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普渡是臺灣每年農曆七月的一大盛事,要準備的供品從餅乾、蔬果和牲禮,到祭祀用品香爐、酒杯和洗臉盆等,物品五花八門,不過你知道這些物品的含意嗎?
以空心菜的含意而言,有很多種說法,其中一種說法是,空心菜是比較廉價的食物,如果較弱勢的好兄弟沒有搶到美食,可以吃空心菜配飯填飽肚子。這個說法還衍伸出一句閩南語諺語:「做鬼,也搶無蕹菜湯」,形容人動作慢或懶惰,就算當了鬼,也搶不到最便宜的普度祭品。[註01]
另一個說法是,相傳人在過世成為鬼魂之後,如果沒有經過相關儀式(如放焰口),任何放進嘴裡的食物都會變成火燒。而空心菜湯屬於偏寒性的食物,可以消滅這團火焰,讓好兄弟得以進食。[註02]
還有一說,在華人社會中,饗宴的最後一道菜通常是空心菜湯,因此以「空心菜水」作為供品,並在祭拜完畢時將菜湯向外潑灑,以示普渡「筵席」已結束,請好兄弟吃飽好走。而「空心菜水」並非煮熟成湯,只是將生鮮或半熟的空心菜放入水盆中,代表著人鬼關係的「半生不熟」,再次表達了請好兄弟飽足後別留戀於此。
這些民俗寓意無不和空心菜的飲食特性息息相關,空心菜不但餵飽了人們的五臟廟,也陪伴著人們化解對於人鬼關係的焦慮感受,在臺灣飲食文化中不可或缺。

- 1.為什麼空心菜總是物美價廉?
空心菜不但是日常生活中的平價食材,颱風後當各種蔬果漲價時,空心菜依舊新鮮便宜,想知道為什麼嗎?點此看更多:空心菜的生產過程
●【閩南語】食無三把蕹菜,著欲上西天:
比喻功夫還差得遠。[註01]
●【閩南語】做鬼,也搶無蕹菜湯:
形容人動作慢或懶惰,就算當了鬼,也搶不到最便宜的普度祭品。[註01]
●【閩南語】秋茄白露蕹,恰毒過飯匙倩:
指秋天的茄子和白露過後的空心菜比眼鏡蛇還毒;白露時因天氣開始轉涼,空心菜不耐霜凍,而飲食首重滋陰潤燥與益氣,此句農諺旨在提醒應吃當季食物。[註03]
●【客語】:天晴莧菜茄,落雨蕹菜禾
意指天氣晴朗的時節,適合莧菜與茄子生長;陰雨天不斷的季節,就適合空心菜和水稻苗生長。[註05]
●正月蔥,二月韭,三月莧,四月蕹,五月匏,六月瓜,七月筍,八月芋,九芥藍,十芹菜,十一蒜,十二白(菜)
這句俗諺是在說明,每個月盛產的農產品最美味。(備註:這裡指的是農曆月份。)
臺灣味的經典代表
空心菜除了是家中常見的菜餚,在餐廳或快炒店也是熱門的炒青菜料理!用蒜頭、鹽巴調味、快炒後,那鹹香清脆的風味是許多臺灣人熟悉的味道,因此被譽為臺灣味的經典代表之一,常讓遠赴日本、美國或歐洲的異地遊子們思念,尤其是當國外不易取得這項食材時,一回到臺灣就想來一盤炒空心菜。
遍布東方的空心菜
若是在中國長江以南或東南亞各國的臺灣人,就不必擔心吃不到空心菜了!因為空心菜耐濕又耐熱,很適合在熱帶與亞熱帶地區生長,事實上,空心菜的原產地正是來自中國或東南亞呢!
中國廣東味
空心菜在各地發展出不同名稱及地方特色小吃,例如「椒絲腐乳通菜」是中國廣東一帶的經典料理,其特色是加入豆腐乳製成的腐乳醬及辣椒絲,有種又鹹又辣的滋味。
泰國當地每間餐廳都會賣的「蝦醬空心菜」
空心菜在東南亞地區是一種很普遍又便宜的蔬菜,烹煮方式和中式作法大同小異,不過各地都有獨特的調味方式,風味和中式料理完全不同!泰國人會以蝦醬和魚露拌炒辣椒來調味蔬菜,蝦醬的味道非常強烈。[註06,07]
「馬來風光」是炒空心菜?
在馬來西亞,有一道空心菜料理叫作「馬來風光」,沒聽過的人恐怕很難從菜名聯想到它是炒空心菜!調味料包括一種當地特色辣醬-參巴辣椒醬,混合了蝦醬、酸柑汁和糖等,完美的將酸、甜、辣等味道融合在一起。[註04]
「椒絲腐乳通菜」、「蝦醬空心菜」和「馬來風光」都是當地很常見又開胃的料理,到當地遊玩時不妨嚐試!
註01: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註02:你知道這些祭品的意義嗎?府城與安平常見普度品的意義解析
註03:潘懷宗、年代MUCH台,2015,《別讓身體不開心:潘懷宗博士把關,讓你吃得最安心的一本食材大全,聰明挑食健康煮,絕不踩食安地雷》。
註04:蘋果新聞網-【名采】焦桐專欄-馬來風光
註05:花松村,1999,《台灣鄉土續誌》,第六冊。
註06:王志明,2016,《文化資源導論》。
註07:阿明師,2020,《泰菜熱:泰國名廚教你做開胃又下飯的日常家庭料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