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階搜尋 清除全部 全部收合 資料來源-單位 選擇全部 清除全部 中央部會 全部 農業部 行政院 教育部 衛生福利部 文化部 環境部 原住民族委員會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 客家委員會 縣市政府 全部 臺北市政府 新北市政府 桃園市政府 臺中市政府 臺南市政府 高雄市政府 新竹縣政府 苗栗縣政府 彰化縣政府 南投縣政府 雲林縣政府 嘉義縣政府 屏東縣政府 宜蘭縣政府 花蓮縣政府 臺東縣政府 澎湖縣政府 金門縣政府 連江縣政府 基隆市政府 新竹市政府 嘉義市政府 農業部所屬機關 全部 農糧署 漁業署 動植物防疫檢疫署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 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 農田水利署 農業試驗所 林業試驗所 水產試驗所 畜產試驗所 獸醫研究所 農業藥物試驗所 生物多樣性研究所 桃園區農業改良場 苗栗區農業改良場 臺中區農業改良場 臺南區農業改良場 高雄區農業改良場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臺東區農業改良場 茶及飲料作物改良場 種苗改良繁殖場 農業類別 選擇全部 清除全部 農 林 漁 畜 休閒 六大方針 選擇全部 清除全部 支持認同在地農業 培養均衡飲食觀念 珍惜食物減少浪費 傳承與創新飲食文化 深化飲食連結農業 地產地消永續農業 縣市 選擇全部 清除全部 北部 全部 基隆市 臺北市 新北市 桃園市 新竹縣 新竹市 中部 全部 苗栗縣 臺中市 彰化縣 南投縣 雲林縣 南部 全部 嘉義縣 嘉義市 臺南市 高雄市 屏東縣 東部及外島 全部 宜蘭縣 花蓮縣 臺東縣 澎湖縣 金門縣 連江縣 排序 更新時間 發布時間 8 AUG 從牧場開始的飲食旅程~畜試所8月27日舉辦114年畜產試驗所食農教育宣導講座-牛肉小學堂 「從牧場開始的飲食旅程~114年畜產試驗所食農教育宣導講座-牛肉小學堂」第三場次-牛肉小學堂圓滿落幕,講座開始由畜產試驗所黃振芳所長致歡迎詞;第一堂課程由黃任遠先生開始講解雞蛋主題食農教育的分享以及雞蛋食農多元教材導入推廣,讓學員了解雞蛋小知識與蛋雞的飼養方式,並認識雞蛋上的編號與相關的標章;第二堂課邀請到青年牧場陳玉嘉先生介紹牛肉小學堂,分享金門牛肉的牛隻品種以及飼養環境,運用金門高粱酒釀酒後的酒糟搭配牧草,做為飼養牛隻的飼料,牛糞堆肥發酵再利用種植牧草,再供牛戶使用,達到在地循環,友善環境的理念;下半場動手做課程由講師吳翊瑄小姐與學員親手體驗製作牛糞薰香,乾燥曝曬後的牛糞加入混合的檀木粉包,捏製固定成薰香,可替代做為蚊香或線香,透過講座解說與DIY牛糞薰香的製作,讓大家實際體驗到,化廢為寶,循環利用的概念。 發布日期: 114-08-29 更新日期: 114-08-29 臺南市 支持認同在地農業 深化飲食連結農業 地產地消永續農業 畜產試驗所 「幸福果入菜.幸福感上桌」—嘉義市食農教育帶您認識國產酪梨 嘉義市政府今(27)日於王田里集會所舉辦「食農教育在職訓練課程」,以「幸福果」酪梨為主題,吸引約30位學員熱情參與。課程結合專業講解與料理實作,帶領大家從認識國產酪梨品種、正確挑選到健康料理應用,讓這項營養滿分的在地好物,成為餐桌上的幸福滋味。 活動邀請農業部農業試驗所嘉義農業試驗分所助理研究員蔡惠文,憑藉十多年研究經驗,深入介紹國產酪梨的多樣品種與成熟判斷方式。蔡研究員指出,酪梨並非只有夏季才能享用,而是從6月至隔年2月皆有產季。她提醒,購買時應依品種與產地來判斷成熟度,以大拇指輕壓果皮感覺柔軟,才是最佳品嚐時機。她也建議透過簡單的「酪梨沙拉」或「酪梨牛奶」,即可輕鬆補充優質油脂,為飲食增添健康能量。 在料理體驗部分,由嘉義市餐飲職業工會附設職業訓練中心講師黃憲忠親自指導,帶領學員動手製作「輕食酪梨越式風味捲」,不僅示範酪梨的料理技巧,也分享保存方式,讓學員親身感受到酪梨清爽滑順的口感,以及應用於各式料理的多元可能。 酪梨原產於中美洲,引進臺灣栽培已逾百年,因果肉細膩滑順、營養價值高,被譽為「幸福果」。課程中,學員也學到許多專業知識,像是酪梨在食物分類上屬於「油脂類」而非水果類;種子是否晃動並非成熟依據;部分品種果皮不會轉色,轉色也不是唯一成熟指標。這些知識有效澄清常見迷思,幫助大家更精準地挑選與食用。 市府期盼透過本次課程,深化食農教育專業人員知識,並推廣「吃當季、食在地」的理念。支持在地農產,就是支持健康與永續,也為城市飲食文化注入更多創新與活力,讓幸福果「酪梨」真正走入家家戶戶的餐桌,成為日常生活中可持續的幸福滋味。承辦單位:嘉義市政府建設處農林畜牧科科 長:陳怜惠 電話05-2254321#234 0972-929538承辦人:陳俐婷 電話05-2254321#234 0978-151397 發布日期: 114-08-28 更新日期: 114-08-28 嘉義縣、嘉義市 支持認同在地農業 培養均衡飲食觀念 傳承與創新飲食文化 深化飲食連結農業 地產地消永續農業 嘉義市政府 汐止區農會食農體驗活動 體驗食農教育享農特產品優惠 【新北市訊】汐止區農會一年一度的「割稻體驗暨食穗知味動手玩食農」活動,今年將於8月23日(星期六)在汐止區農會休閒中心熱鬧登場,新北市政府農業局邀請民眾一同走進稻田、感受土地溫暖,體驗食農教育同時也可採買家中所需農特產品並享有優惠活動。汐止區農會於民國85年將原舊有糧倉改造成銀齡休閒中心,占地約2,300坪;民國109年開始以打造全齡式的友善環境為出發點,成功復耕300多坪的水稻田供民眾進行食農教育體驗,讓參與者感受最純粹的農家生活。除此之外,現場還有辦理米食與生態相關的手作活動,包括搗麻糬米食文化體驗以及微型生態瓶DIY製作,透過有趣的親子課程,引導學童認識農業與生態,傳遞食農教育寓教於樂,傳達永續理念,當天可於現場報名參加,參加資格為年滿7歲以上,費用每人100元,額滿為止。汐止區農會理事長曾忠信表示,此次農會也特別推出購物回饋活動,至8月22日前於農會各辦事處購買農產品,單筆消費滿300元即贈送50元購物金(限於8月23日活動當天消費使用)。活動當日至本會11個辦事處消費,單筆滿500元即可使用50元購物折抵券;同時推出有機商品特賣專區及青農展售有機農特產,用行動支持有機農業,邀請民眾一同來逛農會、享優惠。除了年度的插秧及割稻活動,平時也有依農作物時令辦理認識綠竹筍、蜂蜜等食農教育課程,歡迎民眾持續關注汐止區農會「汐心情」臉書官網獲取更多資訊。新北市政府農業局長諶錫輝表示,新北市致力推動農業健康市/式,持續推動有機、友善契作,降低碳排放,促進綠色消費,創造三生永續,與新北市各地區農會共同來打拼,不只為市民朋友提供最優質的農特產品,也替農友開拓通路,致力於推廣食農教育與綠色照顧,為當地農友、民眾及高齡長者提供貼心的服務和照護,將農業永續發展帶入社會責任的理念,創造綠色責任,也替市民朋友的健康努力奮鬥,建構農業、市民及生態共好的永續大健康環境。汐止區農會汐心情FB官網:https://www.facebook.com/hfa.for.farm 發布日期: 114-08-21 更新日期: 114-08-28 新北市 支持認同在地農業 深化飲食連結農業 新北市政府 草苺穩定生產從育苗開始 桃園場揭示五大關鍵管理重點 農業部桃園區農業改良場新聞稿草苺穩定生產從育苗開始 桃園場揭示五大關鍵管理重點(114年8月27日)健康種苗是草苺產業發展的根本,因為種苗健康與否直接影響田間栽培管理、產量、生產成本與農民收益。夏季為草苺育苗之關鍵時期,為確保苗株健壯、生育整齊並促進後續產期穩定,農業部桃園區農業改良場特別提醒農友,應同步重視苗期管理與定植前栽培介質消毒準備兩大面向,以提升整體栽培效率、強化植株健壯與降低病害風險。桃園場表示,為協助草苺產業永續發展,持續推動與輔導草苺育苗栽培管理技術,該場提出五項關鍵建議供農友參考。第一,選用健康種苗親株,避免病原傳播:建議選擇健康種苗作為育苗母株,應避免自行留苗,降低病原菌由母株帶入苗期的風險。其次,調節育苗場域微氣候,降低高溫逆境:雖然設施可有效避免雨淋,但在夏季高溫條件下,設施內部常出現溫度過高的情形,對苗株造成熱逆境壓力,建議適時搭配遮陰網、通風設備及微霧系統,穩定育苗環境溫濕度,有助於苗株健壯發育。第三,選用適宜介質,促進根系健康:應根據育苗場域選擇通氣性佳、保水保肥性良好的介質,以利根系健全生長。第四,病害預防與巡查管理:育苗期為病害侵染之高風險階段,應加強水分管理與設施內溫濕度監控,並定期巡視苗株是否有萎凋、病斑或枯萎情形,及早移除病株並施用推薦藥劑防治。最後,高架栽培介質與設施清園:定植前應澈底完成清園作業與介質消毒,可採熱水淋洗或太陽熱覆膜方式進行介質消毒處理,以預防土壤性病原菌殘留。桃園場強調,健康草苺種苗與潔淨的栽培介質,是穩定草苺生產的根本,若能提前落實種苗、介質與設施衛生管理,不僅能有效降低病害發生風險,更有助於提升後續田間作業的整體效益與品質。農業部桃園區農業改良場聯絡人:副場長 施錫彬 03-4768216分機101 行動0988-622-100新埔分場 副研究員 羅國偉 03-5894949分機12農業推廣科 副研究員 賴信忠 03-4768216分機410選用健康種苗做為親株,避免病原菌傳播風險選擇適宜乾淨介質,促進根系健康調節育苗場域微氣候,降低高溫逆境,並做好病害預防與巡查管理定植前澈底完成清園作業與介質消毒 發布日期: 114-08-27 更新日期: 114-08-27 臺北市、基隆市、新北市、桃園市、新竹縣、新竹市 支持認同在地農業 深化飲食連結農業 地產地消永續農業 桃園區農業改良場 從牧場開始的飲食旅程~畜試所8月22日舉辦114年畜產試驗所食農教育宣導講座-羊乳小學堂 「從牧場開始的飲食旅程~114年畜產試驗所食農教育宣導講座-羊乳小學堂」第二場次-羊乳小學堂,講座開始由畜產試驗所技術服務組林正鏞組長致歡迎詞;第一堂課程由黃任遠先生開始講解雞蛋主題食農教育的分享以及雞蛋食農多元教材導入推廣,讓學員了解雞蛋小知識與蛋雞的飼養方式,並認識雞蛋上的編號與相關的標章;第二堂課程邀請到乙木羊農牧黃怡菁小姐來介紹羊乳小學堂,認識羊常見的品種,與介紹羊隻牧場的生活,並介紹羊奶的好處;下半場動手做課程由講師與學員親手DIY羊奶起士,搭配新鮮的蔬菜與水果,讓學員品嚐到美味的食材,經由食農講座解說與DIY的結合,更能實際體驗到食農教育從產地到餐桌的理念。 發布日期: 114-08-25 更新日期: 114-08-25 臺南市 支持認同在地農業 深化飲食連結農業 地產地消永續農業 畜產試驗所 食趣農遊・漁人生活【五感育樂實驗室】系列課程 圓滿落幕! (16)日在澎湖縣林務公園管理所(水土保持戶外教室)辦理「食農教育」課程,以澎湖獨特的農業文化與耕作智慧為主軸,結合講座與體驗活動,帶領學員透過五感認識永續農業的價值,深入體驗澎湖在地農村文化✨本系列課程以「五感學習」為主軸,結合在地文化、農漁特色與永續理念,讓參與者親身體驗海洋永續及農業文化等內容,深度感受澎湖的土地記憶與島嶼智慧。課程中也特別邀請返鄉青年與在地團隊擔任講師,結合活化廢耕地、友善農法與種植的實務經驗,推廣永續農業與環境保護理念。透過感官體驗與寓教於樂的教學,引導學生認識澎湖農漁村文化,建立食農教育知識體系,並將對土地與海洋的尊重落實於日常生活中。☀️ 上午場|彎腰青年-黃士恩帶著對土地的熱情,藉由食農教育「澎湖小小農-耕作者&經營者」教具的帶入,讓傳統農業轉譯成一場場寓教於樂的體驗,一同帶領學員感受澎湖農業的溫度與課間蘊藏的耕作智慧,讓世代傳承,共同實踐永續環境的理念🙌🏻🌿 下午場|拐瓜劣棗-王曉嬋走進大自然,將拾起的枯枝落葉作為植物循環的天然養分,並結合本縣 #環境保護局 #廚餘有機堆肥,透過 #樸門農法 #厚土栽培 的實作,讓學員親手感受香草與土地的緊密連結,並從感官體驗中理解農作的生命力,同時引導學員將食農教育落實於生活中🪴📝澎湖縣政府農漁局表示,課程融合五感學習與體驗教學,讓民眾在親身參與中培養對農漁文化的認同,並提升環境永續與食育意識。未來也將持續與在地青年、協會、社區及團隊共同合作,推動更多元及貼近生活的食農教育課程,讓「從土地到餐桌」的理念深植人心,打造澎湖專屬的永續生活風景,發展更多兼具教育性與趣味性的課程。 發布日期: 114-08-16 更新日期: 114-08-25 澎湖縣 支持認同在地農業 培養均衡飲食觀念 珍惜食物減少浪費 傳承與創新飲食文化 深化飲食連結農業 地產地消永續農業 澎湖縣政府 走進客庄體驗食農文化 竹縣免費暑期青年志工營隊超夯 新竹縣政府教育局8月16日於芎林鄉鹿寮坑社區辦理第三場營隊活動「食客話語教育營」,以客家農村文化為核心,帶領青年走進社區,認識傳統產業與生活智慧。縣長楊文科鼓勵年輕世代用雙腳走進家鄉、用雙手參與改變,活動帶領青年朋友體驗米食多樣化與粄食模具的智慧,推廣客家傳統農食文化。為鼓勵青年深入認識地方、參與社區事務,教育局持續推動「青年培力及志願服務多元體驗營隊系列活動」,114年以「竹young青年探險家」為主題,推出16場多元活動與3梯次的志願服務營隊,期望透過實地參與、多元學習,厚植青年公共參與和地方認同力。教育局副局長林益洲為活動開幕,與青年探險家梁舒涵一同製作客家傳統粄食,推廣客家傳統農食文化。他表示,青年培力計畫是縣府青年政策中重要的一環,能夠促進青年公共參與、深化對在地的認同感。自111年推動以來,累計超過3000位青年朋友參與各類活動,展現出青年世代對公共事務與社會議題的積極回應。此次營隊自報名開放即額滿,顯示出青年參與熱度與活動吸引力。營隊以芎林鄉鹿寮坑社區為主要據點,呼應國家農村再生政策與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中「永續城鄉」的理念,透過一系列實作與體驗活動,讓青年在行動中理解農村價值與地方文化。在充滿熱情與互動的氛圍中,青年們不僅成為家鄉文化的體驗者,更轉化為推廣者與實踐者,讓志願服務精神落實於日常生活,也為地方注入創新與活力。新竹縣青年培力活動內容豐富多元,且全程免費,預計8月30日舉辦的「黑金傳說」將帶青年朋友深入寶山體驗享譽遠近的黑糖文化,親身參與從甘蔗採收到熬製糖漿的每一道工序,深入了解這項被譽為「黑色黃金」的地方特色產業,現正報名中至8月20日截止(報名連結:https://www.surveycake.com/s/aG8aK)。9月至12月的活動主題更多元,包含橫山古道探索、排球體育運動推展、十二寮地方創生工作坊、新瓦屋藝術實作及客家湯圓手作等活動,透過文化體驗與實地參與,激發青年對社會議題的關注與對家鄉文化的認同,進一步投入公共參與與志願服務行列。活動相關資訊可至新竹縣政府教育局青年事務科官方臉書粉絲專頁查詢,或加入「竹青Team2.0」LINE官方帳號(https://lin.ee/CwKqPF0),也可電洽新竹縣政府教育局青年事務科03-5518101分機2824洽詢。 發布日期: 114-08-16 更新日期: 114-08-25 新竹縣 支持認同在地農業 傳承與創新飲食文化 深化飲食連結農業 新竹縣政府 澎湖五感課程啟動!食魚教育引導感官學習海洋文化 昨(15)日由澎湖縣政府農漁局辦理「食趣農遊・漁人生活【五感育樂實驗室】」系列課程,首場「食魚教育」課程於馬公市「年年有鰆工作室」開設,結合澎湖獨有的海洋文化為核心,透過講座與實作體驗,帶領參與者從五感探索海洋文化與永續精神。上午課程由「離島出走工作室」分享石滬歷史與永續價值,並搭配石滬匠師體驗活動,讓學員實地體驗百年捕魚的文化技藝。下午課程則由「年年有鰆工作室」進行食魚教育課程分享與敲魚乾體驗,介紹澎湖傳統的魚乾製作與料理方式,讓學員從動手做中體會惜食文化與海洋資源的可貴。澎湖縣政府農漁局表示,藉由農業部的資源挹注及食農教育政策推動,讓大眾深入認識澎湖石滬文化背後蘊藏的智慧與價值,同時,透過五感學習模式與在地漁業文化結合的體驗設計,引導參與者了解早期漁獲的保存、初加工方式與相關經濟型態,讓食魚教育從「吃魚」出發,進一步連結到永續漁業、在地產業與海洋保育,以重新思考飲食與海洋環境議題。為推廣食農教育並深化民眾對澎湖農漁文化的認同,「食農教育」系列課程將於114年8月16日(六)於澎湖縣林務公園管理所持續辦理,相關報名表單將於8月上旬開放,歡迎關注「澎湖縣政府農漁局」粉絲專頁以獲得最新資訊。 發布日期: 114-06-16 更新日期: 114-08-25 澎湖縣 支持認同在地農業 珍惜食物減少浪費 傳承與創新飲食文化 深化飲食連結農業 地產地消永續農業 澎湖縣政府 澎湖農產品聯合成果展熱鬧登場 推廣「澎湖好農」安全標章 澎湖縣政府輔導縣農會12日在第三漁港國際廣場舉辦「澎湖農產品聯合成果展售活動」。現場展出「澎湖好農」及溯源認證的優質生鮮農特產品,並設有展售、品嚐及宣導共計50個攤位,吸引大批民眾前來參觀選購,現場人潮絡繹不絕。縣長陳光復、議長陳毓仁、議員許國政、呂黃春金、農漁局長陳高樑、澎湖縣農會總幹事陳邦碩等人共同出席,展現澎湖縣在推動安全農業上的豐碩成果,包括獲得澎湖好農及溯源認證的有機蔬果、美濃瓜、嘉寶瓜、白膜花生、澎湖菜豆等皆以半價促銷,讓消費者以實惠價格品嚐在地好滋味,實現「食在地、享當季」的生活理念。陳光復親自到場力挺農民,肯定大家的辛勞與用心,品嚐並選購許多健康、安全又美味的農產品。他強調,縣府會持續以實際行動支持在地農民,邀請民眾多選購澎湖在地好農產品,一起為澎湖農業加油。陳光復表示,農產品不僅要吃得健康,更要吃得安心。縣府長期與縣農會合作,從栽種技術到產品行銷全方位輔導農民,就是希望讓農民的努力被看見,讓優質農產品能走進大眾的餐桌。他指出,縣府積極推動「澎湖好農」標章制度,鼓勵農民申請認證,也鼓勵消費者優先選購有標章的農產品,支持在地農業發展,同時確保食品安全。農漁局表示,本次活動結合「澎湖好農」標章推廣成果,展出來自縣內獲得安全溯源認證的優質生鮮農特產品,標榜在地生產、無農藥檢出及可溯源,包括有機葉菜、美濃瓜、嘉寶瓜、南瓜、白膜花生、菜豆等減價促銷,還有加工農特產品等,讓消費者感受產地直送、零距離的澎湖味,現場還有豐富農漁畜美食品嚐,歡迎大家一起來體驗「食在地、享當季」。 發布日期: 114-07-12 更新日期: 114-08-25 澎湖縣 支持認同在地農業 地產地消永續農業 澎湖縣政府 白沙丁香魚季 白沙鄉農漁特產促銷活動-丁香季原訂7月5日舉辦白沙丁香季在丹娜絲颱風影響改期於7月11日順利舉辦,本活動已延續20幾年,深受廣大群眾支持,現場湧入數千人潮熱情參與。本所舉辦「丁香魚季」農漁特產促銷活動,活動現場設置多個免費品嚐攤位,提供新鮮丁香魚與在地特色美食,吸引眾多民眾前來共襄盛舉。現場邀請各機關設置宣導攤位、本鄉農漁特產販售攤位及一般市集攤位,展售白沙優質漁獲、優質農產與手工在地文創商品,買氣旺盛,民眾反應熱烈。舞台活動安排精彩表演節目,有赤崁辣媽熱舞、傳統民俗技藝、樂團演奏及本鄉樂齡表演「幸福白沙」曲目,帶動全場氣氛高潮迭起。夜晚則以壯觀的海上煙火秀為壓軸,照亮赤崁沙灘夜空,為活動畫下絢麗句點。本次活動成功結合農漁特產推廣與觀光行銷,不僅展現白沙鄉豐饒物產,也促進地方經濟與旅遊人潮。宋鄉長非常感謝縣府各局處協助,更感謝鄉民與旅客踴躍參與,未來將持續辦理更多優質活動,推廣在地特色,讓更多人看見白沙的魅力。 發布日期: 114-07-11 更新日期: 114-08-22 澎湖縣 支持認同在地農業 傳承與創新飲食文化 深化飲食連結農業 地產地消永續農業 澎湖縣政府 湖西風茹音樂季~茹夏之音˙樂動湖西 「2025澎湖國際海上花火節×茹夏之音・樂動湖西」聯名盛會,今(19)日晚間在湖西鄉沙港天后宮前廣場盛大登場,吸引大批人潮湧入,現場氣氛熱烈。活動特別邀請《一點草木》與《風城女孩》帶來動人的音樂演出,結合風茹主題、文創品牌與特色小吃所打造的「星空市集」,營造濃濃夏日風情。壓軸登場的長達12分鐘絢麗煙火秀,更將全場氣氛推向最高潮。澎湖縣長陳光復回到家鄉沙港,與民眾一同聽音樂、逛市集、品嚐美食,與警察同仁一起進行反詐騙宣導,和大家共同倒數迎接煙火升空,歡度美好的湖西夏夜。陳光復表示,風茹茶是湖西的在地特色青草茶,清涼解渴、口感獨特,深受鄉親及遊客的喜愛。近年,在縣府、公所與縣農會的積極推廣及技術輔導下,湖西的風茹人工栽培技術日益精進,種植面積目前佔全縣八成以上,其中白坑村更是主要產區。為了提升產品附加價值,相關業者更開發出風茹茶包、風茹茶凍、風茹奶茶等多元化產品,廣受市場好評,使風茹茶成為遊客造訪澎湖時的必喝飲品。陳光復指出,湖西不僅有風茹茶,還盛產蘆薈、花生、蔬果等多樣化農產品,還有口感彈牙、肉質鮮美的北寮「加網魚」漁產。此外,湖西擁有多處優美的自然景點,如林投公園、隘門沙灘、奎壁山摩西分海等,景色優美、風光迷人。在縣府與公所的共同努力經營下,透過活動推廣地方文化與旅遊亮點,讓鄉親及遊客更深入體驗湖西的美食與風光。未來,縣府會持續與公所攜手合作,為鄉親及遊客帶來更多豐富多元的湖西魅力。花火節地方限定最終場:7月25日(五),西嶼鄉《西嶼西遊記》,晚上8時,地點:三仙塔景觀台。 發布日期: 114-07-19 更新日期: 114-08-22 澎湖縣 支持認同在地農業 澎湖縣政府 第3屆首惜廚師甄選澎湖初賽結果揭曉 為推廣惜食理念、鼓勵民眾善用在地食材、減少廚餘,由環境部與澎湖縣政府指導、澎湖縣政府環境保護局主辦,並由澎湖縣政府農漁局、國立澎湖高級海事水產職業學校協辦的「第3屆首惜廚師甄選澎湖縣初賽」,於6月28日在國立澎湖高級海事水產職業學校圓滿落幕。競賽分為「惜食料理食譜組」與「惜食料理教案組」兩大類別,廣邀民眾參與實踐惜食精神。在料理食譜組中,參賽者以在地、當季食材發揮創意,並兼顧全食物利用與低碳烹調等原則,最後由蘇美玉的〈菊島絲情戀海卷〉奪下第一名。作品融合澎湖絲瓜與海洋食材,展現層次分明的味覺饗宴,並將代表本縣參加8月30日於高雄餐旅大學舉辦的南部分區決賽。在惜食料理教案組方面,參賽者需結合10項惜食理念設計課程,在現場進行教學展演,展現教學實踐力與推廣創意。最終由朱樹仁與廖泰康合力設計的《絲瓜不只煮湯!在地的絲瓜惜食課》脫穎而出得到第一名,將代表澎湖縣於8月16日至環境部參與全國決賽。該教案透過比較澎湖絲瓜與台灣常見絲瓜的差異,引導學生了解在地,並進一步珍惜食物。本次競賽吸引許多澎湖縣民眾與教育工作者關注飲食浪費議題,傳達「吃多少、煮多少」、「用全食材、愛惜資源」的核心價值。澎湖縣政府環保局表示,將持續推動惜食環境教育,期盼透過全民參與,共築淨零永續生活。第三屆首惜廚師甄選澎湖縣初賽各組前三名:惜食料理食譜組第一名 蘇美玉-菊島絲情戀海卷第二名 陳姿瑜-濃嶼湖島第三名 李富營-海鮮麵疙瘩惜食料理教案組第一名 朱樹仁、廖泰康 絲瓜不只煮湯!在地的絲瓜惜食課第二名 邱意婷、黃萱 打開冰箱門,看見惜食行動! 發布日期: 114-06-28 更新日期: 114-08-22 澎湖縣 支持認同在地農業 珍惜食物減少浪費 傳承與創新飲食文化 澎湖縣政府 世界海龜日海龜野放活動 藉由世界海龜日海龜野放活動,我們邀請嵵裡國小及澎南國中師生一同前來共襄盛舉,除海龜野放外,現在準備有獎徵答活動,讓師生能在趣味中學習海洋相關事務知識,亦有安排講師現場解說海龜的故事,以此來推廣海洋野生動物保育之觀念。活動參與人數計160人。 發布日期: 114-06-16 更新日期: 114-08-22 澎湖縣 支持認同在地農業 澎湖縣政府 114年食農教育專業人員共同培訓-食農教育推動方向與實務解析 食農教育法業於111年5月4日經總統公布施行,依據食農教育法第三條第五款清楚定義「食農教育專業人員」為有從事食農教育相關之教學、推廣、服務或諮詢之人員,農業部也於112年5月4日發布「食農教育專業人員資格及培訓辦法」,針對「食農教育專業人員」資格條件必須於申請前兩年內完成中央主管機關指定之食農教育專業人員共同培訓時數8小時課程,分成線上及實體兩部分,線上課程為「食農教育政策與法案說明」2小時、「食農教育專業人員申請規定與流程」1小時,實體課程為「食農教育推動方向與實務解析」5小時。本培訓與新竹縣政府農業處共同合辦。於今(114)年6月11日在新竹縣體育場-視聽教室辦理「113年食農教育專業人員共同培訓-食農教育推動方向與實務解析」,本培訓為實體5小時之課程,現場共有37位學員全程參與,課程內容由戴介三助理研究員講述「食農教育政策與法案簡要說明」,介紹食農教育政策法案與推動方向、食農教育教學資源分享、推廣食農教育架構、解析方式與討論說明;李婷婷助理研究員進行生產篇的案例介紹,播放《藕是一群農夫》、《暖男的菜籽學》、《臺灣香檬酸甜味》影片進行小組討論與解析;傅智麟副研究員進行團體篇的案例介紹,播放《志工耕耘全齡推廣》、《營養5餐午時對味》影片進行小組討論與解析;吳婉苓助理研究員進行校園篇的案例介紹,播放《芋見故鄉圓》、《小廚師與謝師宴》、《校園裡的解鎖課》影片進行小組討論與解析。課程最後由戴介三助理研究員主持綜合座談,此次座談聚焦於學員對食農教育專業認證的各項疑問,從申請資格、課程認證到實務經驗的認定,問題層層深入。許多學員已在推廣現場耕耘多年,但對制度的細節仍感陌生。 發布日期: 114-06-11 更新日期: 114-08-21 基隆市、臺北市、新北市、桃園市、新竹縣、新竹市 支持認同在地農業 培養均衡飲食觀念 珍惜食物減少浪費 傳承與創新飲食文化 深化飲食連結農業 地產地消永續農業 桃園區農業改良場 114年食農教育宣導人員基礎培訓課程初階班 今(114)年8月5-6日在本場樹林分場2樓大禮堂辦理「114年食農教育宣導人員基礎培訓課程初階班」,本次初階班課程主要依據臺灣師範大學林如萍教授所研提的食農教育三面六項為架構,內容包括食農教育政策說明、農業與環境、農業生產與安全、飲食與健康、飲食消費與生活型態、飲食生活與文化,希望藉此能提高食農教育推廣人力的知能,建立食農教育推動的專業支持體系。本次培訓課程全程參與共有49位學員。第一節課程由苗栗區農業改良場古金台助理研究員講授「食農教育政策說明」,帶領學員了解政策目標、意圖及未來發展方向,並掌握如何有效運用各項資源推動食農教育的實施。接著,在農業與環境課程中,林勇信副研究員講解農業生產與環境的關聯,並強調農業與資源永續的概念。此外,也介紹社會責任與倫理,以及全球糧食議題,讓學員了解農業與全球環境的緊密聯繫。下午課程由張志維技佐帶領學員學習飲食消費與生活型態,介紹當前的飲食消費行為、食品衛生與食品安全,並分享加工食品的製作與選購知識。強調地產地消的重要性,鼓勵學員支持當地農業,同時介紹綠色消費的理念,促使學員選擇環保且可持續的飲食方式。最後,李婷婷助理研究員帶來「農業生產與安全」專題,介紹台灣各地農業的生產特色,並講解現代農業的永續生產方法。此外,針對用藥安全管理與農藥殘留疑慮提供詳細解析,幫助學員提升對農產品安全管理的認識。第二天的課程首先由傅智麟副研究員以「飲食與健康」為題,深入講解不同生命階段的營養需求,並說明如何透過均衡飲食促進健康。他還探討飲食與慢性疾病的關聯,並分享預防疾病的飲食策略,強調養成良好飲食習慣的重要性。桃園區農業改良場戴介三助理研究員分享「飲食生活與文化」,重點說明飲食對健康的重要性,並探討愉悅進食的過程與餐桌禮儀的文化意涵。課程還涵蓋在地飲食特色及其文化傳承,並介紹全球多元飲食文化背景,讓學員更深刻體會飲食文化的價值。下午課程為都市農耕適栽作物資訊的應用,吳安娜分場長分享適合在都市環境中栽培的作物及其栽培技巧,並介紹如何應用現代農業技術來提高生產效益。讓學員學會如何在有限的空間內實現高效且可持續的農耕方式。楊雅淨副研究員介紹遠距澆水管理模組的應用,讓學員了解如何利用現代科技實現智能化灌溉,節省水資源並提升農作物的生長環境與生產效益。另外,由李婷婷助理研究員講解病蟲害有機友善防治技術,分享如何在不使用化學農藥的情況下有效防治病蟲害,並介紹各種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環保方法來促進可持續的農業發展。最後,戴介三助理研究員介紹食農體驗實作型教學模組,說明以甘薯為主題的遊戲紙牌規則,並請學員於說明後填寫問卷,以蒐集相關資料進行分析。此過程幫助學員對教學設計有初步了解,並作為後續研究依據。課程最後安排分組討論,各組成員由專業生產者、學校教師及食農推廣團體組成,針對課程內容分成五大議題,共同討論如何運用資源及素材開發教材,並提出推動食農教育的策略。透過農業界、教育界及實務領域的跨界交流,激發多元教學方式,進一步提升學員對食農教育的理念認知及實務操作能力。同時,此過程亦促進在地飲食文化的傳承與創新,實踐支持國產農產品消費及推廣健康飲食的生活方式。 發布日期: 114-08-05 更新日期: 114-08-21 基隆市、臺北市、新北市、桃園市、新竹縣、新竹市 支持認同在地農業 培養均衡飲食觀念 珍惜食物減少浪費 傳承與創新飲食文化 深化飲食連結農業 地產地消永續農業 桃園區農業改良場 114年食農教育專業人員共同培訓-食農教育推動方向與實務解析 食農教育法業於111年5月4日經總統公布施行,依據食農教育法第三條第五款清楚定義「食農教育專業人員」為有從事食農教育相關之教學、推廣、服務或諮詢之人員,農業部也於112年5月4日發布「食農教育專業人員資格及培訓辦法」,針對「食農教育專業人員」資格條件必須於申請前兩年內完成中央主管機關指定之食農教育專業人員共同培訓時數8小時課程,分成線上及實體兩部分,線上課程為「食農教育政策與法案說明」2小時、「食農教育專業人員申請規定與流程」1小時,實體課程為「食農教育推動方向與實務解析」5小時。本培訓於今(114)年3月26日在本場樹林分場二樓大禮堂辦理「114年食農教育專業人員共同培訓-食農教育推動方向與實務解析」,本培訓為實體5小時之課程,現場共有57位學員全程參與,課程內容由戴介三助理研究員講述「食農教育政策與法案簡要說明」,介紹食農教育政策法案與推動方向、食農教育教學資源分享、推廣食農教育架構、解析方式與討論說明;李婷婷助理研究員進行生產篇的案例介紹,播放《藕是一群農夫》、《暖男的菜籽學》、《臺灣香檬酸甜味》影片進行小組討論與解析;傅智麟副研究員進行團體篇的案例介紹,播放《志工耕耘全齡推廣》、《營養5餐午時對味》影片進行小組討論與解析;吳婉苓助理研究員進行校園篇的案例介紹,播放《芋見故鄉圓》、《小廚師與謝師宴》、《校園裡的解鎖課》影片進行小組討論與解析。學員們在座談中展現對食農教育的高度關注與實務經驗,卻普遍對專業人員申請細節感到陌生。討論過程中可見對制度的不確定性帶來的焦慮感。講師逐一回應問題,並提供後續查詢管道,幫助現場推動者逐步建立制度脈絡,也讓這份熱忱有了可延伸的方向。 發布日期: 114-03-26 更新日期: 114-08-21 基隆市、臺北市、新北市、桃園市、新竹縣、新竹市 支持認同在地農業 培養均衡飲食觀念 珍惜食物減少浪費 傳承與創新飲食文化 深化飲食連結農業 地產地消永續農業 桃園區農業改良場 114年食農教育共同培訓課程-臺北市專班 食農教育法業於111年5月4日經總統公布施行,依據食農教育法第三條第五款清楚定義「食農教育專業人員」為有從事食農教育相關之教學、推廣、服務或諮詢之人員,農業部也於112年5月4日發布「食農教育專業人員資格及培訓辦法」,針對「食農教育專業人員」資格條件必須於申請前兩年內完成中央主管機關指定之食農教育專業人員共同培訓時數8小時課程,分成線上及實體兩部分,線上課程為「食農教育政策與法案說明」2小時、「食農教育專業人員申請規定與流程」1小時,實體課程為「食農教育推動方向與實務解析」5小時。本培訓與台北市政府產業發展局共同合辦。於今(114)年4月17日在台北市農會禮堂辦理「114年食農教育專業人員共同培訓-食農教育推動方向與實務解析」,本培訓為實體5小時之課程,現場共有56位學員全程參與,課程內容由戴介三助理研究員講述「食農教育政策與法案簡要說明」,介紹食農教育政策法案與推動方向、食農教育教學資源分享、推廣食農教育架構、解析方式與討論說明;李婷婷助理研究員進行生產篇的案例介紹,播放《藕是一群農夫》、《暖男的菜籽學》、《臺灣香檬酸甜味》影片進行小組討論與解析;傅智麟副研究員進行團體篇的案例介紹,播放《志工耕耘全齡推廣》、《營養5餐午時對味》影片進行小組討論與解析;吳婉苓助理研究員進行校園篇的案例介紹,播放《芋見故鄉圓》、《小廚師與謝師宴》、《校園裡的解鎖課》影片進行小組討論與解析。課程最後由戴介三助理研究員主持綜合座談,學員們關注的焦點集中在食農教育專業人員的申請條件、流程和課程時數要求等問題。講師細心解答,協助學員們解決疑惑,讓大家對申請流程有了明確的理解。這也反映出學員們對成為專業人員的熱情,並為未來優化申請指引提供了實質的建議。 發布日期: 114-04-17 更新日期: 114-08-21 基隆市、臺北市、新北市、桃園市、新竹縣、新竹市 支持認同在地農業 培養均衡飲食觀念 珍惜食物減少浪費 傳承與創新飲食文化 深化飲食連結農業 地產地消永續農業 桃園區農業改良場 114年食農教育專業人員共同培訓-食農教育推動方向與實務解析 食農教育法業於111年5月4日經總統公布施行,依據食農教育法第三條第五款清楚定義「食農教育專業人員」為有從事食農教育相關之教學、推廣、服務或諮詢之人員,農業部也於112年5月4日發布「食農教育專業人員資格及培訓辦法」,針對「食農教育專業人員」資格條件必須於申請前兩年內完成中央主管機關指定之食農教育專業人員共同培訓時數8小時課程,分成線上及實體兩部分,線上課程為「食農教育政策與法案說明」2小時、「食農教育專業人員申請規定與流程」1小時,實體課程為「食農教育推動方向與實務解析」5小時。本培訓與新竹市農會共同合辦。於今(113)年6月04日在新竹市農會禮堂辦理「114年食農教育專業人員共同培訓-食農教育推動方向與實務解析」,本培訓為實體5小時之課程,現場共有34位學員全程參與,課程內容由戴介三助理研究員講述「食農教育政策與法案簡要說明」,介紹食農教育政策法案與推動方向、食農教育教學資源分享、推廣食農教育架構、解析方式與討論說明;戴介三助理研究員進行生產篇的案例介紹,播放《藕是一群農夫》、《暖男的菜籽學》、《臺灣香檬酸甜味》影片進行小組討論與解析;傅智麟副研究員進行團體篇的案例介紹,播放《志工耕耘全齡推廣》、《營養5餐午時對味》影片進行小組討論與解析;吳婉苓助理研究員進行校園篇的案例介紹,播放《芋見故鄉圓》、《小廚師與謝師宴》、《校園裡的解鎖課》影片進行小組討論與解析。課程最後由戴介三助理研究員主持綜合座談,學員雖然長期投入食農教育現場,卻對專業人員申請的條件、流程與課程要求仍感到模糊。部分人甚至第一次得知有此制度。講師以具體案例說明,協助理清脈絡,也讓制度設計者能更貼近第一線的需求與挑戰。 發布日期: 114-06-04 更新日期: 114-08-21 基隆市、臺北市、新北市、桃園市、新竹縣、新竹市 支持認同在地農業 培養均衡飲食觀念 珍惜食物減少浪費 傳承與創新飲食文化 深化飲食連結農業 地產地消永續農業 桃園區農業改良場 從牧場開始的飲食旅程~畜試所8月19日舉辦114年畜產試驗所食農教育宣導講座-豬肉小學堂 「從牧場開始的飲食旅程~114年畜產試驗所食農教育宣導講座-豬肉小學堂」第一場次-豬肉小學堂圓滿落幕,第一堂課程為張以恆副研究員開始講解雞蛋主題食農教育的分享以及雞蛋食農多元教材導入推廣,讓學員了解雞蛋小知識與蛋雞的飼養方式,並認識雞蛋上的編號與相關的標章;第二堂課邀請到高登畜牧場連有成先生介紹豬肉小學堂,從認識豬舍的飼養環境,讓學員動手畫出豬的家,並認識現代化的養殖日常與豬肉小知識;下半場動手做課程由講師與學員親手現包現煮豬肉水餃與肉丸湯,透過食農講座解說與DIY的結合,讓大家一同體驗食農教育從產地到餐桌的理念。 發布日期: 114-08-20 更新日期: 114-08-20 臺南市 支持認同在地農業 深化飲食連結農業 地產地消永續農業 畜產試驗所 強化食農教育人才知能 臺東農改場辦理「114年度食農教育專業人員共同培訓課程」 為強化食農教育人才知能,農業部臺東區農業改良場(以下簡稱臺東農改場)本(114)年8月19日,於區域教學中心舉辦「114年度食農教育專業人員共同培訓課程」,參加人員包含農會推廣人員、農民、家政班員、田媽媽、休閒農業區業者、學校教職員等共計36人,課程以「政策與專業並進、理論與實務結合」為核心,規劃政策解析、案例分享及教材應用等多元內容,期望建立具備專業知識及實務能力的食農教育人才庫。臺東農改場盧柏松副場長表示,臺東擁有豐富的作物種類,更兼具原民部落文化與多樣化的農業景觀,是最適合推動食農教育的場域。透過培訓課程,協助學員更有系統地規劃活動,使食農教育不只是農業的延伸,更是生活教育的一環,能讓孩子與民眾理解食物從產地到餐桌的過程,建立尊重土地、珍惜食物與支持在地生產的觀念。課程安排首先由農業部黃仕嵩科長帶領學員認識食農教育推動方向及其核心理念,並說明申請專業人員的資格及申請流程,鼓勵學員踴躍申請認可為食農教育專業人員,以利建立人才資料庫,回應日益增加的教育推廣需求。接續課程為食農教育推動實務解析,邀請在地青農廖家助先生及吳美樺小姐擔任講師,分別以校園與農場推動食農教育的經驗,引導學員瞭解於不同場域,面對不同的推廣對象時,如何規劃食農教育課程活動,並善用場域資源,使活動更貼近受眾需求。最後課程為臺東農改場張芳魁助理研究員說明專為食農教育設計的小米卡牌教具使用方式,藉由寓教於樂的互動遊戲,讓學員學習小米從產地到餐桌的完整流程。課後學員回饋,過去雖然理解食農教育的重要性,但在實際執行上常缺乏方法,此次透過案例學習與卡牌教具操作,瞭解如何把複雜的農業操作與飲食文化相關知識轉化為簡單有趣的活動,未來在校園或社區推廣時會更有信心。盧柏松副場長主持開訓農業部黃仕嵩科長說明申請專業人員資格張芳魁講師教學小米卡牌互動遊戲學員於課堂踴躍發言小組討論情形學員上台分享報告 發布日期: 114-08-19 更新日期: 114-08-19 臺東縣 支持認同在地農業 培養均衡飲食觀念 珍惜食物減少浪費 傳承與創新飲食文化 深化飲食連結農業 地產地消永續農業 臺東區農業改良場 共740筆資料,第1 / 37頁,每頁顯示20筆 1 2 3 4 5 6 7 8 9 10 ...37 下一頁 到第1頁第2頁第3頁第4頁第5頁第6頁第7頁第8頁第9頁第10頁第11頁第12頁第13頁第14頁第15頁第16頁第17頁第18頁第19頁第20頁第21頁第22頁第23頁第24頁第25頁第26頁第27頁第28頁第29頁第30頁第31頁第32頁第33頁第34頁第35頁第36頁第3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