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山好水的花蓮,許多人對它的第一印象是廣闊的田野,空氣新鮮無污染,也因此這邊的農牧業十分發達。瑞穗鄉發展酪農業的歷史已久,至今已變成當地重點產業之一,到底瑞穗酪農們是如何一步一腳印地走到今天全國知名的地步呢?讓我們一起從「在地特色小教室」來看看瑞穗牛奶的故事吧!





林京彰打造瑞穗鮮奶的傳奇
說到臺灣有產鮮奶的地區,很多人第一個聯想到的就是「瑞穗」。將瑞穗地區鮮奶推到國人眼前,使瑞穗與高品質鮮奶劃上連結的重要推手,不得不提到瑞穗牧場的董事長林京彰(原名林金章)。
林京彰原本學的是廣電,有一個電影人的夢,但當時電影的環境已不如電視,自稱西部片看太多的他,響應政府的號召,在民國57年時買下瑞穗農場現址,開始養肉牛,卻又因為紐澳牧草缺乏、進口飼料翻漲無力續養,只好收手。直到民國74年的一場颱風,林京彰聽著朋友發愁上百萬元的木瓜收成恐被颱風掃去,不知還能轉作什麼,林京彰就提議說:「飼乳牛啦,飼乳牛唔驚風颱啦!」在他眼裡,牧草在強風豪雨中頂多只有葉尾破損,沒兩天便仍直挺挺地繼續生長,還能讓乳牛產出白白的牛乳,是一件非常神奇的事。也就是這次的「木瓜效應」,啟動了瑞穗地區酪農業的發展。
一開始他們到屏東觀摩,自己規畫興建牛舍,赴美採購懷孕乳牛,由100頭開始飼養起。但因為對飼養乳牛一竅不通,牛舍規畫錯誤、飼養專業技術不足、未考慮防疫需求、達不到經濟規模而經營績效不佳,整個草創初期跌跌撞撞,甚至進口的牛隻也在短短半個月內死亡半數。
「既然是自己選擇的事業,就沒有什麼好抗議的」,林京彰在朋友的指導及自己的不斷摸索下,終於將牧場經營起來。民國77、78年他與產銷班班員將生乳交給統一收貨;民國83年起,他的產銷班連續三年獲得全國產銷班評鑑第一名。見時機成熟,林京彰在86年主動向統一提議,花蓮有好山、好水、好空氣,牛吃的又是新鮮的牧草,產出的鮮奶有清新的青草香,應該將東部所產生乳獨立出來、另立品牌行銷。統一企業接受了林京彰的建議,民國86年打出「瑞穗の牧場」品牌鮮乳,以高品質作訴求,亮眼的銷售成績,讓瑞穗鮮奶在市場上知名度始終不墜,也打造出如今的瑞穗鮮奶傳奇。[註04]
註01:瑞穗牧場
註02:花蓮縣瑞穗鄉公所
註03:天下雜誌-瑞穗─蝴蝶 螢火蟲 奇美部落
註04:農業部-從一無所有到做到最好--林京彰打造瑞穗牧場傳奇
註05:公視新聞網-鮮奶名氣響亮 瑞穗酪農思轉型
註06:小世界-乳牛飼養解密 小鮮乳大學問
註07:微笑台灣-花蓮瑞穗在地品牌 吉蒸牧場用大數據,打造65度C秀姑巒「LV鮮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