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農教育資訊整合平臺

臺灣農產地圖

生產方式
我們吃的石斑魚是怎麼來的呢?
殖環境

石斑魚喜歡在22-28℃的溫暖海水域,對於鹽度的適應範圍為11-41psu的廣鹽性魚類,對於海水中鹽濃度的適應力強。棲息地從珊瑚礁區、石礫區到礁岩區等地都會看見石斑魚的蹤跡。而石斑魚的養殖方式又分為海上箱網養殖、內陸鹹水魚塭養殖這兩種。[註01]

小知識
  • 1.海上箱網養殖
  • 將養殖設備設在沿近海,在海上將圍網體固定在養殖範圍內,利用天然的海洋環境進行養殖,可以避免內陸土壤鹹化、地層下陷的問題發生。但需要有動力小船當作交通工具往來海上箱網,投資門檻較高,且網具維護較困難、魚隻被偷抓的機率也較高。[註02,03]

     

     

  • 2.內陸鹹水魚塭養殖
  • 在陸地上挖建魚塭養殖,需要準備打氣水車、發電機、漁具等設備,入門門檻較海上箱網養殖低。但仍需考量養殖地的氣候條件與魚塭底質的狀況,注意養殖池老化、曬坪、水色等,且因為抽取地下水養殖,會有土壤鹹化、地層下陷的可能。不過魚塭養殖的生長環境較單純、可控制,較能控管魚隻的狀況,減少因病情、氣候導致的損失。[註03,04]

A
殖過程[註05]

1.孵化期

 

石斑魚屬於雌雄同體,先雌後雄的魚類,年輕時為雌性,雌魚成長到3歲以上才會開始產卵或長大到8歲以上會變為雄性。石斑魚是一年多次產卵型的魚種,每年3月到10月之間的產卵期,雌魚會產生費洛蒙吸引雄魚,當雌魚排卵時,雄魚也會迅速排精,讓兩者在水中體外受精。

 

此時,漁民會把浮在水面上的魚卵收集後放置水桶或水泥池中,經過流水式的篩選後,留下成功的受精卵再移到孵化池裡。受精卵需要2至3天孵化成幼苗,再經過24至30天長成2~3公分長的「白身仔」,石斑魚的孵化成功的機率約30%,其中環境的氣候和水質都有可能影響孵化成功率。

 

 

  • 收集石斑魚卵收集石斑魚卵
    室內洗卵場室內洗卵場

 

(照片來源:農業知識入口網-石斑魚主題館)

 

 

2.魚苗期

 

魚苗的培養雖然是高利潤的產業,但也同時是需要高技術、承擔高風險的產業。培養時需要特別注意水質、氣候,以及病毒的感染,將「白身仔」養到可以賣的魚苗,其成功的機率介於20%到90%。而季節也會影響魚苗的價格,在農曆過年到清明節之間的「越冬苗」,因為養到當年底即可收成,價格相對較高;而5月到8月的「當年苗」因為要養到隔年才能收成,魚苗的價格較便宜,不過也因為此時溫度高、魚苗成長快,存活率也提高許多。

 

  • 東星斑苗東星斑苗
    金錢斑苗金錢斑苗

 

(照片來源:農業知識入口網-石斑魚主題館)

 

 

3.成魚期

 

石斑魚會視市場需求的大小來決定撈捕的時間,一般從魚苗養到1台斤需要8~10個月的時間,養到2台斤以上則需要1年以上的時間。因為石斑魚喜好生活在岩礁處,漁民有時會在養殖區內放置魚簍供石斑魚躲藏。成魚期最重要的是保持溫度與水質,做好魚病管控。

 

 

4.魚病防治[註06]

 

石斑魚常見的魚病有神經壞死病毒與虹彩病毒,神經壞死病毒主要好發在魚苗時期,有垂直感染和水平感染兩種可能,神經壞死病毒會讓魚苗的身體變黑、無法保持平衡,進而讓細胞壞死導致死亡,感染神經壞死病毒的死亡率高達90%以上。虹彩病毒則好發在成魚期,主要是由水平感染傳播,虹彩病毒會讓石斑魚的脾臟器官產生病變,就算感染虹彩病毒但未死亡的魚,也會持續傳播病毒,其死亡率約為60%。

 

石斑漁民會使用疫苗預防,不論是用注射、浸泡或參混在飼料中,都是可行的方式。除了疫苗預防以外,更重要的是做好養殖場內的水質、環境器材的消毒以及搭配益生菌的使用,才能從源頭避免石斑魚染病而死亡。

 

延伸閱讀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