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列印區塊:

食農教育資訊整合平臺

臺灣農產地圖

生產方式
我們吃的鱸魚是怎麼來的?該怎麼養殖鱸魚呢?
殖環境 [註01]

野生金目鱸和七星鱸是在海中產卵,幼魚會溯河到淡水域成長,因此養殖在淡水或低鹽度的環境生長比較好。

A
殖過程 [註02]

●七星鱸
  七星鱸的產卵季節在12月下旬至隔年2月上旬,每年2至3月間可在沿海捕到天然魚苗,經淡化後在淡水池中養成,並用飼料養成到12月,此時雄魚已成熟,而雌魚則需要等到4歲,卵細胞才會慢慢成熟。人工繁殖時,以3-4歲的七星鱸為對象,挑選出適合的雄魚、雌魚繁殖下一代。

 

  受精卵孵化時間會隨水溫升高而減少,剛孵化的魚苗缺乏游泳能力,仰賴卵黃和油球提供生長所需的營養。孵化後第20天起,會逐漸淡化至淡水中。如果是沿岸捕到的天然魚苗,就不能直接移入淡水,需要先慢慢改變鹽度,約5-7天完成淡化,讓七星鱸適應淡水生活。

 

 

●金目鱸
  金目鱸在3歲以前是雌雄同體,3歲以後雄性精巢開始成熟,等到6-8歲後,會轉變成雌性。養殖的金目鱸,因為食物充足,成長迅速,成熟年齡會提早。

 

  臺灣金目鱸繁殖季節在每年5月底至6月底,漁民會在金目鱸孵化十多天過後逐漸降低鹽度,2週齡後,鱸魚的成長差異會逐漸變大,如果發現有殘食現象就會進行分養,提高魚苗的活存率。而成魚養殖的風險較低,水溫越高,池魚的成長速度越快,一般的收成率約7至8成。

 

  另外金目鱸在低鹽分的環境下成長較迅速,又因純淡水養殖,肉質水分較高,增重較快,往往會產生臭土味及肉質鬆軟的現象。不過現在養殖都以人工飼料投餵為主,就比較沒有臭土味的困擾。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