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農教育資訊整合平臺

臺灣農產地圖

生產方式
我很好奇我們吃的鰻魚是怎麼來的?
產環境

鰻魚是在淡水中棲息成長,長成後會順著河流到下游,最後回到海洋中的產卵場繁殖。鰻魚的產卵期據推測始於早春到夏季中期,其產卵和孵化是在水深400-500公尺的水層,該水層溫度約在16-17℃。卵孵化後,幼苗逐漸上升至表層海水,並隨海流漂游,歷經柳葉鰻的變態過程,之後長成透明的鰻線,而到達沿海河口附近。透明鰻會潛入近岸的海底泥中、岩礁縫隙等地,並等待時機溯河而上至淡水水域成長;等到長大後,再降河入海進行交配繁殖後代的任務。[註01]

 

目前鰻苗繁殖技術仍不發達,因此必須在河口捕撈天然鰻苗;而將鰻苗養至成鰻大小,已有人工繁殖技術。整個鰻魚產業專業分工,分為專業捕鰻線、鰻線買賣、鰻線養至鰻苗、鰻苗養成、成鰻買賣,及鰻魚加工食品業者。[註01]

 

鰻魚養殖池可分成硬池、軟池及蓄養池:
 

  硬池 軟池 蓄養池
養殖池的材質 磚塊或混凝土砌成水池 在泥土地上挖掘池塘 水泥砌成
池塘面積 小 (約0.1-0.3 公頃) 大 (在0.5-0.8公頃) 最小 (約為8-10平方公尺)
池水深度 淺 (約1-1.5公尺) 深 (約2-3公尺左右) 最淺
養殖方式 集約式養殖為主 以半集約式養殖為主 密度高,因此需採大量流水及曝氣方式蓄養

 

  • 硬池硬池
    軟池軟池
    • 蓄養池蓄養池

 

 

(以上照片來源:財團法人臺灣區鰻魚發展基金會)

A
產過程

1.捕捉鰻線(鰻苗)
鰻線採捕時間大概在每年12月至隔年2、3月,這時臺灣各地的河川出海口或河口附近沿岸都會出現鰻線。鰻線捕撈業者即利用此時期進行捕撈,其採捕漁法依地區而異,如宜蘭地區多使用扒網,彰化地區則以定置網最常見。鰻線的捕獲常因不同年度、地區或捕撈時期而產量不穩定,以致價格波動頗大,並直接影響養鰻成本。[註01]

 

近年來受到河川汙染、水庫建造、棲息地破壞及氣候變遷等影響,導致鰻苗產量有逐漸下降的趨勢。[註02]

 


2.整備池塘
魚池經過一段養殖時間後,池底常會沉積很多汙泥,使底質及水質惡化,影響魚類生長,因此需清除汙泥。接著進行消毒及日曬池底,清除池底的寄生蟲、黴菌及細菌等病原體。最後灌入池水、投放益生菌,並監測水質。[註01]

 

  • 曬池曬池

 

3.鰻線(鰻苗)養殖
剛捕獲的鰻線經過鰻線買賣業者收購之後,售予鰻線養殖業者進行馴餌,並養殖至一定大小之後,再出售給鰻魚養殖業者養成。[註01]

 

  • 鰻線養殖場鰻線養殖場
    稚鰻(黑子)養殖 稚鰻(黑子)養殖

 

4.鰻魚養成
鰻魚養殖業者會餵養鰻魚粉狀飼料或粒狀浮性飼料,大約飼養一個半月之後進行大小篩選及分養,避免體型較小的鰻魚無法搶食飼料而營養不良。[註01]

 

由於粒狀浮性飼料投放方便,而且飼料比較不會溶解於水中,可避免水質汙染及提高飼料餵養效益,漁民會在養殖前期投餵粒狀浮性飼料,到了養殖後期,再投餵粉狀飼料,增加魚肉風味及肉質口感。[註01]

 

粉狀飼料需經過漁民調配、攪拌成泥塊狀,為了避免粉狀飼料漂散、溶解,漁民會將飼料投入鐵網中,鰻魚一聞到味道就會聚集搶食。

 

  • 粒狀浮性飼料投放,鐵桶為飼料桶,可電動噴撒至養殖池中粒狀浮性飼料投放,鐵桶為飼料桶,可電動噴撒至養殖池中

 

  • 粒狀浮性飼料投放,鰻魚餵食狀態粒狀浮性飼料投放,鰻魚餵食狀態
    粉狀飼料投放,鰻魚餵食狀態粉狀飼料投放,鰻魚餵食狀態

 

(以上照片來源:財團法人臺灣區鰻魚發展基金會)

A
料來源

註01:臺灣淡水魚類養殖(上) 白志年、劉富光,水產試驗所特刊第11號,2010年。
註02:鰻魚的加工利用,蔡儀冠、高淑雲、吳純衡,水試專訊第43期,2013年。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