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農教育資訊整合平臺

臺灣農產地圖

教學資源
飲食文化
你有聽過鰻魚的故事嗎?一起來看看有哪些故事吧!
族拜鰻祭 吃白鰻麻糬祈求平安

邵族拜鰻祭 吃白鰻麻糬祈求平安

 

傳說中,邵族祖先因為追逐白鹿,而發現日月潭,從此除了狩獵以外也會漁撈。「拜鰻祭」在農曆的七月初三舉行,族人會利用糯米做成鰻魚造型的麻糬,作為祭拜祖靈的供品,祈求外出狩獵的勇士們,能像鰻魚生命力強、動作迅速有力,平安豐收歸來。

 

在祭典上,每戶人家都要準備一條白鰻麻糬,長約60公分、寬約10公分,並且貼上寫有各戶家主姓名的紅紙條;在儀式開始前,Shinshii(女祭司)會將兩顆龍眼籽壓在白鰻麻糬的頭上作為眼睛,並且插上紅色的花朵裝飾。接著,這些白鰻麻糬集中堆放在祭場中央的竹器上,最上面放著一把菜刀。

 

在一連串的祭祀儀式之後,Daduu(頭人)會將白鰻麻糬切成兩段,頭部發還給各戶人家帶回,族人則以酒酬謝,尾部則是獻給Daduu(頭人);早期由於族中的孩子都吃不起零食或糖果,白鰻祭的白鰻麻糬對孩子來說是難得的點心,因此結束祭儀後,Daduu(頭人)會將白鰻麻糬的尾部集中起來,讓孩子排隊領取,現在物資富足,尾部會在祭典當天由族人聚餐享用。[註01]

A
燒鰻魚的演變

蒲燒鰻魚的演變

 

日本食用鰻魚的歷史悠久,在江戶時代以前,人們料理鰻魚的方式主要是串起來鹽烤,再蘸醋或味噌調味。等到江戶中期1750年之後,醬油、味醂、酒、砂糖等調味料普及,再加上活鰻剖腹的技術發展成熟,才逐漸發展出現在大家熟悉的「蒲燒」料理方式──將鰻魚剖開,塗上醬汁燒烤。

 

為何稱為「蒲燒」呢?
有一種說法是,以前人們會用竹籤將整條魚貫穿燒烤,形狀類似山蒲花,因而得名。雖然後來改變料理方式,形狀已經與從前不同,但仍沿用這個名稱。

 

蒲燒方式比一比 關東做法v.s關西做法
在日本,同樣名為蒲燒鰻魚的料理,以東京為首的關東做法,與以京都為首的關西做法,從處理魚肉到料理方式都有所不同,可能與地理環境及江戶時代的交通技術有關。

 

●關東做法:剖背、用竹籤串起、先烤後蒸再烤
關東地區習慣從鰻魚的背部剖開,有一說法是江戶(東京的舊稱)與東京灣的距離近,即便江戶時代的交通不如今日便利,仍能取得最新鮮的鰻魚,為了不傷及鰻魚的內臟,選擇以剖背的方式處理鰻魚。

 

剖開鰻魚之後,從肉質較厚的背部插入竹籤,先以蒸煮的方式,讓鰻魚的肉質變得柔軟,並且蒸出多餘的油脂。接著,塗上醬汁燒烤。如此反覆蒸煮及燒烤的過程,吃起來口感比較軟而綿密。

 


●關西做法:剖腹、用鐵籤串起、直接烤
關西地區會從鰻魚的腹部剖開,可能是京都離海較遠,為了保持鰻魚的鮮度,必須先取出內臟,因此以剖腹的方式處理。

 

接著,用鐵串貫穿好幾條鰻魚,直接碳烤,塗上醬汁後再繼續進行燒烤。由於燒烤的時間比較長,因此使用比較耐高溫的鐵串。燒烤出來的鰻魚比較香脆。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