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階搜尋 清除全部 全部收合 資料來源-單位 選擇全部 清除全部 中央部會 全部 農業部 行政院 教育部 衛生福利部 文化部 環境部 原住民族委員會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 客家委員會 縣市政府 全部 臺北市政府 新北市政府 桃園市政府 臺中市政府 臺南市政府 高雄市政府 新竹縣政府 苗栗縣政府 彰化縣政府 南投縣政府 雲林縣政府 嘉義縣政府 屏東縣政府 宜蘭縣政府 花蓮縣政府 臺東縣政府 澎湖縣政府 金門縣政府 連江縣政府 基隆市政府 新竹市政府 嘉義市政府 農業部所屬機關 全部 農糧署 漁業署 動植物防疫檢疫署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 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 農田水利署 農業試驗所 林業試驗所 水產試驗所 畜產試驗所 獸醫研究所 農業藥物試驗所 生物多樣性研究所 桃園區農業改良場 苗栗區農業改良場 臺中區農業改良場 臺南區農業改良場 高雄區農業改良場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臺東區農業改良場 茶及飲料作物改良場 種苗改良繁殖場 農業類別 選擇全部 清除全部 農 林 漁 畜 休閒 六大方針 選擇全部 清除全部 支持認同在地農業 培養均衡飲食觀念 珍惜食物減少浪費 傳承與創新飲食文化 深化飲食連結農業 地產地消永續農業 縣市 選擇全部 清除全部 北部 全部 基隆市 臺北市 新北市 桃園市 新竹縣 新竹市 中部 全部 苗栗縣 臺中市 彰化縣 南投縣 雲林縣 南部 全部 嘉義縣 嘉義市 臺南市 高雄市 屏東縣 東部及外島 全部 宜蘭縣 花蓮縣 臺東縣 澎湖縣 金門縣 連江縣 排序 更新時間 發布時間 6 JUN 青螺重要濕地(國家級)淨灘曁環境教育活動 為維護青螺重要濕地(國家級)的自然風貌與生態資源,澎湖縣政府農漁局於114年4月12日(星期六)及4月20日(星期日)分別在青螺與紅羅地區舉辦「青螺重要濕地淨灘暨環境教育活動」,邀集湖西鄉公所、青螺與紅羅村民、海巡單位及志工熱情參與,以實際行動響應濕地保育與海洋環境永續理念。青螺濕地為本縣珍貴的國家級濕地資源,長年受東北季風影響,海漂垃圾經常堆積於沙嘴、魚塩及紅羅一帶,不僅影響景觀,更對生態環境構成威脅。為改善環境品質,縣府曾於今年3月21日攜手寶雅公司及國立澎湖科技大學師生,清除多數海漂垃圾,為本次活動奠定良好基礎。活動兩場次共計動員約130人次參與,考量小燕鷗繁殖季節,活動特別避開敏感棲地,同時尊重青螺社區當月原定活動排程。現場除進行海岸清潔行動外,亦結合濕地保育與垃圾減量之環境教育宣導,強化居民與參與者對自然生態的認識與關懷,透過持續辦理此類具教育意義的環境行動,不僅有助於維護濕地與海岸生態,更能深化在地居民的認同感與保育意識。未來亦將結合更多社區與公私部門資源,共同為澎湖海岸線的永續發展努力。 發布日期: 114-04-21 更新日期: 114-06-12 澎湖縣 支持認同在地農業 澎湖縣政府 海洋教育推廣課程-將海膽送回大海的家活動 澎湖縣水產種苗繁殖場長期致力於水產種苗的培育與生產,並在近年來積極推廣海洋教育,提供各級學校豐富的教學資源,協助學童認識海洋生態與永續發展的重要性。澎湖縣內各級學校可依據需求,與水產種苗繁殖場洽談合適的教學資源,並規劃校內或校外的教學活動。目前最受學校歡迎的校外體驗活動為珊瑚復育與珊瑚農場體驗,此外,也有學校預約參與紫菜育苗體驗,讓學生親身感受海洋生態復育的過程。在校內教學活動方面,澎湖縣私立至美幼兒園近年來與水產種苗繁殖場合作,在園區內辦理馬糞海膽飼養觀察教學活動,讓學童透過實作與觀察,深入了解馬糞海膽的生態。教學活動結束後,園方更攜手種苗場共同舉辦放流活動,讓學童親手將飼養的海膽護送回大海,實踐生態保育的理念。為推廣海洋教育,學童的學習成果更被匯編成「帶刺的星球」海洋教育推廣教學叢書。3月12日至美幼兒園學童帶著親手飼養的馬糞海膽,前往重光潮間帶,參與放流活動,將小海膽送回海洋懷抱。透過這次活動,學童不僅學習到海洋生態的重要性,也親身體驗了保育工作的價值。澎湖縣水產種苗繁殖場歡迎本縣各級學校洽詢教學資源,共同推動海洋教育,讓更多學童在親身參與中學習,培養愛護海洋的意識。 發布日期: 114-03-12 更新日期: 114-06-12 澎湖縣 支持認同在地農業 澎湖縣政府 小白菜學問大 臺東農改場於臺東市寶桑國中辦理食農教育課程 農業部臺東區農業改良場(以下簡稱臺東農改場)為提升學生對農業的認識和興趣,於本(114)年6月3日(星期二)在臺東市寶桑國民中學辦理以「小白菜」為主題之食農教育課程,邀請第三屆百大青農廖家助擔任講師,共有27位學生與教師參與,課程結合小白菜的營養價值與簡易料理應用,並透過實作教學,讓學生實踐友善農業的生產方法,培養對環境永續與食物來源的重視。課程內容包含認識各種十字花科蔬菜,並以小白菜為主軸,帶領學生了解植物的生長過程、栽培技巧與病蟲害防治等農業技術。小白菜含有膳食纖維、維生素A、維生素C、鉀等營養素,有助於促進腸胃蠕動、維持消化健康,因具有容易栽培與生長期短的優點,成為日常飲食中不可或缺的蔬菜。課堂中,講師鼓勵學生待其成熟後親自採收,以汆燙、清炒等料理方式烹調,不僅保留原味也兼顧營養。實務課程中,講師以共伴植物及混作的概念,安排學生將小白菜、莧菜、韭菜、青蔥與胡蘿蔔等蔬菜一起播種,藉由不同植物的特性達到相互保護的效果,降低病蟲害的發生,強調生物多樣性與自然防治的重要性。參與的教師回饋,課程內容讓學生親手種植,學習農務的基本技能,利用友善環境的耕作方式,培養學生尊重及保護環境的態度,是一場具有啟發性的教學活動。在本次課程設計中,融入三面六項核心理念:「農業生產與環境」面向的「農業生產安全」、「農業與環境」,以及「飲食健康與消費」面向的「飲食與健康」、「飲食消費與生活型態」,透過農業與環境的連結、飲食與健康的反思,提升學生的食農素養。臺東農改場將持續推動食農教育政策,傳承在地飲食文化,促進農業的永續發展。講師教學情形學生於課堂中與講師互動交流講師請學生注意有機肥料成份標示講師帶領學生進行農事體驗學生親手種下種子,體會粒粒皆辛苦寶桑國中參與食農課程的師生大合照 發布日期: 114-06-03 更新日期: 114-06-12 臺東縣 支持認同在地農業 培養均衡飲食觀念 珍惜食物減少浪費 傳承與創新飲食文化 深化飲食連結農業 地產地消永續農業 臺東區農業改良場 「羅馬廊道文化季」展現復興區的原民文化與新興咖啡產業 桃園區農情月刊 第311期 2025/6/15 發行農業推廣科 洪巍晉 分機431財團法人農業科技研究院 徐振家 分機433來自南部布農族的陳耑妤,姻緣下來到桃園市復興區的泰雅族聚落,在先生黃宗淵一家的支持跟信任下,全力投入咖啡的種植推廣及共好信念的推動,目前是桃園市復興區咖啡產銷班第3班班長,復興區咖啡種植面積自110年起突破10公頃,是臺灣北部最大咖啡產地,各咖啡莊園在羅馬公路(復興區羅浮至關西鎮馬武督的公路而稱之)形成咖啡廊道,耑妤便構思將咖啡推廣結合原民文化、在地景色與自然環境等元素,獲得桃園市政府的「桃園地方創生永續計畫」支持,於5月3至4日串聯公路上業者辦理「羅馬廊道文化季」活動。5月3日為羅馬廊道文化季開幕儀式,地點位於羅馬公路中段的白吉莎咖啡莊園,本場由農業推廣科姜金龍科長代表參與盛會,另有農糧署北區分署雜糧特作科林蓮菁科長,桃園市政府青年事務局侯佳齡局長、原住民行政局產業發展科高文傑科長,復興區農會高理忠總幹事,大家共同為耑妤結合復興區及馬武督咖啡青農,以咖啡為主軸帶動在地觀光產業給予高度肯定。耑妤分享:當微風輕拂,咖啡香氣四溢,部落傳說在耳邊輕語,這就是「羅馬廊道文化季」的魅力!透過細心的融合規劃,2天1夜深度遊程,包括探索咖啡的五感體驗(手烘咖啡豆),泰雅文化感受(服飾穿著及狩獵射箭),在地職人手作與農產市集,部落餐食與螢火蟲共舞,夜幕營火故事與原民舞蹈,清溪森呼吸的療癒時光(溪流、林木以及桂竹林採筍等身心感受)。圖1.青農陳耑妤(舞台上)身著布農族服飾主持羅馬廊道文化季開幕。圖2.姜金龍科長(左2)與徐振家專員(左1)參與手烘咖啡豆的五感體驗。圖3.營火晚會體驗原民傳統舞蹈與歌唱。圖4.青農鄭家梅(左)解說部落餐食在土地、食材與文化層面的意義。 發布日期: 114-06-11 更新日期: 114-06-12 基隆市、臺北市、新北市、桃園市、新竹縣、新竹市 支持認同在地農業 珍惜食物減少浪費 傳承與創新飲食文化 深化飲食連結農業 桃園區農業改良場 為什麼檸檬明明嚐起來是酸的,但卻是鹼性食品? 桃園區農情月刊 第311期 2025/6/15 發行作物改良科 任珮君、何昱圻 分機253、261英文有句諺語叫「When life gives you lemons, make lemonade.(當生活給了你檸檬,就把它做成檸檬汁吧!)用於形容當生活遇到像檸檬一樣酸澀的逆境,就盡力而為吧~為什麼檸檬明明嚐起來是酸的,但為什麼卻是鹼性食品?問題1:如何量測食品的酸鹼值(pH值)?以下將針對兩種pH值常見量測方法進行比較:品項酸鹼試紙/廣用試紙pH值檢測儀檢測原理將試紙直接浸泡於溶液中,利用試紙色澤變化,與參考色卡比對判定。將電極浸泡於溶液中,偵測氫離子濃度變化產生之電位差,以數值呈現pH值。操作難易度較簡單•試紙直接浸泡即可分析。有些困難•電極需先以標準溶液校正才可使用。準確度低•肉眼判斷結果主觀。•樣品色澤可能會影響判斷。•參考色卡區間大,僅能作為粗步判定。高•電極偵測、顯示器顯示數值,數值較客觀。價格低高•購入設備成本高。•後續須定期維護(例如更換校正液、電極保養等。)圖1.桑椹果泥色澤深,以水稀釋後比較容易判定酸鹼試紙色澤。問題2:都市傳說「多吃鹼性食物使體質偏鹼性,有益身體健康」是真的嗎?1.鹼性食品通常是以500℃以上高溫將食品燒成灰燼,將灰燼溶於水中進行分析。通常蔬菜類、水果類等食品礦物質含量高,灰燼水溶液量測數值大於pH 7,偏鹼性。全穀雜糧類、豆魚蛋肉類食品礦物質含量低,灰燼水溶液量測數值小於pH 7,偏酸性。2.人體具有一定緩衝能力,能將血液pH值維持在7.35-7.45間,一般食品中營養及機能性成分低,正常飲食並不會改變人體pH值。除非是身體因疾病發生調節功能問題,才會產生「酸中毒」或「鹼中毒」之狀況。故對於「多吃鹼性食物使體質偏鹼性,有益身體健康」之都市傳說,只能說蔬菜水果中營養成分、膳食纖維及植化素等有益身體健康~圖2.檸檬因礦物質含量高灰燼水溶液量測數值大於pH 7 發布日期: 114-06-11 更新日期: 114-06-12 基隆市、臺北市、新北市、桃園市、新竹縣、新竹市 培養均衡飲食觀念 珍惜食物減少浪費 傳承與創新飲食文化 桃園區農業改良場 行動做好事,以數據說故事-食農體驗社會影響力評估工作坊活動報導 桃園區農情月刊 第311期 2025/6/15 發行農業推廣科 李宗樺 戰家芊 分機422 、412我國於2022年5月4日公布施行《食農教育法》,明定推動全民食農教育,以強化飲食、環境與農業之連結,增進國民健康、傳承飲食與農業文化,並促進農漁村、農業及環境之永續發展。在因應氣候變遷、永續發展成為全民共識的今天,許多企業紛紛轉向更具體可衡量的「ESG」(環境 Environmental、社會 Social、治理 Governance)行動框架。在此趨勢下,農方若能將自身具備永續價值的場域或活動,以專案的方式邀約有意合作的企業,將有機會與企業建立策略合作關係。其中,辦理食農體驗活動,從社會面切入,將其環境永續的經營理念面對面傳遞給消費者,亦是許多都會地區農場擅長的實踐方式之一。為回應此趨勢,本場於 5 月 8 日辦理「食農體驗的價值衡量—社會投資報酬率評估工作坊」,邀請社會影響力評估專家柯勇全博士,以社會投資報酬率(Social Return on Investment, SROI)框架為思考工具,協助有志辦理食農體驗活動之農場經營者,學習運用SROI 工具系統性量化農場辦理食農體驗活動之社會影響力,讓參與者的情感體驗轉化成具備數據支持與邏輯演繹的社會影響評估,強化其在企業溝通與專案提案上的說服力。SROI評估框架主要透過「利害關係人視角」、「改變理論」與「影響力管理」三大要素,來描繪一項計畫從投入、產出、成果到最終影響的邏輯鏈。本次課程中除介紹理論基礎,亦透過分組引導學員進行案例分析,練習利害關係人盤點、成果事件鏈描繪、成果指標設計與量化推估等活動。例如,透過計算活動參與人數、知識改變程度、改變持續時間及活動貢獻比例等數據,協助農民瞭解如何估計食農體驗活動對於利害關係人造成的具體影響。農場經營者掌握這些概念,有助強化農場內部的策略思維,也有助於呈現農場在食農教育與環境永續上的貢獻與價值。最後,希望此次工作坊能讓傳達「有衡量,才能被管理」的理念,鼓勵經營者應用 SROI等思考框架工具,論述農場的永續策略與溝通力,讓更多人看見食農體驗活動的影響與價值。圖1.講師柯勇全博士解釋何謂影響力。圖2.學員分組討論。 發布日期: 114-06-11 更新日期: 114-06-12 基隆市、臺北市、新北市、桃園市、新竹縣、新竹市 支持認同在地農業 珍惜食物減少浪費 傳承與創新飲食文化 桃園區農業改良場 圓球型芥菜新品種「桃園3號-圓頭仔」隆重登場 桃園區農情月刊 第311期 2025/6/15 發行五峰分場 紀銘坤 03-5851487分機15農業推廣科 賴信忠分機410本場為因應產業需求,歷經多年育成具有瘤莖圓球型及側芽數少等優良性狀的芥菜新品種「桃園3號-圓頭仔」,期盼新品種的育成為榨菜產業帶來嶄新發展的契機。莖瘤芥(俗稱四川芥菜)是莖用芥菜的一種,農民冬季裡作採收其瘤莖,加工醃製成榨菜販售,主要產地在彰化縣和雲林縣等地區。主要品種為五峰種四川芥菜,該品種雖具晚抽苔、病害少和風土適應性佳等優點,但缺點為其瘤莖對溫度敏感,栽培時溫度上升,瘤莖會伸長;遇到暖冬時瘤莖呈寶塔形,形狀變化更為顯著。因加工品以整顆出售者單價最高,所以原料以圓球瘤莖者為優等品,本場於2013年以五峰種四川芥菜為母本,與商業品種「種都」進行雜交,經歷6個世代的選拔及純化,並於2021至2022年進行2年品系試驗及雲林縣麥寮鄉的產地試作,最終選出具有瘤莖圓球型及側芽數少等優良性狀的TYSM130602品系,命名為芥菜「桃園3號-圓頭仔」。芥菜「桃園3號-圓頭仔」瘤莖長寬比在1.2~1.5之間,瘤莖較母本五峰種四川芥菜的瘤莖形狀圓;此外,若芥菜側枝少可減少人工採收時間,並有利於機械化採收,芥菜「桃園3號-圓頭仔」瘤莖平均側芽數低於1.7支/個,對栽培環境溫度及育苗方法較不敏感,適合以穴盤育苗,以提高育苗效率,並減少育苗期間農藥的施用。芥菜「桃園3號-圓頭仔」繁殖及採種技術已於2024年8月由農業部農業智慧財產權審議會第10次會議通過非專屬授權案,並於同年11月公告接受業者申請非專屬技術轉移,同時亦向農糧署遞件申請芥菜「桃園3號-圓頭仔」的植物品種權。如育苗業者對於該品種繁殖及採種技術有興趣,歡迎洽詢本場五峰分場紀銘坤助理研究員03-5851487分機15。圖1.桃園3號-圓頭仔植株外觀。圖2.桃園3號-圓頭仔瘤莖外觀。圖3.桃園3號圓頭仔(左)與五峰種比較。 發布日期: 114-06-11 更新日期: 114-06-12 基隆市、臺北市、新北市、桃園市、新竹縣、新竹市 支持認同在地農業 深化飲食連結農業 地產地消永續農業 桃園區農業改良場 季食開始-茭白筍 桃園區農情月刊 第311期 2025/6/15 發行農業推廣科 傅智麟 分機430各位季食開始的好朋友,夏天到了,美人腿也開始上架囉! 「茭白筍」素有蔬果界的美人腿之稱,外型白淨光滑、細長就像美人的小腿般。自清明過後,茭白筍就開始陸續上市,一直到中秋烤肉時,茭白筍都是饕家們衷情的選擇,因為它清甜甘美又富含纖維,是夏天去油解膩很好的蔬菜首選。茭白筍不是竹筍,其實茭白是禾本科多年生宿根性水生植物,植株高1.2~2公尺,古稱「菰」、「菰米」,你知道嗎?食用的茭白「筍」,實際上是一種由菰黑穗菌寄生於茭白後,刺激莖內細胞膨脹產生的筍狀嫩莖,如果沒有菌絲寄生的茭白則會抽穗開花,不會有茭白筍喔!有些時候切開茭白筍會看到許多黑色小點,還是可以食用的,對人體無害,不過黑點如果太多,口感會變粗糙。茭白在臺灣主要有綠殼種與赤殼種,本場選育茭白為赤殼種,其中桃園1號,較傳統赤殼種早熟,葉鞘淡綠色,鞘上帶有紅斑,嫩筍長橢圓形,甜度高,纖維少,黑心率低。桃園2號口感與桃園1號接近,不過葉鞘上帶有較多且明顯之紅斑。而且北部地區從新北市三芝區、金山區及淡水區,還有龍潭區、新屋區也有種植,所以有很多選擇喔。茭白筍富含礦物質磷、維生素A與C,味道清甜,且口感柔嫩,單吃或和其他食材一起組合都非常適合,各有不同風味,今天教大家來變化一下,做一道<茭白鮮肉捲>,老人小孩都可以享用,而且營養豐富呦。<茭白鮮肉捲> ●材料:茭白筍4支、栗南瓜1/4顆、豬肉薄片10片、蝦漿300克,水蓮6條●調味料:胡椒鹽●做法:1.將茭白筍洗淨去除筍殼,略去除底部較老的部分,縱切成1/4長條狀。2.將栗南瓜洗淨,去籽切成薄片備用。3.將豬肉薄片攤開,鋪上蝦漿,南瓜片,再將茭白筍放置中間,露出部分茭白筍,捲起後用水蓮當繩子綁起來,可幫助成形。4.平底鍋放入少許水、油,茭白鮮肉捲入鍋,以文火水煎方式煎熟即可。5.出鍋擺盤後,可以灑一點胡椒鹽增加風味。◆貼心小叮嚀1.茭白筍去殼後如果較細,其實就可以直接捲,不用縱切,口感會更扎實。2.因為蝦漿本身就很甜,所以可以不用再調味,這樣茭白筍清甜的味道可以更突出。圖1.茭白鮮肉捲食材。圖2.茭白鮮肉捲食材。圖3.茭白鮮肉捲料理 發布日期: 114-06-11 更新日期: 114-06-12 基隆市、臺北市、新北市、桃園市、新竹縣、新竹市 培養均衡飲食觀念 珍惜食物減少浪費 傳承與創新飲食文化 桃園區農業改良場 金寶電子ESG企業永續 串聯深坑農會推食農教育體驗 金寶電子公司推動ESG(環境、社會、治理)理念,與深坑區農會合作辦理食農教育體驗推廣友善耕作及社會共榮,今 (5)日邀請50位企業同仁前往深坑茶園及農場,透過採茶、製茶、米食製作與茶品品鑑等多元體驗,深入了解在地茶農文化與友善耕作的永續理念,並藉此強化企業對地方農業價值的認同與支持。新北市農業局長諶錫輝出席活動,感謝金寶電子支持食農教育與推動ESG理念。金寶電子積極落實ESG理念,多年來投入多項永續發展與公益行動,並透過與深坑區農會合作,以企業資源支持產品行銷、製茶設備環境建置及食農教育,復興深坑茶產業並促進社區共榮;深坑區農會在新北市農業局輔導下,長期致力於公益活動、照顧高齡長者,並舉辦各種關懷活動,為社區高齡者提供舒適的場所和課程,每年更舉辦「挖甘藷送愛心」活動,結合食農教育和公益事業,引導青年學子以多元方式認識當地農業的特色,以跨世代互動與公益共融的模式,使深坑地區發展更具韌性與永續性。體驗活動上午由深坑區農會總幹事黃土水帶領金寶電子同仁親手採摘茶葉,並講授茶樹生長環境與友善耕作要領;之後透過傳統米食製作課程,說明在地米食文化與農作鏈結;後續由專業講師介紹製茶流程及手工紅茶製作體驗,讓參與者了解每個步驟對茶品品質的重要性。最後,透過台灣六大特色茶品鑑活動,教導參與者從沖泡技巧到品茗禮節,展現食農教育「從田間到餐桌」的核心理念,讓企業同仁實際感受到深坑茶產業與在地社區共同推動永續農業與教育的努力。總幹事黃土水表示,透過親身體驗讓更多人了解友善耕作的重要性,並進一步認識深坑茶產業的歷史與文化。今天的課程不僅讓參與者看見農業生產過程,更希望能促使企業與農民建立更緊密的夥伴關係,共同為在地永續發展努力。新北市政府農業局諶錫輝表示,新北市致力推動永續城市、農業共好目標,透過跨域合作,與學校、企業及農會共推食農教育,本次金寶電子與深坑區農會合作,可以讓企業員工親身體驗友善耕作與製茶流程,強化企業與農業雙方在資源共享與技術交流上的連結。農業局將持續整合公私部門力量,推動輔導食農教育場域與培訓講師,讓更多市民認識並支持在地農業,實踐永續農業共好的目標。想體驗食農教育課程請至「新北市農業局-稼日蒔光」臉書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agr.ntpc),隨時掌握最新食農教育課程與場域資訊。 發布日期: 114-06-05 更新日期: 114-06-12 新北市 支持認同在地農業 傳承與創新飲食文化 深化飲食連結農業 地產地消永續農業 新北市政府 嘉義市社區營養師推廣健康吃年菜 快樂動健康 春節期間親朋好友相聚,圍爐吃年菜、閒聊話家常,不知不覺吃下過多熱量。嘉義市社區營養師提醒,聰明準備年菜,才能吃得健康無負擔,再搭配適度運動,保持健康過好年。社區營養師教大家輕鬆製備三道年菜。祭拜過的雞手撕成雞絲,搭配各色蔬菜如香菜、甜椒、美生菜等,最後再撒上無調味堅果,可緩解年菜的油膩感;魚肉剝下與鴻禧菇、洋蔥、海帶芽及豆腐等,加入牛奶燉煮成牛奶魚湯,還可補鈣避免骨質疏鬆;將高鹽高油的臘肉臘腸切絲,搭配各色蔬菜如甜椒等進行拌炒,最後配上加入藜麥及黑米等富含維生素、礦物質的全穀雜糧米飯,富含多種營養素且熱量低。嘉義市社區營養師建議民眾春節飲食也要掌握「我的餐盤六口訣」:每天早晚1杯奶、每餐水果拳頭大、菜比水果多一點、飯跟蔬菜一樣多、豆魚蛋肉一掌心、堅果種子1茶匙,就能在春節期間吃得健康無負擔。衛生局建議享受美食也別忘了體重管理,親友團聚時可至廟裡祈福,走春拜年、戶外踏青,就近利用社區公園、健走步道、自行車道等,從事健走及騎自行車等活動,除了促進親友間互動外,還能增加身體活動的機會,增進親友感情,增強健康體能,輕鬆享瘦、活力滿滿過好年。若有營養相關問題請洽嘉義市衛生局國民健康科2338066分機 533王嘉伶營養師、分機534 陳冠臻營養師、分機528侯信吉營養師及李怡姍營養師。 發布日期: 114-02-01 更新日期: 114-06-11 嘉義市 培養均衡飲食觀念 傳承與創新飲食文化 嘉義市政府 中市農業局攜手農業部推食農旅程 公老坪「一桃兩吃」展現農村新魅力 食農教育-醃桃子體驗活動農業部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與台中市政府農業局共同輔導豐原區公老坪社區發展協會,今(7)明兩日在流星花園幸福樂活園區舉辦「摘下山中桃 醃起記憶香─一桃兩吃的食農旅程」農事體驗推廣活動,園區周邊景點結合在地自然景觀、特色美食與農事體驗,邀請市民朋友一同走進山中,採桃、醃桃、吃桃,深入了解公老坪的農村魅力與文化底蘊。農業局表示,此次活動內容豐富,包括社區導覽、特色午餐、舞台表演、農教成果展,以及親子共同參與的手採水蜜桃與醃桃DIY體驗,不僅適合親子同遊,也讓參與者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感受農村生活之美。其中最受矚目的「醃桃DIY」,讓每位參與者可親手製作充滿幸福滋味的蜜桃,成為最有溫度的伴手禮。此外,現場還設有桃趣市集,展示當地農特產品與創意小物,展現公老坪豐富的人文與產業特色。農業局說明,為推動農事體驗與食農教育結合,市府持續透過社區能量與創意規劃,串連農村旅遊亮點,促進農村經濟發展。此次活動除強調「一桃兩吃」的食農教育內涵,更展現公老坪社區多年來在農村再生與產業活化上的成果。市府將持續支持各區社區發展,鼓勵更多民眾參與在地農遊活動,實踐永續農村的美好生活藍圖。今日活動邀請市議員謝志忠、陳清龍、環境部綜合規劃司長洪淑幸、農業部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台中分署科長張照宏、台中市政府農業局簡任技正林春良、觀光旅遊局科長巫宗霖、大南嵩發展協會常務監事林葆深、豐村國民小學學務主任陳志瑋等,立法院副院長江啟臣、議員陳本添、邱愛珊也派代表一同到場體驗。 發布日期: 114-06-07 更新日期: 114-06-10 臺中市 支持認同在地農業 傳承與創新飲食文化 深化飲食連結農業 地產地消永續農業 臺中市政府 「2025農遊太平 蜂.荔枝」登場!夏日荔果×蜂趣體驗 邀您來太平品味甜蜜旅程 現場來賓大合照太平荔枝正甜,蜂蜜故事正濃!今(6)日農業部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台中市政府農業局、太平區農會、興隆社區發展協會與在地農友攜手,於太平區古農莊文物館前廣場盛大啟動「2025農遊太平 蜂.荔枝」活動。從採果樂趣、療癒系微旅行到蜜蜂生態教育,一系列精彩活動將帶領民眾深入體驗太平的農業魅力與自然之美!市府農業局表示,太平區是台中市龍眼、荔枝重要產地之一,蜂蜜為該地特色農產,114年開花期原本花況不錯,蜜源充足,未料3月中旬受到連續20°C以下低溫及降雨影響,導致授粉著果情形不理想,尤其山區狀況更明顯,此次採果活動區域雖然有受損,在農友辛勤照料下,仍提供數量有限、品質良好荔枝提供採果及上市,此外,在地還有具特色的蜜蜂生態體驗活動,由蜜蜂達人專業解說,帶領走入蜜蜂世界,還能親身體驗取蜂巢片、手挖蜂巢蜜、搖蜜機採蜜、現採花粉、品嚐蜂蜜茶及蜂產品DIY,內容豐富,精彩有趣,是不容錯過的生態體驗活動。邀請民眾在這個夏天,走入果園、感受蜜蜂舞動的樂章、用味蕾記錄太平的甜美記憶。太平區農會說明,每年6月是太平荔枝盛產季節,今年以「蜂.荔枝」為主題,結合在地特色與生態教育,推出多元豐富的親子與旅遊行程,此次系列活動還包含三大主題行程:「採果趣」、「興隆荔枝微旅行」與「嗡嗡嗡 我是小蜜蜂」,不僅能親手採果、深入果園,還能探索蜜蜂世界,體驗搖蜜樂趣,讓大小朋友一起「摘果、採蜜、做DIY」,享受一趟充滿香甜與知識的農遊旅程,結合食農教育、SDGs永續農遊與在地生態文化的絕佳活動。今日活動農業部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台中分署秘書簡以達、台中市政府農業局簡任技正林春良、農會輔導休閒農業科長黃育珍、太平區公所農建課長劉貞蘭、太平區戶政事務所主任王琇昤、太平地政事務所秘書陳律凱、太平區農會常務監事陳展群、總幹事余文欽等、興隆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張義英、執行長賴玉敏、建興里、新城里、東平里、新光里里長、台中市議員蔡耀頡、黃佳恬、張玉嬿服務處等均派員到場一同宣傳。 發布日期: 114-06-06 更新日期: 114-06-10 臺中市 支持認同在地農業 深化飲食連結農業 地產地消永續農業 臺中市政府 打造環保夜市 擴大減塑行動版圖 嘉義市積極推動食品與農產品包裝減量,致力降低資源使用。嘉義市政府輔導文化路夜市推動減塑措施,連續3年榮獲環境部(前環保署)「環保夜市」特優與良好獎項。透過設置清洗設備、奉茶站、餐具租借、不主動提供塑膠袋及減少一次性餐具使用,並補助資源回收設施,鼓勵攤商與消費者落實源頭減量與分類回收。逛夜市這項休閒活動,對於民眾而言並不陌生,然而,消費者在逛夜市的過程中常使用到一次性餐具,製造出額外的垃圾。嘉義市政府環境保護局另於去年度擴大推動湖美夜市加入減塑行列,推出「環保yes集點」活動,鼓勵消費者自備循環容器及循環杯,並協助攤商推廣內用循環容器、設置二手袋循環箱、加入環保友善店家、回收廢食用油製作肥皂,落實資源循環與環保生活,讓逛夜市的同時也能兼顧環保的概念。 發布日期: 114-06-06 更新日期: 114-06-06 嘉義市 珍惜食物減少浪費 傳承與創新飲食文化 深化飲食連結農業 嘉義市政府 嘉義市推動蔬果裸賣響應減塑 台灣自古以來農業資源豐富,素有「民以食為天」之稱,隨著環保意識提升,民眾對飲食健康與永續生活的重視日益增加,其中「蔬果裸賣」成為簡單且有效的減塑方式之一。為推廣綠色消費觀念,去年度嘉義市政府與量販業者家樂福及多家蔬果店攜手合作,共同推廣裸賣蔬果,鼓勵市民以實際行動守護環境。裸賣蔬果不僅有助店家降低包材及包袋的人力與成本,也能協助民眾減少塑膠使用,進一步降低對環境造成的負擔,邁向低碳、永續的生活方式。嘉義市政府環境保護局同時呼籲民眾購買蔬果時,踴躍響應以下行動,包括攜帶可重複使用的蔬果袋或購物袋,減少一次性塑膠袋使用、優先選購未包裝或簡易包裝產品,減少包裝廢棄物產生、支持使用可回收或可降解的包裝材料,降低環境衝擊。市府表示,未來將持續與更多商家合作,推廣減塑與環保理念,透過生活中簡單的選擇,共同打造更潔淨、更美好的嘉義市。 發布日期: 114-06-06 更新日期: 114-06-06 嘉義市 支持認同在地農業 珍惜食物減少浪費 地產地消永續農業 嘉義市政府 與自然共生的大地之旅 花蓮縣政府舉辦 獵饗之道:淨零排放、永續部落體驗活動 花蓮縣政府舉辦「獵饗之道:淨零永續部落體驗」創新宣導活動,以《獵人學校》為核心概念,打造一場寓教於樂的野外體驗式教育活動,透過沉浸式任務、分組協作、自然技能傳授,讓參與民眾透過「手作體驗」學會「尊重自然」,在「文化交流」中理解「淨零排放」的價值。縣長徐榛蔚表示,每場環境永續的宣導活動,除了旨在讓民眾親身體驗花蓮獨特的自然與文化,更希望讓每個人更深刻地體會到愛護環境的重要,而成為環境保護的實踐者,在每個日常中守護彼此共同的家園。從在地及環境永續的觀點出發,透過無具野炊、手作編織、阿美族文化導覽、獵人射箭、竹筒飯DIY等活動,帶領民眾回歸大自然,體會「取之有道、用之有度」的永續哲學,從而強化其對於SDG4優質教育、SDG8就業與經濟成長、SDG10減少不平等、SDG12責任消費與生產、SDG15保障陸域生態等永續目標的實際認知與行動,讓活動聚焦實踐淨零排放的永續生活。食用本地時令食材與資源循環再利用,是日常生活中實踐永續目標的絕佳方法,本次活動也融合了食農教育與資源循環之精神,選用在地食材、利用可循環再生資源,輔以原民部落獨有的料理、創新手法,創作出一樣樣饒富特色的部落美食與手工藝品,讓學員在享受新鮮料理及文藝薰陶的當下,感受環境永續作為下土地豐盈的回饋與在地文化的萌芽。透過體驗活動的參與,不僅提升了民眾對環境永續的意識,也鼓勵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實踐永續行動。學員也熱情地表示,這次的活動讓他們學習到與自然共生的智慧,也對花蓮的美麗自然產生了更大的珍惜,未來會繼續努力尊重土地、珍惜資源,將永續融入生活,實踐環境友善。 發布日期: 114-05-30 更新日期: 114-06-05 花蓮縣 支持認同在地農業 傳承與創新飲食文化 深化飲食連結農業 地產地消永續農業 花蓮縣政府 嘉義市支持在地農業【幸福嘉義米】供應營養午餐 嘉義市政府為了擴大推動食農教育,強化飲食與農業的連結,具體推動校園營養午餐採用國產優質米糧,支持在地農業,為讓學生了解「吃在地,食當季」的重要性,推廣嘉義市在地米食品牌(台農82號白米)於國中小午餐供應,自112年10月份起,供應全市國中小28所學校營養午餐採用幸福嘉義米,每週一次供應。 雲嘉南是台灣的穀倉,而嘉義市正好在雲嘉南區域的中心,嘉義很早就由農試所及多個實驗單位共同研發不同品種稻米,其中吳永培博士長期致力於稻米的研發、品種改良,面對整個環境的改變與挑戰,台農82號米就正是因應極端氣候所育種出來,具有良好的抗病蟲害及強桿耐倒伏特性,健康又美味。 透過食農教育,讓學生了解「吃在地,食當季」的重要性,讓孩子更懂得珍惜食物,同時可以減少「碳足跡」和「碳排放」,縮短消費者與食物之間的實體與心理距離,並促進食物與農業系統永續運作。嘉義市一直都在努力做,符合永續發展指標,「為推動全民食農教育,強化飲食、環境與農業的連結,促進農業及環境的永續發展」農業的友善的耕種,減少對土地的破壞,讓農業得以永續發展,同時孩子也能吃的安全、健康。 發布日期: 114-02-05 更新日期: 114-06-04 嘉義市 支持認同在地農業 培養均衡飲食觀念 地產地消永續農業 嘉義市政府 嘉義市全面落實食農教育議題於學校教育-推動雙語食農 為向下扎根學童的食育力,嘉義市政府特別與國立嘉義大學合作推動雙語食農教學活動,針對不同年級設計難易度不同的雙語食農教育課程,計畫課程內容以國立嘉義大學發行的食農教學繪本為主軸,並搭配英文單字,去探討食物的生長歷程,再加上唱跳生動有趣的英文歌曲,帶領國小學童了解食農領域。藉由食農、食安教育課程,培養國小學童正確的飲食、環保、食物保存等觀念,以雙語教學方式,讓學童了解英語是可以融入日常生活中,讓學童簡單學習英語、食農及食安知識,促進學童多元化學習。 發布日期: 114-02-05 更新日期: 114-06-04 嘉義市 傳承與創新飲食文化 深化飲食連結農業 嘉義市政府 嘉義市推動食農教育暨農事體驗活動 嘉義市政府為推動食農、校園動物保護及生命教育向下紮根工作,自112年度起,安排學童前往國立嘉義大學新民溫室進行參訪及體驗簡易農事活動,幫助學童了解農作物的生產情形,並透過親手種植體會種菜的技巧與樂趣,亦能夠透過接觸蛋雞, 體會動物保護的意義及生命教育的價值。整個農事體驗活動,從溫室導覽解說、種菜體驗、植物探索,以及餵雞體驗活動,讓學童多接觸友善耕作的自然農法與親近土地,日後進而建立惜食、尊重生命、友善蛋雞等觀念,將可終生獲益。 發布日期: 114-02-05 更新日期: 114-06-04 嘉義市 支持認同在地農業 傳承與創新飲食文化 深化飲食連結農業 嘉義市政府 5 MAY 中市豐原戶所推「蔥」滿幸福食農主題班 邀新住民體驗食農樂趣 中市豐原戶所推「蔥」滿幸福食農主題班 邀新住民體驗食農樂趣為落實新住民照顧服務,台中市豐原區戶政事務所與在地生態農場合作,開辦「蔥滿幸福、豐食農趣」主題班,帶領20位新住民體驗有機農作栽植及在地食材料理,為期3天的課程今(24)日圓滿落幕。民政局長吳世瑋表示,豐原區擁有豐富的觀光資源及豐碩的特色物產,盼透過在地食農教育,讓新住民朋友更加認識在地文化,感受豐原食農新魅力。吳局長指出,為協助新住民順利適應在台生活,全市各戶所都設有「新住民單一服務窗口」,每年規劃多元生活輔導課程,內容涵蓋職能發展、在地文化、食農教育及生活通識等面向,透過豐富而實用的課程設計,協助新住民早日融入台灣社會。豐原戶所此次結合在地生態農場,由專業果樹青農帶領學員認識芭樂果樹與青蔥的種植技術,讓學員在輕鬆有趣的環境中建立食農知能,藉此激發新住民對農業生產的興趣,成為投身農業職涯發展的契機。豐原戶所主任夏秀琴表示,豐原以「水清、米白、柴乾、餅香、查某媠」而聞名,轄內因葫蘆墩圳、軟埤仔溪及八寶圳等溪流穿梭流經,土壤與水源條件優越,長年出產優質稻米、水果等農作物,其中「葫蘆墩米」在日治時期更曾被日本政府指定為天皇御用米。此外,當地的糕餅店也發展各式美味糕品,包括鹹蛋糕、綠豆椪、和菓子及鳳梨酥等,享有「糕餅之鄉」的美譽,透過此次食農教育,讓新住民感受在地產業特色魅力,同時活絡在地農業發展,對新住民及在地產能發展都有實質助益。豐原戶所說明,農業與人們日常飲食生活息息相關,此次課程除讓新住民體驗蔥農種植與採收的農事過程,同時結合「由產地至餐桌」的食農精神,將在地農特產品如柑橘、蔥及葫蘆墩米等融入手作課程中,讓學員將親手採收的農作,製作成兼具地方風味與創意的料理與點心,進一步加深對台灣食農文化的理解與情感連結。豐原戶所指出,此次開辦課程吸引來自越南、印尼、菲律賓及中國大陸新住民朋友報名參加,獲得熱烈響應。其中中國籍新住民陳小姐表示,此次的食農戶外踏青課程最受大人小孩喜愛,從「看、聽、嗅、嚐」到各式DIY手作,除了五感俱足的享受,也留下難忘的回憶,感謝市府及豐原戶所用心規劃此次專班,讓她收穫滿滿。民政局補充,台中市各戶所每年開辦新住民生活適應輔導班,精心規劃實用、在地化課程,協助新住民順利融入台灣生活,今年度共開設23班新住民生活適應輔導課程,課程內容除新住民生活適應及基本權益資訊,還有地方特色及職能前導課程。有興趣的新住民朋友可至台中市新住民資訊網( https://pse.is/4z9k5m )查詢。(5/24)*民政局 發布日期: 114-05-24 更新日期: 114-05-29 臺中市 支持認同在地農業 地產地消永續農業 臺中市政府 大安飛天豬ANNO節登場! 中市農業局:青農展售、在地五寶一次品味 長官來賓與青農合影為推廣大安區在地農特產與食農教育,台中市政府農業局輔導大安區農會今(24)日在大安國中舉辦「大安飛天豬ANNO節暨青農青創食農教育推廣展售活動」,以飛天豬、大安溪芋、大安蔥、酒莊產品與安泉米組成的「安農五寶」為主軸,結合在地青農與產銷班農友共同展售優質農作,吸引許多民眾熱情參與。農業局表示,此次活動由象徵大安農業品牌的飛天豬ANNO與ANNADA揭開序幕,並安排大型布偶巡遊互動,現場還有大安國中、美強生幼兒園、家政班與二胡演奏等精彩演出,為活動增添歡樂氛圍。此外,也舉辦「農業經營管理-全國農業達人」及「大安蔥評鑑比賽」頒獎典禮,肯定在地優秀農民的專業表現與辛勤耕耘,展現大安農業的深厚實力。農業局指出,大安區農會長期致力於在地農業推廣,不僅建立「大安蔥」團體標章,更積極拓展品牌通路,推動「吃在地、食當季」的理念。此次活動展售多款以大安蔥為主題、結合在地農產研發的特色產品,包括青蔥麵、青蔥香腸、大安蔥肉水餃等,並安排現場烹調與品嚐,讓民眾從「產地到餐桌」深入體驗食農教育,強化對在地食材的認同與支持。今日活動,立法委員蔡其昌、市議員李文傑、楊啓邦、施志昌、農業部台中區農業改良副場長蕭政弘、農田水利署台中管理處長王曼菁、農糧署中區分署台中辦事處主任陳瑛、台中市政府農業局科長吳建威、警察局大甲分局海墘派出所長陳甲林、大安區長許宏綺、大安區戶政事務所主任曾江良、大安區衛生所主任劉美華、大安區農會理事長黃明榮、常務監事陳蓮章、總幹事蔡建宗、大安國中校長蔡仁政及大安區多位里長等人皆出席。(5/24)* 農業局 發布日期: 114-05-24 更新日期: 114-05-29 臺中市 支持認同在地農業 深化飲食連結農業 地產地消永續農業 臺中市政府 共740筆資料,第6 / 37頁,每頁顯示20筆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9 10 ...37 下一頁 到第1頁第2頁第3頁第4頁第5頁第6頁第7頁第8頁第9頁第10頁第11頁第12頁第13頁第14頁第15頁第16頁第17頁第18頁第19頁第20頁第21頁第22頁第23頁第24頁第25頁第26頁第27頁第28頁第29頁第30頁第31頁第32頁第33頁第34頁第35頁第36頁第3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