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農教育資訊整合平臺

臺灣農產地圖

教學資源
在地特色
你們知道哪裡的芭樂最有名嗎?
恩…我不知道……。
燕巢芭樂最有名,而且還有種酸甘的獨特滋味,讓我來告訴你燕巢芭樂的故事。
雄燕巢芭樂
高雄燕巢芭樂

一說到芭樂,臺灣名聲最響亮、品質最受肯定的產地,非高雄市燕巢區莫屬!全臺每6顆芭樂中,就有1顆來自燕巢。從新總統就任國宴佳餚,到便利商店每日提供水果,燕巢芭樂無所不在、深植人心。此外聽說燕巢芭樂有種「酸甘甜」的獨特滋味,為什麼燕巢芭樂這麼有名,口感如此獨特,燕巢果農和芭樂又有什麼樣的情誼呢? 答案就在「在地特色小教室」。

A
地特色小教室
快速索引
    來到燕巢,無論是在河谷或泥岩惡地的邊坡旁,到處都是芭樂園,彷彿來到芭樂的世界。[註01]
    珍珠芭樂種植最多的是高雄市燕巢區,不過同樣都是珍珠芭樂品種,燕巢的芭樂總是多了一股酸甜滋味,正符合臺灣人喜歡「酸甘甜」的口感,許多人吃過一次就能記住。[註02]
    果農們相信,燕巢芭樂無可取代的酸甜口感,是老天爺給燕巢的一份大禮,區內的泥火山看似寸草不生的惡地,但其中富含的微量元素,被雨水沖到耕地堆積,燕巢芭樂就是吸收這些豐富的礦物質長大,才有如此獨特的風味。
    不過燕巢成為芭樂之鄉,其實只是近四十年的事。民國60年代政府開始推動稻米轉作,當時燕巢農會眼看稻米價格低,農民們收入有限,於是配合政策鼓勵農民轉作芭樂,從此為燕巢走出一條芭樂路。[註02]
    當時剛好泰國芭的品種引進臺灣,大受歡迎之際,因為南部炎熱的氣候更適合新品種,再加上原產地臺北和新竹逐漸往工商業發展,於是臺灣芭樂的生產中心往南移到中南部。
    其中培育改良品種-珍珠芭樂的幕後推手,正是燕巢區的果農楊益先生。民國70年代,他向大社區種苗商購買一批泰國芭幼苗,其中有幾棵果實長得和泰國芭不一樣,雖然比泰國芭小顆,但甜度較高、果肉更脆,為此楊益以住家巷名將它取名為「龍鳳珍珠芭」,後來簡稱為「珍珠芭」。[註07]
    剛開始珍珠芭樂小顆,而且風味並非大眾所熟悉,並沒有受到消費者歡迎,讓許多農友不敢輕易嘗試栽培,但楊益仍然持續種植,並請友人在市場用「買泰國芭送珍珠芭」的方式推薦給大家,才慢慢地將珍珠芭樂打入市場。
    之後隨著消費者逐漸發現珍珠芭樂的美味,許多果農紛紛改種珍珠芭樂,當時在地及大社區的果農爭相搶購種苗,也有來自各地慕名而來購苗的人。[註03]
    不過照顧芭樂一點也不簡單,其他水果套一層紙袋防護就夠了,芭樂得裹上兩層,第一層用保麗龍網包覆,用以保護果皮不受外力損傷;第二層塑膠套則為了預防果蠅叮咬。[註05]
    芭樂套袋之前,果農還會擔心,若雨水太多使芭樂樹根泡爛,非常容易「落粒仔」,也就是幼果掉落。
    當果實健康長大,到了收穫的季節,果農必須趕在早上五點多時,趁早到芭樂園去採收。在半暗半明中,成熟度剛好的芭樂,會呈現出與眾不同的白暈光芒,採收這些好像有螢光的芭樂準沒錯,不會摘到還不夠熟、甜度不足又太硬的芭樂。
    想買到燕巢出產的芭樂很簡單,只要辨識燕之巢圖案的套袋準沒錯。[註04]
    芭樂買回來後洗乾淨,不用削皮就可食用,也可以加上一點鹽巴跟梅子粉醃製,就是簡單的甘草芭樂囉!
    現在還多了一項吃法:芭樂酥,來自燕巢金山社區的創意甜點,將芭樂去籽切塊,加入砂糖熬煮成芭樂餡,做成酥餅香甜可口,讓大家體驗不一樣的芭樂好滋味。[註06]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