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階搜尋 清除全部 全部收合 資料來源-單位 選擇全部 清除全部 中央部會 全部 農業部 行政院 教育部 衛生福利部 文化部 環境部 原住民族委員會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 客家委員會 縣市政府 全部 臺北市政府 新北市政府 桃園市政府 臺中市政府 臺南市政府 高雄市政府 新竹縣政府 苗栗縣政府 彰化縣政府 南投縣政府 雲林縣政府 嘉義縣政府 屏東縣政府 宜蘭縣政府 花蓮縣政府 臺東縣政府 澎湖縣政府 金門縣政府 連江縣政府 基隆市政府 新竹市政府 嘉義市政府 農業部所屬機關 全部 農糧署 漁業署 動植物防疫檢疫署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 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 農田水利署 農業試驗所 林業試驗所 水產試驗所 畜產試驗所 獸醫研究所 農業藥物試驗所 生物多樣性研究所 桃園區農業改良場 苗栗區農業改良場 臺中區農業改良場 臺南區農業改良場 高雄區農業改良場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臺東區農業改良場 茶及飲料作物改良場 種苗改良繁殖場 農業類別 選擇全部 清除全部 農 林 漁 畜 休閒 六大方針 選擇全部 清除全部 支持認同在地農業 培養均衡飲食觀念 珍惜食物減少浪費 傳承與創新飲食文化 深化飲食連結農業 地產地消永續農業 縣市 選擇全部 清除全部 北部 全部 基隆市 臺北市 新北市 桃園市 新竹縣 新竹市 中部 全部 苗栗縣 臺中市 彰化縣 南投縣 雲林縣 南部 全部 嘉義縣 嘉義市 臺南市 高雄市 屏東縣 東部及外島 全部 宜蘭縣 花蓮縣 臺東縣 澎湖縣 金門縣 連江縣 排序 更新時間 發布時間 12 DEC 謝謝各位故事媽媽的努力 一起將山胡椒的香味散播各處 我們的繪本「五色鳥的報恩_山胡椒的生生不息」與新象繪本館合作,通過故事媽媽講故事將山胡椒的知識傳遞到各個國小當中。 佳民國小三四年級小朋友對族群文化有熱烈的討論,例如:太魯閣、阿美、泰雅、太魯閣等;小朋友也提問,山胡椒不同族群的發音;繪本中有動物的篇幅引起熱烈的討論,他們會分享看過或知道的動物、也分享一起到山上狩獵的經驗。小朋友大多有吃過馬告香腸,所以聞到新鮮的山胡椒種子時,大家很熱絡。由於討論太熱烈,故事進行一半就到了下課時間下一堂課大家可以繼續討論。 復興國小三年級,課程一開始,故事媽媽便將山胡椒種子給學童們聞味道。小朋友說,聞起來有檸檬、薑的味道。當他們聽到山胡椒種子會在土裡休眠10年後,小朋友的立即反應是:「那時候我已經19歲了!」、「10年我就長大了!」。而在下課後,小朋友便主動將種子種在教室門口的花檯中。 嘉里國小二年級,故事媽媽準備了乾燥的山胡椒,讓孩子們咬碎嚐嚐看味道, 有孩子回應味道很香很好吃,吞下之後再要了一顆又吃下去。有擔任護理師經驗的故事媽媽,擔心孩子們從沒吃過,腸胃會有不適應的反應,因此叮嚀孩子嚐完味道後,要記得吐出。 嘉里國小五年級,故事媽媽準備繪本中提到的調味料來引起小朋友興趣,分享每種調味料的功用,再帶出山胡椒種子,讓大家聞香,進而導入繪本故事主題,帶大家來認識山胡椒。 發布日期: 113-12-19 更新日期: 113-12-19 花蓮縣 傳承與創新飲食文化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10 OCT 記得來原民食農攤位找我們玩 花蓮縣一年一度的食農博覽會今天開幕了。現場有著40多個各式各樣的食農攤位,現場熱鬧滾滾。而本場的攤位則是強調 原民的食農,來這邊可以同時了解部落飲食與食農教育的連結。本場場長楊大吉便於開幕致詞時表示,食農的要義在於吃當地、吃當季、還有吃原味。這裡包含兩層含義,除了體驗食物的原味外,花蓮擁有非常豐富的原住民傳統作物與食材,值得細細品味。本場致力於保存部落傳統進行了不少保種原民食農,希望藉由這個場合傳遞給外界,對部落飲食文化有更進一步的認識。本場攤位主軸果然為原民食農,不但現場展示許多原民作物相關書籍,每天的體驗活動也都是邀部落來進行。第一天的體驗是由達基力部落屋來進行搗麻糬。由於是桌上型的搗缽,就連小朋友也沒問題。攤位湧入不少學童,輪流來體驗,搗完還立刻能吃到自己搗的麻糬。搗的過程中雖然有些吃力,但多數孩子都是笑著搗完,因為杵臼又黏又重,真是很難得的體驗。 發布日期: 113-10-29 更新日期: 113-10-29 花蓮縣 支持認同在地農業 珍惜食物減少浪費 深化飲食連結農業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8 AUG 花改場協助奇美部落開發南瓜球及獵人便當 提升產品及遊程價值 編號:1130802農業部花蓮區農業改良場為促進原民特色農產業發展,7月29日在奇美教室辦理原力學堂「農產品加工及風味餐盒設計班」,協助奇美部落族人運用在地農作物研發加工產品及開發獵人便當,提升產品及遊程價值。本次除了有奇美部落,還吸引來自屋拉力、山里十六家及台東海端鄉等族人共襄盛舉,現場座無虛席。花蓮農改場楊大吉場長表示,奇美部落是一個古老的部落,又被認為是阿美族文化發源地,至今仍保留許多傳統文化習俗。族人運用豐富自然景觀、傳統文化及泛舟資源,發展文化泛舟及深度旅遊體驗活動。此外,為了解決部落農業發展瓶頸,農業部所屬11個試驗改良場所共同執行「找回原力-原鄉生態永續新農業核心技術研發與擴散」綱要計畫,導入農業科技能量,在保種、生產、加工及休閒體驗、人才培育等面向輔導,近三年成果相當豐碩,為原鄉找到新出路,奇美部落正是其中的輔導部落。族人欲善用遊客消費潛力,開發其它作物加工產品,拓展銷售管道。另近年來運用山林資源及原民傳統生活,轉型發展獵人營,希望運用部落食材,開發原味的餐盒,提供遊客體驗獵人生活之餘,也能品嚐精緻而美味的風味餐,同時也期望加強對食品衛生及標章相關知識。本次依部落需求量身訂作課程,安排二級加工技術及三級休閒餐飲理論實務兼顧相關課程,包含食品加工及南瓜球加工實作、餐飲衛生安全及食品標示、獵人便當餐盒及菜色設計及實作等。花蓮農改場陳柏翰助理研究員分享食品加工及安全觀念,強化族人對食品管理及預防中毒知識。花蓮衛生局陳麗卿專任助理將課堂融入有獎徵答方式,吸引族人踴躍參與,提升餐飲衛生及食品標示觀念。動手操作的實作課程,特別受到學員喜愛。南瓜球製作簡單易學,不僅材料容易取得,器具也是家庭常用,讓學員迅速能學以致用。花蓮農改場陳柏翰助理研究員表示,南瓜球要達到漂亮外形,須注意輕壓次數及火侯控制。獵人便當餐盒及菜色設計由太巴塱紅糯米生活館劉燕玲經理教學,運用部落常用食材為主,在各組學員相互合作下,烹調出色香味俱全的美味餐點,成品令人垂涎三尺。奇美部落工班幹部丁文娟小姐表示,本次課程內容豐富且實用,南瓜球製作、獵人便當餐盒設計等課程,所用之食材大都來自部落所種植的農作物及野菜為主,不僅可以增加銷售契機,更能讓遊客體驗融合在地特色的趣味遊程,未來期待能夠為部落旅遊増添更多亮點。本則訊息提供人員新聞聯絡人電話:03-8521108轉1960e-mail:chengmu@hdares.gov.tw農業推廣課助理研究員林正木新聞聯絡人電話:03-8541881e-mail:jmt@hdares.gov.tw農業推廣科副研究員曾竫萌 發布日期: 113-08-06 更新日期: 113-08-06 花蓮縣 傳承與創新飲食文化 深化飲食連結農業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7 JUL 花改場辦理原力學堂-酒麴製作及保種繁殖班 找回馬佛部落釀酒文化 編號:1130705農業部花蓮區農業改良場為了振興部落釀酒文化,找回傳統酒麴製作及復育酒麴植物,113年7月17日在馬佛部落魚的家休閒農場辦理「酒麴製作及保種繁殖班」第一階段之課程,協助建立酒麴製作知識及植物繁殖技術,促進傳承與延續酒麴植物及釀酒文化。有馬佛部落及其他部落的族人踴躍參與,現場座無虛席。花蓮農改場劉興榮科長表示,為了解決部落長期農業發展瓶頸,農業部所屬11個試驗改良場所共同執行「找回原力-原鄉生態永續新農業核心技術研發與擴散」綱要計畫,透過導入農業科技能量,希望為原鄉找到新出路。無論在技術層面的保種、生產及加工,或是知識建立層面的農耕知識與飲食文化、數位典藏、人才培育、休閒體驗等不同面向,近三年輔導成果相當豐碩,部落已經出現轉變契機,未來仍會持續和部落打拼,再創另一成果佳績,達到提升部落經濟、促進青年回流目標。隨著阿美族酒麴製作技術逐漸流失,同時族人也意識到面臨斷層的危機,開始積極回復傳統酒釀文化技藝。本次課程依馬佛部落對傳統知識建立之需求,規劃酒麴製作及保種繁殖課程,由於酒麴製作需要時間發酵,因此本次課程分二階段進行,分別第一階段是7月17日及第二階段是8月1日。本次是第一階段課程,包含認識馬太鞍耆老傳承酒麴植物、傳統酒麴實作、食品衛生與安全-以酒釀為例等課程。師資陣容堅強,邀請具有酒麴教學經驗的法拉罕.阿蹦講師,她表示各部落製作酒麴所用之植物略有不同;除了在製作過程中要保持衛生乾淨外,還需特別注意在發酵過程的環境溫度控制,才能釀造出道位的味道。花蓮農改場陳柏翰助理研究員則表示,降低釀酒加工污染方法,菌種、水源乾淨、器具消毒、人員衛生等要注意。馬佛部落青年陳林俊佑表示,了解酒麴製作的長輩愈來愈少,而且酒麴植物也在部落裡逐漸消失,為了找回部落製作釀酒文化技藝,因此參與此次研習課程。藉此課程了解到傳統製作酒麴過程及植物運用,回去後會把學到知識推廣到部落,更希望在即將到來的豐年祭,族人能喝到傳統手作酒釀飲品,文化傳承的意義更為深遠。馬佛部落農友及族人表示,感謝花蓮農改場為部落文化振興盡心盡力,第一階段課程規劃相當滿意,除了酒麴製作及植物運用貼近部落文化外,酒麴製作講師更是由部落族人擔任,了解族人學習需求及方式,學習及溝通無障礙。第二階段將於8月1日辦理,將教授酒麴釀造及酒麴植物保種技術,期勉學員持續參與第二階段課程,獲得完整知識。本則訊息提供人員新聞聯絡人電話:03-8521108轉1960e-mail:chengmu@hdares.gov.tw農業推廣課助理研究員林正木新聞聯絡人電話:03-8541881e-mail:jmt@hdares.gov.tw農業推廣科副研究員曾竫萌 發布日期: 113-07-26 更新日期: 113-07-26 花蓮縣 傳承與創新飲食文化 深化飲食連結農業 地產地消永續農業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6 JUN 原力覺醒 活力再現-花蓮區農業改良場場慶暨開放日活動強強滾 編號:1130604農業部花蓮區農業改良場為推廣原鄉部落農業研發與輔導成果,於6月15日舉辦「原味漫遊 綠動食農」場慶暨開放日活動,活動內容豐富,食農教育寓教於樂,好吃又好玩,吸引了許多民眾參與,帶回滿滿原民傳統智慧的能量!楊大吉場長歡迎大家熱情參與,致詞時指出花蓮地區原住民是非常重要的族群,花蓮農改場長年推動原鄉農業輔導,近年在農業部大力支持找回原力計畫下,針對部落迫切要解決的問題,如傳統農耕智慧及珍貴物種,隨耆老凋零而逐漸流失,又如傳統產業面臨氣候異常及人力短缺的挑戰,花蓮農改場投入更多研究能量深入部落,復育流失的種原,保存傳統農耕知識與飲食文化,研發適合原鄉農業的調適技術、推動部落農遊及加工加值等研究與輔導,欣見部落青年回鄉傳承,將持續和部落一起合作,讓原力再現!陳駿季部長首先感謝吉安鄉陳進富總頭目和3位祭司為今天的活動祈福,及祈願花蓮農業更上一層樓及地震災後復甦振興。陳部長表示原住民天性樂觀,和祖靈、土地溝通無礙,因此自己對於原住民有另一份的感情,深感原鄉農業和一般平地的農業有很大的不同,從在農業試驗所時就積極推動原民農業至今,讚許花蓮改良場執行找回原力計畫成效良好,已經可以看到原力覺醒。陳部長特別感恩部落朋友守護土地的貢獻,生態才能維護及永續經營,因此,農業部致力從生產、行銷推廣等各方面來輔導原鄉農業,並導入科技創新,和原民朋友一起努力,讓錢進原鄉!花蓮農改場於活動當日公開表揚推動部落農業發展有功人員,推動部落試驗研究與推廣有功人員:張秀美、羅金龍、張華妹、林聰明、黃源泉、陳志明、練俊宏、葉昭巖、柯春伎、何成忠、蔣金英、曾玉山、徐從、都姆恩、陳美齡、陳怡伶;推動部落農產業創新加值有功人員:蘇秀蓮、劉燕玲、游淑娟、黃郁惠、蔡維翎、朱湘蓉、樂舞詩 拉后;推動部落農產業發展農民團體:宜蘭縣農會、三星地區農會、壽豐鄉農會、瑞穗鄉農會、富里鄉農會、有限責任花東部落農產品加工生產合作社;推動部落校園食農教育學校機構:月眉國小;推動部落農產業發展行政機關:秀林鄉公所;推動部落試驗研究與推廣終身貢獻:古新添。本次活動展出找回原力綱要計畫之研發與輔導成果和地區產業亮點科研成果,吸引民眾駐足瀏覽,包括:火蔥、山胡椒及樹豆之復育與生產技術研究、文旦早收技術深入部落、四南部落三星蔥保種及高麗菜產銷履歷輔導、山苦瓜新品種、以原民植物加強農田害蟲調節服務研究、原鄉產品多樣化開發、傳統農耕智慧數位典藏以及稻米、萱草、小果番茄、仙草之新品種研發、宜蘭地區特色甜瓜生產技術突破等。花蓮場首次推出的繪本「五色鳥的報恩」,也在當天公開展覽,以中文和族語雙語對照、圖文並茂,介紹太魯閣族傳統作物-山胡椒的傳統農耕知識,並伴有山胡椒盆栽展示,除了五色鳥的故事引起大人小孩的興趣,很多民眾驚呼原來山胡椒的植株長這個樣子。本次的食農達路岸系列活動,結合食農教育推廣原住民傳統農耕知識與飲食文化,報名場場額滿,邀請南安、織羅、貓公、撒固兒及大同大禮等部落族人解說傳統農耕與飲食生活,帶領民眾親身體驗了布農族傳統陷阱的製作及文化、葛鬱金傳統零食及雪花糕製作、阿美族傳統糯米釀製作、林投葉編織及阿里鳳鳳品嘗、竹筒飯製作及黃藤一日早餐籃編織,從動手中學習原民傳統智慧,充滿知性、趣味與成就感。此外,豐濱阿美族烤豬達人也來到現場,製作傳統烤大豬和血肉模糊湯,更是吸引民眾尋香而來、大排長龍,品嘗原汁原味的傳統美食。部落野很燴市集,花蓮及宜蘭部落青年及農民前來設攤共襄盛舉,包括:太巴塱紅糯米生活館、邦查農場、織羅米86、布農豆豆班、後山蕨起、小老闆合作社、金宅の手作、原汁原味、阿改玩生活有限公司、金岳莎韻部落廚房、喜浪鐵沐料理廚坊、SADO-砂荖部落、歌勒文傳工作室、Luma’80、山海正甜、五喵 Womeow Bake、明麗自然生態農場、邊界。花東 B&B/Food、宜蘭大學生物資源學院原住民專班、宜蘭青農聯誼會、花蓮縣原住民族野菜學校等,提供各式各樣原住民特色的主食、飲料、小吃與點心、加工產品及手工藝品,如:紅糯米野菜酒釀辣椒沙拉捲餅、刺蔥冬瓜茶、馬告香腸堡、布農雜穀餅乾、翼豆奶、Truku編織卡片及藤編器皿等,好吃又好買!花蓮場的原民作物保種圃-部落寶藏花園,當天開放參觀,民眾透過清楚的尋寶地圖,按圖索驥認識各種原民作物,例如:刺蔥全身長滿刺,葉子聞起來很香,種子可以做串珠吊飾的薏苡,果實長得像小南瓜,吃起來像苦瓜的輪胎茄。完成尋寶任務,開心兌換野菜苗,帶回家種植,成為保種小尖兵。還有轉化花蓮農改場試驗與輔導主題成為趣味體驗活動,包括:泰好玩射箭、小米麻糬製作、Ina的毛線球、苔進泥心、友善農田小兵立大功、農業淨零碳排新煮張、培育廉潔幼苗等,讓大朋友與小朋友玩得不亦樂乎,大呼不虛此行!本則訊息提供人員新聞聯絡人電話:03-8541881e-mail:jmt@hdares.gov.tw農業推廣科副研究員曾竫萌新聞聯絡人電話:03-8541881e-mail:jmt@hdares.gov.tw農業推廣科副研究員曾竫萌 發布日期: 113-06-15 更新日期: 113-06-15 花蓮縣 支持認同在地農業 珍惜食物減少浪費 傳承與創新飲食文化 深化飲食連結農業 地產地消永續農業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原味漫遊 綠動食農」2024年農業部花蓮區農業改良場場慶暨開放日活動6月15日精彩登場 編號:1130603農業部花蓮區農業改良場將於6月15日(星期六)舉辦「原味漫遊 綠動食農」場慶暨開放日活動,場區試驗研究成果開放大眾參觀,各項食農教育體驗活動採現場報名,歡迎民眾踴躍前來共襄盛舉。今年活動聚焦於推廣原鄉部落農業研發與輔導成果,以寓教於樂的方式引導民眾參觀及體驗原住民傳統農耕智慧與飲食文化,內容豐富多元,包括推動部落農業發展有功頒獎、部落藏寶花園巡禮、科技研發亮點成果展示、原民特色料理示範與品嘗、太魯閣族歌手白明光演唱母語歌曲、原民食農達路岸-原民傳統智慧解說與體驗、趣味體驗活動等,還有來自部落的各種農特產和手工藝品可以買回家!農業部為復振原鄉產業,於111年起執行「找回原力-原鄉生態永續新農業核心技術研發與擴散」綱要計畫,花蓮區農業改良場擔任統籌及執行單位,在轄區原鄉部落積極開展各項研發與輔導工作。有鑑於部落族人反映有關部落產業前景、特色作物種原流失、農耕智慧與飲食文化的斷層、原民特色作物栽培與病蟲害管理的技術缺口等問題,花蓮場著手導入科學技術解決問題,包括:種苗繁殖技術研發、生產技術優化、病蟲害整合性管理技術建立、省工機械與栽培模式開發,以及原民特色作物機能性與加工產品研發等,為原鄉農業找到新出路。本次活動將展出找回原力綱要計畫之研發與輔導成果,和花蓮場亮點研發成果包括:火蔥、山胡椒及樹豆之復育與生產技術研究、文旦早收技術深入部落、四南部落三星蔥保種及高麗菜產銷履歷輔導、山苦瓜新品種、以原民植物加強農田害蟲調節服務研究、原鄉產品多樣化開發、傳統農耕智慧數位典藏以及稻米、萱草、小果番茄、仙草之新品種研發、宜蘭地區特色甜瓜生產技術突破等。為推廣原住民傳統農耕知識與飲食文化,結合食農教育,本次規劃了食農達路岸系列活動,邀請各部落族人解說傳統農耕與飲食生活,帶領大家動手做,親身體驗原民傳統智慧的奧妙,包括:南安部落-部落獵人的1天、織羅部落-部落阿嬤的零食、貓公部落-伊娜的糯米釀、撒固兒部落-在河海交界處採集、大同大禮部落-高山上的農耕知識,還邀請豐濱阿美族烤豬達人,來現場製作原風烤大豬和血肉模糊湯,讓大家一飽口福。花蓮場也建置了原民作物保種圃-部落寶藏花園,展示種原蒐集利用研究成果,也讓大眾親眼見識各項原民作物的生長樣貌,進一步認識原民作物。此外,在花蓮場的伊娜廚房,特別安排了大廚上菜,邀請主廚應用原民特色食材,如樹豆、雨來菇、馬告、小米、山苦瓜及野菜等,進行傳統與創新料理示範,拓展原味料理新視野。原來這麼好玩體驗活動,轉化花蓮農改場試驗與輔導主題,成為趣味體驗活動,包括:泰好玩射箭、小米麻糬製作、Ina的毛線球、苔進泥心、友善農田小兵立大功、農業淨零碳排新煮張、培育廉潔幼苗等,讓大朋友與小朋友動腦、動口又動手。部落野很燴市集,邀集花蓮及宜蘭部落青年及農民來設攤,共有20個攤位,將於現場展售原汁原味的自家產品,並製作各種熟食,方便民眾現場採購食用。為鼓勵大眾支持原鄉美食、農特產及手工藝品,花蓮場推出滿額抽福袋的優惠活動,還有完成參觀蓋章集點即可品嘗原風烤豬。這麼有趣又好康的活動,大家千萬不要錯過囉!本則訊息提供人員新聞聯絡人電話:03-8541881e-mail:jmt@hdares.gov.tw農業推廣科副研究員曾竫萌新聞聯絡人電話:03-8541881e-mail:jmt@hdares.gov.tw農業推廣科副研究員曾竫萌 發布日期: 113-06-13 更新日期: 113-06-13 花蓮縣 培養均衡飲食觀念 傳承與創新飲食文化 深化飲食連結農業 地產地消永續農業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4 APR 樹豆的食農復興 機械採收走進原鄉 編號:1130406樹豆機械化採收技術實際走進原鄉。去年3月底農業部花蓮區農業改良場首次舉辦樹豆省工機械化採收技術觀摩會,位於花蓮縣卓溪鄉石平部落的有限責任花東部落農產品加工生產合作社許理事長便率領社員前來觀摩,並在會後表示對此技術相當感興趣,希望花改場能走進部落給予指導,讓部落樹豆栽培模式得以轉型。因此花改場也積極將技術帶入部落,以農業科技為在地產業提供科學解決方案,並透過部落行動學堂培訓原鄉農業技術人才。透過輔導部落以符合樹豆機械採收之規格化播種與田間管理來生產樹豆,推動原鄉傳統作物走向經濟生產的可能,並將樹豆栽培轉型初步成果於4月26日和合作社共同辦理觀摩會推廣。本項技術較傳統人力採收效率提升60倍,觀摩會除聚焦於樹豆機械化採收,更透過傳統樹豆料理及特色料理的分享,展現原住民傳統雜糧的飲食文化及創新多元利用。雖然觀摩會期間晴雨交織,但活動尾聲也是雨過天晴,透過實際觀摩,部落朋友更是豁然開朗,對樹豆生產再次充滿希望。活動最後合作社表示希望能從傳統文化中找尋部落產業發展的答案,期許藉由傳統雜糧生產方式的轉型及串連飲食文化的推廣提升部落農產業發展,並藉此創建與大眾溝通的橋樑,而花改場亦將持續扮演其強力後盾,提供往後生產技術上的輔導。本則訊息提供人員撰稿人電話:03-8521108轉2902e-mail:weichen@hdares.gov.tw作物改良科助理研究員陳緯宸新聞聯絡人電話:03-8541881e-mail:jmt@hdares.gov.tw農業推廣科副研究員曾竫萌 發布日期: 113-04-26 更新日期: 113-04-26 花蓮縣 支持認同在地農業 傳承與創新飲食文化 深化飲食連結農業 地產地消永續農業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3 MAR 火蔥!我們採收了! 月眉國小的火蔥食農教育,今天進入最為令人興奮的階段~ 全校學童當初自己種下的火蔥,如今也由他們自己來採收。 顆粒很大種得相當成功,這些採收的火蔥將會部分留種未來讓學童持續種植,以了解作物的生長方式及食用文化。而本場則是為月眉國小建立了一個標準的栽培模式,並形成一套可依循的食農教育,讓老師得以實際執行來教導學童獲得了火蔥的栽培及食農教育模式老師們也覺得獲益良多呢!耶!採收了!/本場原民研究室吳伊婷(左)解說火蔥採收及晾乾方式連一、二年級學童也會自己採收/早種或晚種會有大小顆的差異 發布日期: 113-03-13 更新日期: 113-03-13 花蓮縣 支持認同在地農業 傳承與創新飲食文化 深化飲食連結農業 地產地消永續農業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好香的火蔥葉煎蛋哪~火蔥傳統飲食與加工體驗 「哇,好香的味道啊!」煎蛋的香氣瀰漫在教室中,同學們全都興高采烈~ 這是月眉國小的火蔥食農教育課程,本次的主題是「火蔥傳統飲食與加工體驗」,教導學童們吃法及應用,同時還讓他們自己動手製作。 現場邀請到古枝梅Ina來示範傳統吃法,包括以 食鹽簡易醃漬_火蔥葉煎蛋。由於火蔥太嗆辣小朋友不太敢吃,但若以火蔥葉來做成煎蛋那便是老少咸宜了。在Ina的指導下,學童吃到自己動手做的煎蛋,開心不已,而且大家都學得很快,立刻就動手再做了第二次。 除此之外,現場也由本場加工研究室主持人陳柏翰,示範了裝罐糖醋的醃漬火蔥。醃漬過後的火蔥,減低了嗆辣味,變成酸酸甜甜的口味又是另一種火蔥新吃法。學童們於課程中不僅了解傳統吃法外,同時還認識了多樣的料理與食用方式,對於火蔥的印象更加深刻了。♦自己動手做煎蛋,沒問題/♦火蔥葉子捲起來沾鹽巴也是一種傳統吃法♦火蔥與煎蛋/♦哇,看起來就很好吃 發布日期: 113-01-22 更新日期: 113-03-07 花蓮縣 支持認同在地農業 培養均衡飲食觀念 傳承與創新飲食文化 深化飲食連結農業 地產地消永續農業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富里蘿蔔酸菜節-在地食材食農教育 花蓮縣富里鄉農會辦理蘿蔔酸菜節,現場活動包含拔蘿蔔、採芥菜、蘿蔔乾與酸菜製作。農會也準備了許多蘿蔔與酸菜製作的客家美食,有蘿蔔湯、蘿蔔糕、蘿蔔絲炒肉、酸菜包、菜脯雞、酸菜雞等佳餚,參與活動的遊客們每個都笑呵呵。富里鄉每年二期稻作收割後,農民會在農田裡種植蘿蔔,成熟後的蘿蔔可以販售增加經濟收入外,也可以製作出千變萬化的料理,進而深化了遊客對在地飲食的印象。除了蘿蔔外,芥菜也是本次活動的主軸之一。芥菜可是過年餐桌上不可或缺的重點佳餚,今日現場的食農體驗活動也增加了酸菜製作。撒鹽後的芥菜用腳踏至軟化,再層層放入甕缸,以石壓鹽漬,數週過後顏色轉黃、發出酸香,待拿出甕,就成了道地的「酸菜」,再經由曝曬風乾及瓶子保存後,華麗轉身為福菜及梅干菜,也是富里客家文化智慧與美味的完美展現。♦現場的食農體驗\♦現場踩缸秀♦醃製蘿蔔乾\♦經由曝曬風乾及瓶子保存的酸菜 發布日期: 113-02-01 更新日期: 113-03-07 花蓮縣 支持認同在地農業 傳承與創新飲食文化 深化飲食連結農業 地產地消永續農業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2 FEB 眾人守護的月眉部落火蔥採收了! 保種x食農x產地餐桌的美好旅程 編號:1130203你吃過月眉部落嗆辣的火蔥嗎? 每年1月到3月左右,是花蓮縣壽豐鄉月眉部落的火蔥產季,更是當地阿美族人外出遊子過年返鄉必嘗的家鄉味。為了支持原民地區農業發展,農業部推動「原鄉生態永續新農業核心技術研發與擴散」綱要計畫,在部落傳承傳統智慧的基礎下,投入科技研發,為原鄉找到新的發展可能。農業部花蓮區農業改良場(以下簡稱花改場)自110年開始研究月眉部落的重要經濟作物-火蔥,協助當地阿美族人解決病蟲害問題,並與壽豐鄉農會共同為火蔥產業永續發展佈局,於112年設置保種圃並辦理定植儀式分享科研成果,現如今保種圃在花改場、壽豐鄉農會與部落族人共同努力照顧下健康成長,已屆採收及留種時刻,月眉也陸續進入歡慶豐收的採收季節,該場與壽豐鄉農會和部落在113年2月21日辦理「月眉火蔥節暨食農教育推廣活動」,包括農糧署東區分署徐煇妃分署長、壽豐鄉公所曾淑懿鄉長、月眉國小廖仁藝校長、宜蘭大學陳怡伶教授和原民會等來賓前來參加,現場熱鬧非凡。 活動開場時,花改場楊大吉場長提到近年部落農民反映受劇烈天氣影響,火蔥管理出現問題,生產供不應求,故本場努力協助研發農業技術,並精選健康種球提供給部落栽種;壽豐鄉農會黃啟祥總幹事說明,火蔥是壽豐鄉原民部落重要的特色農作物,農會與花改場通力合作協助產業發展,今日能見證保種圃珍貴的種原擴散回饋到部落田區,並結合在地社區月眉國小食農教育的推廣,是非常有意義的事。活動中眾人共同見證保種圃的維繫與種球傳承的感動時刻,由邱頭目耆老帶領大家在火蔥保種圃前採收祈福,大夥一起在保種圃中開心採收,並看見花改場與月眉國小一起在食農教育從小紮根的努力,最後則以「產地餐桌-筷閃野美味」的料理品評來跟大家分享精采多樣的火蔥料理,為這場全國首次辦理的火蔥節活動帶往舌尖上的美味旅程。 在月眉部落,火蔥不只是農作物,更是族人餐食與土地情感的依託。由花改場和壽豐鄉農會協助部落族人將火蔥種球持續種植與擴展,是一種延續和珍視在地原民文化資源的重要工作。期待在花改場與壽豐鄉農會共同陪伴農友的攜手努力下,能守護原鄉文化傳承與發展在地產業新的希望。月眉火蔥的嗆辣滋味,是一年一會的春季限定,用傳統的方法沾鹽單吃,或用醋醃或配烤肉等肉類一起食用都相當適合,民眾若想嘗鮮,歡迎到原民市集逛逛,或直接與月眉部落的農友洽購。本則訊息提供人員撰稿人電話:03-8521108轉3200e-mail:yi-chen@hdares.gov.tw作物環境科副研究員兼科長蔡依真新聞聯絡人電話:03-8541881e-mail:jmt@hdares.gov.tw農業推廣科副研究員曾竫萌 發布日期: 113-02-21 更新日期: 113-02-21 花蓮縣 支持認同在地農業 培養均衡飲食觀念 珍惜食物減少浪費 傳承與創新飲食文化 深化飲食連結農業 地產地消永續農業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1 JAN 食農教育專業人員共同培訓課程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於8月11日辦理食農教育專業人員共同培訓課程。邀集有志取得食農教育專業人員的農友、農場、營養師、教師、協會、食品餐廳業者等,不同背景的推動夥伴共同參與。本日課程內容為食農教育政策的簡要說明、教學資源分享、申請專業人員的相關規定及推動案例解析的分組討論課程。學員除了藉此了解食農教育推動的內涵方向與現況更透過案例解析的討論來吸取經驗_組員間也能彼此認識交流。相信經過這次的課程,參加的夥伴都能增進一甲子的功力,在推動食農的路上也能彼此支持成長。 發布日期: 112-08-11 更新日期: 113-01-12 宜蘭縣、花蓮縣 支持認同在地農業 培養均衡飲食觀念 珍惜食物減少浪費 傳承與創新飲食文化 深化飲食連結農業 地產地消永續農業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共12筆資料,第1 / 1頁,每頁顯示20筆 全站搜尋 熱門搜尋 米 料理 國產農漁畜產品教材 蘿蔔 南瓜 進階搜尋 清除全部 全部收合 網站單元 選擇全部 清除全部 最新消息 全部 最新消息 活動訊息 全部 活動資訊 活動成果 培訓資源 全部 課程資訊 人才資料 學習資源 全部 臺灣農產地圖 食農知識庫 教案 教材 場域 食譜 計畫申請 全部 申請資訊 計畫成果 主題專區 全部 地產地消 關於食農 全部 全民的食農 食農教育推動 推廣成果 相關連結 全部 主題推薦 相關網站 縣市 選擇全部 清除全部 北部 全部 基隆市 臺北市 新北市 桃園市 新竹縣 新竹市 中部 全部 苗栗縣 臺中市 彰化縣 南投縣 雲林縣 南部 全部 嘉義縣 嘉義市 臺南市 高雄市 屏東縣 東部及外島 全部 宜蘭縣 花蓮縣 臺東縣 澎湖縣 金門縣 連江縣 機關 選擇全部 清除全部 中央部會 全部 農業部 農業部_農民輔導司 農業部_畜牧司 農業部_動物保護司 農業部_資訊司 農業部_秘書處 行政院 教育部 衛生福利部 文化部 環境部 原住民族委員會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 客家委員會 縣市政府 全部 臺北市政府 新北市政府 桃園市政府 臺中市政府 臺南市政府 高雄市政府 新竹縣政府 苗栗縣政府 彰化縣政府 南投縣政府 雲林縣政府 嘉義縣政府 屏東縣政府 宜蘭縣政府 花蓮縣政府 臺東縣政府 澎湖縣政府 金門縣政府 連江縣政府 基隆市政府 新竹市政府 嘉義市政府 農業部所屬機關 全部 農糧署 漁業署 動植物防疫檢疫署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 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 農田水利署 農業試驗所 林業試驗所 水產試驗所 畜產試驗所 獸醫研究所 農業藥物試驗所 生物多樣性研究所 桃園區農業改良場 苗栗區農業改良場 臺中區農業改良場 臺南區農業改良場 高雄區農業改良場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臺東區農業改良場 茶及飲料作物改良場 種苗改良繁殖場 產業 選擇全部 清除全部 農 林 漁 畜 休閒 六大方針 選擇全部 清除全部 支持認同在地農業 培養均衡飲食觀念 珍惜食物減少浪費 傳承與創新飲食文化 深化飲食連結農業 地產地消永續農業 三面六項 選擇全部 清除全部 農業生產與安全 農業與環境 飲食與健康 飲食消費與生活 飲食習慣 飲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