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蘿蔔的祖先類似野草,原產於亞洲西南部,栽種歷史長達數千年。不過人們一開始種植野胡蘿蔔,是為了利用它的葉子,將它磨碎作為辛香料,果然不愧是香菜的親戚。經過幾世紀的馴化,西元10世紀左右,野胡蘿蔔在阿富汗逐漸被作為食用蔬菜用途,以肉質根為主要食用部位。
西元13、14世紀左右,胡蘿蔔從伊朗傳入了中國,根據李時珍在《本草綱目》記載:「元時始自胡地來,氣味微似蘿蔔,故名。」依據古代命名的習慣,只要是從中原北方、西域甚至中、西亞等地區傳入的人、事、物,都會在前面加一個「胡」字區別,洋蔥的「洋」、番茄的「番」,也是相同概念,都隱含「來自外地」的意思。因此,從胡地傳來,味道又像「蘿蔔」的作物,就被命名為「胡蘿蔔」,但也因為這個名字,害許多人一直誤會它是蘿蔔的親戚![註01]
我們常因胡蘿蔔的外觀稱呼它為「紅蘿蔔」,但最早它其實是紫色或淺黃色。有一說橘色的胡蘿蔔是荷蘭人因為愛戴他們的「國父」威廉‧奧蘭治(Willem van Oranje,Oranje是荷蘭文橘色的意思),因而開發和種植了橘色胡蘿蔔的品種,藉以紀念及彰顯荷蘭王室,橘色也成為荷蘭的皇家代表色。 然而,這個故事可能不是事實。根據世界胡蘿蔔博物館(World Carrot Museum)創辦人John Stolarczyk說明,雖然橘色胡蘿蔔的發展在荷蘭那個時期就已經開始了,但早在威廉‧奧蘭治16世紀發起獨立運動反抗西班牙的前200年,就有伊斯蘭商人首次將由黃色胡蘿蔔突變而來的橘色胡蘿蔔種籽引入歐洲;西班牙也有文獻顯示,14世紀就已有種植橘色胡蘿蔔。 當胡蘿蔔傳入荷蘭後,橘色品種的胡蘿蔔相較於紫色和黃色的胡蘿蔔,更適應在荷蘭的氣候及環境生長,擅長農業的荷蘭人也大量繁殖了橘色胡蘿蔔,然後隨著航海時代的船隊散布到各地。因此,雖然威廉與胡蘿蔔之間的故事,可能是後人利用橘色胡蘿蔔增強荷蘭的民族色彩,但將現在最受歡迎的橘色胡蘿蔔商業化,同時推廣到全世界,荷蘭人功不可沒。[註02]
從「驢子才愛吃」,到人手一根胡蘿蔔棒
18世紀時,是胡蘿蔔征服世界最光榮的時刻。當時的英國政府因為戰爭導致大量的食品無法進口,國內食物資源匱乏,於是就利用了易種植、產量大的胡蘿蔔來取代需要進口的蔬菜。不但所有醬料裡都有它摻和,甚至連冰淇淋都有胡蘿蔔口味的,還把它拿來取代白糖,作為製作甜品的原料。為了讓國民更能接受原本「驢子才愛吃」的胡蘿蔔,英國政府推出了卡通形象的胡蘿蔔醫生,以及一整群的胡蘿蔔家族,用以宣傳胡蘿蔔的營養價值。當時的孩子最常吃的零食,就是在去皮的胡蘿蔔上插根棍子的「胡蘿蔔棒」。
卡通人物宣傳,跟著兔子一起吃胡蘿蔔
美國則利用動畫產業,1940年卡通人物兔巴哥登上螢幕,模仿了電影《一夜風流》中男主角坐在圍欄上嚼胡蘿蔔的經典橋段,孩子們也跟著模仿起自己喜愛的卡通角色吃胡蘿蔔。因為宣傳效果太好,以至於今天這個兔子愛吃胡蘿蔔的錯誤訊息依舊在全世界流行。
反情報迷惑,躍身成為戰爭英雄
胡蘿蔔除了化身宣傳大使外,同時也響應英國政府的徵召,從事針對德國人的反情報工作。第二次大戰時,納粹德軍對英國展開夜間轟炸,原本英軍受限戰機夜戰能力不足,無法反擊,但後來德國飛行員卻發現英國飛行員似乎都長了一雙「貓眼」,能在黑夜裡準確發現並擊落德機。英國政府宣稱這都是因為他們的飛行員吃了大量的胡蘿蔔,β-胡蘿蔔素促進了夜視能力,用以隱藏英國已將雷達裝在飛機上的秘密。胡蘿蔔一躍成為英國民眾心中的戰爭英雄,吃胡蘿蔔可以改善視力的說法也從此流傳至今。[註03,04]
傳說中世紀歐洲的一個小村落有一位農夫,他每天早上都會驅趕驢子,讓牠拉著裝滿貨物的板車到市集進行買賣。但這頭驢子怕累怕辛苦,常常走到半路就停下來休息,一休息就大半天,農夫因此常常來不及趕集。於是農夫就開始思考,怎麼樣才能讓驢子心甘情願地拉車往前走呢?後來,他想到一個辦法。
隔天,他如同往常般讓驢子拉著貨物前往市集,但這次他把一根胡蘿蔔綁在杆子上,用手拿著一頭,另一頭則垂懸在驢子的面前。驢子喜歡吃胡蘿蔔,看到一根又肥又大的胡蘿蔔在面前就興奮地想把它吃掉。但無論牠把脖子伸多長,都碰不到胡蘿蔔,於是牠就開始往前跑,誰知牠一跑,胡蘿蔔也跟著往前移動,牠就只好再往前跑。就這樣,驢子一路追著胡蘿蔔抵達目的地,農夫終於不再錯過市集買賣。而辛苦一路的驢子,農夫也沒忘了牠的功勞,從杆子把胡蘿蔔取下犒賞,讓牠享受自己努力的成果。[註05]
註01:每日一冷-我到底吃了什麼?「紅蘿蔔」根本不是蘿蔔,原本也不是紅色!
註02:食力-胡蘿蔔為什麼多數都是橘色的?傳說跟荷蘭皇室有關?
註03:CASE報科學-【食物科學】彩色胡蘿蔔不為人知的美德
註04:從被人嫌棄到備受歡迎,胡蘿蔔如何在二戰中逆襲?竟是廣告作用!
註05:《我們的夢想──初出茅廬的狀元醫生》,林凱健,明窗出版社,201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