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階搜尋 清除全部 全部收合 資料來源-單位 選擇全部 清除全部 中央部會 全部 農業部 行政院 教育部 衛生福利部 文化部 環境部 原住民族委員會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 客家委員會 縣市政府 全部 臺北市政府 新北市政府 桃園市政府 臺中市政府 臺南市政府 高雄市政府 新竹縣政府 苗栗縣政府 彰化縣政府 南投縣政府 雲林縣政府 嘉義縣政府 屏東縣政府 宜蘭縣政府 花蓮縣政府 臺東縣政府 澎湖縣政府 金門縣政府 連江縣政府 基隆市政府 新竹市政府 嘉義市政府 農業部所屬機關 全部 農糧署 漁業署 動植物防疫檢疫署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 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 農田水利署 農業試驗所 林業試驗所 水產試驗所 畜產試驗所 獸醫研究所 農業藥物試驗所 生物多樣性研究所 桃園區農業改良場 苗栗區農業改良場 臺中區農業改良場 臺南區農業改良場 高雄區農業改良場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臺東區農業改良場 茶及飲料作物改良場 種苗改良繁殖場 農業類別 選擇全部 清除全部 農 林 漁 畜 休閒 六大方針 選擇全部 清除全部 支持認同在地農業 培養均衡飲食觀念 珍惜食物減少浪費 傳承與創新飲食文化 深化飲食連結農業 地產地消永續農業 縣市 選擇全部 清除全部 北部 全部 基隆市 臺北市 新北市 桃園市 新竹縣 新竹市 中部 全部 苗栗縣 臺中市 彰化縣 南投縣 雲林縣 南部 全部 嘉義縣 嘉義市 臺南市 高雄市 屏東縣 東部及外島 全部 宜蘭縣 花蓮縣 臺東縣 澎湖縣 金門縣 連江縣 排序 更新時間 發布時間 8 AUG 2024古坑竹筍節 古坑鄉公所劍湖山齊辦美味『饗筍宴』料理餐 由古坑鄉公所、大埔社區與劍湖山渡假大飯店攜手燴辦美味『饗筍宴』料理餐,於今(10)日在劍湖山渡假大飯店盛大推出。這次活動由古坑鄉長林慧如主持,張麗善縣長受邀參加,現場與會貴賓還有農業部綜合規劃司長蔡巧蓮,許宇甄立法委員、劉建國立法委員、雲林縣議會蔡東富議員、張庭綺議員、蔡永富議員、江文登議員,以及縣府團隊交工局長汪令堯、城鄉處長林長造、文觀處長陳璧君,新聞處長陳其育與農業處蔡耿宇副處長等共同支持這次古坑竹筍節活動。這次『饗筍宴』料理餐現場席開53桌,共有超過500位鄉親一同享受美食,由劍湖山渡假大飯店大廚置辦星級料理還有古坑在地社區拿手菜,強強聯手,為與會來賓及鄉親們呈上最佳美食饗宴。張麗善縣長提到,古坑鄉竹筍種植面積超過3,000公頃,大約占全雲林縣竹筍產量的八成。今明兩天古坑鄉公所在劍湖山渡假大飯店辦理『饗筍宴』總共席開100桌,每桌6,000元的超優惠價格一推出就秒殺,可見古坑鄉公所的用心,還有劍湖山渡假大飯店的星級料理魅力真是無法擋。竹筍本身高纖、低卡、低熱量,對於各年齡層都是非常好的健康食品。因此我也推薦給大家多多購買古坑鄉的竹筍。雲林古坑有豐富優質的農特產品,除了鳳梨、咖啡、柳橙外,還有讓人永遠吃不膩的竹筍,都是雲林良品的最佳代表,其中竹筍更是古坑鄉最大經濟作物之ㄧ,種植面積約 3,000 公頃,產量超過全縣 8 成。鄉內竹筍種類繁多,有麻竹、綠竹、桂竹、孟宗竹、烏殼綠竹等,且竹筍為低糖、低脂肪、高膳食纖維的好食物,亦具有竹用、竹食、竹藝、竹建築等多項用途,可謂「一竹百用」, 其中又以麻竹筍產量最高且用途廣泛。每年七月至九月是我們麻竹筍的主要產季,古坑鄉公所也積極行銷竹筍節活動,推廣在地竹筍,讓竹筍節成為古坑鄉的年度盛事,雲林縣府也會持續支持縣內優良農特產品行銷活動,推廣更多雲林優質的農特產品,將「雲林良品」行銷出去。立法院許宇甄委員提到,竹筍是我們古坑鄉的特色農產,無論是縣府或鄉公所都積極推廣在地竹筍。尤其不管任何種類竹筍都可以做成美味料理,更感謝在大埔社區理事長張和賢的大力推動下,讓許多竹筍製成的加工品也逐步行銷到全世界,讓大家更認識到竹筍的故鄉就在古坑。除了今日的饗筍宴外,8 月 25 日(日) 在「古坑大埔社區北極殿」還有舉辦竹筍節系列精采活動-DIY 體驗與展售會,當天除有剝筍比賽跟醬筍 DIY 等各式竹特色體驗與闖關遊戲外,還有許多古坑在地優質農特產品可供選購,活動內容相當豐富。此外,縣府在草嶺石壁森林療癒基地建置的「石壁竹創森園區」有各式竹構藝術設施,在大片竹林中以竹構創造出開啟五感體驗的療癒空間。結合在地素材為基礎,多件竹建築充份融入當地竹林環境,轉化荒蕪竹林為療癒休憩基地,已獲得民眾廣大迴響與 好評,成為古坑亮點景點。邀請全國鄉親一起來參加雲林古坑竹筍節系列活動,體驗「有竹不俗」的生活,並可以順道一遊古坑草嶺享受森林療育空間,更要多多選購在地新鮮農產品,支持古坑在地農業。 發布日期: 113-08-10 更新日期: 113-08-13 雲林縣 支持認同在地農業 傳承與創新飲食文化 深化飲食連結農業 地產地消永續農業 雲林縣政府 嘉市玉山國中食農創作暑期營 大型稻草梅花鹿作品吸睛 嘉義市政為推動食農教育,結合玉山國中開設食農創作暑期營,以「食農共好」為主軸,融入藝術裝置創作,由張樸勻藝術家帶領280名師生,耗時3週,利用農村收割後的稻草稈、校園內的落葉,以梅花鹿及國寶鳥帝雉主題打造2件超過2米高的大型作品,以創新的方式讓食農教育融入課程學習,打造農業永續。建設處長田長沛表示,市政府推動食農教育首度與藝術和教育連結,嘉義市農業耕種中稻米佔53%為最大宗,稻田收割後的農業廢棄物稻草稈,透過藝術創作再現新生命,稻草變成栩栩如生的毛皮,枯葉變成畫作的立體拼貼材料。這次的新嘗試對學校老師來說是一個大挑戰,感謝玉山國中老師認同,也特別感謝熱愛教育、重視鄉土文化的張樸勻藝術家,讓學生透過不同角度感受農業生命力。國玉國中校長鄭振銘表示,本次創作活動結合學校暑期輔導課程,先由社團法人台灣生態城市暨國土學會陳育正總監,透過演講墊定學生食農教育觀念,張藝術家設計作品草圖並指導學校美術老師創作元件製作技巧,國一生蒐集落葉並破碎、國二生以稻草稈製作400多條毛皮,一起共同完成別具意義的細緻作品,也將在校園內開放展示。農村是學校最好的無圍牆自然教室,何庄社區緊鄰玉山國中多年支持校方推動農村學習活動,稻草桿由該協會高群超理事長協同農民事前蒐集整理,透過藝術家、學校、農村社區攜手合作,建構食農教育藝術化新嘗試,也為學生迎來別具意義的難忘暑假。 發布日期: 113-08-08 更新日期: 113-08-13 嘉義市 支持認同在地農業 傳承與創新飲食文化 嘉義市政府 舌尖上的鱻味絕招大公開!南市教育局製拍「第五屆廚藝競賽」獲獎團隊紀錄片 舌尖上的鱻味絕招大公開!南市教育局製拍學校午餐廚藝競賽獲獎團隊紀錄片 共享美味「食」光!臺南市教育局持續精進學校午餐品質,今(113)年1月舉辦第五屆學校午餐廚藝競賽,競賽主題「遨遊大海-餐盤中的海底世界」,透過營養師設計菜單巧思及廚師精湛手藝,將富含營養價值但常不被學生接受的海鮮食材納入菜單,讓午餐有如海底世界般繽紛又精采,教育局特別為前3名獲獎團隊製拍成果影片,紀錄午餐團隊設計理念,傳揚美味秘訣。黃偉哲市長表示,學校營養午餐除了要把關品質及食安管理,也要讓孩子吃得健康美味,兼顧「健康、安全、美味」的午餐理念。臺南物產豐饒,西部沿海地區更有豐富的在地水產品如文蛤、虱目魚、石斑魚等魚類或海鮮,第五屆學校午餐廚藝競賽便以「遨遊大海-餐盤中的海底世界」為主題,以製備上需多加費心留意的海鮮食材為午餐主角,集合眾營養師與校廚的創意思維與烹調技巧,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均衡飲食,吃到更多元的食材,共享「鱻」味。教育局鄭新輝局長表示,臺南市112學年度的午餐自辦比率高達95%,為六都之冠,近3年更增聘22名學校營養師,一同為學校午餐品質把關。這場年度賽事舉辦至今已屆第五年,參賽校數屢創新高,藉由學校廚師及營養師合作,現場交流、切磋廚藝,將各校料理概念、技巧帶回校園應用至午餐供應中,讓學校午餐不只營養更兼具美味,透過製拍獲獎優秀團隊的紀錄片,紀錄營養師與廚師午餐製備的過程與心得感想,對辛勤付出的營養師和廚師們致上最高敬意與謝意。教育局表示,此次入校拍攝的廚房團隊為臺南市113年廚藝競賽獲獎學校,包括佳里國中(金牌)、將軍國中(銀牌)、仁德國小(銀牌),影片內容包含專訪校長、營養師、廚師對於營養午餐推動的理念、獲獎料理的烹調技巧分享及學生品嚐美味料理的心得,影片與菜單內容已分享於「臺南市學校午餐教育資訊網」網站https://lunch.tn.edu.tw/及教育局臉書粉專「教育花路米」,歡迎大家踴躍點閱。 發布日期: 113-08-05 更新日期: 113-08-06 臺南市 支持認同在地農業 培養均衡飲食觀念 珍惜食物減少浪費 臺南市政府 「屏東週」酸甜涼一夏!檸檬塔、愛玉DIY及香蕉試吃活動消暑登場 炎炎夏日就是要酸甜涼一夏!屏東縣政府及屏東縣農會於8月3日至4日連續二天在台北希望廣場辦理「屏東檸檬香蕉暨農特產品展售活動」,除了有優質的屏東檸檬、香蕉及鮮果外,也集結屏東具有生產追溯、產銷履歷、有機驗證的芭樂、椰子、肉桂、紅棗、咖啡、綠竹筍等優秀農業生產者共同北上行銷,讓北部的朋友們能享用屏東的美味。本次屏東週推出許多消暑活動,今(3)日中午,不少民眾熱情參與手作愛玉DIY,雙手泡在沁涼的水中,臉上露出燦爛笑容,體驗著搓愛玉的樂趣;接著是食樂樂烘焙坊檸檬塔促銷活動、巴魯農園霧台神山檸檬愛玉及屏東香蕉試吃品嚐等活動,現場民眾紛紛搶著將這來自屏東的幸福酸甜滋味帶回家。縣府農業處表示,凡於展售活動期間在屏東縣攤位消費滿600元以上者,攜兌換卷及所購農產品可至屏東縣農會攤位(G02)兌換屏東檸檬乙袋(3-4顆裝),每人僅限兌換乙次,限量300袋,送完為止。活動尚餘一天,歡迎民眾蒞臨希望廣場屏東週參觀選購,來自屏東的幸福好物,無論送禮或自用都是絕佳選擇。農業處表示,屏東縣為全台檸檬最大產區,主要鄉鎮為鹽埔、高樹、九如、里港等地,種植面積約1,732公頃,佔全台總種植面積七成,為全台之冠,一年四季皆能生產,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讓檸檬酸度及香氣十足,直接榨汁喝出原始的香氣,富含維生素C,為養顏美容族群之愛好果品,夏季暑熱食慾不振,作檸檬飲品或入菜開胃解膩,是夏季受寵果品。屏東縣亦為全台香蕉最大產區,主要鄉鎮為萬巒、高樹、內埔、里港,種植面積約4,013公頃,佔全台總種植面積近三成,為全台之冠,屏東香蕉好吃香甜,入口即化的口感又營養滿分,為運動選手最愛的天然補給品,不論上班族、小孩、年長者等皆適合食用。 發布日期: 113-08-03 更新日期: 113-08-06 屏東縣 支持認同在地農業 培養均衡飲食觀念 地產地消永續農業 屏東縣政府 加工蔬菜食材變化多 豐富料理好滋味 為推廣國產加工蔬菜應用,農糧署輔導有限責任苗栗縣福康油料作物生產合作社於今(3)日在臺北希望廣場辦理加工蔬菜多元應用料理推廣活動,有名廚小周師料理示範、高麗菜泡菜DIY及料理品嚐;於3-4日2天現場展售冷凍、醃漬及乾燥等加工蔬菜產品,並推出消費滿額贈好禮等多項促銷活動,歡迎民眾前往參加。國產蔬菜加工產品多元營養美味、料理方便農糧署說明,國內常應用冷凍、醃漬及乾燥加工技術延長蔬菜保存,因產製方式不同而各具風味特色;冷凍蔬菜以當令生鮮蔬菜為原料,經選別、清洗、殺菁後急速冷凍,保留蔬菜風味與營養,免洗、免切,料理方便且可縮短烹煮時間。醃漬蔬菜常見有蘿蔔乾、福菜、泡菜及酸高麗菜等,不論是古早味臺式料理、客家菜,或是異國風的泡菜鍋都很適合。乾燥蔬菜風味清新淡雅,包括乾金針、乾香菇、乾木耳及脫水高麗菜等,復水後口感爽脆,涼拌、煮湯、熱炒皆適宜。加工蔬菜耐儲存適合居家常備邀請大家多多選購農糧署進一步表示,今(3)日現場除有加工蔬菜料理示範及展示,如:梅乾醬拌麵、高麗菜香煎餅捲、焗烤花椰菜、三代同堂好彩頭雞湯等,今明2天更有新竹縣竹東鎮柑橘產銷班第一班(阿金姐工作坊)、保證責任嘉義縣嘉鹿果菜生產合作社、碧蘿村有機農場、保證責任嘉義縣義竹雜糧生產合作社(元泉益食品工廠)及苗栗縣公館鄉蔬菜產銷班第三班(阿煥伯食品企業社)等農民團體現場展售冷凍蔬菜、酸白菜湯、醃漬蔬菜即時調理包等產品,帶回去可以迅速完成美味料理。為鼓勵採購,消費冷凍蔬菜滿200元送保冷袋(送完為止)1只、消費加工蔬菜產品滿800元另送好禮(每日限量50份)等多項促銷活動。歡迎大家多加選購,作為居家快速料理之好食材。 發布日期: 113-08-03 更新日期: 113-08-06 臺北市 支持認同在地農業 傳承與創新飲食文化 地產地消永續農業 農糧署 健康薏仁 營養滿點 彰化縣衛生局於113年7月30日上午在縣政府新聞處外的咖啡藝廊舉辦「健康薏仁 營養滿點」記者會,旨在提升民眾對薏仁的認識,並鼓勵大家將薏仁融入日常飲食,以促進全民健康。本次活動由彰化縣衛生局局長帶領多位營養師共同探討薏仁的營養價值及其對健康的多方面益處。隨著現代人飲食習慣以白米和精製麵食為主,這些食品在加工過程中流失了大量營養成分。相對而言,未經加工的薏仁保留了更多的維生素、礦物質和膳食纖維,對人體健康具有顯著益處。 施曉婷營養師指出,薏仁的營養價值遠超過稻米,主要分為紅薏仁和白薏仁兩種。其中,紅薏仁不僅保留麩皮,且營養成分更為完整,膳食纖維含量是白薏仁的兩倍,並富含維生素B群,有助於新陳代謝、維持肌肉健康及促進造血功能。此外,紅薏仁的植化素含量高出90%,對身體健康有額外益處。 針對特定人群的健康建議,腎臟病患者及洗腎病人應慎用薏仁,因薏仁含有較高的磷及鉀,過量食用可能對腎臟造成負擔。同時,糖尿病患者在食用薏仁時應減少飯量,以避免血糖過高的風險。彰化縣二林鎮與芳苑鄉為台灣薏仁重要產地。活動中,營養師現場示範了兩道薏仁料理,包括「薏仁銀耳消暑湯」和「創薏彩蔬御飯糰」,以鼓勵民眾在日常飲食中輕鬆融入薏仁,增加膳食多樣性。衛生局希望通過此次活動,提升民眾對薏仁的認識,並鼓勵更多人將薏仁添加到日常飲食中,以促進全縣居民的健康並預防各類疾病。未來,衛生局將持續推廣健康飲食理念,提升民眾的健康意識。 發布日期: 113-07-30 更新日期: 113-08-06 彰化縣 支持認同在地農業 培養均衡飲食觀念 彰化縣政府 花改場協助奇美部落開發南瓜球及獵人便當 提升產品及遊程價值 編號:1130802農業部花蓮區農業改良場為促進原民特色農產業發展,7月29日在奇美教室辦理原力學堂「農產品加工及風味餐盒設計班」,協助奇美部落族人運用在地農作物研發加工產品及開發獵人便當,提升產品及遊程價值。本次除了有奇美部落,還吸引來自屋拉力、山里十六家及台東海端鄉等族人共襄盛舉,現場座無虛席。花蓮農改場楊大吉場長表示,奇美部落是一個古老的部落,又被認為是阿美族文化發源地,至今仍保留許多傳統文化習俗。族人運用豐富自然景觀、傳統文化及泛舟資源,發展文化泛舟及深度旅遊體驗活動。此外,為了解決部落農業發展瓶頸,農業部所屬11個試驗改良場所共同執行「找回原力-原鄉生態永續新農業核心技術研發與擴散」綱要計畫,導入農業科技能量,在保種、生產、加工及休閒體驗、人才培育等面向輔導,近三年成果相當豐碩,為原鄉找到新出路,奇美部落正是其中的輔導部落。族人欲善用遊客消費潛力,開發其它作物加工產品,拓展銷售管道。另近年來運用山林資源及原民傳統生活,轉型發展獵人營,希望運用部落食材,開發原味的餐盒,提供遊客體驗獵人生活之餘,也能品嚐精緻而美味的風味餐,同時也期望加強對食品衛生及標章相關知識。本次依部落需求量身訂作課程,安排二級加工技術及三級休閒餐飲理論實務兼顧相關課程,包含食品加工及南瓜球加工實作、餐飲衛生安全及食品標示、獵人便當餐盒及菜色設計及實作等。花蓮農改場陳柏翰助理研究員分享食品加工及安全觀念,強化族人對食品管理及預防中毒知識。花蓮衛生局陳麗卿專任助理將課堂融入有獎徵答方式,吸引族人踴躍參與,提升餐飲衛生及食品標示觀念。動手操作的實作課程,特別受到學員喜愛。南瓜球製作簡單易學,不僅材料容易取得,器具也是家庭常用,讓學員迅速能學以致用。花蓮農改場陳柏翰助理研究員表示,南瓜球要達到漂亮外形,須注意輕壓次數及火侯控制。獵人便當餐盒及菜色設計由太巴塱紅糯米生活館劉燕玲經理教學,運用部落常用食材為主,在各組學員相互合作下,烹調出色香味俱全的美味餐點,成品令人垂涎三尺。奇美部落工班幹部丁文娟小姐表示,本次課程內容豐富且實用,南瓜球製作、獵人便當餐盒設計等課程,所用之食材大都來自部落所種植的農作物及野菜為主,不僅可以增加銷售契機,更能讓遊客體驗融合在地特色的趣味遊程,未來期待能夠為部落旅遊増添更多亮點。本則訊息提供人員新聞聯絡人電話:03-8521108轉1960e-mail:chengmu@hdares.gov.tw農業推廣課助理研究員林正木新聞聯絡人電話:03-8541881e-mail:jmt@hdares.gov.tw農業推廣科副研究員曾竫萌 發布日期: 113-08-06 更新日期: 113-08-06 花蓮縣 傳承與創新飲食文化 深化飲食連結農業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2024彰化食農體驗嘉年華-茉莉花壇 牛氣沖天 今日花壇鄉農會結合大山休閒農場及茉莉花壇夢想館辦理「茉莉花壇 牛氣沖天」食農體驗活動,現場帶領參加的大小朋友進行牧場導覽、餵牛體驗、牛牛陶瓷彩繪、奶酪DIY、認識無毒茉莉花及茶席體驗等活動。大山休閒農場是一個以乳牛為主的牧場,位於八卦山脈、空氣好、水質佳、不受污染,牧場並以自己生產的優質牛奶,研發生產許多附屬產品,像是鮮奶優格及鮮奶麻糬等等。彰化縣花壇鄉有「茉莉花故鄉」之稱,茉莉花產量為全台之冠,2013年花壇鄉農會將80年的老谷倉改建成為全台唯一以茉莉花為主題的「茉莉花壇夢想館」,館內全年免費開放民眾參觀,讓民眾認識、瞭解茉莉花的文化及各種應用,並體驗茉莉之美。 發布日期: 113-08-03 更新日期: 113-08-05 彰化縣 支持認同在地農業 地產地消永續農業 彰化縣政府 7 JUL 2024彰化食農體驗嘉年華-甜蜜福興農遊趣 7月27日福興鄉農會結合愷式好米及黃金蜂園辦理「甜蜜福興農遊趣」食農體驗活動,現場帶領參加的大小朋友進行有機米場導覽、認識蜂蜜及生態講解、體驗包裝米、海苔壽司及蜂蜜檸檬DIY等活動。愷式好米(實在好米)由青農阿凱(陳建凱)所創立,其原本從事紡織業務,接觸農業後深知農作物的種植方式要隨著民眾的需求不斷創新改變,於是開始重視稻米的田間管理,朝友善環境耕作模式發展,除了用心種植稻米外,亦樂於推動食農教育。黃金蜂園園主為養蜂青農阿嘉(黃宥嘉),其延續父親的理念,堅持給予蜜蜂最自然無汙染的環境與對品質嚴格的把關,就是為了提供消費者最安全與最純正無添加的高品質蜂蜜。 發布日期: 113-07-27 更新日期: 113-07-30 彰化縣 支持認同在地農業 珍惜食物減少浪費 地產地消永續農業 彰化縣政府 2024彰化食農體驗嘉年華-蔬食小站 海口菇菇 7月27日芳苑鄉農會結合上佑農場辦理「蔬食小站-海口菇菇」食農體驗活動,現場帶領參加的大小朋友進行菇菇吊飾DIY、採菇及太空包裝體驗等活動。上佑農場場主陳圳瑩在芳苑草湖地區種植多種菇類,經營多年來不斷提升菇類技術,廠區改善從太空包培菌等一條龍生產線,同時申請有機認證,上佑農場除了種植香菇、鹿角靈芝等菇類也相當重視食安問題。 發布日期: 113-07-27 更新日期: 113-07-30 彰化縣 支持認同在地農業 地產地消永續農業 彰化縣政府 2024彰化食農體驗嘉年華-牧羊人遊葡萄隧道 7月20日彰化縣農會結合萬春羊牧場及路葡萄隧道休閒農場辦理「牧羊人遊葡萄隧道」食農體驗活動,現場帶領參加的大小朋友走讀牧草園、餵小羊、擠羊奶、認識羊咩咩、葡萄園導覽、品嚐葡萄冰淇淋及羊奶優格DIY等活動。萬春羊牧場在地經營30多年,第一代場主黃振浪堅持自種狼尾草,每日現割,讓羊群吃得新鮮又安心。第二代黃怡菁青農創立乙木羊品牌,於各市集進行擺攤,透過與人群直接接觸,從零打開乙木羊的市場和品牌能見度。路葡萄隧道休閒農場取名為「路」葡萄是園主為感念父親黃路的養育之恩,特別由此命名成為永遠的品牌。春日陽光煦煦,農場內綠藤配上滿滿葡萄成串組成的隧道令人驚艷,走在葡萄隧道所呈現的葡萄隧道另類美景,常常吸引遊客慕名前來拍照。 發布日期: 113-07-20 更新日期: 113-07-30 彰化縣 支持認同在地農業 地產地消永續農業 彰化縣政府 2024彰化食農體驗嘉年華-漫遊芭梨 農舞果韻 7月20日和美鎮農會結合源埤生態園及在地農友辦理「漫遊芭梨 農舞果韻」食農體驗活動,現場帶領參加的大小朋友進行果園探險、源埤生態導覽及夏日梨果DIY等活動。源埤生態園由源埤社區於95年10月開始建設,由地主無償提供土地、志工們出錢出力,分工合作之下,於96年元月完成初期生態園,供社區內居民做健康促進活動。目前園區有豐富有趣的動植物生態,並設有教學養殖場,提供親子欣賞教學使用,是非常適合散步休憩的自然園地。 發布日期: 113-07-20 更新日期: 113-07-30 彰化縣 支持認同在地農業 地產地消永續農業 彰化縣政府 2024彰化食農體驗嘉年華-植想與你 發現田尾 今日田尾農會結合瑞楓花卉農園辦理「植想與你 發現田尾」食農體驗活動,現場帶領參加的大小朋友進行多肉農場巡禮、開運竹盆栽體驗、牧場體驗趣及精緻花束DIY等活動。瑞楓花卉農園於田尾公路花園耕耘三十餘年,負責人周俊麟先生於民國 95 年獲神農獎肯定,早期農園少量生產,透過和其他農場調貨做花卉的中盤,現在將重心集中在生產做上游生產者,另外為帶動農業生活化,提供團體 DIY 組合教學與農場導覽的服務,提供各界民眾詳細的園藝知識。 發布日期: 113-07-20 更新日期: 113-07-30 彰化縣 支持認同在地農業 地產地消永續農業 彰化縣政府 2024彰化食農體驗嘉年華-一粒米驚奇之旅 7月6日彰化縣農會結合愷式好米辦理「一粒米驚奇之旅」食農體驗活動,現場帶領參加的大小朋友進行有機米製作流程解說、手推收割機、收稻束、倒掛曬殼及祈福注連繩DIY等活動。愷式好米(實在好米)由青農阿凱(陳建凱)所創立,其以自然農法的方式種植,希望透過順應大自然、無毒的種植方式,還給大地一片純淨,讓大家食在安心。除了用心種植稻米外,亦樂於推動食農教育,將無毒安心的農業以及相關產品推廣給民眾。 發布日期: 113-07-06 更新日期: 113-07-30 彰化縣 支持認同在地農業 珍惜食物減少浪費 地產地消永續農業 彰化縣政府 2024大內酪梨節產業文化活動 臺南市大內酪梨盛產 今夏酪梨產季來臨,為推廣當季及台南在地農產品,今(28)日大內區公所於大內青果市場舉辦「2024大內酪梨節產業文化季」,現場有在地小農販售農特產品、酪梨輕食DIY、舞台表演及可口可樂免費等好康活動,吸引許多人潮,台南市長黃偉哲特地到場站台,力推大內酪梨品質好、營養高,入菜或打成果汁都很適合,歡迎民眾多多選購,立法委員陳亭妃,市議員尤榮智也到場表達關心。黃偉哲表示,大內是全台酪梨最重要的產地之一,酪梨營養價值高,各年齡層都能食用,感謝公所與農會合作,於颱風過後舉辦酪梨推廣活動,與市府一起力挺在地農民。此外,迎接8月的到來,黃偉哲也特別提前祝賀全天下爸爸「父親節快樂」,邀請在座爸爸們一起吃酪梨,保持健康體魄。酪梨含有豐富的植物性脂肪、蛋白質、礦物質及維他命,營養價值極高,被譽為「幸福果」。酪梨可用來製作沙拉、甜點、飲品及各種佳餚。今日活動特別邀請料理達人蔡季芳老師Live秀,教大家製作健康美味的酪梨料理,藉此推廣酪梨產品及產業文化。農業局指出,臺南市酪梨種植面積約682公頃,占全臺33%,面積及產量均為全國第一。其中大內區為臺南市主要產區,種植面積約265公頃,占臺南的38.9%,是全國種植面積最大的地區,有「酪梨之鄉」的美譽。大內區公所表示,來大內除了買酪梨,還能規劃一趟輕旅行,像是南瀛天文館、走馬瀨農場、彩蝶山都是值得親子探訪的景點;即日起至8月25日止,在大內青果市場消費農產品每滿100元即送購買證1張,憑購買證可至南瀛天文館購買天文館星象劇場的優惠電影票,歡迎大家來大內遊玩。 發布日期: 113-07-28 更新日期: 113-07-30 臺南市 支持認同在地農業 地產地消永續農業 臺南市政府 臺東「誰最燴煮-全榖雜糧料理比賽」 18隊高手發揮創意 展現廚藝 臺東「誰最燴煮-全榖雜糧料理比賽」18隊高手發揮創意 展現廚藝 池上田媽媽尚讚獲特優為呼籲全民重視均衡飲食,推廣在地食材入菜,臺東縣衛生局辦理113年「誰最燴煮-全榖雜糧料理比賽」,今(13)日在公東高級工業職業學校綜合實習工廠進行決賽,共計18組隊伍參賽,包括餐飲科系學生、飯店業者、在地餐飲業者及對健康烹調有興趣的民眾組隊參賽,結果由池上田媽媽尚讚獲特優。衛生局表示,比賽讓參賽者展現創意與烹飪技藝,更是一場未精製全榖食材的美味盛宴。臺東縣衛生局表示,「誰最燴煮-全榖雜糧料理比賽」有22隊報名,經書面審查烹調食材內容是否符合在地性等項目後,共計18隊進入決賽,參賽的廚藝高手們運用臺東食材,如糙米、黑米、紅藜、芋頭、小米和樹豆等,推展在地化特色料理,精心設計出令人垂涎欲滴的料理套餐,不僅追求口味的完美,更注重營養均衡和視覺擺盤。衛生局長孫國平強調,現代人飲食精緻化,六大類食物攝取不均衡,且未精製全穀雜糧容易攝取不足。為提升大眾對均衡飲食及未精製全穀食材的重視,向轄內餐飲業者提供均衡飲食友善店家輔導,同時推廣未精緻全榖雜糧的優點。近兩年舉辦健康料理烹調比賽,為有興趣且善於烹調的民眾提供舞台,讓他們發揮創意,運用臺東豐富的在地食材,創造出健康又美味的料理。衛生局進一步說明,113年「誰最燴煮-全榖雜糧料理比賽」展示參賽者烹飪天賦,推動健康飲食風潮。未來,將繼續舉辦相關活動,為大家帶來更多的健康美味體驗。經過激烈角逐,名單如下:特優 池上田媽媽尚讚!!優等Sandy&Sunny優等 夏日海佳作Hedoulanxin禾荳蘭芯佳作 原始角落健康全穀獎 全民健飽創意料理獎66萊樂輕食色香味美獎 路.235咖啡均衡營養獎 記憶中的味道 發布日期: 113-07-13 更新日期: 113-07-26 臺東縣 支持認同在地農業 深化飲食連結農業 臺東縣政府 2024臺東食農育兒活動 結合山豬園有機咖啡農場 示範食農教育特色 臺東3場次食農育兒活動好康開跑了結合山豬園有機咖啡農場示範食農教育特色為推廣有機農業,以及當地農產,臺東縣於7、8月舉辦2024臺東食農育兒活動,共計三場次,第二場次於7/23在卑南鄉龍過脈山豬園果子狸咖啡(示範觀摩場)主會場辦理,吸引百餘位親子報名參加,共同參與食農教育的體驗活動。臺東縣政府表示,食農教育法於111年5月開始實施,為推動全民食農教育,強化飲食、環境與農業之連結,以增進國民健康,傳承與發揚飲食及農業文化。縣府為推廣在地優質農業手作系列課程,今年以「青農、長青、親子、有興趣從農之一般民眾」做區分,辦理3場次食農育兒活動,分別為第一場在源緣園然農場、以及山豬園果子狸咖啡(示範觀摩場)的第二場,第三場則將前往金洺自然農場來舉行,邀請縣內育兒的家庭一同參與。農業處說明,23日在卑南鄉龍過脈開辦的「親子手作體驗系列課程」,聚焦以「有機農業」為主題,提供多元有趣的親子DIY活動,適合6歲至12歲的兒童及家長報名參加,增進親子之間的互動,同時提升民眾對於農業文化和產業更深入的認識。臺東連續四年蟬聯五星城市,在大調查中脫穎而出,今年在22縣市中排名第2,比去年成績更上一層樓。今年暑假期間辦理系列的食農親子手作體驗課程,希望能在兼顧環境、食安與衛生和經濟的永續發展目標之下,振興臺東的光觀及農業。7月除了到了臺東的山線絕對不能錯過周邊的鹿野地區,臺灣國際熱氣球嘉年華活動也已陸續進行,熱氣球平日及假日都有精彩活動,今年以民眾呼聲最高、最想看見到的Hello Kitty也將參與無人機展演,敬請拭目以待! 發布日期: 113-07-24 更新日期: 113-07-26 臺東縣 支持認同在地農業 臺東縣政府 健康一口灶 幸福吃到老 依據內政部統計,我國已邁入「高齡社會」。為了預防及延緩長者衰弱及失能的狀況,國民健康署補助各地方政府成立「社區營養推廣中心」,讓營養師走入社區,結合不同場域和資源,辦理營養照護服務,因地制宜為社區長者規劃營養教育方案,搭配多元且活潑的衛教方式,提升營養識能,讓長者能「吃得下、吃得夠、吃得對、吃得巧」,健康快樂過日子。為持續推廣長者健康飲食觀念及宣導各地方政府結合不同文化特色成果,於112年11月18日(星期六)在雲林縣土庫鎮舉辦成果發表會,透過結合傳統布袋戲、宣導影片、營養DIY料理與在地小農攤位展示的方式,分享縣市所發展出的多元推動模式,期望能邀請更多社區單位和夥伴參與,一同觀摩學習,為長輩提供更完善的照護量能與網絡。健康一口灶 幸福作伙來國民健康署吳昭軍署長表示,長輩吃得健康營養才能預防及延緩肌少、衰弱的發生,「灶」是烹調一家人飲食重要的地方,這次特別以「灶」作為拍攝宣導影片的主軸,透過食材挑選或是改變烹煮技巧,煮出適合長輩的料理,更期望讓社會大眾瞭解政府深耕社區及照顧長輩的用心,用這一口灶煮出美味又營養的佳餚,讓一家人都健健康康,活力滿分。祖孫同樂學營養,幸福、健康呷百二開場表演邀請雲林縣土庫鎮土庫國小學童演出布袋戲,喚起長輩們童年的回憶;接著安排長者一系列的活力SHOW,展現長輩平常在社區據點鍛鍊身體的成果,以及祖孫共處之歡樂互動,另外,還邀請歲數加總起來,超過千歲的「土庫鎮老人會」長輩們表演健康舞蹈,不輸一般年輕人的靈活手腳,充分展現活到老動到老的精神。除了身體活動外,長輩的營養也很重要,為了增加長輩蛋白質攝取,預防肌少,特別邀請營養師用全國產量最高且富含大豆蛋白、卵磷脂、大豆異黃酮與鈣質的雲林豆皮入菜,設計涼拌豆皮小黃瓜及豆皮蔬菜捲這兩道佳餚,讓大家也可以在家輕鬆製作及吃得爽口。面對超高齡時代來臨,國民健康署為照顧高齡長者營養及健康狀態,除發展質地調整飲食讓長輩吃得下外,希望從衛生安全、用餐環境、服務流程、餐食質地、用餐器具與外帶包裝等面向,提供高齡長者更全面且完善的友善飲食環境,歡迎大家共同來加入。質地調整飲食「我的餐盤」口訣歌及影片一口『灶』幸福吃到老顧健康影片 發布日期: 112-11-18 更新日期: 113-07-26 全國 培養均衡飲食觀念 衛生福利部 2024學甲西瓜產業文化活動 「2024學甲西瓜產業文化活動」今(21)日於學甲區華宗公園辦理,市長黃偉哲表示,學甲西瓜種植位於三慶里頂洲及紅茄一帶,因農民優良栽培技術及當地鹽分砂質土壤等因素,造就所產之大西瓜更加鮮甜,在相關的西瓜競賽中更是奪冠的常客,觀迎全國民眾把握產季前來嘗鮮,現場還有各項精彩活動,邀請大家一起來同樂。農業局長李建裕說明,臺南市西瓜產量排名全國第二,種植面積約1,500公頃,學甲區為重要產區之一,作種植面積約30公頃,本地西瓜種植品種以「華寶」為主,因為鄰近八掌溪,且土壤為帶有鹽分之砂質土壤,合宜的生長環境讓此區的大西瓜賣相、品質有口皆碑。今年因颳南風較往年長,導致氣溫偏高,所以西瓜的個頭偏小,平均重量約在20台斤,但甜度仍高達14-15度,口感汁多甘甜,後續市府將與學甲公所共同協助農友行銷,提升瓜農收益。農業局表示,活動中除了舉行西瓜評鑑競賽,選出本年度萬眾期待「西瓜王」外,為了培養學甲學童課後從事正當益智休閒活動,因而延續舉理深受各界好評的學甲盃「西瓜棋」少年棋王爭霸賽;同時也邀請南大附小彩虹斑馬團隊以「在阿嬤的古早味加點科學」為題,帶領大家進行「瓜魚闖關」、「特色料理」兩大活動,用以推廣薄鹽西瓜綿及介紹學甲特產虱目魚;現場展售西瓜及在地生產的優良農漁特產,活動內容精彩豐富,讓參與民眾有吃還有玩,並把最新鮮農產品帶回家。其間並安排區內模範母親表揚由子女陪同受獎向媽媽獻花,分享喜悅,場面溫馨感人。「2024學甲西瓜產業文化活動」今(21)日於學甲區華宗公園辦理,市長黃偉哲表示,學甲西瓜種植位於三慶里頂洲及紅茄一帶,因農民優良栽培技術及當地鹽分砂質土壤等因素,造就所產之大西瓜更加鮮甜,在相關的西瓜競賽中更是奪冠的常客,觀迎全國民眾把握產季前來嘗鮮,現場還有各項精彩活動,邀請大家一起來同樂。農業局長李建裕說明,臺南市西瓜產量排名全國第二,種植面積約1,500公頃,學甲區為重要產區之一,作種植面積約30公頃,本地西瓜種植品種以「華寶」為主,因為鄰近八掌溪,且土壤為帶有鹽分之砂質土壤,合宜的生長環境讓此區的大西瓜賣相、品質有口皆碑。今年因颳南風較往年長,導致氣溫偏高,所以西瓜的個頭偏小,平均重量約在20台斤,但甜度仍高達14-15度,口感汁多甘甜,後續市府將與學甲公所共同協助農友行銷,提升瓜農收益。農業局表示,活動中除了舉行西瓜評鑑競賽,選出本年度萬眾期待「西瓜王」外,為了培養學甲學童課後從事正當益智休閒活動,因而延續舉理深受各界好評的學甲盃「西瓜棋」少年棋王爭霸賽;同時也邀請南大附小彩虹斑馬團隊以「在阿嬤的古早味加點科學」為題,帶領大家進行「瓜魚闖關」、「特色料理」兩大活動,用以推廣薄鹽西瓜綿及介紹學甲特產虱目魚;現場展售西瓜及在地生產的優良農漁特產,活動內容精彩豐富,讓參與民眾有吃還有玩,並把最新鮮農產品帶回家。其間並安排區內模範母親表揚由子女陪同受獎向媽媽獻花,分享喜悅,場面溫馨感人。 發布日期: 113-04-21 更新日期: 113-07-26 臺南市 支持認同在地農業 深化飲食連結農業 地產地消永續農業 臺南市政府 花改場辦理原力學堂-酒麴製作及保種繁殖班 找回馬佛部落釀酒文化 編號:1130705農業部花蓮區農業改良場為了振興部落釀酒文化,找回傳統酒麴製作及復育酒麴植物,113年7月17日在馬佛部落魚的家休閒農場辦理「酒麴製作及保種繁殖班」第一階段之課程,協助建立酒麴製作知識及植物繁殖技術,促進傳承與延續酒麴植物及釀酒文化。有馬佛部落及其他部落的族人踴躍參與,現場座無虛席。花蓮農改場劉興榮科長表示,為了解決部落長期農業發展瓶頸,農業部所屬11個試驗改良場所共同執行「找回原力-原鄉生態永續新農業核心技術研發與擴散」綱要計畫,透過導入農業科技能量,希望為原鄉找到新出路。無論在技術層面的保種、生產及加工,或是知識建立層面的農耕知識與飲食文化、數位典藏、人才培育、休閒體驗等不同面向,近三年輔導成果相當豐碩,部落已經出現轉變契機,未來仍會持續和部落打拼,再創另一成果佳績,達到提升部落經濟、促進青年回流目標。隨著阿美族酒麴製作技術逐漸流失,同時族人也意識到面臨斷層的危機,開始積極回復傳統酒釀文化技藝。本次課程依馬佛部落對傳統知識建立之需求,規劃酒麴製作及保種繁殖課程,由於酒麴製作需要時間發酵,因此本次課程分二階段進行,分別第一階段是7月17日及第二階段是8月1日。本次是第一階段課程,包含認識馬太鞍耆老傳承酒麴植物、傳統酒麴實作、食品衛生與安全-以酒釀為例等課程。師資陣容堅強,邀請具有酒麴教學經驗的法拉罕.阿蹦講師,她表示各部落製作酒麴所用之植物略有不同;除了在製作過程中要保持衛生乾淨外,還需特別注意在發酵過程的環境溫度控制,才能釀造出道位的味道。花蓮農改場陳柏翰助理研究員則表示,降低釀酒加工污染方法,菌種、水源乾淨、器具消毒、人員衛生等要注意。馬佛部落青年陳林俊佑表示,了解酒麴製作的長輩愈來愈少,而且酒麴植物也在部落裡逐漸消失,為了找回部落製作釀酒文化技藝,因此參與此次研習課程。藉此課程了解到傳統製作酒麴過程及植物運用,回去後會把學到知識推廣到部落,更希望在即將到來的豐年祭,族人能喝到傳統手作酒釀飲品,文化傳承的意義更為深遠。馬佛部落農友及族人表示,感謝花蓮農改場為部落文化振興盡心盡力,第一階段課程規劃相當滿意,除了酒麴製作及植物運用貼近部落文化外,酒麴製作講師更是由部落族人擔任,了解族人學習需求及方式,學習及溝通無障礙。第二階段將於8月1日辦理,將教授酒麴釀造及酒麴植物保種技術,期勉學員持續參與第二階段課程,獲得完整知識。本則訊息提供人員新聞聯絡人電話:03-8521108轉1960e-mail:chengmu@hdares.gov.tw農業推廣課助理研究員林正木新聞聯絡人電話:03-8541881e-mail:jmt@hdares.gov.tw農業推廣科副研究員曾竫萌 發布日期: 113-07-26 更新日期: 113-07-26 花蓮縣 傳承與創新飲食文化 深化飲食連結農業 地產地消永續農業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共740筆資料,第24 / 37頁,每頁顯示20筆上一頁 1...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7 下一頁 到第1頁第2頁第3頁第4頁第5頁第6頁第7頁第8頁第9頁第10頁第11頁第12頁第13頁第14頁第15頁第16頁第17頁第18頁第19頁第20頁第21頁第22頁第23頁第24頁第25頁第26頁第27頁第28頁第29頁第30頁第31頁第32頁第33頁第34頁第35頁第36頁第3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