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魚是一種洄游於大洋表層的魚類,廣泛分布於太平洋、大西洋及印度洋的熱帶及亞熱帶海域,在臺灣的四面海域都有機會看到飛魚出現。春夏之際當有大量成熟飛魚洄游到臺灣海域時,這段時間稱為飛魚季。每年飛魚季開始的時間稍有不同,但是當海洋表面水溫突然上升到24~25℃左右,就會有成群的飛魚出現。[註01,02]
各種飛魚分布的海域不同,點此看更多:飛魚家族
飛魚的捕撈漁法相當多樣,除了沿岸刺網、定置網以外,南部、北部主要以追逐網捕撈,綠島以張網捕撈,漁獲用作魚餌;而蘭嶼則以多艘一起圍捕的船曳式圍網及刺網、簡易型曳繩或一支釣作業; 而澎湖除了5~7月燈火漁業有零星捕獲以外,其他時間少有捕獲。[註02]
●沿岸刺網
漁民會在魚群游經的路徑上,設置一張網牆,刺網上並沒有刺,而是透過堅韌透明的材質與網目大小,讓特定體型的魚隻纏繞在網目上,而達到魚捕的目的;而小於該網目大小的個體則不會被捕撈。[註03]
●定置網
定置網具一般設置於沿岸附近魚群來洄游的路徑上,透過漁網的鋪設,誘導魚群在無意識之下陷入網中。漁具長期固定設置於一處,漁民會在固定時間(如早上10點及下午3點)收網、收取陷於網中的漁獲。[註03]
目前定置網大多設置於臺灣東部海岸,以宜蘭、花蓮及臺東最多,少數設置於新竹、澎湖及恆春半島一帶。[註03]
●追逐網
追逐網主要由一艘母船及兩艘小船組成一個船隊,母船派人下水趕魚入網,兩艘小船負責合力拉趕魚繩,以圍趕魚隻進入佈好的漁網內。[註04]
●飛魚卵漁業
飛魚有在馬尾藻上面產卵的習性,以前漁民會撈取馬尾藻,將飛魚卵取出來,後來天然馬尾藻變少,漁民便利用此習性,編織草蓆引誘飛魚產卵,由於一層草蓆產量不多,漁民將好幾個草席縫在一起,形成草包,讓飛魚可以在草蓆之間產卵。[註05]
- 蘭嶼捕撈飛魚的規定
為了確保蘭嶼海域的飛魚資源合理利用,進而保護達悟族文化傳承,每年2月1日至7月31日,除無動力漁船筏外,禁止於蘭嶼沿岸3浬海域內採捕飛魚,並禁止10噸以上漁船於6浬海域內採捕飛魚。此外,使用扒網、焚寄網及棒受網等燈火漁業漁船禁止於蘭嶼沿岸6浬海域內作業。[註06]
點此看更多:達悟族的飛魚文化
註01:臺灣常見經濟性水產動植物圖鑑
註02:臺灣飛魚資源的利用現況與省思,王世斌、邱萬敦,漁業推廣第384期,2018年。
註03:耕耘臺灣農業大世紀:漁業風華,蔡日耀、郭慶老、江英智等,農業部出版,2012年。
註04:捕魚的方法
註05:八斗子漁港-飛魚卵的故鄉,農訓雜誌第 342 期,2018年。
註06:蘭嶼飛魚文化登場 海巡延續專案守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