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眼主根發達,土壤適應性強,可種植在各種土壤,以富含有機質、保水保肥力佳的土壤為最適合。主要開花期約在3月下旬到4月下旬,屬蟲媒花,在栽培區放養蜜蜂,可提高結果率;果實約在開花後5~6個月成熟。龍眼是常綠樹木,植株在充足的光照下有利生長。耐寒性高,全年抽梢3~5次,新梢萌發至成熟約需一個半月。[註01]
龍眼幼年期長,種子繁殖需6年以上才能開花結果,因此農民多以嫁接用砧木培育苗木為主,可縮短至4~5年結果。
在水源充足的情況下,龍眼全年均可種植,以春季為最好的定植時期。由於植株樹冠高大,如經濟栽培需植株矮化,行株距為5~8×5~8公尺,需視當地地形、土壤等情況調整,每分地約種植33~40株,以利將來整枝修剪等田間作業。
苗木定植後第一年,根系較少且弱,以少量施肥為原則。第二年後建議可開溝施用有機質肥料,促進根系生長並增加土壤透氣性。每隔3~4個月,每株可酌施氮肥或含氮量高的複合肥料100~150g,促進苗木生長。
結果園建議至少年施3次,基肥以施用有機質肥料為主,部份化肥為輔,以深施方法為宜。追肥則建議於抽穗開花後及幼果期施用,於雨後(或灌溉後)土壤濕潤狀態時,平均撒施於樹冠下周圍,可維持樹勢及提高果實品質。
冬季時適度乾燥,有利於龍眼花芽分化及冬梢控制。春季來臨時應補足充足水分,供應龍眼春梢生長、開花結果之所需。夏季雨水較多,需注意果園排水,如長期積水,會使植株根系腐爛,樹勢衰弱。
龍眼矮化可方便管理、節省勞力。矮化可直接以嫁接新品系或由逐年修剪矮化。矮化修剪由疏枝整理開始,選留3~5條粗壯枝為主枝,以四向周圍開展的主枝為主,每年修剪約1/3較高且向上的枝條。整枝修剪以春、秋進行為主,剪除衰老、枯死、重疊、徒長等不必要的枝條,以減少養分的消耗。開春可針對「矮化」、「疏花」進行修剪,宜在盛花期前完成;秋季的採後修剪則是建議在採收後至9月前完成,以利培養來年的結果母枝。
疏花是提高果實品質及避免隔年結果現象的重要措施,疏花適期為花穗花粒完整至母花開放前,可依樹勢進行至30%的花穗疏除。經疏花後,單穗著果率提高,但如結果過多,易導致果實大小不一或變小,為維持果實品質,可適時地進行疏果作業。
(圖片來源:臺南區農業改良場 周書立)
以人工採摘為主,折取果穗與結果母枝交界處(約果穗基部3~6公分處)。此處芽眼多,俗稱「葫蘆節」,為採收後抽發新芽的重要部位,手摘時應予以保留。果實採收後應迅速放於陰涼處,再進行整理分級。
(圖片來源:臺南區農業改良場 張嵐雁)
註01:龍眼栽培與利用,周書立、張嵐雁,臺南區農業專訊108期,2019年。
註02:龍眼良好農業規範(TGAP),農業部 農業試驗所編撰 2020 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