁顯示20筆上一頁 1...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下一頁 到第1頁第2頁第3頁第4頁第5頁第6頁第7頁第8頁第9頁第10頁第11頁第12頁第13頁第14頁第15頁第16頁第17頁第18頁第19頁第20頁第21頁第22頁第23頁第24頁第25頁第26頁第27頁第28頁第29頁第30頁第31頁第32頁第33頁第34頁第35頁第36頁第37頁第38頁第39頁第40頁第4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