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階搜尋 清除全部 全部收合 資料來源-單位 選擇全部 清除全部 中央部會 全部 農業部 行政院 教育部 衛生福利部 文化部 環境部 原住民族委員會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 客家委員會 縣市政府 全部 臺北市政府 新北市政府 桃園市政府 臺中市政府 臺南市政府 高雄市政府 新竹縣政府 苗栗縣政府 彰化縣政府 南投縣政府 雲林縣政府 嘉義縣政府 屏東縣政府 宜蘭縣政府 花蓮縣政府 臺東縣政府 澎湖縣政府 金門縣政府 連江縣政府 基隆市政府 新竹市政府 嘉義市政府 農業部所屬機關 全部 農糧署 漁業署 動植物防疫檢疫署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 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 農田水利署 農業試驗所 林業試驗所 水產試驗所 畜產試驗所 獸醫研究所 農業藥物試驗所 生物多樣性研究所 桃園區農業改良場 苗栗區農業改良場 臺中區農業改良場 臺南區農業改良場 高雄區農業改良場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臺東區農業改良場 茶及飲料作物改良場 種苗改良繁殖場 農業類別 選擇全部 清除全部 農 林 漁 畜 休閒 六大方針 選擇全部 清除全部 支持認同在地農業 培養均衡飲食觀念 珍惜食物減少浪費 傳承與創新飲食文化 深化飲食連結農業 地產地消永續農業 縣市 選擇全部 清除全部 北部 全部 基隆市 臺北市 新北市 桃園市 新竹縣 新竹市 中部 全部 苗栗縣 臺中市 彰化縣 南投縣 雲林縣 南部 全部 嘉義縣 嘉義市 臺南市 高雄市 屏東縣 東部及外島 全部 宜蘭縣 花蓮縣 臺東縣 澎湖縣 金門縣 連江縣 排序 更新時間 發布時間 7 JUL 2024 全國創意茶飲調製競賽 國產茶與農產品的邂逅 農業部茶及飲料作物改良場新聞稿 中華民國113年7月16日2024 全國創意茶飲調製競賽 國產茶與農產品的邂逅 農業部茶及飲料作物改良場 (以下簡稱茶改場)表示,為提升國產茶於現行茶飲之應用率,創造更多國產農產品與茶飲結合之可能性,及強化臺灣茶飲商品化行銷之理念,今(113)年與大葉大學共同舉辦「2024全國創意茶飲調製競賽」,以天然、健康、少糖、零化學添加為宗旨,並為使食農教育向下扎根,邀請全臺對茶調飲有興趣的大專院校及高中職學生以學生組參賽;此外,亦邀請茶產業相關業者(如知名手搖飲料店業者、大型飲料企業)及各地區農會參與社會組茶飲調製競賽,讓年輕學子在競賽過程中有機會與業者交流學習、互相切磋,以強化自身專業能力,對日後職涯發展都有相當的幫助。次世代健康茶飲採用最新研發速萃茶為基底展現國產茶多層次口感與新感受 茶改場場長蘇宗振指出,本場研發之「速萃調飲茶新型加工技術」生產之茶葉原料,其特色可有效提高萃取率,讓茶葉好喝的成分充分釋放,茶湯顏色穩定、原料均質,為適合茶飲調製之原料。為能提升臺灣茶飲之獨特性,以及測試商品化之可行性,本次調飲競賽之茶葉原料特別選用綠茶、紅茶及清香型烏龍茶等3種國產茶為基底茶,參賽者可運用各種國產農特產品(水果、蔬菜及花草植物)來強化、轉化、或修飾茶飲之風味。學生組冠軍作品「俯視山林」野薑花與清香烏龍茶的搭配協調度高,茶飲香味濃郁,加入氣泡增加整體口感,富有創意性,且調飲展演專業度高。社會組冠軍作品「愛楊梅烏龍速萃茶飲」以清香烏龍茶為基底,前段具梅子味,後段輔以楊桃口感,並以茶香收尾,加上微微的檸檬香氣,層次非常豐富,作品具特色,商品化可行性高。蘇宗振場長說明,國內茶飲消費風氣逐漸攀升,本場為提升國產茶的使用量,業已開發出低成本、高效萃取率及高品質之速萃調飲原料,生產成本可與進口茶抗衡,甚至較進口茶降低15%以上,加上近期命名的臺茶26號商用茶專用品種,更能有效提升茶產業的競爭優勢,藉此提升競爭力迎戰進口茶,讓消費者亦能暢快飲用國產的好茶。 參賽隊伍共分為社會組20組及學生組18校22組隊伍報名參賽,於7月16日假大葉大學辦理競賽,冠軍每組獎金壹萬伍仟元整、亞軍每組獎金壹萬元整、季軍每組獎金伍仟元整。經現場調製及激烈的競爭與產官學評審團的評定下,社會組冠軍由茶叄代-茗園製茶獲選;亞軍由茶之魔手獲選;季軍由飲饗力顧問及日茶提案獲選。學生組冠軍為美和科技大學/餐旅管理系獲選;亞軍為健行科技大學/餐旅管理系獲選;季軍為大葉大學/藥用植物與食品保健學系、餐旅管理學系及高雄餐旅大學/五專餐飲廚藝科獲選(表一)。 茶改場強調,速萃調飲茶加工技術有效建立茶葉萃取條件,讓茶湯香甜清澈,保有茶的本質,期能讓手搖飲市場吹起無糖健康風潮,讓消費者能回歸國產茶飲簡單實在的好風味,並確保次世代消費者的健康。新聞聯絡人:邱垂豐 副場長 電話:03-4822059轉202 電子信箱:tres501@tbrs.gov.tw 蔡憲宗 科長 電話:03-4822059轉601 電子信箱:tsung@tbrs.gov.tw 陳鈺楨 約僱技術員 電話:03-4822059轉632 電子信箱:tres1030@tbrs.gov.tw圖一、2024全國創意茶飲調製競賽學生組大合照。圖二、2024全國創意茶飲調製競賽社會組大合照。圖三、2024全國創意茶飲調製競賽前三名隊伍大合照表一、獲獎隊伍合影與作品 發布日期: 113-07-16 更新日期: 113-07-16 全國 支持認同在地農業 珍惜食物減少浪費 深化飲食連結農業 地產地消永續農業 茶及飲料作物改良場 1 JAN 推動茶葉食農教育 共同推廣臺灣好茶 文圖/ 產業服務科 羅士凱*、楊美珠、蘇宗振(* 電話:03-4822059 轉803)食農教育專業人員資格及培訓辦法已於112 年5 月4 日正式發布,申請者需參與農業部指定的食農教育專業人員共同培訓時數8 小時以上,其中完成5 小時實體課程「食農教育推動方向及實務解析」可申請食農教育專業人員,因此,本場配合政策特別舉辦食農教育共同培訓課程,以擴展茶飲相關食農教育理念。本場特於112 年6 月13 日及8 月8 日舉辦兩次食農教育培訓課程,合計約100人次。該課程特別針對學校教師及具有食農推廣經驗的農友進行培訓,內容豐富多元,食農教育共同培訓課程完成後可取得食農教育共同培訓時數5 小時的證書。活動吸引了許多參與者,一同朝推動食農教育,提升國人對於食物、農業、土地以及環境的認識努力。以茶葉為媒介 推廣食農教案本場第一次食農教育「茶葉食農教育種子教師培訓」,由桃園市國教輔導團綜合活動領域小組,帶領全市國中綜合活動領域召集人專業成長參加研習活動。活動參與者包括桃園市各校的校長和老師,還有綜合活動領域輔導團的召集校長蘇彥瑜、副召集校長蘇品如,以及退休召集校長黃麗米,與活動連絡人鍾翠芬老師,他們一大早就來到茶園,親自了解茶樹,摘下一片葉子放進口袋,到下午感受葉子散發的香氣變化。接著,本場產業服務科楊美珠科長精心策劃了一系列的課程內容,讓與會教師們對茶葉有更深入的認識。課程內容包括茶葉品種的介紹、不同茶葉與風味輪之間的關係、風味輪的習作,以及品飲綠茶、鐵觀音茶、紅茶、東方美人茶和龍泉烏龍茶等。本場第二次食農教育共同培訓課程中,則以深入的專業知識和實際案例為主要內容,課程首先進行茶園巡禮,接著由產業服務科羅士凱副研究員介紹食農教育專業人員培訓課程,並探討食農教育政策與法案;另外,下午課程由桃園市國中綜合活動領域輔導團專任輔導員鍾翠芬老師分享有關食農教材教案的設計;而產業服務科楊美珠科長詳細介紹特色茶風味輪,以及泡一壺好茶的技巧。最後由蘇宗振場長與學員們互動,學員們皆踴躍分享心得與討論,在知性及歡樂聲中完成結訓。這兩次參與活動的教師們也紛紛表示,這次研習活動帶給他們豐富的收穫。他們在茶葉食農教育方面獲得了新的知識和教學方法,並深刻體驗到茶葉的多樣風味和文化價值。教師們表示將把這些學習帶回校園,與學生們分享茶葉的故事和價值,進一步豐富教學內容,培養學生們的食農意識和品茶文化素養。 發布日期: 112-09-25 更新日期: 113-01-12 茶及飲料作物改良場 茶改場鼓勵年輕學子展現臺灣茶創意 開啟天然茶飲健康新浪潮 一、 2023 全國學生盃創意茶飲調製競賽 精采創意無限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茶業改良場( 簡稱茶改場) 為能符合現行茶產業年輕化及多元應用之需求,並且讓年輕學子有更多機會展現所學及創意,以培育新世代茶飲調製專業人才。今(112) 年特與大葉大學烘焙暨飲料調製學士學程共同舉辦「2023 全國學生盃創意茶飲調製競賽」,邀請全臺對調飲有興趣的大專院校及高中職學生,以天然、健康、少糖、零化學添加為宗旨,並以本場開發之「快萃商用茶原料加工技術」生產之綠茶、紅茶及清香型烏龍茶等3 種國產茶為基底茶進行茶飲調製競賽,全臺計有16 校30 組隊伍報名參賽。於5 月9 日經現場調製及激烈的競爭與產官學評審團的評定下,冠軍為景文科大李錠臻及江億元同學的的作品「Source of Life- 生命之源」獲選;亞軍為僑泰高中鍾佩珊及周楚薇同學的的作品「四季予茶」獲選;季軍4 名分別為美和科大林卓逸及吳盈蓁同學的作品「柚香見你」獲選,仁愛高農許家甄及江佳恩同學的的作品「雲朵上的小火龍」獲選,華梵大學柯柏丞及醒吾科大郭奕德同學的的作品「山林中最美的芬芳」獲選,建國科大吳芳穎及粘芷菱同學的的作品「國寶金絲雀」獲選。二、 適逢茶改場120 週年場慶調飲最佳人氣王大比拚今(112) 年度適逢茶改場120 週年場慶( 展期5 月26 日至27 日),本場邀請調飲競賽冠、亞、季軍共6 組獲勝隊伍於5 月27 日假本場120 週年場慶活動中進行頒獎,同時於現場調製參賽創意茶飲供民眾品嚐,並由民眾進行調飲最佳人氣王票選; 活動當日許多民眾熱情參與票選活動,對於國產農特產品能夠與茶如此完美結合都甚感詫異,十足體現了食農教育。經過一日激烈的票選競爭後,調飲最佳人氣王桂冠由仁愛高農許家甄及江佳恩同學獲得,並抱走兩萬元獎金,選手開心之餘也為本屆全國學生盃創意茶飲調製競賽畫下完美的句點。 發布日期: 112-07-26 更新日期: 113-01-12 全國 支持認同在地農業 珍惜食物減少浪費 傳承與創新飲食文化 深化飲食連結農業 地產地消永續農業 茶及飲料作物改良場 共3筆資料,第1 / 1頁,每頁顯示20筆 全站搜尋 熱門搜尋 米 料理 國產農漁畜產品教材 蘿蔔 南瓜 進階搜尋 清除全部 全部收合 網站單元 選擇全部 清除全部 最新消息 全部 最新消息 活動訊息 全部 活動資訊 活動成果 培訓資源 全部 課程資訊 人才資料 學習資源 全部 臺灣農產地圖 食農知識庫 教案 教材 場域 食譜 計畫申請 全部 申請資訊 計畫成果 主題專區 全部 地產地消 關於食農 全部 全民的食農 食農教育推動 推廣成果 相關連結 全部 主題推薦 相關網站 縣市 選擇全部 清除全部 北部 全部 基隆市 臺北市 新北市 桃園市 新竹縣 新竹市 中部 全部 苗栗縣 臺中市 彰化縣 南投縣 雲林縣 南部 全部 嘉義縣 嘉義市 臺南市 高雄市 屏東縣 東部及外島 全部 宜蘭縣 花蓮縣 臺東縣 澎湖縣 金門縣 連江縣 機關 選擇全部 清除全部 中央部會 全部 農業部 農業部_農民輔導司 農業部_畜牧司 農業部_動物保護司 農業部_資訊司 農業部_秘書處 行政院 教育部 衛生福利部 文化部 環境部 原住民族委員會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 客家委員會 縣市政府 全部 臺北市政府 新北市政府 桃園市政府 臺中市政府 臺南市政府 高雄市政府 新竹縣政府 苗栗縣政府 彰化縣政府 南投縣政府 雲林縣政府 嘉義縣政府 屏東縣政府 宜蘭縣政府 花蓮縣政府 臺東縣政府 澎湖縣政府 金門縣政府 連江縣政府 基隆市政府 新竹市政府 嘉義市政府 農業部所屬機關 全部 農糧署 漁業署 動植物防疫檢疫署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 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 農田水利署 農業試驗所 林業試驗所 水產試驗所 畜產試驗所 獸醫研究所 農業藥物試驗所 生物多樣性研究所 桃園區農業改良場 苗栗區農業改良場 臺中區農業改良場 臺南區農業改良場 高雄區農業改良場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臺東區農業改良場 茶及飲料作物改良場 種苗改良繁殖場 產業 選擇全部 清除全部 農 林 漁 畜 休閒 六大方針 選擇全部 清除全部 支持認同在地農業 培養均衡飲食觀念 珍惜食物減少浪費 傳承與創新飲食文化 深化飲食連結農業 地產地消永續農業 三面六項 選擇全部 清除全部 農業生產與安全 農業與環境 飲食與健康 飲食消費與生活 飲食習慣 飲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