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特色
昨天我和家人去超市買了一塊鯛魚片,我們把它做成蒲燒鯛魚料理,很好吃耶!我很好奇這些臺灣鯛來自哪裡?
讓我來告訴你臺南、嘉義臺灣鯛的故事!
臺南、嘉義臺灣鯛(吳郭魚)
嘉義縣和臺南市是臺灣鯛(吳郭魚)產量最多的兩個縣市,以民國110年而言,全臺每10條臺灣鯛(吳郭魚)就有4條來自臺南市、3條來自嘉義縣!其中臺南市學甲區、六甲區以及嘉義縣義竹鄉、布袋鎮最為知名。為什麼這些地方盛產臺灣鯛(吳郭魚)呢?答案就在「在地特色小教室」。[註01]
在地特色小教室
快速索引
你吃過優質的吳郭魚品種──臺灣鯛嗎?臺灣鯛常做成蒲燒鯛魚和鹽烤鯛魚等料理,同時也是火鍋店裡常見的魚片種類。而其他種吳郭魚則常用醬油、糖和薑等調味成紅燒吳郭魚。
這些臺灣鯛的盛產地就在臺南市和嘉義縣,這裡溫暖的氣候很適合它們生長,而沿海寬廣的潮間帶則適合開闢成魚塭,靠近內陸的漁民會以淡水養殖,位於海邊的漁民則會引進海水,將海水混入淡水中,以半鹹水的狀態來養殖。
吳郭魚是一種環境適應力和繁殖力很強的魚種,遍及世界各大洲的熱帶地區,品種很多,而且能透過雜交產生更多種類。在臺灣,從民國35年起陸續引進不同品種養殖,後來漁民發現雄性吳郭魚的體型大、成長快,而且當魚群中只有雄魚時不會過度繁殖,能保留足夠的棲息空間,並減少飼料的消耗。[註02]
民國60年代時,漁民和研究人員都在努力研發,希望讓產出的魚苗全部都是雄性,其中住在臺南學甲的邱益華先生是成功培育出100%雄性魚苗的人之一。當時教育資源匱乏,邱先生在沒有經過學術訓練之下,透過不斷地繁殖試驗、解剖記錄無數條魚隻的構造,終於研發成功!不僅讓吳郭魚的產量變多,還將魚苗賣到日本。[註02,03]
隨著臺灣的育種技術提升,民國90年代將培育出的優質品種稱為臺灣鯛,並透過嚴謹的加工流程,將冷凍魚片賣到美國及歐洲各國,甚至有一位廖木發先生發展出可生食的生魚片商品,以高出將近兩倍的價格出口到日本,深受日本人的喜愛,讓臺灣鯛的名聲一時之間享譽全球。[註02]
然而好景不常,大約民國100年之後,中國及東南亞國家的吳郭魚養殖發展成熟,中國的產量是臺灣的29倍!原本美國市場上的冷凍魚片以臺灣鯛為主,現在大部分都是來自中國的吳郭魚。在地漁民們費盡心力,以提升魚肉品質與中國吳郭魚有所區隔,直到現在,臺灣鯛在國際魚市場上仍保有一席之地,雖然數量少,但是肉質鮮美、品質穩定。[註04]
近年來,在臺南市和嘉義縣有越來越多的漁民團體或企業,陸續獲得全球知名國際組織──水產養殖管理委員會(簡稱ASC)的認證,以及全球水產養殖聯盟(Global Aquaculture Alliance,簡稱GAA)核發的最佳水產養殖規範(Best Aquaculture Practices,簡稱BAP)。[註05,06,07]
其中BAP檢核項目多且標準高,對負責任漁業生產及永續目標要求嚴謹,認證標準包含的議題有:動物福利、生物多樣性保育、水土保持管理、藥物及化學品管理、食品安全、溯源性、社區和僱員關係等,例如:必須提供魚隻優質飼料及充足的棲息空間,並在不用藥及地下水的條件下保持乾淨的水質,確保魚肉有最好的品質;此外,不禁止鳥類捕食魚隻、不使用除草劑等對魚塭周遭的生態友善。雖然養殖成本較高,價格提高,但是深受歐洲及日本的青睞。
有些漁民雖然沒有申請認證,但是他們致力於養殖純淨高品質的臺灣鯛。他們會在放養魚隻前,透過整地和曬池來淨化池底土壤並培養藻類,等到放水及放養魚苗時,就有天然藻類作為飼料。此外,還會放入草魚吃水中雜草、白蝦吃池底殘餘飼料,藉此淨化水質。
等到臺灣鯛養殖成熟,漁民就會邀集工人合力將魚隻打撈上岸。大夥兒穿著青蛙裝,在魚塭裡放下漁網,接著慢慢將漁網縮小範圍,像是開出一條「星光大道」;由於網目有特定大小,小魚能逃脫漁網,網中只留下已成熟的大魚活蹦亂跳,等待漁民將其裝入水桶,再透過吊車拖吊上岸。
臺灣鯛從培育魚苗到養殖成熟,大約需要10個月的時間,整個過程需要種魚場培育適合的品種進行魚苗繁殖,魚苗孵化場將魚卵孵化成小魚,養成場將小魚餵養長大,以及加工廠將魚隻切片、去鱗、除刺及冷凍保存;這些養殖場大部分都位於學甲區、六甲區、義竹鄉及布袋鎮等地,就近分工合作。
每一片鯛魚片都經過眾人之手,各司其職努力生產出美味而且食用安全的魚肉。下次當你品嚐臺灣鯛料理時,你會不會記得臺南市和嘉義縣的臺灣鯛故事呢?
資料來源
註01:民國110年(2021)漁業統計年報
註02:臺灣鯛大王—邱益華先生訪談錄,薛月順,《國史研究通訊》第十期,2016年。
註03:漁業署-漁業推廣月刊第274期,2009年。
註04:吳郭魚全球與國內供需市場分析,詹滿色,海大漁推第48期,2018年。
註05:臺南市政府-南市臺灣鯛養殖領先全臺取得國際ASC認證
註06:農傳媒-經過ASC認證的臺灣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