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階搜尋 清除全部 全部收合 縣市 選擇全部 清除全部 北部 全部 基隆市 臺北市 新北市 桃園市 新竹縣 新竹市 中部 全部 苗栗縣 臺中市 彰化縣 南投縣 雲林縣 南部 全部 嘉義縣 嘉義市 臺南市 高雄市 屏東縣 東部及外島 全部 宜蘭縣 花蓮縣 臺東縣 澎湖縣 金門縣 連江縣 活動類別 選擇全部 清除全部 農漁牧體驗 自然生態 廚食饗宴 地產地消 展覽/市集 講座/會議 比賽/徵件 線上活動 農業類別 選擇全部 清除全部 農 林 漁 畜 休閒 六大方針 選擇全部 清除全部 支持認同在地農業 培養均衡飲食觀念 珍惜食物減少浪費 傳承與創新飲食文化 深化飲食連結農業 地產地消永續農業 資料來源 選擇全部 清除全部 中央部會 全部 農業部 行政院 教育部 衛生福利部 文化部 環境部 原住民族委員會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 客家委員會 縣市政府 全部 臺北市政府 新北市政府 桃園市政府 臺中市政府 臺南市政府 高雄市政府 新竹縣政府 苗栗縣政府 彰化縣政府 南投縣政府 雲林縣政府 嘉義縣政府 屏東縣政府 宜蘭縣政府 花蓮縣政府 臺東縣政府 澎湖縣政府 金門縣政府 連江縣政府 基隆市政府 新竹市政府 嘉義市政府 農業部所屬機關 全部 農糧署 漁業署 動植物防疫檢疫署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 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 農田水利署 農業試驗所 林業試驗所 水產試驗所 畜產試驗所 獸醫研究所 農業藥物試驗所 生物多樣性研究所 桃園區農業改良場 苗栗區農業改良場 臺中區農業改良場 臺南區農業改良場 高雄區農業改良場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臺東區農業改良場 茶及飲料作物改良場 種苗改良繁殖場 8 AUG 越雙甲歡慶改制周年 茶改場以創新思維展現茶業永續生命力(已結束) 農業部茶及飲料作物改良場新聞稿中華民國113年8月3日越雙甲歡慶改制周年 茶改場以創新思維展現茶業永續生命力 農業部茶及飲料作物改良場(簡稱茶改場)於113年8月3日(星期六)歡度改制周年場慶(原121週年)。本場創立於1903年,迄今已有121年的歷史。民國112年配合農業部成立,機關改制成農業部茶及飲料作物改良場,茶改場長久以來擔任臺灣茶業研發先驅與產業推動的重要角色,改制後研究領域擴及飲料作物,為臺灣唯一的茶及飲料作物產業輔導專責機構。本(113)年度場慶活動主軸為『越雙甲・慶周年 智慧、多元、創新』,茶改場積累百餘年研發量能,兼顧產業鏈結與推動,成功推出多項茶業科技新技術,並以「新品種」與「新茶類」領銜登場,讓與會佳賓耳目一新。 農業部胡忠一次長說明「智慧韌性・永續安心」是農業部新推出的四大農業政策行動策略,尤其是上週凱米颱風過境帶來破紀錄的驚人雨量,更讓人理解極端氣候已是現在進行式,強化農業韌性已刻不容緩;而改制後茶及飲料作物改良場管轄國內茶、咖啡及所有飲料作物,也將配合本部行動策略,以智慧科技提升茶及飲料作物產業競爭力。茶改場場長蘇宗振表示,本場以循環淨零為目標研發多項茶業科技新技術,包含省工、低碳的新茶類製程及次世代茶飲加工技術,也推出智慧數位服務如臺灣茶葉生產資訊平台,皆有助打造臺灣茶產業成為永續韌性的產業,協助茶農成為具有高度專業的職業。「新茶類-臺灣橙茶」與「臺茶26號-豐鶴」聯袂發表揭開茶改場百年新序幕 茶改場場長蘇宗振表示,本次場慶以智慧、多元、創新為題進行活動主題規劃,首先(一)創新區的「新品種」與「新茶類」發表是一精彩亮點,臺灣第一個商用茶新品種「臺茶26號」具高產,具適合機械採收及茶湯滋味濃稠等特性,於場慶活動中辦理命名票選活動,最終以「豐鶴」雀屏中選,感謝民眾投下寶貴的一票,一同見證「臺茶26號-豐鶴」將為臺茶創造的新歷史;創新省工、低碳「新茶類」製程-臺灣橙茶,其利用機採茶菁研製重萎凋、適度炒菁揉捻並控制發酵之新茶類製程,具花果香、清爽圓潤之新風味,首度於場慶中辦理試飲,讓民眾親身品茗它的獨特風味。其次是(二)智慧區,展示本場在智慧科技服務上之研發成果,其中茶與咖啡分類分級數位化評鑑系統,將品質風味與分級指標結合,評鑑後可立即運用生成式AI產出風味評鑑報告書,將以數位科技引領產業革新;最後為(三)多元區,由臺灣咖啡風味輪及速萃調飲茶新型加工技術領銜,以多元思維開創調飲新模式,其中手沖速萃茶之新品飲方式更能貼近新世代的需求。蘇宗振場長進一步表示,本年度場慶與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聯手舉辦北部水土保持聯展,邀請全臺二十個單位共同參與,透過互動性遊戲讓參訪民眾認識水土保持的重要性;而看見部落原民發展協會也共襄盛舉,首度亮相臺灣茶食農教育體驗Tea House,在炎炎夏日中,帶給各位民眾戶外農遊新體驗。表揚茶產業傑出人士 以創新茶飲勾勒產業新願景 蘇場長說明,茶改場對臺灣茶產業發展有功人士予以公開表揚,今年度遴選6位茶產業傑出及特殊貢獻獎得主,包括陳仙如先生(埔中茶傳統工藝傳承者)、蘇文昭先生(鹿谷烏龍茶文化保存者)、吳秋伶女士(紅烏龍推手)、張文輝先生(四季春發現者)、陳茂淳先生(名間埔中茶文化保存者)及林馥泉先生(茶界宗師),特別感謝他們對臺灣茶產業發展與促進地方經濟繁榮的奉獻與貢獻。此外,茶改場邀請2024全國創意茶飲調製競賽得獎選手進行現場展演,以速萃茶為基底調製創意茶飲供民眾品嚐,讓民眾瞭解國產農產品與茶飲結合的無數可能性,而「最佳人氣王」票選活動由健行科技大學餐旅管理系獲獎,獨得新臺幣2萬元獎勵金。茶改場說明,配合農業部成立,茶改場轉型為「茶及飲料作物改良場」已逢周歲,臺灣茶產業面對極端氣候、農業勞動力下降、消費族群偏好轉變及國人對品質及安全需求增加等多重因素影響下,亟需產業升級與轉型,未來在科技研發與產業輔導面向上,將以健康、安全及快速即飲之「次世代健康茶飲」為領軍,讓茶及飲料作物朝向多元化蓬勃發展,為茶改場開啟下一個百年盛世奠基。新聞聯絡人:邱垂豐副場長 電話:03-4822059轉202 電子信箱:tres501@tbrs.gov.tw 蔡憲宗科長 電話:03-4822059轉601 電子信箱:tsung@tbrs.gov.tw 黃宣翰助理研究員 電話:03-4822059轉617 電子信箱:a1009@tbrs.gov.tw圖1、農業部胡忠一政務次長親臨茶及飲料作物改良場113年度場慶暨機關開放日勉勵本場持續創新研發。圖2、農業部茶及飲料作物改良場113年度場慶啟動儀式大合照圖3、「臺茶26號」命名票選活動以「豐鶴」雀屏中選圖4、農業部胡忠一次長體驗茶改場研發之速萃調飲茶圖5、農業部胡忠一次長頒發茶產業傑出貢獻獎,得獎人左起為陳仙如先生、蘇文昭先生、吳秋伶女士、張文輝先生(由張信鐘先生代領)、陳茂淳先生(由陳錫周先生代領)圖6、2024全國創意茶飲調製競賽「最佳人氣王」票選活動由健行科技大學餐旅管理系-晶凍金桔翡翠獲獎,左起茶改場邱垂豐副場長、大葉大學李世傑教授、健行科技大學沈育禎老師、茶改場蘇宗振場長、健行科技大學邱品汝同學、鍾欣庭同學、林思薇老師及茶改場加工科蔡憲宗科長。圖7、農業部茶及飲料作物改良場113年度場慶暨機關開放日圓滿成功表一、茶產業傑出貢獻獎及特殊貢獻獎得獎者與事蹟 活動日期: 113-08-02~113-08-03 全國 地產地消 展覽/市集 講座/會議 農漁牧體驗 茶及飲料作物改良場 7 JUL 「2024第一屆全國有機袋茶分類分級TAGs評鑑活動 」 報名日期延至7月27日,請抓緊報名機會(已結束) 為了拓展臺灣有機茶消費者族群及多元發展有機茶市場,由農業部農糧署、茶及飲料作物改良場(簡稱茶改場) 指導,台灣茶業感官品評發展協會辦理之「2024第一屆全國有機袋茶分類分級TAGs評鑑活動」自7月1日受理報名,期限至7月27日,報名資料下載位置為https://drive.google.com/drive/u/0/folders/16ntYDX8dNLyak9LLhvEeHQ5EdvScqu01,請有意願的有機茶農農朋友盡快報名。該評鑑活動將有機袋茶分為包裝及茶葉品質兩組產官學評審進行評鑑,通過袋茶的形式將其特色包裝、高品質、特色風味及安全健康的元素、多元發展推廣至國內外的不同族群消費者。評鑑活動依茶樣進行香氣及滋味詳述與分析,以及包裝的品牌形象、外觀設計、環保性、成本效益等,入選的有機袋茶茶樣可獲得「臺灣有機袋茶(特、精、優)選風味獎」獎盃、證書及TAGs評鑑報告書等,提供消費者不同飲茶需求及有機茶農更多種行銷方式。 為了說明本次有機袋茶分類分級TAGs評鑑活動之規則,有機袋茶之相關資源及注意事項,台灣茶業感官品評發展協會已於7月6日在協會臉書舉行線上說明會( 活動連結: https://shorturl.at/cvSzW ),有興趣的茶農朋友可觀看回放影片參加,並附上有機加工分裝茶廠的推薦名單提供農友參考(圖三)。評鑑活動預計於8月16日進行評鑑,獲獎的有機袋茶都可至臺灣茶TAGs風味平台 https://www.tags.org.tw/about.php 展售,也請消費者進行選購支持臺灣有機茶農,並喝到有臺灣茶分類分級系統(TAGs)品質鑑定的好茶,未來亦將舉辦媒合會,將所有好茶推廣至各大企業。圖一、「2024第一屆全國有機袋茶分類分級TAGs評鑑活動」報名表下載連結。圖二、「2024第一屆全國有機袋茶分類分級TAGs評鑑活動」各項活動時程圖三、有機加工分裝茶廠(場)參考名冊,請有意願茶農聯繫各有機加工分裝茶廠(場)了解分裝資訊。圖四、「2023年全國有機袋茶分類分級TAGs評鑑示範活動」有機袋茶包裝展示。 活動日期: 113-07-01~113-07-27 全國 地產地消 比賽/徵件 茶及飲料作物改良場 共2筆資料,第1 / 1頁,每頁顯示20筆 全站搜尋 熱門搜尋 米 料理 國產農漁畜產品教材 進階搜尋 清除全部 全部收合 網站單元 選擇全部 清除全部 最新消息 全部 最新消息 活動訊息 全部 活動資訊 活動成果 培訓資源 全部 課程資訊 人才資料 學習資源 全部 臺灣農產地圖 食農知識庫 教案 教材 場域 食譜 計畫申請 全部 申請資訊 計畫成果 主題專區 全部 地產地消 關於食農 全部 全民的食農 食農教育推動 推廣成果 相關連結 全部 主題推薦 相關網站 縣市 選擇全部 清除全部 北部 全部 基隆市 臺北市 新北市 桃園市 新竹縣 新竹市 中部 全部 苗栗縣 臺中市 彰化縣 南投縣 雲林縣 南部 全部 嘉義縣 嘉義市 臺南市 高雄市 屏東縣 東部及外島 全部 宜蘭縣 花蓮縣 臺東縣 澎湖縣 金門縣 連江縣 機關 選擇全部 清除全部 中央部會 全部 農業部 農業部_農民輔導司 農業部_畜牧司 農業部_動物保護司 農業部_資訊司 農業部_秘書處 行政院 教育部 衛生福利部 文化部 環境部 原住民族委員會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 客家委員會 縣市政府 全部 臺北市政府 新北市政府 桃園市政府 臺中市政府 臺南市政府 高雄市政府 新竹縣政府 苗栗縣政府 彰化縣政府 南投縣政府 雲林縣政府 嘉義縣政府 屏東縣政府 宜蘭縣政府 花蓮縣政府 臺東縣政府 澎湖縣政府 金門縣政府 連江縣政府 基隆市政府 新竹市政府 嘉義市政府 農業部所屬機關 全部 農糧署 漁業署 動植物防疫檢疫署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 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 農田水利署 農業試驗所 林業試驗所 水產試驗所 畜產試驗所 獸醫研究所 農業藥物試驗所 生物多樣性研究所 桃園區農業改良場 苗栗區農業改良場 臺中區農業改良場 臺南區農業改良場 高雄區農業改良場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臺東區農業改良場 茶及飲料作物改良場 種苗改良繁殖場 產業 選擇全部 清除全部 農 林 漁 畜 休閒 六大方針 選擇全部 清除全部 支持認同在地農業 培養均衡飲食觀念 珍惜食物減少浪費 傳承與創新飲食文化 深化飲食連結農業 地產地消永續農業 三面六項 選擇全部 清除全部 農業生產與安全 農業與環境 飲食與健康 飲食消費與生活 飲食習慣 飲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