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階搜尋 清除全部 全部收合 資料來源-單位 選擇全部 清除全部 中央部會 全部 農業部 行政院 教育部 衛生福利部 文化部 環境部 原住民族委員會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 客家委員會 縣市政府 全部 臺北市政府 新北市政府 桃園市政府 臺中市政府 臺南市政府 高雄市政府 新竹縣政府 苗栗縣政府 彰化縣政府 南投縣政府 雲林縣政府 嘉義縣政府 屏東縣政府 宜蘭縣政府 花蓮縣政府 臺東縣政府 澎湖縣政府 金門縣政府 連江縣政府 基隆市政府 新竹市政府 嘉義市政府 農業部所屬機關 全部 農糧署 漁業署 動植物防疫檢疫署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 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 農田水利署 農業試驗所 林業試驗所 水產試驗所 畜產試驗所 獸醫研究所 農業藥物試驗所 生物多樣性研究所 桃園區農業改良場 苗栗區農業改良場 臺中區農業改良場 臺南區農業改良場 高雄區農業改良場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臺東區農業改良場 茶及飲料作物改良場 種苗改良繁殖場 農業類別 選擇全部 清除全部 農 林 漁 畜 休閒 六大方針 選擇全部 清除全部 支持認同在地農業 培養均衡飲食觀念 珍惜食物減少浪費 傳承與創新飲食文化 深化飲食連結農業 地產地消永續農業 縣市 選擇全部 清除全部 北部 全部 基隆市 臺北市 新北市 桃園市 新竹縣 新竹市 中部 全部 苗栗縣 臺中市 彰化縣 南投縣 雲林縣 南部 全部 嘉義縣 嘉義市 臺南市 高雄市 屏東縣 東部及外島 全部 宜蘭縣 花蓮縣 臺東縣 澎湖縣 金門縣 連江縣 排序 更新時間 發布時間 1 JAN 113年食農教育講座:向食媒性疾病說不,推動食農教育! 為了提升我國的食農教育,農業部積極推出專業培育方案,讓教師、營養師和農業推廣志工們都能掌握相關知識!在9月18日,我們舉辦了第二場食農教育講座,分成兩個精彩部分。首先,由邱玉瑋助理研究員分享「全民推動食農教育」的立法精神和資源,還有成功的推廣範例,讓大家對食農教育有更深入的了解!接著,官南綾副研究員帶來「向食媒性疾病說不」的課程,教我們如何認識和預防食媒性疾病,還有趣味的洗手大賽,讓學習變得更有趣!與會學員們體驗後,發現平日洗手的習慣還是有容易遺漏的地方,可見知識學習和實踐同等重要。一起來支持食農教育,讓我們的飲食更安全、健康!與會學員體驗「洗手大賽」邱玉瑋助理研究員分享「全民推動食農教育」的立法精神和資源官南綾副研究員分享「向食媒性疾病說不」的課程「洗手大賽」使用含螢光劑的乳液,在紫外燈照射下會顯現沒有確實清潔的部位。 發布日期: 114-01-20 更新日期: 114-01-20 新北市 支持認同在地農業 獸醫研究所 112年食農教育講座「永續轉型 從看見動物開始」 獸醫所於112年10月4日辦理食農教育專題演講,邀請家樂福文教基金會蘇小真執行長擔任講座分享「永續轉型 從看見動物開始」。蘇執行長首先介紹聯合國永續發展議程中17項永續發展目標的國際趨勢,接著透過一連串的社會現象和提問的方式,讓大家重新思考臺灣的永續議題,包括:在國際巨大的改變下,臺灣要如何發展?臺灣的農業要如何永續?企業扮演的角色是什麼?國人的消費型態和觀念,國外的產品比較好?臺灣是一個島國,我們的食物能夠自給自足嗎?當國際間已經將動物福利做為實現SDG永續發展目標時,臺灣經濟動物生產環境的現況?您知道臺灣傳統的雞蛋生產模式嗎?您能想像一張A4大小的空間中擠了4隻蛋雞?因此家樂福從一顆非籠飼、符合動物福利的雞蛋開始,推廣一連串的食物轉型計畫,並以企業社會責任角度改變消費者的消費模式,如販售動物福祉的非籠飼雞蛋、牛奶、吐司、保護生態的石虎香蕉等。家樂福從生意轉型影響力,帶動臺灣在地產業轉型與連結,一起營造臺灣永續的農業,保護環境並提升產品價值,許未來一個更好的綠生活。最後執行長以學員的提問做結語,雖然媒體假消息很多,但我們每個人都是一個媒體,讓我們每個人從自己做起,發揮影響力。永續行動,從我們自己開始。本次的演講,與會者感觸及收穫很多。除感謝蘇執行長精闢生動的演講外,再次感謝大家的參與也期盼大家一起從i做起,將好的觀念擴散出去。 發布日期: 112-10-08 更新日期: 114-01-20 新北市 支持認同在地農業 獸醫研究所 113年食農教育專題演講「變局中的守護者:臺紐協定下的臺灣酪農危機與獸醫師的挑戰」 「變局中的守護者:臺紐協定下的臺灣酪農危機與獸醫師的挑戰」由於臺紐協定,2025年起紐西蘭進口液態乳將可以「零關稅」進口,可能衝擊國內酪農產業,也因此最近國產鮮乳一直是被關注的新聞熱點。為了提升全民食農教育,獸醫所邀請專業獸醫師辦理食農教育演講,讓獸醫與牧場從業人員、學校教師與營養師,和農業推廣志工們都能掌握最新食農知識與農業發展!在10月18日,我們邀請了鮮乳坊創辦人,同時也是知名大動物獸醫師與中華民國十大傑出青年的龔建嘉獸醫師至本所進行3小時的食農教育演講,題目為「變局中的守護者:臺紐協定下的臺灣酪農危機與獸醫師的挑戰」,介紹在臺紐經濟合作協定下,紐西蘭進口液態乳對我國酪農產業的影響,面對衝擊酪農業要如何提升產業品質,獸醫師要如何協助酪農從改善動物健康更進一步到預防動物疾病並增進動物福利,政府應如何改善更合適的乳品法規與鮮乳標章。演講中場休息時間,我們加入趣味的牛乳體驗活動,品嘗臺灣小農鮮乳,比較與進口乳品風味上的差異,讓參與的學員品嘗了解臺灣鮮乳風味與特色。中華民國乳業協會方清泉秘書長與桃園市獸醫師公會蕭火城理事長特地參與並於會中表達感謝龔獸醫師對酪農業的幫助,場面感人溫馨,學員收穫良多。龔建嘉獸醫師介紹「變局中的守護者:臺紐協定下的臺灣酪農危機與獸醫師的挑戰」許聰文副所長介紹與致詞食農體驗活動:國產鮮乳風味品嘗鑑賞龔建嘉獸醫師教大家如何品嘗鮮乳桃園市獸醫師公會蕭火城理事長(左一)與中華民國乳業協會方清泉秘書長與會人員大合照 發布日期: 113-11-12 更新日期: 114-01-20 新北市 支持認同在地農業 地產地消永續農業 獸醫研究所 113年食農教育宣導推廣人員基礎培訓課程初階班 今(113)年8月27-28日在本場樹林分場2樓大禮堂辦理「113年食農教育宣導人員基礎培訓課程初階班」,本次初階班課程主要依據臺灣師範大學林如萍教授所研提的食農教育三面六項為架構,內容包括食農教育政策說明、農業與環境、農業生產與安全、飲食與健康、飲食消費與生活型態、飲食生活與文化,希望藉此能提高食農教育推廣人力的知能,建立食農教育推動的專業支持體系。本次培訓課程全程參與共有76位學員。第一節課程由苗栗區農業改良場古金台助理研究員講授「食農教育政策說明」,帶領學員了解政策目標、意圖及未來發展方向,並掌握如何有效運用各項資源推動食農教育的實施。接著,桃園區農業改良場戴介三助理研究員分享「飲食生活與文化」,重點說明飲食對健康的重要性,並探討愉悅進食的過程與餐桌禮儀的文化意涵。課程還涵蓋在地飲食特色及其文化傳承,並介紹全球多元飲食文化背景,讓學員更深刻體會飲食文化的價值。下午課程由桃園區農業改良場李婷婷助理研究員帶來「農業生產與安全」專題,介紹台灣各地農業的生產特色,並講解現代農業的永續生產方法。此外,針對用藥安全管理與農藥殘留疑慮提供詳細解析,幫助學員提升對農產品安全管理的認識。最後,傅智麟副研究員以「飲食與健康」為題,深入講解不同生命階段的營養需求,並說明如何透過均衡飲食促進健康。他還探討飲食與慢性疾病的關聯,並分享預防疾病的飲食策略,強調養成良好飲食習慣的重要性。第二天的課程首先由張志維技佐帶領學員學習飲食消費與生活型態,介紹當前的飲食消費行為、食品衛生與食品安全,並分享加工食品的製作與選購知識。強調地產地消的重要性,鼓勵學員支持當地農業,同時介紹綠色消費的理念,促使學員選擇環保且可持續的飲食方式。在農業與環境課程中,林勇信副研究員講解農業生產與環境的關聯,並強調農業與資源永續的概念。此外,也介紹社會責任與倫理,以及全球糧食議題,讓學員了解農業與全球環境的緊密聯繫。在都市農耕適栽作物資訊應用的課程中,吳安娜副研究員分享適合在都市環境中栽培的作物及其栽培技巧,並介紹如何應用現代農業技術來提高生產效益。讓學員學會如何在有限的空間內實現高效且可持續的農耕方式。李婷婷副研究員介紹遠距澆水管理模組的應用,讓學員了解如何利用現代科技實現智能化灌溉,節省水資源並提升農作物的生長環境與生產效益。此外,她還講解了病蟲害有機友善防治技術,分享如何在不使用化學農藥的情況下有效防治病蟲害,並介紹各種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環保方法來促進可持續的農業發展。最後,戴介三助理研究員介紹食農體驗實作型教學模組,讓學員了解從種植、收穫到食物製作的全過程,進一步提升對食農教育的理解與興趣。課程最後安排分組討論,各組成員由專業生產者、學校教師及食農推廣團體組成,針對課程內容分成五大議題,共同討論如何運用資源及素材開發教材,並提出推動食農教育的策略。透過農業界、教育界及實務領域的跨界交流,激發多元教學方式,進一步提升學員對食農教育的理念認知及實務操作能力。同時,此過程亦促進在地飲食文化的傳承與創新,實踐支持國產農產品消費及推廣健康飲食的生活方式。 發布日期: 113-08-27 更新日期: 114-01-15 基隆市、臺北市、新北市、桃園市、新竹縣、新竹市 支持認同在地農業 培養均衡飲食觀念 珍惜食物減少浪費 傳承與創新飲食文化 深化飲食連結農業 地產地消永續農業 桃園區農業改良場 113年食農教育專業人員共同培訓-食農教育推動方向與實務解析 食農教育法業於111年5月4日經總統公布施行,依據食農教育法第三條第五款清楚定義「食農教育專業人員」為有從事食農教育相關之教學、推廣、服務或諮詢之人員,農業部也於112年5月4日發布「食農教育專業人員資格及培訓辦法」,針對「食農教育專業人員」資格條件必須於申請前兩年內完成中央主管機關指定之食農教育專業人員共同培訓時數8小時課程,分成線上及實體兩部分,線上課程為「食農教育政策與法案說明」2小時、「食農教育專業人員申請規定與流程」1小時,實體課程為「食農教育推動方向與實務解析」5小時。。本培訓與台北市政府產業發展局共同合辦。於今(113)年6月26日在台北市農會禮堂辦理「113年食農教育專業人員共同培訓-食農教育推動方向與實務解析」,本培訓為實體5小時之課程,現場共有93位學員全程參與,課程內容由戴介三助理研究員講述「食農教育政策與法案簡要說明」,介紹食農教育政策法案與推動方向、食農教育教學資源分享、推廣食農教育架構、解析方式與討論說明;楊志維副研究員進行生產篇的案例介紹,播放《藕是一群農夫》、《暖男的菜籽學》、《臺灣香檬酸甜味》影片進行小組討論與解析;傅智麟副研究員進行團體篇的案例介紹,播放《志工耕耘全齡推廣》、《營養5餐午時對味》影片進行小組討論與解析;吳婉苓助理研究員進行校園篇的案例介紹,播放《芋見故鄉圓》、《小廚師與謝師宴》、《校園裡的解鎖課》影片進行小組討論與解析。課程最後由戴介三助理研究員主持綜合座談,學員們關注的焦點集中在食農教育專業人員的申請條件、流程和課程時數要求等問題。講師細心解答,協助學員們解決疑惑,讓大家對申請流程有了明確的理解。這也反映出學員們對成為專業人員的熱情,並為未來優化申請指引提供了實質的建議。 發布日期: 113-06-26 更新日期: 114-01-15 基隆市、臺北市、新北市、桃園市、新竹縣、新竹市 支持認同在地農業 培養均衡飲食觀念 珍惜食物減少浪費 傳承與創新飲食文化 深化飲食連結農業 地產地消永續農業 桃園區農業改良場 113年食農教育專業人員共同培訓-食農教育推動方向與實務解析 食農教育法於111年5月4日經總統公布施行,依據食農教育法第三條第五款明確定義「食農教育專業人員」,為從事食農教育相關教學、推廣、服務或諮詢的專業人士。農業部於112年5月4日發布「食農教育專業人員資格及培訓辦法」,規定申請者必須在申請前兩年內完成中央主管機關指定的食農教育專業人員共同培訓,並修滿8小時課程。課程分為線上及實體兩部分,線上課程包括「食農教育政策與法案說明」2小時及「食農教育專業人員申請規定與流程」1小時,實體課程則是「食農教育推動方向與實務解析」5小時。本培訓與桃園市青年農民生產合作社合辦。於今(113)年9月12日在樹林分場大禮堂辦理「113年食農教育專業人員共同培訓-食農教育推動方向與實務解析」,本培訓為實體5小時之課程,現場共有35位學員全程參與,課程內容由戴介三助理研究員講述「食農教育政策與法案簡要說明」,介紹食農教育政策法案與推動方向、食農教育教學資源分享、推廣食農教育架構、解析方式與討論說明;楊志維副研究員進行生產篇的案例介紹,播放《藕是一群農夫》、《暖男的菜籽學》、《臺灣香檬酸甜味》影片進行小組討論與解析;傅智麟副研究員進行團體篇的案例介紹,播放《志工耕耘全齡推廣》、《營養5餐午時對味》影片進行小組討論與解析;吳婉苓助理研究員進行校園篇的案例介紹,播放《芋見故鄉圓》、《小廚師與謝師宴》、《校園裡的解鎖課》影片進行小組討論與解析。課程最後由莊浚釗分場長及戴介三助理研究員共同主持綜合座談。座談中,與會者分享了各地推動食農教育的經驗與做法,並強調跨區域、跨領域合作的重要性。大家一致認為,未來應加強資源共享與技術交流,結合地方特色,共同推動健康永續的飲食文化與農業發展,攜手深化食農教育的實踐與影響力。 發布日期: 113-09-12 更新日期: 114-01-15 基隆市、臺北市、新北市、桃園市、新竹縣、新竹市 支持認同在地農業 培養均衡飲食觀念 珍惜食物減少浪費 傳承與創新飲食文化 深化飲食連結農業 地產地消永續農業 桃園區農業改良場 113年食農教育專業人員共同培訓-食農教育推動方向與實務解析 食農教育法於111年5月4日經總統公布施行,依據食農教育法第三條第五款明確定義「食農教育專業人員」,為從事食農教育相關教學、推廣、服務或諮詢的專業人士。農業部於112年5月4日發布「食農教育專業人員資格及培訓辦法」,規定申請者必須在申請前兩年內完成中央主管機關指定的食農教育專業人員共同培訓,並修滿8小時課程。課程分為線上及實體兩部分,線上課程包括「食農教育政策與法案說明」2小時及「食農教育專業人員申請規定與流程」1小時,實體課程則是「食農教育推動方向與實務解析」5小時。本場於今(113)年10月21日在樹林分場大禮堂辦理「113年食農教育專業人員共同培訓-食農教育推動方向與實務解析」,本培訓為實體5小時之課程,現場共有60位學員全程參與,課程內容由戴介三助理研究員講述「食農教育政策與法案簡要說明」,介紹食農教育政策法案與推動方向、食農教育教學資源分享、推廣食農教育架構、解析方式與討論說明;楊志維副研究員進行生產篇的案例介紹,播放《藕是一群農夫》、《暖男的菜籽學》、《臺灣香檬酸甜味》影片進行小組討論與解析;傅智麟副研究員進行團體篇的案例介紹,播放《志工耕耘全齡推廣》、《營養5餐午時對味》影片進行小組討論與解析;吳婉苓助理研究員進行校園篇的案例介紹,播放《芋見故鄉圓》、《小廚師與謝師宴》、《校園裡的解鎖課》影片進行小組討論與解析。課程最後由戴介三助理研究員主持綜合座談,學員們針對食農教育專業人員的申請方式提出了許多問題,主要集中於申請條件、流程以及課程時數要求。戴介三助理研究員逐一進行詳細解答,幫助學員釐清疑問,讓大家對申請流程有了更清晰的了解。這也顯示出學員對成為專業人員的高度關注與熱情,並為未來申請指引的改進提供了寶貴的反饋。 發布日期: 113-10-21 更新日期: 114-01-15 基隆市、臺北市、新北市、桃園市、新竹縣、新竹市 支持認同在地農業 培養均衡飲食觀念 珍惜食物減少浪費 傳承與創新飲食文化 深化飲食連結農業 地產地消永續農業 桃園區農業改良場 113年開放日「國產仙草食農教育闖關活動」- 黑金仙草大冒險 仙草茶、仙草凍是台灣人特有的消暑點心,香氣十足、口感清爽且低熱量,中醫觀點則認為仙草是退火的藥用聖品。台灣仙草廣受民眾喜愛,2018年桃園楊梅區在桃園花彩節試展示仙草花海引起廣大迴響,2019年起每年冬季辦理桃園仙草花節,紫色浪漫花海美景成為熱門拍照景點!仙草屬於唇形科植物,台灣目前仙草品種有:農試1號、桃園1號、桃園2號香華及最新品種桃園3號,皆由農業試驗所及本場育成。桃園1號凝膠強度佳但匍匐於地面不易採收,桃園2號香氣濃郁較適合製茶使用且株型半直立。過去品種一直有香氣與凝膠能力無法兩全的瓶頸,本場於2022年推出兼具高香氣及高凝膠能力的仙草新品種「桃園3號-仙豐」。新產品株型半直立方便機械採收,豐產又能同時製作仙草茶及仙茶凍,可為種植仙草農民的福音。因此,本年度開放日以「仙草」為主題,設計了推廣食農教育的闖關攤位,邀請民眾自由參與,並藉由互動遊戲推廣食農教育六大方針及仙草相關知識。活動中,食育講師介紹仙草的品種與特性,幫助民眾學習如何分辨國產與進口仙草,並了解仙草與其他食材的搭配,促進均衡飲食。民眾也透過遊戲學習如何珍惜食物、減少浪費,並深入了解仙草在台灣的飲食文化與特色料理。此外,活動強調地產地消與永續農業的理念,進一步加深了民眾對在地農業的支持。活動吸引了850人參與,成功提升了大家對仙草歷史、飲食文化與營養價值的認識。活動內容: (一)支持認同在地農業台灣有許多與仙草外觀相似的香草植物,食育講師會引導民眾如何用植株外觀分辨出仙草,接著向民眾解說國產仙草不同品種的特色及與進口仙草的差異性。以闖關方式讓民眾分辨仙草並用五感體驗仙草植株進而了解新鮮仙草的植株特性。(二)培養均衡飲食觀念仙草清爽消暑且具有許多特殊保健成分,此關卡透過吃冰配料的遊戲方式讓民眾了解如何利用仙草以及其他國產食材的搭配,降低國人整體點心攝取的熱量以及膳食纖維的攝取量。(三)珍惜食物減少浪費此關卡爲傳遞若要減少食物浪費,選購產品時應選擇合適家庭人數的數量、加工及包裝方式與其合宜的保存期限,可以避免因為食物未即時吃完所造成的浪費。因此將帶民眾認識仙草產品各式的包裝及對應的儲存期限,並用遊戲的方式加深民眾對不同包裝保存期限的認知。(四)傳承創新飲食文化介紹仙草在台灣常見的料理方式以及料理特色,並聚焦在其一特色文化料理,以遊戲的方式讓民眾認識台灣特色料理與關鍵食材,闖關成功即可得到在地特色仙草料理食譜一份。(五)深化飲食連結農業此關卡以實體及/或圖卡讓民眾了解仙草命名的由來,並解說乾燥仙草的特性及烹煮仙草時因時間及濃度所造成的產品差異包括濃稠度、色澤等。遊戲則會用不同的飲品讓民眾用嗅覺及視覺分辨哪杯是真正的仙草茶。(六)地產地消永續農業透過連連看的遊戲方式讓民眾認識多種台灣地方特色仙草加工食品及其加工的過程。 發布日期: 113-11-30 更新日期: 114-01-15 基隆市、臺北市、新北市、桃園市、新竹縣、新竹市 支持認同在地農業 培養均衡飲食觀念 珍惜食物減少浪費 傳承與創新飲食文化 深化飲食連結農業 地產地消永續農業 桃園區農業改良場 113年校園食農教育人員農事操作訓練課程 為協助學校規劃符合各校特色與學生需求的食農教育場域,並提升執行人員在農業教育上的知能與技能,本場於今(113)年5月22日及5月29日,在樹林分場2樓大禮堂舉辦了兩場「113年校園食農教育人員農事操作訓練課程」。現場共有42位教師全程參與,課程內容豐富、實用性高,涵蓋作物栽培、環境管理、澆水施肥,以及病蟲害防治四大主題,現場氛圍熱烈,參與者收穫良多。一、作物由劉廣泉副研究員與陳怡如助理研究員講授「蔬果育苗設備認識與育苗、移植技巧實務操作」。課程內容涵蓋育苗的目的與工具配備、播種法與扦插法的操作實作,以及健康種苗的判斷標準與移植適期。參與者在實作中學習如何選擇優質種苗,並學習蔬果移植技術。二、環境吳安娜副研究員主講「校園食農場域特質與蔬果花卉栽培選擇」,詳細說明校園環境的特性及其對作物選擇的影響。課程內容包括日照量的簡易量測與診斷、作物生長反應解析,以及適栽作物的檢索工具操作,幫助教師們深入了解如何因地制宜,選擇最適合校園的栽培作物。三、澆水及施肥楊雅淨副研究員與呂朝元助理研究員帶領參與者探索「蔬果栽培容器、介質、肥料與水分管理運用實務」。課程涵蓋栽培容器與介質的選擇與判斷,澆水管理的設備操作與技巧,以及促進作物產量的肥料使用方式,讓教師們能輕鬆掌握校園食農作物的管理要領。四、病蟲害防治李婷婷助理研究員講授「蔬果常見病蟲害診斷及友善防治資材的利用」,內容包括病蟲害的辨識方法、環境友善防治資材的應用,以及相關資材資訊的取得方式。課程深入淺出,幫助教師們強化病蟲害管理的專業知識,進一步提升校園作物栽培的成功率。此次課程旨在強化學校食農教育功能,提升參與教師的專業技能與執行效能。透過專業人員的實務指導,教師們對未來在校園推廣農業教育更加充滿信心。未來,我們期待以多樣化的學習方式,持續推動食農教育在校園中深耕,並促進農業與教育領域的相互交流與合作。 發布日期: 113-05-22 更新日期: 114-01-15 基隆市、臺北市、新北市、桃園市、新竹縣、新竹市 支持認同在地農業 培養均衡飲食觀念 珍惜食物減少浪費 傳承與創新飲食文化 深化飲食連結農業 地產地消永續農業 桃園區農業改良場 113年食農教育專業人員共同培訓-食農教育推動方向與實務解析 食農教育法業於111年5月4日經總統公布施行,依據食農教育法第三條第五款清楚定義「食農教育專業人員」為有從事食農教育相關之教學、推廣、服務或諮詢之人員,農業部也於112年5月4日發布「食農教育專業人員資格及培訓辦法」,針對「食農教育專業人員」資格條件必須於申請前兩年內完成中央主管機關指定之食農教育專業人員共同培訓時數8小時課程,分成線上及實體兩部分,線上課程為「食農教育政策與法案說明」2小時、「食農教育專業人員申請規定與流程」1小時,實體課程為「食農教育推動方向與實務解析」5小時。。本場於今(113)年1月27日及3月9日在樹林分場2樓大禮堂辦理「113年食農教育專業人員共同培訓-食農教育推動方向與實務解析」,本次培訓則為實體5小時之課程內容,現場共有113位學員全程參與,課程內容由戴介三助理研究員講述「食農教育政策與法案簡要說明」,介紹食農教育政策法案與推動方向、食農教育教學資源分享、推廣食農教育架構、解析方式與討論說明;楊志維副研究員進行生產篇的案例介紹,撥放《藕是一群農夫》、《臺灣香檬酸甜味》影片進行小組討論與解析;傅智麟副研究員進行團體篇的案例介紹,撥放《志工耕耘全齡推廣》、《營養5餐午時對味》影片進行小組討論與解析;吳婉苓助理研究員進行校園篇的案例介紹,撥放《芋見故鄉圓》、《小廚師與謝師宴》影片進行小組討論與解析。課程最後由莊浚釗分場長及戴介三助理研究員共同主持綜合座談。本次活動與台北市營養師公會合辦,與會夥伴提出了多項寶貴建議,特別強調營養與食農的結合,透過跨領域專業的整合,深化對食農教育的理解與實踐。食農教育應結合營養與農業的專業知識,推動健康飲食與永續農業為核心,並透過合作與資源共享,讓推動者在實施過程中攜手同行,共同促進社會對食農教育的認知與支持。 發布日期: 113-01-27 更新日期: 114-01-15 基隆市、臺北市、新北市、桃園市、新竹縣、新竹市 支持認同在地農業 培養均衡飲食觀念 珍惜食物減少浪費 傳承與創新飲食文化 深化飲食連結農業 地產地消永續農業 桃園區農業改良場 屏縣府春節食安宣導 健康年菜6招安心過好年 隨著農曆春節的來臨,民眾著手採購各式各樣年貨食品及年菜,屏東縣政府為確保各種場域販售食品皆符合相關食品安全衛生規定,今(9)日由縣長周春米帶領衛生局及消保官至「家樂福量販店-新屏店」宣導春節期間食品安全及營養健康的重要性,分享6招吃出健康年菜與採買年貨原則,教大家安心過好年。「舌(蛇)尖美味 食安顧到位」春節食安及營養健康宣導活動,由衛生局營養師蔡瑞娥、許晏綺扮演主廚大對決,準備6道創意與健康年菜,不僅名稱極富巧思之外,更結合食安把關及營養均衡的理念,周縣長與幼兒園學童共同擔任裁判票選出最受歡迎的年菜,充滿歡樂年節氛圍。縣長周春米表示,新年春節將至,家家戶戶團圓都會準備年菜,提醒民眾除了食物美味之外,也要兼顧食安與營養,教大家6招吃出健康年菜,包括全榖雜糧選原態、豆魚蛋肉少加工、五色蔬果纖維多、原味堅果適量吃、乳品入菜鈣給力、多喝開水無糖飲。現場擺出年菜料理翡翠福氣丸、紅燒蹄膀、櫻蝦米糕、福祿雙全福跳牆、長壽蝦仁長年菜、吉祥如意優格杯。周縣長舉例,挑選丸子不要過白、五顏六色不要採買,全榖雜糧可選用屏東在地的芋頭、碳足跡少,也提醒堅果油脂含量高,一天大姆指大小的量即可,即使對身體有幫助但也不能過量。縣長周春米發放福袋向民眾拜早年時表示,福袋有檢查試劑跟鹽罐,提醒民眾使用糖、鹽少量,同時也提供簡易檢查試劑讓民眾在家自行檢測安不安全,在新的一年裡為家人準備一桌健康又美味的年菜,讓縣民買得安心、吃得健康,歡喜迎蛇年。衛生局表示,消費者採買年貨5大原則:一是環境乾淨衛生,冷藏食品要低溫存放7°C以下、冷凍食品存放-18°C以下;二是標示完整清楚,產品要明確標示內容物品名、廠商名稱、原產地、地址、有效日期、營養標示及警語等;三是產品外觀正常,不建議購買有怪味、顏色太白、太鮮豔的食材及包裝破損食品;四是適時適量購買,勿大量採購及囤積,食材分類保存,以確保食材新鮮;五是具有優良認證,生鮮畜肉及加工肉品,選購CAS認證及合法屠宰合格標誌。 發布日期: 114-01-09 更新日期: 114-01-14 屏東縣 支持認同在地農業 培養均衡飲食觀念 地產地消永續農業 屏東縣政府 桃市首屆校園米其林美食爭霸賽 樹立桃園營養午餐新標竿 桃園市長張善政今(4)日下午前往中壢區,出席「午餐在地食材健康吃~校園米其林美食爭霸賽頒獎典禮」。張市長表示,今(114)年首度舉辦「午餐在地食材健康吃~校園米其林美食爭霸賽」,以校園營養午餐、營養安心食材及在地食材為主軸,篩選出具備創意又符合營養標準的午餐菜單。今天包括入選佳作、銅獎、銀獎和金獎等12所得獎學校,不僅展示了優秀的廚藝和用心,更為桃園營養午餐樹立標竿。張市長指出,有鑒於近期物價上漲對營養午餐的影響,市府除了適時增加補助經費,並由教育局與學校協調,安排營養師與廚師、農業局引進在地食材,例如觀音區黑豬肉等,並結合衛生局食品稽查的力量為孩子把關食品安全。相信在跨局處共同的努力下,定能為桃園學子提供營養價值豐富的午餐,進一步提升餐食品質與內涵,也讓桃園學童們吃得安心又健康。教育局表示,「午餐在地食材健康吃~校園米其林美食爭霸賽」吸引包括外訂餐盒學校5所、午餐委外學校14所及自辦午餐學校21所,共計40所高國中小組隊參賽。經評審嚴格審視初賽食譜設計及複賽烹飪實作,最終由宋屋國小榮獲「米其林金質獎」,獲得獎金5萬元;頭洲國小及青埔國小則獲得「米其林銀質獎」及獎金3萬元;南崁國小、新屋高中及南崁國中則榮獲「米其林銅質獎」及獎金2萬元。這次的競賽不僅讓各校得以互相觀摩及交流,也讓桃園午餐從業人員精益求精,為學生製作健康又美味的料理。教育局也指出,桃園推動公私立國中小學生免費營養午餐政策已邁入第三年,不僅減輕了家長的經濟負擔,更彰顯市府對學生健康與營養的重視。市府將持續推動「免費營養午餐」、「營養安心食材」及「使用在地食材」等政策,讓學校採用本地新鮮食材,確保學童營養需求,也促進在地農業發展,形成支持在地兼顧學童營養的雙贏局面。今日包括市府教育局長劉仲成、農業局長陳冠義、衛生局副局長余依靜、中壢區副區長鄭伊庭等均一同出席頒獎典禮。 發布日期: 114-01-04 更新日期: 114-01-07 桃園市 支持認同在地農業 培養均衡飲食觀念 地產地消永續農業 桃園市政府 嘉義優鮮迎過年,多樣年節伴手禮登場 年節將近,嘉義縣政府今3日舉辦「嘉義優鮮產品發布暨年節伴手禮宣傳記者會」,活動以年節伴手禮與棒球熱潮為主題,邀請啦啦隊女孩筠熹與檸檬、微風超市總經理西川正史及新加坡網紅和直播主Daniel’s recommendation參加,縣長翁章梁更與啦啦隊女孩一同寫春聯、嗨跳三振舞,氣氛熱鬧非凡。嘉義縣政府推出嘉義優鮮年節型錄,邀請企業及民眾採購在地農特產,目前嘉義優鮮已有233家業者加入,商品數量突破785項,消費者只需前往嘉義優鮮官方網站,點選首頁的年節產品型錄,就可直接與業者聯繫訂購。翁章梁說,「嘉義優鮮」是嘉義縣農產金字招牌,代表品質與安全的雙重保證。消費者只需認明「嘉義優鮮」標籤,就能安心購入,讓每一口美食都吃得安心。活動中也舉行頒獎儀式,由翁章梁頒發獎狀給張貼嘉義優鮮標籤數最多的業者,獲獎品牌包含正鑫水產加工有限公司(虱目魚系列)、野孩子果園(玉女番茄、嘉義極光哈密瓜)、阿里山極邊山葵、仙記名茶、YUYUPAS優遊吧斯。嘉義縣農會總幹事黃貞瑜說,在縣府及農會夥伴的努力下,「嘉義優鮮」越來越夯,品牌的辨識度與認同度持續提升,已獲得全台民眾的熱烈回響,這都要依賴業者穩定維持產品品質、確保供貨穩定,以及農會體系在第一線協助農民,透過層層串聯才能讓消費者輕鬆購入產品。翁章梁說,「嘉義優鮮」各家業者推出新春伴手禮,除了有傳統應景的烏魚子、鳳梨酥、柿餅、果乾、山葵禮盒、阿里山茶及精品咖啡,還有許多好吃的休閒零嘴等農特產伴手禮,應有盡有。翁章梁也說,嘉義優鮮產品已發展成熟,包裝精美且品質穩定,今天微風超市總經理西川正史先生也親臨會場,挑選適合在微風超市販售的產品,歡迎民眾透過線上型錄向業者訂購,或是在各超市、國道休息站購入。更多嘉義優鮮產品資訊,可前往官方網站查詢 https://www.chiayum.com.tw/home。 發布日期: 114-01-03 更新日期: 114-01-07 嘉義縣 支持認同在地農業 地產地消永續農業 嘉義縣政府 12 DEC 斗南新光社區第五屆好彩頭節暨食農教育 傳遞愛護大地永續發展理念 雲林縣斗南鎮新光社區為一典型農村部落,時序進入秋冬農民善用水稻收割後田地裡作種植白玉蘿蔔,歲末之際,蘿蔔成熟期結合社區文安國小食農教育課程,於今(29)日舉辦第五屆「好彩頭」節,邀請社區居民及學童等約350人,一起體驗食農教育拔蘿蔔樂趣,傳遞愛護大地永續發展理念。縣府文化觀光處長陳璧君表示,雲林縣不只是宗教大縣,也是農業大縣,農民朋友所種植各項蔬果品質優質,尤其會善用地盡其利於水稻收成後裡作其他作物,秋冬歲末喜迎農曆年的到來,也是品嘗白玉蘿蔔的最佳時期,感謝社區農民朋友的用心,提供蘿蔔園讓大家一起來體驗食農教育拔蘿蔔,同時還有蘿蔔產品的製作教學及特色風味餐品嘗,讓學子們透過這場體驗感受、了解家鄉文化,更是我們推動永續發展的具體展現。新光社區說,活動主要促進親子感情,增進社區居民及學生們對在地文化與農業的認識,當天活動內容豐富多元,包括1.食農教育宣導:透過課程提升參與者對農業與環保的認識,培養珍惜食物的態度。2.拔蘿蔔體驗:讓親子共同參與農作,增加互動與回憶,體驗農村勞動的樂趣。3.蘿蔔產品製作教學暨體驗:學習利用蘿蔔創作美味料理,進一步了解農產品的多元用途。4.風味餐品嚐:品味由在地食材精心烹製的美味佳餚,體驗新光社區的農村特色。此外,活動配合時令節慶,宣導社會福利政策及環保理念,參與者需自備餐具實行減塑,為節能減碳盡一份心力,歡迎大家一起來為冬日增添一份溫暖的「好彩頭」! 發布日期: 113-12-29 更新日期: 113-12-30 雲林縣 支持認同在地農業 傳承與創新飲食文化 深化飲食連結農業 地產地消永續農業 雲林縣政府 跨領域推動食農教育 中市舉辦推動會串聯整合資源 為使台中市食農教育深耕廣耘,台中市政府農業局昨(26)日於新市政大樓召開「113年台中市食農教育推動會」,邀集具食育、農育、食品、營養、環保、親職教育及動物福利等產業團體代表、專家學者及市府相關機關共同檢討食農教育推動業務與意見交流。農業局表示,透過蒐集各產業團體代表及專家學者專業建議,跨領域串聯市府相關機關,並整合學校、社區、農漁村及民間團體等資源,以「知農愛農,安全安心」為願景,規劃屬於台中市的食農教育推動目標與策略,共同推展食農教育,培養市民完整的食育及農育素養,讓市民瞭解農業生產與環境、個人健康與消費、社會生活與文化間的關聯,並認同國家農業政策。農業局說明,台中市推動食農教育刻不容緩,為使食農教育深耕廣耘,依台中市食農教育推動計畫,定期召開食農教育推動會議滾動檢討食農教育推動情形,並以「穩基礎、挺好食、顧健康、愛土地」為推動主軸,透過盤點潛在資源、製作教案範本及宣導資料提供市府相關局處廣為運用農業局補充,藉由串連跨局處、跨領域及系統性的合作與推動,在學校教育種下食育及農育的種子,進而將食農觀念帶入家庭,也透過農漁村、社區、休閒農業區、休閒農場等多元場域進行推廣,強調實際生活的體驗,讓市民自然而然養成新的價值觀與對愛護環境的責任感,進而影響身邊的同儕與親友,讓食農教育持續擴散,同時實踐2030永續發展目標,帶動在地農漁村產業永續發展。(12/27*12)農業局 發布日期: 113-12-26 更新日期: 113-12-30 臺中市 支持認同在地農業 傳承與創新飲食文化 深化飲食連結農業 地產地消永續農業 臺中市政府 嘉市長竹市民農園建置無煙囪烤窯推廣食農教育 肯定從產地到餐桌的低碳綠生活 嘉義市「長竹市民農園」以種植友善及重視食安為主要述求,在長竹里辦公處江振章里長及社區規劃師黃志能總監的擘劃中,於112年至113年間向嘉義市政府環境保護局申請「嘉義市社區規劃師駐地環境改造計畫」提案,將長竹市民農園改造為「活力長竹有機販賣所」,今(28)日舉辦「長竹窯」揭牌儀式及成果發表會,嘉義市長黃敏惠也到場力推「有機家園」的願景,同時期待有更多市民透過有趣的食農教育體驗活動關心農產業環境。黃敏惠市長表示,嘉義市不斷朝向「新永續」出發,感謝民間與社區力量協力,將有機、友善土地的永續農業,甚至是食安與食農教育的概念帶入社區,帶動社區居民共同參加。「長竹市民農園」從112年完成後於113年間每週六上午九時至十二時間準時開園,週週連續不間斷提供友善耕作的新鮮蔬菜與通過有機認證的健康農產品,園區經營與維護全由農園志工團與友善農友們共同管理,更吸引了嘉義市農會、嘉義大學農業推廣中心、嘉義市社區大學自然農法班…等團體前來辦理活動。黃敏惠市長進一步指出,長竹里的計畫重視友善土地的有機栽培管理機制,在今社區規劃師計畫中獲「幸福社區獎」的肯定,園區將增加舉辦「從產地到餐桌」的食農教育活動,讓長竹市民農園成為提供鄰近住戶低里程食物,建立低碳綠生活的好鄰居。黃敏惠市長也分享,長竹市民農園中所種植的黃金百香果結實纍纍,掛在藤蔓上如同閃耀光芒的點點繁星,展現有機農法的生命力。期待更多的市民了解與認識友善環境的農業知識,一起響應「有機家園」願景。環保局長李佳禾表示,農產市集與研習課程的辦理成果雖有別以往,亦為市民農園場域帶來活力與凝聚力,長竹市民農園志工團仍期待增加更多民眾參與以及結合周邊國中、小學共同推動食農教育的體驗需求,113年以「活力長竹有機販賣所2.0窯藝森之」的計畫主題,再向環保局申請社規師計畫補助,於現地評比中獲五位專業評審委員的肯定,啟動長竹市民農園的第二期優化改造,內容包括人行步道鋪面調整、竹製座椅設置、儲藏空間規劃,以及由志工團隊運用黏土、稻草、沙等自然材料拌和而成,以對應竹編夾泥牆的傳統工法,塑形成無煙囪烤窯的外型,共同砌築完成「長竹窯」。未來將持續運用為辦理「從產地到餐桌」的食農教育體驗場域。呼應嘉義市十大旗艦計畫「新永續淨零」的執行方向,由全民參與爲「城市綠地和飲食低碳排」建立典範。 發布日期: 113-12-28 更新日期: 113-12-30 嘉義市 支持認同在地農業 傳承與創新飲食文化 深化飲食連結農業 地產地消永續農業 嘉義市政府 113年「古圳、農田水利及食農教育國民小學教案設計競賽」得獎教案名單出爐! 由農業部農田水利署所主辦的113年「古圳、農田水利及食農教育國民小學教案設計競賽」,活動已於113年9月30日截止收件,共計徵得個人組6件與團體組19件參賽作品,依據活動簡章之評分標準及注意事項等規定,歷經評選與各評審委員討論審慎評分,評選出得獎作品,恭喜各位得獎者,也感謝所有參賽者的踴躍參與,一同透過食農教育深化國小學生與古圳、農田水利相關文化的連結,團隊將於113年11月開始主動聯繫後續領獎及寄發參賽證明作業。期待孩子們透過古圳、農田水利及食農教育進行快樂的學習,認識自己也認識臺灣。讓我們明年再相見!活動資訊活動詳情請洽聯絡人:台灣水資源與農業研究院蔡佳芳小姐電話:(02)28093497分機785電郵信箱:Fang001@triwra.org.tw 發布日期: 113-11-11 更新日期: 113-12-30 全國 支持認同在地農業 深化飲食連結農業 地產地消永續農業 農田水利署 南投縣「青農領航食農飛翔」食農教育成果展 縣府輔導縣農會及13鄉鎮市農會、南投縣青農聯誼會,響應推廣食農教育,推動113年度南投縣「青農領航 食農飛翔」食農教育計畫,落實以南投在地農產品為核心,每個鄉鎮市都設置1處食農教育場域,並舉辦16場接地氣的食農教育活動,17日特別在縣府大廳舉辦成果展,呈現南投農業多樣性與地方特色。縣府農業處長蘇瑞祥代表縣長許淑華主持這場成果展,由青農設攤展售特色茶、菇、百香果、香蕉、草莓、檸檬等在地擁有完整生產履歷的優質農產,包括縣議員林憶如、張秀枝及縣農會總幹事曾明瑞都出席。蘇處長指出,從111年中央訂定發布施行食農教育法後,縣府積極響應成立食農教育推動委員會,今年完成在13鄉鎮市設立食農教育種子場域的目標,呈現各鄉鎮市的農業特色,從茶葉到水果、從有機蔬菜到特產加工品,讓參與農友與消費者全面了解南投農業的多樣性。縣府並輔導南投縣青農聯誼會透過舉辦16場次的食農教育活動,由青農帶領深度體驗,分享實際耕作經驗及農產品知識,增強參與者對農業的認識與共鳴。如此,透過「農民帶路」的推廣模式,成功讓食農教育更接地氣、更有溫度,同時結合在地文化,不僅展示農業產品,還融入地方歷史、飲食文化及產業故事。蘇處長指出,明年度食農教育推動經費將增加為300萬元,除了要讓更多人認識南投在地農業及其背後的價值,並透過活動帶動農產品銷售,促進農業產值提升,強化各鄉鎮市的農業特色,吸引更多旅遊與產業合作機會,培育對農業友善的消費者,推廣可持續農業理念,為南投縣農業發展注入新活力。 發布日期: 113-12-17 更新日期: 113-12-27 南投縣 支持認同在地農業 傳承與創新飲食文化 深化飲食連結農業 地產地消永續農業 南投縣政府 中市農業局大豆及林產業食農教育推廣活動 提倡永續發展與環境生態保護 為加深民眾對農食文化、國產大豆及林業永續發展的認識,台中市政府農業局舉辦「台中幸福城市 食光相遇」系列活動今(21)日來到台灣味噌釀造文化館及木匠兄妹木工房辦理「豆與味噌」及「永續林業」食農教育推廣活動。農業局表示,希望透過活動激發民眾對農業永續發展與環境生態保護的關注,更進一步體會並珍惜擁有的自然資源。農業局表示,在「豆與味噌」的活動中帶領民眾認識台中市在地生產的大豆,瞭解食材如何從產地到餐桌的完整過程,並透過五感體驗親手製作原料為大豆的味噌,品嘗農田中的豆香,使參與的大小朋友對地產地消、農食文化的深刻感悟與認識;另活動邀請食農教育推手孫崇傑老師以實際案例介紹「五食六農」的理念,強調食物與自然、農業的緊密聯繫,並呼籲關注農業的永續發展與生態保護,響應「2030永續發展目標」。木匠兄妹木工房由專業木工師傅介紹不同木材的特性,深入分享永續林業的重要性及本市木作工藝的悠久歷史,讓民眾瞭解FSC永續林地木材的魅力,減少對環境的破壞,支持永續林業的發展,達到保育天然林的生態維持,在師傅的引領下,參與的大小朋友從親自挑選循環利用的檜木材料、打磨、組裝,到最終完成屬於自己的檜木筷,並將作品帶回家,為日常生活增添了一份獨特的溫暖與心意。農業局表示,「台中幸福城市 食光相遇」系列活動吸引了許多對在地農食文化有興趣且熱愛手作的大小朋友共同參與,期望在一系列解說與親手實作的過程中,讓更多民眾了解在地農業與傳統文化。(12/21*10)*農業局 發布日期: 113-12-21 更新日期: 113-12-27 臺中市 支持認同在地農業 傳承與創新飲食文化 深化飲食連結農業 地產地消永續農業 臺中市政府 中市農業局「台中幸福城市食光相遇」活動 帶領民眾認識霧峰香米及菇類 霧峰除了是香米的故鄉,也是全台杏鮑菇、秀珍菇及金針菇等食用菇類的重要生產地,台中市政府農業局舉辦「台中幸福城市食光相遇」活動,今(22)日帶領民眾至霧峰菇類產學館及台灣農漁業物產館,認識霧峰在地香米及菇產業的發展與全食物利用的概念。農業局表示,期望透過活動讓民眾重新認識在地農產業,支持地產地消。農業局表示,今日由專業的講師帶領民眾深入霧峰菇類王國,認識台中市菇類產業,了解食用菇的栽培技術,並探討如何利用現代農業科技提高種植效率,此外,與參與的民眾分享食材如何從生產、加工到餐桌的完整旅程,理解每一口食物都與自然和農業息息相關,鼓勵大家把「食」當作與農業、永續發展和生態保護之間的橋樑。活動中,也透過米糠漬食材保存技術的介紹與實作,讓大小朋友親手製作發酵漬物,從中探索食材變化的無限可能,為日常餐桌增添更多營養與風味,並呼籲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踐行「全食物利用」的理念,減少浪費,珍惜每一分食物,同時激發大家對食材轉化和創新料理的熱情,並重新思考食物與土地之間的珍貴聯繫。農業局指出,「台中幸福城市-食光相遇」系列活動透過五感體驗加深民眾印象,讓食農精神實踐於生活日常中,與民眾共同推動飲食、農業及環境的永續發展,達成2030永續發展目標!(12/22*10)*農業局 發布日期: 113-12-22 更新日期: 113-12-27 臺中市 支持認同在地農業 傳承與創新飲食文化 深化飲食連結農業 地產地消永續農業 臺中市政府 共806筆資料,第18 / 41頁,每頁顯示20筆上一頁 1...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41 下一頁 到第1頁第2頁第3頁第4頁第5頁第6頁第7頁第8頁第9頁第10頁第11頁第12頁第13頁第14頁第15頁第16頁第17頁第18頁第19頁第20頁第21頁第22頁第23頁第24頁第25頁第26頁第27頁第28頁第29頁第30頁第31頁第32頁第33頁第34頁第35頁第36頁第37頁第38頁第39頁第40頁第4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