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特色
今年端午節,我們全家到東北海岸踏青,第一次吃到一種甜品叫作石花凍,外觀和口感都有點像愛玉凍,但是有一種特殊的味道。
你知道嗎?石花凍是新北市和基隆市的特色甜品喔!之所以獨特,與它的原料──石花菜很有關係喔!讓我來分享故事吧!
新北市、基隆市石花菜
石花菜盛產於臺灣北部及東北部海岸,從新北市石門區,往東經過基隆市中正區,一直到新北市貢寮區,甚至延伸至宜蘭縣頭城鎮與貢寮區交界之處,都可以看到漁民販售黃白色的乾石花菜,或者熬煮乾石花菜做成的石花凍甜品;盛產季時還有機會看到,漁民剛從海邊採集上岸紫紅色的新鮮石花菜,如此獨特的景緻是在其他地方看不到的。
為什麼新北市、基隆市盛產石花菜呢?漁民採摘石花菜又有哪些精采的故事呢?一起來聆聽「在地特色小教室」吧!
在地特色小教室
快速索引
每到春夏兩季,來到臺灣北部及東北部海岸,都有機會看到攤商販售一種甜品,色澤深黃、半透明的樣子,口感滑順、Q彈像愛玉凍,冰鎮後直接拿湯匙挖著吃,或切塊加入糖水飲用,都很清涼消暑!這種甜品稱為「石花凍」。
石花凍只在北部及東北部海岸才吃得到,因為製作的原料──石花菜,主要盛產於北海岸地區,包括:新北市石門區、金山區、萬里區、瑞芳區、貢寮區,以及基隆市中正區,知名的產地為貢寮區馬崗及卯澳,以及基隆和平島及八斗子。在宜蘭縣大溪、大里、石城等地也有石花菜零星分布。
因為石花菜喜歡水質清、潮流暢通、鹽度較高的海域,多半生長在潮間帶的低潮線到潮下3至10公尺深的礁石上;而北部及東北部海岸正好提供如此的環境。通常海水越清澈、流動越快速的水域,出產的石花菜品質也會越好。[註01]
一般認為,臺灣人利用石花菜的風氣是從日治時期開始,受到日本人的影響,當時臺灣石花菜外銷到日本,提煉出洋菜並做成各種食品,例如羊羹,再賣到臺灣。[註01]
在日治時期,基隆和平島因為生產品質優良的石花菜而聲名大噪;每到春夏兩季石花菜的盛產期,就會有大約數百名沖繩漁民來到這裡採集,後來甚至定居下來形成沖繩人的聚落,雖然聚落已經在國民政府時期消失了,但可從史料中想見採收石花菜的盛況。[註02]
到了國民政府時期,臺灣持續出口石花菜到日本,而且發展出洋菜製造工業,民國四、五十年代許多漁民投入採收石花菜,其中有不少是漁村裡的婦女,當男性坐船出海捕魚時,婦女們就到海邊潛水採摘石花菜,賣給盤商貼補家用,現在尊稱她們為「海女」。[註01]
海女們穿著膠鞋,戴上頭套、手套及蛙鏡,腰間繫著採集網袋,便前往岸邊潛水;有些人會穿著潛水衣保暖,也有人保持以前的習慣,只穿便衣棉褲。
想擔任海女並不容易,不僅要熟悉海岸環境及海流特性,選擇安全的採收地點,還要體力好,在海浪不斷的推移中,潛入海裡採摘石花菜;整個過程約持續2~3小時,等到網袋裝滿時,再扛著約20公斤的石花菜上岸。
剛採收的石花菜呈現紫紅色澤,帶有濃濃的腥味,不適合食用。因此,必須經過反覆沖洗及日曬,逐漸褪去石花菜裡的色素及腥味,過程大約需要7天時間;當整體轉為黃白色澤時,就代表大功告成,漁民會將其捲成捆,裝入袋中販售。
最近幾年受到環境變遷的影響,石花菜的生長狀況不佳,再加上人工採摘石花菜,很費力又需要潛水技能,很少人再投入這項產業,導致產量逐漸減少。為了永續利用石花菜資源,政府訂定每年10月1日到隔年4月15日,在新北市萬里、瑞芳和貢寮等三處保育區內禁止採捕;平時在保育區採捕時,禁止使用潛水器材採捕。[註03]
想要拜訪海女、目睹洗曬石花菜的地景,或者在產地購買乾石花菜,不妨利用4月到7月這段時間,到貢寮區馬崗和卯澳,或基隆和平島及八斗子;尤其是農曆初一或十五前後,低潮線的水位特別低時,趁著退潮時分,到海邊觀察有沒有海女在岸上採摘的身影呢?
今日任務
新北市、基隆市的大朋友、小朋友,你們有聽過家鄉採摘石花菜的故事嗎?和朋友分享屬於你們的石花菜故事吧!
資料來源
註01:典藏海洋的前世今生,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潮境〉第2期,2014年。
註02:臺灣沖繩交流史論集,朱德蘭,遠流出版社,2016年。
註03:漁業署-資源保育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