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階搜尋 清除全部 全部收合 資料來源-單位 選擇全部 清除全部 中央部會 全部 農業部 行政院 教育部 衛生福利部 文化部 環境部 原住民族委員會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 客家委員會 縣市政府 全部 臺北市政府 新北市政府 桃園市政府 臺中市政府 臺南市政府 高雄市政府 新竹縣政府 苗栗縣政府 彰化縣政府 南投縣政府 雲林縣政府 嘉義縣政府 屏東縣政府 宜蘭縣政府 花蓮縣政府 臺東縣政府 澎湖縣政府 金門縣政府 連江縣政府 基隆市政府 新竹市政府 嘉義市政府 農業部所屬機關 全部 農糧署 漁業署 動植物防疫檢疫署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 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 農田水利署 農業試驗所 林業試驗所 水產試驗所 畜產試驗所 獸醫研究所 農業藥物試驗所 生物多樣性研究所 桃園區農業改良場 苗栗區農業改良場 臺中區農業改良場 臺南區農業改良場 高雄區農業改良場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臺東區農業改良場 茶及飲料作物改良場 種苗改良繁殖場 農業類別 選擇全部 清除全部 農 林 漁 畜 休閒 六大方針 選擇全部 清除全部 支持認同在地農業 培養均衡飲食觀念 珍惜食物減少浪費 傳承與創新飲食文化 深化飲食連結農業 地產地消永續農業 縣市 選擇全部 清除全部 北部 全部 基隆市 臺北市 新北市 桃園市 新竹縣 新竹市 中部 全部 苗栗縣 臺中市 彰化縣 南投縣 雲林縣 南部 全部 嘉義縣 嘉義市 臺南市 高雄市 屏東縣 東部及外島 全部 宜蘭縣 花蓮縣 臺東縣 澎湖縣 金門縣 連江縣 排序 更新時間 發布時間 12 DEC 苗栗綠色食旅大賞發表暨食農教育與永續農遊推動成果發表會 因應全球永續發展趨勢與食農教育政策,苗栗縣政府於今日辦理「苗栗綠色食旅‧精選大賞」食農教育及永續農遊頒獎暨成果發表會,宣傳本縣「食農教育」及「綠色旅遊」推動之成果及表揚入選單位,縣長鍾東錦與立委邱鎮軍特助張朋輝、議員林寶珠、孫素娥、周玉滿、曾美露、廖秀紅、黎尚安、許櫻萍、議長機要秘書李文興、邱毓興助理李宗憲、苗栗市長余文忠、農業處長陳樹義及教育處長葉芯慧等共同頒獎表揚「食農教育主題競賽」及「綠色旅遊提案甄選」的得獎業者,期待整合本縣成果亮點推薦給企業、學校及旅遊業者,打造友好且永續經營的合作平台。農業處陳樹義處長表示,今年度積極輔導縣內休閒農業區與農再社區業者接軌學校與企業ESG之需求,與臺灣科學園區科學工業同業公會合作辦理企業媒合會、及踩線團活動,將縣內推動永續農遊的亮點業者推薦給竹科企業,建立友好的合作平台;此外,亦辦理食農教育踩線團,邀請在職教師踩線縣內食農教育亮點休區及社區,亦期待後續能媒介學校課程與休區、社區合作辦理戶外教學等課程。縣長鍾東錦指出,苗栗縣與桃園、新竹互為共同生活圈,近期在桃竹竹苗高峰會中,4位縣市首長在生活、教育及文化交流上有許多討論,我們都不斷在思考如何合作共好,一起給縣市民打造美好的生活。本縣今年度透過競賽獎勵鼓勵業者踏出第一步,針對經營缺失改善、優化服務品質,並且可以結合永續趨勢。苗栗縣將持續銜接世界趨勢與政策,不斷推動食農教育和綠色旅遊的創新發展,促進本地休閒農業和綠色旅遊產業的發展。本次食農教育獲選5案教案,獲獎為「金獎」春田窯休閒農場、「銀獎」為阿賢農場、「銅獎」為後龍鎮水尾社區及「佳作」玉順農創莊園、屋角咖啡,包含以上5件獲選教案,另外收錄14件教案成線上資料庫,及綠色旅遊5家入選業者包含三義鴨箱寶、喜妹娜哇有限公司、蜜鄉養蜂園及南江休閒農業區旅遊中心、三義鄉雙潭農業文旅產業發展協會,各補助金15,000元改善各業者場域,勉勵業者持續推動永續農遊,成為苗栗縣綠色旅遊示範點;除此之外,今年度針對食農教育與綠色旅遊,也積極輔導休區業者與學校或企業ESG銜接,在這邊也感謝台灣科學園區工業同業公會沈明發召集人、吳曉洋副召集人的支持,將苗栗縣優質的體驗與永續旅遊推薦給更多人認識。 發布日期: 113-12-19 更新日期: 113-12-27 苗栗縣 支持認同在地農業 傳承與創新飲食文化 深化飲食連結農業 地產地消永續農業 苗栗縣政府 2024學校教師至農遊場域食農教育體驗_南部場 由農業部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指導、台灣休閒農業發展協會主辦、社團法人大享食育協會執行的「農遊場域教師食農體驗團」活動,延續上場「農遊場域業者與學校教師媒合會」,將大家任務卡上填寫的最想實際體驗的場域進行計分,最終決選出兩家人氣場域。南部場體驗團獲選場域為思原生態農場及陽光果子。每場活動邀請約20位教師 / 營養師一同參與,藉由實際體驗食農教育活動方案,更進一步理解農遊場域的生態環境與食農教育推動現況,可作為往後規劃校外教學與戶外體驗學習課程之參考。文|洪啓傑圖|大享食育協會原定於10月5日舉行的體驗團南部場,因遭遇山陀兒颱風而延期。不巧的是,活動當週竟然又遇到天兔颱風帶來的降雨,讓人一度擔心場域狀況。但幸好在活動當天迎來大太陽,最終得以順利進行。抵達下車地點,由於遊覽車無法再進入,農場特地準備了小貨卡接送我們。在車上感受涼風吹拂,加上沿途滿眼皆是綠意盎然的植物,讓人心曠神怡。思原生態農場的羅條原先生為我們介紹了農場的發展歷史後,我們移動到魚池體驗捕撈吳郭魚。看似簡單的操作,實則挑戰性十足,長柄的大網操作起來並不輕鬆,機靈的吳郭魚還會躲入池邊的視線死角。但為了午餐的食材,大家反覆嘗試,終於成功捕獲足夠的數量。下一站前往溫室,這裡使用魚的排泄物作為肥料栽種蔬菜。採收方式不是直接拔起,而是用剪刀剪下,留下根部讓他繼續生長。我們採了白菜、空心菜、紫色地瓜葉等滿滿一袋帶回家。平常農場生產的食材也會送到火鍋店供應消費者,餐後廚餘再送回農場處理,從而達到循環。如此一來,不僅能享用安全美味的食物,還有效減少資源浪費。走出溫室,我們參觀了具有專利的生態植栽桶,這是一個充分發揮蚓菜共生概念的巧妙設計,將菜渣、果皮、咖啡豆等廚餘作為蚯蚓的食物,而蚯蚓會在土壤表層排便,可作為蔬菜的肥料,同時蚯蚓鬆土讓蔬菜根部能更好地吸收氧氣。但要注意廚餘要以去掉油脂的素食為主,因為油脂會使蚯蚓皮膚無法正常呼吸。回到室內,我們分成五組,分別用番茄、紅蘿蔔、九層塔、玉米、洋蔥製作雞蛋料理,彼此互相以料理的外觀及味道進行評分,看誰能奪得第一名!不僅有料理對決,我們也學習到雞蛋的許多知識,並有幸見到前一天剛出生的麝香豬,非常小巧可愛,連臍帶都還未脫落,讓人倍感生命的奇妙。下午,我們來到陽光果子,蕙玲熱情地為我們介紹田間的作物,包括薑黃和洛神等。我們走進棚子內,學習了鳳梨18個月從種植到收成的整個過程,包含鳳梨的品種差異與選購技巧。不僅學會了挑選拜拜用的鳳梨,了解應選擇葉子茂盛或外皮顏色偏綠的鳳梨,也得知如何通過敲擊聲音來判別鳳梨的風味:若發出「肉聲」,表示水分較多、甜度偏低;而「鼓聲」則代表水分較少、味道更甜。走入鳳梨田,地面因連日降雨而泥濘不堪,我們換上鞋套,小心翼翼進行鳳梨苗的栽種。首先鋪上一層黑色的抑草布,再挖起一些泥土用來覆蓋布,以防止被風吹走。接著拿鏟子將布上預留洞口內的土壤挖出,一定要挖至足夠深度,如此一來鳳梨苗才能穩定種入。最後再將周邊的土推回固定,確保苗不會輕易傾倒。返回棚子,我們挑戰用鳳梨葉的纖維製作手環。先用槌子輕敲葉面,然後用湯匙把葉子表皮刮掉,直到剩下一絲一絲的纖維,用剪刀修剪後把鳳梨吊飾與之組合,就大功告成了。過程中得注意使用湯匙的力道,若過於用力可能會將纖維給刮斷。最後我們品嚐農場特色的鳳梨甜筒。將鳳梨烤過之後,甜味更加濃郁,搭配起司片一起放在甜筒享用,這樣的組合宛如品嚐一款立體版的披薩,非常新奇!這道獨特的鳳梨點心可是只能在陽光果子吃到,令人回味無窮。南部場體驗團走入了真正的農場,親身體驗並學習第一線的農業知識。雖然前幾日的降雨造成土地泥濘,增加了挑戰的難易度,但讓人切身體會到大自然的力量,也感受到農夫的辛勞。場域連結:思原生態農場陽光果子 發布日期: 113-11-11 更新日期: 113-12-26 高雄市 支持認同在地農業 培養均衡飲食觀念 珍惜食物減少浪費 傳承與創新飲食文化 深化飲食連結農業 地產地消永續農業 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 2024學校教師至農遊場域食農教育體驗_北部場 由農業部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指導、台灣休閒農業發展協會主辦、社團法人大享食育協會執行的「農遊場域教師食農體驗團」活動,延續上場「農遊場域業者與學校教師媒合會」,將大家任務卡上填寫的最想實際體驗的場域進行計分,最終決選出兩家人氣場域。北部場體驗團獲選場域為香草野園及好時節休閒農場。每場活動邀請約20位教師 / 營養師一同參與,藉由實際體驗食農教育活動方案,更進一步理解農遊場域的生態環境與食農教育推動現況,可作為往後規劃校外教學與戶外體驗學習課程之參考。文|洪啓傑圖|大享食育協會從草叢中踏入一條秘道,一路前行穿過一座小橋後,我們來到了香草野園。說到大溪,大家一般會想到豆干,卻鮮少知道大溪其實是北台灣最大的韭菜產地。而在香草野園的故事館,得知這裡過去因大漢溪阻隔,需搭船才能抵達,這就是為何今天的體驗活動叫作「韭菜島大冒險」。導覽者林詹梃(小蝦)以地方文化為切入點,讓我們對大溪與韭菜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聽完小蝦介紹大溪的歷史與韭菜的特色後,我們進到韭菜溫室。大家發現這裡栽種了兩種韭菜,其中一種品種開著白色小花,另一種的花則不太明顯。我們使用剛學到的鐮刀技巧收割這兩種韭菜,秘訣是反手抓住韭菜,儘可能從最底部割下。之後進行揀選韭菜的步驟,剝除下外葉並去掉枯黃的葉尖。看著自己收割、挑選的韭菜,令人充滿成就感。但此時小蝦的靈魂提問卻令人深思:這把韭菜在市場你會不會買?然而舉手的只有寥寥幾人。事實上我們自己採摘的韭菜,不論顏色、外觀、大小都和市場販售的有一段差距,不禁令人反思:外觀不美麗的格外品,其營養價值雖不代表比較差,卻可能因為賣相不好而被消費者忽略,進而造成食物的浪費。接著我們清洗韭菜,與花生、橄欖油一起放入石臼,並用石杵將其捶打成青醬,最後將其塗抹在麵包上烘烤。當你青醬塗得厚,會感受到韭菜豐富的香氣與其濃郁的辣味;若塗得薄則可以感受韭菜單純的清香,充分展現韭菜的迷人風味。結束早上豐富的行程,下午來到好時節休閒農場。這裡不僅環境悠閒,還有各式各樣的體驗活動,因此吸引了不少遊客。當天場域中除了我們,還有其他參加不同活動的團體,整個農場洋溢著歡快的氣氛。導覽員一路帶我們認識這裡種類豐富的植物,月桃、香水檸檬、龍船花等形成優美的景觀,還有種植稻米的水梯田更令人印象深刻。接著我們體驗用構樹葉餵養羊及梅花鹿,還認識了黑水虻。導覽人員將一條條蠕動的小蟲放到願意觸摸的老師手上,並介紹黑水虻的厲害之處。在這裡會將生廚餘餵養蚯蚓,熟廚餘則交給黑水虻分解,達到剩食零廢棄的功效。不僅如此,黑水虻還能用於飼養蛋雞,提供雞隻足夠蛋白質,讓蛋雞能長得頭好壯壯。接著再將產下的雞蛋做成料理,而料理剩食再度交給黑水虻分解,如此一來便達成循環農業。雞隻除了有黑水虻作為點心,平日飲用山泉水,擁有充足的活動空間,還配有隱蔽的巢箱,讓母雞能安心下蛋。我們親手撿拾友善飼養的雞蛋,帶著滿滿的喜悅打包回家。活動尾聲,將我們生態導覽沿路蒐集收集的野薑花、地瓜葉等食材作為窯烤披薩的材。用自己親手採摘的食材做成的披薩,可是一般在外吃不到的口味。回程的遊覽車上,我們進行心得分享。有老師提到香草野園的韭菜青醬創意新穎,可以投入學校課程,幫助孩子接受韭菜。而且導覽過程具有故事性,從地方歷史延伸到傳統美食的文化;好時節的活動老少咸宜,適合各年齡層前來體驗,循環農業的介紹以及手工製作披薩的過程很有趣。整天下來的行程令大家收穫滿滿。場域連結:香草野園好時節休閒農場 發布日期: 113-11-11 更新日期: 113-12-26 桃園市 支持認同在地農業 培養均衡飲食觀念 珍惜食物減少浪費 深化飲食連結農業 地產地消永續農業 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 2024學校教師至農遊場域食農教育體驗_中部場 由農業部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指導、台灣休閒農業發展協會主辦、社團法人大享食育協會執行的「農遊場域教師食農體驗團」活動,延續上場「農遊場域業者與學校教師媒合會」,將大家任務卡上填寫的最想實際體驗的場域進行計分,最終決選出兩家人氣場域。中部場體驗團獲選場域為巧克力雲莊休閒農場及自然圈農場。每場活動邀請約20位教師 / 營養師一同參與,藉由實際體驗食農教育活動方案,更進一步理解農遊場域的生態環境與食農教育推動現況,可作為往後規劃校外教學與戶外體驗學習課程之參考。文|洪啓傑圖|大享食育協會原本一切安排就緒,沒想到活動當週就遭受山陀兒颱風的襲擊,打頭陣的南部場只得延期。所幸中部場影響較小,確認場地狀況無虞後,活動正常舉辦。活動當天大家在車站集合完畢後,便搭乘遊覽車前往第一站巧克力雲莊。一下車經理Eason就熱情地為我們導覽周遭環境,Eason介紹一旁的灌木叢長著黃綠色的圓形小果,原來是油甘。我們用手直接摘下,稍作擦拭便直接入口,略為脆口的口感,伴隨酸澀的味道,再仔細咀嚼卻有一股回甘,是十分獨特的味覺體驗。接著我們進入巧克力故事館,認識了巧克力的製作過程,從可可豆經多道工序,成為我們熟悉的巧克力製品,並了解它對人體的多種好處。隨後我們實際DIY裝飾自己的巧克力,但聽到剛剛的解說而嘴饞的我們,製作過程中實在忍不住偷偷嚐了幾口。巧克力雲莊的特色不僅有巧克力,巧克力DIY裝飾材料中的草莓果乾,正出產自他們的草莓溫室。雖然這個季節沒有草莓可以採,但草莓是怎麼種植出來的,這個疑問在這裡得到了解答。原來農夫會使用草莓的走莖,在盆栽中進行育苗,成長到一定階段後才會移到田間進行種植。此時不僅要注意土壤不能太鬆或太黏、種植的方向性,以及摘除掉老葉都是重要的工作,經過這些細心照料,才能種出我們愛吃的酸甜可口的草莓。結束早上豐富的行程,下午來到了自然圈農場,一走進來就看到了仙人掌、蘆葦、龍舌蘭的造景,明明身在臺灣,卻彷彿身處不同國家。這裡不僅有有機農場體驗活動,同樣也是露營的好去處。我們認識了許多香草植物,包括檸檬馬鞭草、薄荷、黃金串錢柳、羅勒等,導覽人員引導我們觀察每種香草的外貌,並讓我們摘下葉片,在手中搓揉並聞其香氣。隨後我們各自挑選自己喜歡的香草,洗乾淨後與糖水一起熬煮成香草糖漿,搭配我們親手烤製的木棍麵包,能充分感受到香草植物所增添的風味。接著我們進行昆蟲生態互動體驗,大型的竹節蟲雖然外貌驚人,但他不會飛更不會咬人。這堂課不僅考驗膽量,我們近距離觀察、接觸,而克服對昆蟲的恐懼,如此一來我們更能尊重生命,理解守護生態環境的重要性。回程的遊覽車上,我們進行心得分享,很多夥伴對於今天的體驗活動如何與學校課程結合提出自己的構想。此次團隊中有多位家政老師,大家都表示從手作課程得到了運用於課堂的靈感。相信這一天下來的實際體驗,讓大家滿載而歸,期待未來學校方能與農場成功媒合,讓孩子們有更多機會了解和珍惜農業文化、環境和生態,進一步提升食農素養。場域連結:巧克力雲莊休閒農場自然圈農場 發布日期: 113-11-08 更新日期: 113-12-26 苗栗縣 支持認同在地農業 培養均衡飲食觀念 傳承與創新飲食文化 深化飲食連結農業 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 都會農業技術與食農教育融合:前瞻技術與實踐經驗 農業部桃園區農業改良場新聞稿都會農業技術與食農教育融合:前瞻技術與實踐經驗113年12月20日「113 年都會農業技術暨食農教育實務應用研討會」今日(12月20日)於農業部桃園區農業改良場(以下簡稱桃園場)樹林分場舉辦,本次活動為桃園場與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共同主辦,邀請農業部資訊司郭坤峯司長等貴賓與會。桃園場近來積極連結科技研發及政策輔導,推動都會農業相關技術,本次研討會呈現農業在都會及教育場域政策推動、都會農業應用平台開發及創新技術、國中小食農教育實作案例分享、科教館導入智慧植栽照顧系統的應用,以及青農分享科技農業與食農教育的結合。研討會主題從政策、社會影響至實務操作層面,議題多元、內容豐富完整。「食農教育法」於111年公布實施,食農教育及都會農業成為當前社會關注的焦點。桃園場王毓華場長開場致詞表示,本次研討會從永續耕作到有機農業的發展歷程,為都會農業及食農教育未來提供新的思路及視角,促進產業深度合作及資源共享。開幕現場與會貴賓包含農業部資訊司郭坤峯司長、農民輔導司郭愷珶科長、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林如萍教授、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李耕雲主任秘書等,共同見證桃園場與食農各界近年相關計畫研發及推動成果。本次研討會邀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農業部農民輔導司、臺北市政府教育局、桃園市政府農業局、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青農團隊及本場相關領域專家進行專題演講,吸引產官學研專家、中小學食農教育人員、農業從業人員等逾100人參與。師範大學林如萍教授的演講指出,「永續發展」逐漸成為全民共識,創造共享價值CSV(Creating Shared Value)概念發展讓我們對食農教育帶來新的啟發。輔導司郭愷珶科長演講表示,食農教育強化農業與環境、飲食的連結,為發展永續農業、農業文化及知識傳承的重要基石,將持續推動食農教育專業人員的培訓及建立模組化的課綱發展。桃園場莊浚釗分場長專題演講表示,樹林分場臨近都會區,近來積極連結科技研發及政策輔導,推動都會農業相關技術,包括適栽作物檢索表、水分管理系統、肥料施用與病蟲害防治技術及校園落葉等堆肥化循環再利用,多項技術依校園需求協助建置及管理,目前已輔導北部各縣市71所學校,將都農技術與食農教育扣合,建立由產地至餐桌一貫化管理。本次研討會以「都農食農發展趨勢及推動」、「都會農業多元應用技術研發」、「都會農業研發技術導入場域應用」及「都會農業資源跨域服務體系」為主軸,分享食農教育政策推動及社會環境影響力、食農場域的栽培技術研發及成效、城市校園及科教館食農課程推動情形、創新農業服務與食農教育之結合等。研討會不僅涉及技術應用,更展示如何通過創新策略堆動食農發展,對於社會對食農教育的重視及應用具有重要意義。隨著農業技術迅速發展,食農教育的重視,生活、生態融合教育、文化的農業多元發展將成為都會綠色城市發展的重要一環,研討會成果將持續落實,擴散建立相關生態系。桃園場表示,「113 年都會農業技術暨食農教育實務應用研討會」已圓滿落幕,來自學術界、政府機構及實務界專家逾100人都深刻體會食農與都農推動與落實之成果。研討會活動參與熱烈 發布日期: 113-12-20 更新日期: 113-12-20 臺北市、基隆市、新北市、桃園市、新竹縣、新竹市 支持認同在地農業 傳承與創新飲食文化 地產地消永續農業 桃園區農業改良場 謝謝各位故事媽媽的努力 一起將山胡椒的香味散播各處 我們的繪本「五色鳥的報恩_山胡椒的生生不息」與新象繪本館合作,通過故事媽媽講故事將山胡椒的知識傳遞到各個國小當中。 佳民國小三四年級小朋友對族群文化有熱烈的討論,例如:太魯閣、阿美、泰雅、太魯閣等;小朋友也提問,山胡椒不同族群的發音;繪本中有動物的篇幅引起熱烈的討論,他們會分享看過或知道的動物、也分享一起到山上狩獵的經驗。小朋友大多有吃過馬告香腸,所以聞到新鮮的山胡椒種子時,大家很熱絡。由於討論太熱烈,故事進行一半就到了下課時間下一堂課大家可以繼續討論。 復興國小三年級,課程一開始,故事媽媽便將山胡椒種子給學童們聞味道。小朋友說,聞起來有檸檬、薑的味道。當他們聽到山胡椒種子會在土裡休眠10年後,小朋友的立即反應是:「那時候我已經19歲了!」、「10年我就長大了!」。而在下課後,小朋友便主動將種子種在教室門口的花檯中。 嘉里國小二年級,故事媽媽準備了乾燥的山胡椒,讓孩子們咬碎嚐嚐看味道, 有孩子回應味道很香很好吃,吞下之後再要了一顆又吃下去。有擔任護理師經驗的故事媽媽,擔心孩子們從沒吃過,腸胃會有不適應的反應,因此叮嚀孩子嚐完味道後,要記得吐出。 嘉里國小五年級,故事媽媽準備繪本中提到的調味料來引起小朋友興趣,分享每種調味料的功用,再帶出山胡椒種子,讓大家聞香,進而導入繪本故事主題,帶大家來認識山胡椒。 發布日期: 113-12-19 更新日期: 113-12-19 花蓮縣 傳承與創新飲食文化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從農田到課堂:桃園市永福國小的智慧農業之旅 樂農專欄從農田到課堂:桃園市永福國小的智慧農業之旅桃園區農情月刊 第305期 2024/12/15 發行樹林分場 戴介三、蔡詠竹 02-26801841分機109、210永福國小附設幼兒園 黃于軒主任 03-3875709#100桃園市大溪區的永福國小及其附設幼兒園位於風景宜人的鄉間,周圍被森林環繞,生態環境相當豐富。近年學校積極推動科技化農業,並在本場的協助下,與復興區青農王姿怡團隊合作,共同建置了智慧菜園,讓學生們能夠結合科技與自然,學習種植蔬菜的知識。在引入本場的資源前,老師們選擇作物的種類有限,作物多為不結球萵苣與半結球萵苣進行輪流種植,其他種類蔬果則因不清楚是否適合栽種而不敢嘗試。自引入本場「適栽作物檢索表」後,老師們可以根據季節變化與教學需求,選擇更適合栽種的作物,不僅讓菜園的作物種類變得更加多樣化,也使得老師能夠更有效地規劃作物的栽培時間。此外,隨著智慧灌溉系統的導入,解決了老師們過去澆水時面臨的困難,也避免在長假期間因無人照料而造成作物受損。以往老師們澆水時無法精確掌握土壤的濕度,容易出現澆水不均、過乾或過濕的情況,造成作物生長不良,照顧起來相當辛苦;且在寒暑假期間,因無人在校園照顧,常導致作物因乾旱而枯萎,雜草生長茂盛,讓老師和學生們感到挫折。隨著智慧灌溉系統的建置,澆水變得更加精準和自動化;無論是平日或是假日,系統都能保持適宜的土壤濕度,確保作物能夠在水分充足的環境下生長。這樣的科技化管理,減輕了老師們的工作負擔,即便在放假期間,作物也能夠持續獲得適當的照料,避免因為水分不足而枯萎,作物較以往長得更健康,產量亦明顯提高。學生們因此更有信心,對菜園的管理產生了更大的興趣,不僅提升學生對農業的瞭解,也讓他們體會科技與自然結合的潛力。在教學方面,智慧灌溉的導入,帶來了顯著的改善;老師們表示,以前他們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除草、澆水,甚至需要在教學時間以外,額外投入精力來維護菜園,這樣的農務工作耗費了大量的時間,成效卻不佳,教學品質因此受到影響。附設幼兒園的黃于軒主任亦表示透過手機、網路操控可以開關水源,灑水過程中可以讓小朋友們看彩虹,他們也十分開心,另外,在幼兒園期末展覽時,藉由分享智慧澆灌運作概念,可讓教職員、家長、國小生及幼兒園學童有更深入認識和瞭解。現在,智慧灌溉系統的運作大大減輕了老師們的工作負擔,讓他們可以將更多精力放在教學本身,尤其是讓學生們能夠專心觀察菜園裡的植物與動物,學習如何辨識植物病蟲害,並進行除草和病蟲害防治。此外,學生們也能夠花時間記錄和討論他們在菜園中的發現,這些活動不僅讓他們學到農業知識,還促進了團隊合作與思考能力的發展。在智慧灌溉的協助下,作物生長健康良好永福國小附設幼兒園小朋友們開心採收白蘿蔔永福國小學生體驗採收萵苣的樂趣 發布日期: 113-12-19 更新日期: 113-12-19 臺北市、基隆市、新北市、桃園市、新竹縣、新竹市 支持認同在地農業 珍惜食物減少浪費 傳承與創新飲食文化 深化飲食連結農業 地產地消永續農業 桃園區農業改良場 神農親傳弟子曾晧真榮獲第7屆百大青農殊榮:打造湖口有機鄉 青農報報神農親傳弟子曾晧真榮獲第7屆百大青農殊榮:打造湖口有機鄉桃園區農情月刊 第305期 2024/12/15 發行農業推廣科 洪巍晉 分機431財團法人農業科技研究院 賴師儀 分機438曾晧真自105年起向新竹縣湖口鄉吳文岳神農拜師,潛心學習有機蔬菜栽培管理技術。學習的3年間,不斷重複翻土整地、播種育苗及移植肥培等基本工作,為未來建立農場打下深厚的基礎。109年晧真建置5分地的「立安有機農場」,開始生產高品質的有機蔬菜。次年,導入省工農業機械,如育苗機、曳引機及直播機,農場可節省工時超過80%。同年立安有機農場加入新竹縣政府國中小學營養午餐有機蔬菜供應計畫,農場業績迅速步上正軌,蔬菜品質得到了市場的廣泛認可。為了進一步提高農場的生產效率,晧真自112年在本場的輔導下,導入智慧灌溉設施。這些設施能自動感應降溫,有效改善植株心部燒焦的情況。根據不同種植品項,自訂灌溉排程,降低氣候突變的影響,並搭配試算表運行,實現農場全自動灌溉。這一舉措大幅降低農場的人力成本,顯著提升生產效率和獲利能力。目前,農場的獲利可觀,5分地每年營業額可達400萬元以上。晧真深耕有機蔬菜事業,於113年獲得湖口鄉青農們的肯定,當選新竹縣青農聯誼會湖口分會會長。在擔任會長期間,晧真建立有機蔬菜經理人制度,一方面協助青農轉種有機農作物,另一方面由培訓後的經理人協助接洽各大實體通路及電商,帶動地區青農發展有機農業。未來,晧真希望能持續導入農機代耕服務,活化湖口鄉農地,並持續創造工作機會,吸引青年回鄉發展有機農業。我們期待晧真未來能持續為湖口有機農業帶來更多亮眼成就。本場姜金龍科長(左)至立安有機農場貼紅榜,祝賀曾晧真(右)榮獲第7屆百大青農立安有機農場有機蔬菜深受湖口地區消費者的喜愛本場113年辦理設施葉菜智慧灌溉觀摩會活動,曾晧真導覽解說農場智慧灌溉設備操作方法立安有機農場智慧灌溉設備(曾晧真提供照片) 發布日期: 113-12-19 更新日期: 113-12-19 臺北市、基隆市、新北市、桃園市、新竹縣、新竹市 支持認同在地農業 傳承與創新飲食文化 地產地消永續農業 桃園區農業改良場 第34屆全國十大神農及模範農民 第34屆全國十大神農及模範農民桃園區農情月刊 第305期 2024/12/15 發行農業推廣科 傅智麟 分機 430太開心了,農業界奧斯卡獎揭曉囉!本場輔導轄區-桃園市八德區邱冠鈞先生榮獲第34屆全國十大神農殊榮,新竹縣竹北市許豐立先生及新北市汐止區蔡旭志先生等2位榮獲第34屆全國模範農民殊榮,可喜可賀,本場以您們為榮。邱冠鈞先生傳承父親邱清寬,全心投入農業,創新農業經營管理,組織成立有限責任桃園市桃城蒔菜農業生產合作社,堅持生產高品質產銷履歷蔬菜,建立自有品牌「桃城蒔菜」、豐蒔光(飲食文化)、七桃蒔(食農教育)等,以智慧化高科技葉菜農場,贏得鼎泰豐、王品等連鎖餐廳信任與青睞;並以現代化、機械化、規模化,創建全國知名智慧農場示範場域,帶動產業轉型與發展數位化之智慧農業。冠鈞和優佳夫妻二人同心,為落實永續農業,堅持病蟲害綜合性管理(IPM)環境保全型農業,以友善安全管理防治方式,達到生態自然平衡。設置TUV環境保護材質認證的太陽能板,提供高達80%的穩定電力供應,能源使用更加友善環境。另外,更導入ISO22000、HACCP等驗證,提升食品安全管理和產品品質管理,為國人食品安全把關,也同時提升產業競爭力。邱冠鈞秉持「共生、共榮、共好」理念,為農3代的傳承與革命不遺餘力;他的創新經營模式,堅持以優質農產品,整合產區青農、合作社等力量,一起鏈結餐桌,增加農民收益,創造就業機會,造福桑梓回饋鄉里,此次榮獲第34屆全國十大神農殊榮,實至名歸。許豐立先生為新竹縣竹北市水產養殖產銷班班長,綜理竹北市水產養殖產銷班之各項業務,曾於111年榮獲全國十大績優產銷班,其以益生菌及無抗生素添加等訴求養殖烏魚及白蝦,並導入人工智慧科技養殖,顯著提升養殖效率。許豐立先生致力開發之各項水產品如產銷履歷烏魚子、一口吃炙燒烏魚子、產銷履歷益生菌養殖白蝦、烏金雙醬、烏金拌麵、烏魚香腸、烏魚天婦羅等;並建立多元行銷通路,推動漁產品項高附加價值轉型,2022年獲選【新竹良品、縣上好禮】,近期獲選「2024友善銀髮食品」、農業部第9屆「農村好物」及「2023 水產精品獎」等榮譽獎項,提升北部地區整體烏魚、白蝦產業經濟價值,實為農民表率。同樣榮獲本屆全國模範農民之蔡旭志先生為茶農第4代,本著復興汐止茶產業之初心,從初級生產階段,茶園及製茶廠皆為有機驗證,取得四星優質製茶廠,並在茶園導入物聯網環境感測設備,建立逆境警示;提升產量外,更優化茶品質,曾獲雙北製茶競賽特等、全國有機袋茶分類分級精選級、近4年皆獲汐止區包種茶競賽特等,去年更受邀至菲律賓參加亞洲有機大會,分享智慧農業系統應用方式及成果。旭志於生產行銷亦有其獨特作為,除研發各式茶加工品,如各類花果茶、茶糖、茶爆米花,更結合臺灣國產有機黃豆做成豆漿紅茶,2024年榮獲英國 Great Taste Awards 一星獎。為了讓茶產業多元推廣,旭志積極進修考取中餐乙級證照,和妻子慧慧一同研發茶粿、東坡肉茶香刈包等一系列茶葉料理。同時配合政府政策,除獲選亮點茶莊、溯源餐廳認證及建立田媽媽品牌外,更積極從事食農教育,提供學校及民眾體驗茶園文化;近年更獲得特色農業旅遊場域認證,把農業一步步從生產、加工到推廣、回饋地方,以有機種植永續經營,落實社會責任,實為農業楷模。本場王毓華場長(右4)率本場團隊傅仰人副場長(左2)、姜金龍科長(右3)、李汪盛科長(右2)、龔財立科長(左1)及賴信忠副研究員(右1)前往祝賀及貼朱榜,並與十大神農邱冠鈞先生(左4)、父親邱清寬(左3)及妻子尤優佳(右5)共同合影本場施錫彬秘書(右4)率本場團隊前往祝賀及貼朱榜,並與模範農民許豐立先生(左3)及竹北市崇義里曾華民里長(左1)、全國漁會林啟滄總幹事(左2)、新竹縣議會王炳漢副議長(左4)、新竹縣農會陳耀雄理事長(右3)、新竹市農會郭瑞誠理事長(右2)、新竹區漁會童錦杰總幹事(右1)共同合影本場王毓華場長(右5)率本場團隊姜金龍科長(右1)前往祝賀及貼朱榜,並與模範農民蔡旭志先生(右4)、妻子周慧慧(右3)及農糧署北區分署林傳琦分署長(左5)及其團隊康恬慎科長(左2)、林蓮菁科長(左1)、新北市政府農業局陳品憲專門委員(左3)、汐止區農會呂山松理事長(左4)、李俊伸總幹事(右2)共同合影 發布日期: 113-12-19 更新日期: 113-12-19 臺北市、基隆市、新北市、桃園市、新竹縣、新竹市 支持認同在地農業 傳承與創新飲食文化 地產地消永續農業 桃園區農業改良場 本場113年試驗農場開放參觀日活動~智慧耕永續 幸福樂食農~活動圓滿成功 本場要聞本場113年試驗農場開放參觀日活動~智慧耕永續 幸福樂食農~活動圓滿成功桃園區農情月刊 第305期 2024/12/15 發行作物環境科 林勇偉 分機335本場一年一度的開放參觀日活動於今(113)年11 月 30 日在本場樹林分場熱鬧舉辦,本次活動以「智慧耕永續 幸福樂食農」為主軸,藉由活動展示的精彩內容,讓大家瞭解改良場的研究成果,並認識智慧農耕、環境永續與食農教育等重要議題。活動開始由新北市板橋區海山國小小朋友、三鶯社區學苑舞蹈社及八里區農會綠色照顧站,為我們帶來精采熱鬧的開幕表演。開幕典禮首先由本場王毓華場長致歡迎詞,接著由農業部資訊司郭坤峯司長及農業部科技司陳瑞榮副司長上台致詞勉勵,為今年活動揭開序幕。今年度精心規劃6大活動區,舞台區有甘藷圓、客家米粄及草苺盆栽等DIY活動。另外,還有食農教育創新技術暨推廣成果、展示綠療育成果的療育庭園及具備多項研發技術的成果展示區,內容涵蓋食品加工技術、農業機械開發及新品種與推廣成果等30多項技術成果。其中,由農業部資訊司規劃的食農教育資訊整合平臺,藉由親子互動遊戲宣導食農教育的重要性。食農活動體驗區則邀請台灣兒童食育協會共同打造國產仙草食農教育闖關活動,讓參加者藉由「國產仙草」,認識食農教育的六大方針。此外,還有 60個展售攤位,展售在地青農好物、原鄉部落特產、友善環境產品等農特產品,現場不只知識滿滿,而且好玩、好吃又好拍!希望藉由本年度精彩的開放日相關展示及活動,讓民眾瞭解農業研究人員用心研發的農業科技成果,也更能認識農業的豐富多元功能,並享受農業為您帶來的幸福美好生活。謝謝大家今年熱情參與,我們明年見。新北市八里區農會綠色照顧站為我們帶來精采的開幕表演與會長官貴賓於開幕儀式合照本場研發成果介紹及展覽為農業世代傳承永續發展打拼的青年農民夥伴們 發布日期: 113-12-19 更新日期: 113-12-19 臺北市、基隆市、新北市、桃園市、新竹縣、新竹市 支持認同在地農業 地產地消永續農業 桃園區農業改良場 台中幸福城市食光相遇「巧芋你」 傳遞農業與美食的幸福滋味 由台中市政府農業局主辦的「台中幸福城市食光相遇」系列活動,首場活動於昨(15)日在阿聰師芋頭文化館隆重登場,邀請食農教育推手-孫崇傑(小毛)老師,為大家深入解說「五食六農」的教育理念。孫老師以生動的實例與精彩的故事,引領大家瞭解食材從生產到加工、從產地到餐桌的完整過程,並強調每一口食物都蘊藏著自然與農業的深厚連結,同時更進一步的鼓勵參與者,以「食」為媒介,在日常生活中關注農業的永續發展與生態保護。透過老師的分享,現場民眾不僅對食農教育有了更全面的認識,更深受啟發,收穫滿滿,感受到食物與大地連結的珍貴意義。農業局表示,阿聰師團隊當天也分享了台中特色農產品-芋頭的生產背景,向參與者解說芋頭如何在獨特的種植環境與用心栽培下成長,成為台中農產業的重要代表作物之一,透過互動式講解,不僅讓民眾重新認識芋頭這個日常食材,更深入的理解其農產文化價值。最後,帶領民眾體驗親手製作芋頭酥,在老師的細心指導下,從揉麵團、包餡料到捏製成型,每一個步驟都新鮮有趣,現場氣氛輕鬆歡樂,大家一邊專注製作,一邊看鄰桌的創作,笑聲此起彼落,當香氣四溢的芋頭酥新鮮出爐時,民眾迫不及待地品嘗自己親手完成的作品,感受滿滿的成就感與幸福滋味。農業局表示,透過農業知識與互動體驗的結合,讓民眾不僅感受到手作的樂趣,更拉近了與農業的距離,藉由親身的參與,深入認識與支持在地農業,共同攜手打造台中幸福的農業好食光。(12/16*11)*農業局 發布日期: 113-12-16 更新日期: 113-12-17 臺中市 支持認同在地農業 深化飲食連結農業 地產地消永續農業 臺中市政府 113年公館鄉客家福菜嘉年華活動讓遊客體驗客庄獨特的生活文化 公館鄉農會12月14日、15日在苗栗特色館舉辦113年客家福菜嘉年華活動,除了社區精彩的歌舞表演,亦安排優質農特產品市集、揉芥菜跟擠福菜DIY,還可動手紮稈、堆稈棚,回味傳統農事技藝,副縣長邱俐俐歡迎鄉親和各地遊客踴躍參與,體驗客庄獨特的生活文化。公館是福菜的故鄉,每年的9月、10月農友們會種植芥菜並利用傳統的醃漬技術製作成酸菜、福菜、梅乾菜,迎接「收冬」時節的到來,每到這個時節空氣中都會飄散著福菜的香氣。今年的公館福菜節,鄉農會以「新食福菜 大發福財」為主題,12月14日、15日在苗栗特色館舉辦113年公館鄉客家福菜嘉年華活動,今天由副縣長邱俐俐、公館鄉長何在鑫、鄉代會主席趙興邦、公館鄉農會理事長林乾銘、常務監事江建溪、總幹事古雪雲等人共同揭開序幕。副縣長邱俐俐指出,農曆10月過後的「收冬」時節,是客家人視為1年中最重要的日子,公館鄉作為福菜的故鄉,向來重視維繫客家之仇化,今年鄉農會以「新食福菜 大發福財」為主題舉辨的客家福菜嘉年華活動,更讓大家感受到公館特有的福菜文化魅力,歡迎鄉親及各地遊客踴躍參與,體驗客庄人文之美,品嚐客家好滋味。活動現場除了有公館鄉在地社區的藝文表演、融合傳統及現代的客家優質表演團體精彩的歌、舞演出外,還有30攤優質農特產品的福采市集,同時也安排揉芥菜、擠福菜DIY體驗。另外,會場且設置芥菜加工3部曲的展示區,讓遊客可以到現場親自體驗從芥菜到酸菜、福菜、梅干菜的過程。芥菜加鹽巴成了酸菜,經過東北季風與日曬的自然加工就,便轉變為風味獨特的福菜;隨著日曬時間的延長,直到完全乾燥,這些福菜便成為了梅干菜,都是公館風土醞釀出來的好滋味。同時也邀請農會家政班現場大展身手,在兩天活動期間不同時段會販售不同客家銅板美食,像是紫米飯糰、酸菜白肉肚片湯、酸菜蛋糕、酸菜菜包、梅干扣肉、酸菜福氣包、梅干糯米飯、福菜貢丸湯、梅干滷肉飯、福菜粽子、梅干粽子、梅干御飯糰,一次滿足您的視覺、聽覺、嗅覺、味覺。在苗栗特色館內的公館產業故事館中,除了呈現完整的福菜產業脈絡之外,這次新增了在地的稻米產業文化,讓大家更深入了解公館鄉的傳統農業故事,此外,公館鄉農會在苗栗特色館後方準備一小塊稻田,讓遊客體驗秋收後的紮稈和堆稈棚,回味傳統農事技藝。此外,去年透過客家委員會媒合將福菜帶入老四川的火鍋湯頭中,今年則邀請公館在地的巧軒餐廳名廚徐治強師傅以福菜為主角,設計7道風味俱佳的創意料理:福氣香煎魚塊、豆豉青椒福菜、福菜肉片湯、福菜肉丸、福菜肉末義大利麵、福菜桂竹筍滷肉、福菜悶魚,並將於活動現場展示料理的步驟,讓大家可以在家輕鬆享受福菜的特殊風味。 發布日期: 113-12-14 更新日期: 113-12-17 苗栗縣 支持認同在地農業 傳承與創新飲食文化 深化飲食連結農業 地產地消永續農業 苗栗縣政府 新北辦野菜食農課程 邀營養師探原民傳統作物 新北市政府農業局與原住民族行政局今(14)日在三峽Lipahak野菜園區辦理「原民野趣-野草風味體驗課程」,透過農園採集、品嚐野草茶,讓參與者深刻體會原住民傳統作物與原生野菜的價值與文化故事。想親自體驗原住民特色農園魅力與食農教育樂趣的民眾,可至「新北新原鄉」臉書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NTPCindigenous/?locale=zh_TW)關注最新課程資訊。三峽Lipahak野菜園區是一處結合文化與生態的教育基地,園內保留了傳統茅草屋與自然景觀,成為難得一見的原住民文化體驗場域。園區透過舉辦食農教育體驗,將原民傳統知識與食農教育結合,讓參與者深入了解原住民文化與智慧。本次課程由農業局協助媒合講師及營養師至農園上課,由三玉號野草茶創辦人蘇立中老師帶領學員認識原住民常用的野草食材,並在採集過程中學習植物的特性與食用方法。例如洛神、高粱和菜豆等的相關知識,洛神花不僅以其鮮紅色澤與酸甜風味廣為人知,更是高維生素C與抗氧化成分的天然來源;高粱則以其耐旱性與多功能用途備受推崇,無論是釀酒、製粉或作為餵養牲畜的飼料;菜豆作為傳統作物,不僅營養價值高,適應性強的特點,適合種植在多樣環境。學員透過近距離觀察這些植物的生長與用途,也了解這些作物營養價值,進而用在食譜規劃。新北市農業局長諶錫輝表示,新北市推動永續城市、農業共好的農業健康市/式,跨局處合作推動食農教育,持續輔導農場並設計特色教案、媒合學校至農場實作,讓食農教育向下扎根,同時也將食農教育擴展到原住民特色農園,融合文化與農業知識,將食農教育從農園融入到市民生活中,實踐永續農業共好的目標。相關資訊請至「新北市農業局-稼日蒔光」臉書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agr.ntpc),隨時掌握最新食農教育課程與場域資訊。 發布日期: 113-12-14 更新日期: 113-12-17 新北市 支持認同在地農業 培養均衡飲食觀念 傳承與創新飲食文化 深化飲食連結農業 地產地消永續農業 新北市政府 南市校園食農教育體驗育樂營 校際交流槓麻趣 香濃味美話芝麻 受到各校熱烈回應的臺南市113年度食農遊學地圖最終站來到安定區南興國小,今(13)日接待來自善化區善化國小的師生,了解日常看到的「芝麻小事」對農民來說是一年一度的大事,帶領學生體驗粒粒皆辛苦,感受農民因收成忙碌卻也帶來收穫的喜悅。黃偉哲市長表示,臺南為全臺芝麻最大產區,以香氣濃郁、品質優良著稱,是重要特色農產之一。學校與教育局用心規劃食農教育,讓學童從課程中學習,將在地農特產連結至健康飲食、生活文化與友善環境,親身體驗從產地到餐桌的過程及辛勞,培養學童惜食憫農、愛家愛鄉的情懷。教育局鄭新輝局長也到現場與師生一起同樂,從「槓麻」到「篩麻」,在田間與師生共同體驗採收,接著「迺麻油間」,參觀壓榨麻油過程及麻油如何生產。鄭局長表示,安定區南興國小位處芝麻產地,透過食農教育的推動,讓學童從小體驗及認知臺南在地豐富的家鄉特產,並藉由跨區與跨校的資源共享,從「做中學、學中做」的體驗課程,深耕「食在地、享當季」的理念,培養學生生活應用與健康安全的飲食習慣,以達向下扎根之效。南興國小黃莉雯校長表示,為提升學生對食材來源及傳統食品製作的認識,安定區南興國小舉辦了一場以「香濃味美話芝麻」為主題的食農教育體驗營活動,讓學生學習豐富的食農知識、激發對傳統飲食文化的興趣,由在地達人阿通伯介紹芝麻的栽培方式及成長過程,並透過教學影片讓學生了解芝麻在食農教育中的重要性。隨後,帶領學生前往芝麻工廠參觀,親身體驗芝麻油的製作過程,了解傳統壓榨工法,學習芝麻的多元應用,最後回到校園讓學生分組進行「煎椪餅」活動,由南興國小小小解說員示範製作椪餅,學生們透過團隊合作完成美味的芝麻椪餅點心。教育局表示,今(113)年度校際與親子食農教育體驗活動總計22校辦理44場次已辦理完畢,反應及回饋相當熱烈,期待未來有更多的學校與親師生共同參與,讓臺南市的「食農遊學地圖」越來越擴大,內容更加豐富,體驗營活動相關訊息可參閱臺南市學校午餐教育資訊網網址:https://lunch.tn.edu.tw/agrifood/reginfos。 發布日期: 113-12-13 更新日期: 113-12-17 臺南市 支持認同在地農業 傳承與創新飲食文化 地產地消永續農業 臺南市政府 嘉義縣政府推動校園食魚教育,學童烹飪烏魚料理 每年11月至1月為烏魚產季,嘉義縣政府為推動校園巡迴食魚教育,今13日前進新港鄉復興國小,縣長翁章梁偕名廚吳文智一起與學生開心互動,教導孩子認識烏魚可食用部位,也一起進行料理製作,讓學童從小就知魚、懂魚、愛吃魚。縣府第三年舉辦烏魚校園食魚活動,過去曾至六腳鄉北美國小、鹿草鄉後塘國小、新港鄉復興國小,以寓教於樂方式介紹烏魚,活動結束後每人都能品嘗酥炸烏魚塊。翁章梁與吳文智今日一起教導學童製作酥炸烏魚塊,由小朋友們親手裹蛋液、沾麵粉,再交由主廚油炸,料理完成後,縣長與學童們一同享用熱騰騰的炸烏魚塊,眾人吃得津津有味,笑聲不斷。翁章梁也與孩子進行互動問答,分送一口烏魚子,讓小朋友們在輕鬆愉快的互動中認識烏魚。翁章梁說,過年期間非常適合品嚐烏魚子,嘉義縣出產的烏魚子品質優良,魚本身美味,搭配業者熟練的製作工藝,讓烏魚子成為一道美味佳餚。今天將烏魚帶進復興國小,讓孩子們親手製作美味魚排,在過程中更認識烏魚。翁章梁也說,嘉義縣大約養殖70萬尾烏魚,總產值近2億元。烏魚的四大可食用部位包括烏魚殼、烏魚子、烏魚膘和烏魚腱,鼓勵民眾在過年期間送禮,也祝福所有漁民收成順利,過一個圓滿好年。農業處指出,縣府為提升烏魚子產業競爭力,努力提升嘉義烏魚子的品牌辨識度,協助業者取得嘉義優鮮認證,透過縣府層層把關,讓民眾都能安心選購。 發布日期: 113-12-13 更新日期: 113-12-17 嘉義縣 支持認同在地農業 深化飲食連結農業 地產地消永續農業 嘉義縣政府 2023世芥客家菜「千人踩酸菜」 發揚平鎮客家文化與美食 桃園市副市長蘇俊賓今(26)日上午前往平鎮區,出席「2023世芥客家菜-千人踩酸菜活動」。蘇副市長表示,桃園是台灣的客家首都,也是台灣的客家美食首都,而芥菜是客家菜中最不可或缺的元素,可以說沒有芥菜入菜就稱不上客家菜。平鎮區農會非常用心,邀請約1,000位民眾一同製作酸菜,讓參與者透過雙手採酸菜、雙腳製作酸菜,一同體驗製作過程,而今天也是他人生第一次踩酸菜。蘇副市長說,市府將持續與地方農會合作,在雙數年推廣千人踩酸菜、單數年推廣冬瓜節,讓平鎮的客家文化與美食揚名台灣,也歡迎國人來到桃園享受最優質的客家菜。蘇副市長談到,許多人原本分不清楚福菜、梅乾菜、長年菜、鹹菜與雪裡紅的區別,但來到現場就能知道,這些食材皆是由芥菜醃製而成,而今日除了推銷芥菜之外,也邀請南勢國小學生一同參與食農教育,讓孩子藉此瞭解食材從源頭到餐桌的過程,也大有助於教育與農業推廣。農業局表示,芥菜是客家百年傳承的好味道,具有感恩惜福之意;客家的菜包、刈包中也都使用到芥菜,其藉由天然發酵,具有乳酸菌、纖維質、蛋白質等豐富營養價值,且製作方式千變萬化,彰顯客家人「愛物惜物」、「就地取材」的精神。農業局說明,芥菜及冬瓜皆為傳統客家美食,平鎮區農會透過農業局補助,每年輪流辦理「千人踩酸菜」及「客家冬瓜節」活動,於106年首先以酸菜為主題辦理「千人踩酸菜」,今(112)年是第3次辦理。秋冬正是芥菜採收季節,客家先民採收芥菜後,赤腳重覆踩踏撒過鹽的芥菜,以達脫水效果,最後再放入甕中密封,等待15至20日後即可食用,煮湯、炒製都很美味,包括雪裡紅、酸菜、梅乾菜、福菜、鹹菜及過年長年菜等皆由芥菜醃製而來。今日包括立委呂玉玲、市議員陳韋曄、舒翠玲、王珮毓、劉仁照、市府農業局長陳冠義、平鎮區長呂緣、平鎮區農會理事長莊玉輝、常務監事李寶煥、總幹事葉思緯、桃園市農會總幹事周宗維、新屋區農會總幹事盧永才、八德區農會總幹事吳家暉等皆一同出席。 發布日期: 112-11-26 更新日期: 113-12-11 桃園市 深化飲食連結農業 桃園市政府 「科學x永續」列車-愛玉子篇 好消息好消息!!!!愛玉子登上臺北捷運囉~~~~~原生於臺灣山林間的愛玉子怎麼會跑到捷運上呢?因應 聯合國 基礎科學促進永續發展國際年(IYBSSD)所提倡的科普知識,並響應永續發展 (SDGs) 精神國科會結合台師大及台大等大專院校,共同策劃 於北中南4大捷運系統啟動「科學x永續」列車。本場受到台大科學教育發展中心于宏燦教授的團隊邀約,展示愛玉子的研究成果,參與 [人與大自然] 彩繪車廂的展出,而且很榮幸與稻米同時擔任「農業科技」展區的主角喔!!!在彩繪列車上 畫家們繪製了許多可愛的愛玉子及愛玉小蜂,點點圖,也在車廂各個角落。闡述了愛玉子如何變成臺灣國寶級作物,以及人 x 植物 (愛玉子) x 動物 (愛玉小蜂) 如何相互交織影響,透過生態循環 生生不息地產出晶瑩剔透的愛玉凍來?也期望藉由這樣的展覽,提高大眾的農業科普知識 ,並喚醒環境永續發展的良好意識想知道彩繪車廂上還有什麼精彩內容,趕快搭乘 【松山新店線】 來一趟知性科學輕旅行吧~~~臺北捷運 【松山新店線】科學X永續列車 班表每日自 [松山站] 預定發車時間 (視現場調度微調時段)07:25、08:19、09:39、11:03、12:31、16:44、18:05、18:58、20:22、21:47、23:08其他縣市的朋友 彩繪列車的啟動時間如下還沒搭上列車的朋友 快衝一波啊~~~台北捷運【松山新店線】 即日起~3/30高雄捷運輕軌【14號列車】 即日起~4/20台中捷運 2/20 ~4/20桃園機場捷運 2/27~3/30----------------------------------------------------------------------------------------更多愛玉子研發延伸閱讀#愛玉姑娘的家農業主題館 https://kmweb.coa.gov.tw/subject/index.php?id=76#最台的互利共生愛玉子與愛玉小蜂影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wVjbkNIoTY 發布日期: 112-02-17 更新日期: 113-12-11 全國 傳承與創新飲食文化 苗栗區農業改良場 季節果品導入食農教育 建立學童國產水果飲食文化 為多元化學童水果及相關加工品選擇,教育學童了解季節果品之基本常識,本(113)年度農業部農糧署輔導社團法人台灣農業科技資源運籌管理學會辦理「國產水果製品校園推展暨食農教育計畫」,以「健康飲食,增進學童營養」、「減碳行動,以國產水果取代進口」、「知識傳遞,深化食農教育」及「永續未來,在地農業回流」等四大核心價值,結合學校、團膳業者、截切加工廠及產地農場等進行食農教育推廣,期提高師生對國產水果產業認識及認同感。今(5)日該署辦理成果發表會活動,現場頒獎表揚食農教育講師及優秀學習之學生,並展示全年度宣導活動豐碩成果,讓國產水果產業文化向下扎根。建立水果食農教育模式創造產業極新價值鏈農糧署表示,自111年5月公布「食農教育法」賦予推動之法源依據及推動方針,今(113)年特別針對國產水果品項,依產季別邀請食農教育講師進入國中、小學校,教導學童認識鳳梨、紅龍果、梨、文旦等當季水果生產栽培、加工及營養價值等相關知識,同時以新開發產銷履歷鳳梨汁搭配通過CAS加工驗證之截切水果,提供20校、4,316位師生實際品嚐優質安全的國產水果產品,期透過本次示範計畫,將產地、截切加工廠與團膳業者整合,並利用近年推動冷鏈計畫成果,以高流通效率及全程品質保障,將優質國產水果從產地到學校再送到學童手中,培養健康飲食習慣及滿足對營養、安全、便利等需求,也希望逐步建立取代部分進口水果及果汁之消費習慣,以有效減少碳足跡,並增加國產果品的使用量。該署說明,今年也針對學校教師及營養師辦理6場次食農教育培訓活動,課程涵蓋鳳梨、番石榴、芒果、香蕉等8種作物,藉由青農知識與理念分享,以及實地進行農事體驗等活動,提升各地食農教育推廣者專業知識,並為未來開發標準化教材奠定基礎,讓正確的國產水果知識能夠傳遞出去,深化食農教育意涵。農糧署強調,今日成果展展出師生豐碩的學習成果,未來亦將持續辦理相關推廣國產水果食農教育活動,串聯更多學校、農民團體及加工業者等共同合作,也讓生產者、消費者對在地農業更加認同,以促進農業永續發展。 發布日期: 113-12-05 更新日期: 113-12-11 全國 支持認同在地農業 深化飲食連結農業 地產地消永續農業 農糧署 食米學園好評爆棚 帶著孩子探索米食新視野 農糧署輔導全國47所國小辦理「食米學園」計畫,鼓勵學校結合在地資源,將米食教育融入課程及課外活動,並透過學校與家庭及社區之橫向連結,讓超過8,000名學童深耕以米為主食的飲食習慣。為鼓勵積極推動食米學園的學校,本年度依各校執行教學性、連結性、創意性、執行性及效益性等進行評鑑作業,其中連續四年評鑑績優的臺南市東山國民小學、桃園市新街國民小學、宜蘭縣順安國民小學獲頒為食米學園標竿學校,評鑑績優學校由花蓮縣大禹國民小學、宜蘭縣岳明國民中小學、新北市板橋國民小學、彰化縣螺陽國民小學、臺中市成功國民小學、南投縣北投國民小學獲獎;教學潛力學校由苗栗縣中山國民小學、彰化縣芙朝國民小學、新北市中正國民小學拿下,食米學園推動由基本知識融入教學課程,導入食物體驗,更有學校與日本、韓國及納米比亞等國家學童透過菜單分享及營隊互動等方式,交流多元米食文化,提升學童國際視野。結合課綱多元學習 發展多元教學內容 讓孩子愛吃飯「食米學園」以國小學童為對象,主要是這個年齡層的學生也是飲食習慣養成的關鍵期,學童對新知識學習能力及食物好奇心強。今年入圍複評的國小共12所,榮獲標竿學校的桃園縣新街國小有4成以上班級每天飯菜吃光光,高年級同學自製米蛋糕義賣,並將所得捐予花東震災專戶;臺南市東山國小帶領孩子製作糖霜米餅乾,於母親節送給媽媽,讓家長感受食米教育帶來的溫暖;宜蘭縣順安國小食米教育為全校共同參與,每場次活動都是全年級共同學習,本學期營養午餐學生平均食米量提高至85g以上,參與食米學園計畫的每位學童透過課程由不同角度學習與實地體驗,培養互助合作的好品格,從小建立健康飲食與喜愛吃飯的習慣。號召學校共襄盛舉 傳遞知「稻」培力養成農糧署表示,食米學園計畫自105年推動至今,因消費型態改變歷經多次轉型,參與學童累計超過6萬名,今年全國有1200場次米食課程,透過食米教育課程,讓學生及家長認識臺灣優質好米,食米教育是均衡飲食扎根的重要一環,讓孩子從學校教育開始,落實家庭生活飲食,提升國人對國產米食的喜愛。 發布日期: 113-12-06 更新日期: 113-12-11 全國 支持認同在地農業 深化飲食連結農業 農糧署 嘉義縣食農教育博覽會登場,學生展示農業與飲食成果 嘉義縣政府教育處今6日舉辦國中小食農教育「感恩土地、感謝農民、謝謝食物」與農共舞博覽會,縣長翁章梁頒發亮點學校、NPO團體、食農教育教案撰寫績優老師及農民感謝狀,也到各校園攤位聆聽學生解說。翁章梁勉勵各校繼續發展食農教育,讓孩子懂得惜食,也學會尊重農民的辛勞。活動安排亮點學校與推動團體展示食農教育成果,學生擔任導覽員,鹿草風華特色文化商圈會員也一同共襄盛舉,推廣健康飲食、永續農業,鼓勵大家選擇在地有機食材,倡導健康飲食。嘉義縣食農教育資源中心-鹿草國小與臺南稼穡種子有限公司合作推出蔬果新品種,兩單位合作改良出易栽培、產量高、抗病蟲、抗逆境和高品質的多樣蔬果,讓更多人看見嘉義科技農業的力量。教育處表示,食農教育法111年三讀通過,賦予食農教育法源、預算及推動方針,以「支持認同在地農業、培養均衡飲食觀念、珍惜食物減少浪費、傳承與創新飲食文化、深化飲食連結農業、地產地消永續農業」6大目標為核心,嘉義縣已4度蟬聯食育力五星城市,展現推動食農教育的成果。翁章梁指出,食農教育有5大計畫,包括教師增能研習、在地食材廚藝競賽、教學設計競賽、與農共舞計畫及食農教育博覽會,明確落實食農教育法追求的目標。翁章梁強調,食農教育的最大精神就是感恩土地、感謝農民、謝謝食物,本身也是人格教育,讓孩子學習表達感恩,感謝44位農民輔導學校,幫助孩子認識作物及給予栽培建議。翁章梁說明,縣府積極推動智慧科技農業,目前已有197個案場加入智慧農業行列,希望透過示範案場擴大智慧科技的影響力。今天有數間學校展示智慧科技栽培作物的成果,未來一定有更多人運用這份力量,這將是時代的趨勢。 發布日期: 113-12-06 更新日期: 113-12-11 嘉義縣 支持認同在地農業 培養均衡飲食觀念 珍惜食物減少浪費 傳承與創新飲食文化 深化飲食連結農業 地產地消永續農業 嘉義縣政府 共806筆資料,第19 / 41頁,每頁顯示20筆上一頁 1...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41 下一頁 到第1頁第2頁第3頁第4頁第5頁第6頁第7頁第8頁第9頁第10頁第11頁第12頁第13頁第14頁第15頁第16頁第17頁第18頁第19頁第20頁第21頁第22頁第23頁第24頁第25頁第26頁第27頁第28頁第29頁第30頁第31頁第32頁第33頁第34頁第35頁第36頁第37頁第38頁第39頁第40頁第4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