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列印區塊:

食農教育資訊整合平臺

臺灣農產地圖

在地特色
聽說臺灣東部海域有一種魚會飛,叫作飛魚,去哪裡可以看到很多飛魚呢?
讓我來告訴你飛魚最主要的漁場在哪裡...
東縣、花蓮縣飛魚
臺東縣、花蓮縣飛魚

每年3月到7月左右,當海水溫度上升時,成群的飛魚開始洄游到臺灣海域,一群較靠岸的飛魚會從南部海域隨著黑潮一路往北,游經東部海域,之後到達東北部海域;另一群飛魚則由日本南方海域洄游到彭佳嶼附近產卵,這段時間是臺灣的飛魚季。

飛魚季期間,漁獲豐碩而且飛魚文化最豐富的地方,就在蘭嶼及臺灣東部海岸,臺東縣和花蓮縣有哪些精彩的飛魚故事呢?一起來看看「在地特色小教室」吧!

A
地特色小教室
快速索引
    在海面上滑翔的飛魚,就像是海洋中的小精靈,對於居住在臺灣東部海岸及離島的居民來說,牠們是來自於海洋的禮物。每年3月左右,當海水溫度升高時,成群的飛魚順著黑潮洋流洄游到臺灣附近,由南往北游過臺灣東部的海域,為當地居民帶來豐富又肥美的漁產資源。
    在臺灣東部海岸,包括離島蘭嶼、臺東縣成功鎮和長濱鄉,以及花蓮縣豐濱鄉等地,漁民會出海捕撈飛魚,這些地方蘊含了豐富的原住民族文化,在達悟族、阿美族、噶瑪蘭族和撒奇萊雅族的傳統飲食之中,飛魚都佔有重要的地位。
    飛魚是達悟族人最神聖而重要的漁產資源,在傳統文化中,一整年的生活安排都是以飛魚汛期為核心,將一年劃分成三個季節:飛魚將來臨的季節、飛魚海上漁撈的季節,以及飛魚海上漁撈結束的季節,每個季節都有它相對應的禁忌及重要的慶典。[註01,02]
    每年春天是飛魚洄游到蘭嶼的時節。在飛魚季來臨之前,部落中的男性就會組織團隊分工合作,共同整理大拼板舟(簡稱大船)船身,將船槳固定,為船身重新上漆並插上羽毛,並仔細檢視所有的捕魚器材。等時間到了,就會將大船推到海邊灘頭上,準備舉行招魚祭。[註02,03]
    大約在國曆3月中下旬,通常會由紅頭部落先舉行招魚祭,隨後各部落會陸續舉辦。招魚祭當天清晨,部落裡所有的男性都要來到海邊的灘頭參與儀式,他們帶著禮刀、頭戴銀盔、脖子上掛著金箔等,盛裝前往。在灘頭上,主祭者及耆老會講話訓勉,並解說飛魚季期間的禁忌。[註02]
    飛魚季剛開始只能在夜間捕撈飛魚,族人會用火炬吸引飛魚聚集,再用網具捕捉,有些飛魚甚至會跳上甲板自投羅網。到了飛魚季的中期,才能在白天捕撈。追逐網漁法是由船隊進行,放下漁網之後,漁民會直接下海來趕魚入網;而刺網則是在海中設置一面網牆,等待飛魚經過時,就會纏繞在網目上。[註02]
    飛魚季期間時,族人只在深海區捕捉洄游性魚類,不能捕捉沿岸底棲性魚類,也不能在海邊戲水、潛水,才能讓沿岸生態休養生息。出海時,族人會以海面上的礁岩作為深淺海區的地標,超過地標後才會開始捕魚,每次回程時越過地標進入淺海區時,就會開始唱豐收漁歌。[註02]
    國曆6月至7月期間,達悟族人會舉行飛魚收藏祭,從這天起,不可以再捕捉飛魚,要改抓其它的魚類來食用,並將之前抓到的飛魚曬乾儲存。族人會在魚肉上抹鹽來防腐防蟲,並吊掛在竹竿上加以日曬。[註02,03]
    大約國曆9月至10月時,會舉行飛魚終食祭,這一天會殺豬慶祝,烹煮飛魚乾、芋頭及地瓜,家人團聚吃團圓飯。這天之後,禁止再食用飛魚,吃不完的飛魚乾也不能隨意丟棄,而是掛在屋子旁的柴架上讓豬狗食用,藉此來表達對飛魚的尊重。[註02,03]
    每到飛魚季期間,臺東縣和花蓮縣沿海的阿美族部落幾乎是全體動員,有些人捕魚,其他人處理漁獲。阿美族人會在夜間出海捕捉飛魚,他們以探照燈照射使飛魚聚集,再利用弧形漁網捕捉,這種漁法稱為焚寄網。[註04]
    阿美族捕獲飛魚之後,主要以燻烤方式製作飛魚乾。族人會將飛魚剖開、去除內臟,並以鹽水浸泡數個小時,再將魚肉放在炭火上慢慢燻乾。有時為了增加風味,阿美族人會在炭火上放置一層月桃梗來烘烤,讓香味慢慢燻入魚肉中,吃起來會有種獨特的風味。[註04]
    漁民把握飛魚季來捕撈飛魚,從漁撈的方法、時間和地點都有相對應的習俗,並發展出料理和保存魚肉的方式,這些思維與行動展現了永續利用海洋資源的智慧,也讓飛魚每年持續帶來了源源不絕的漁產資源。
    A
    料來源

    註01:原初豐腴的島嶼─達悟民族的海洋知識與文化,夏曼‧藍波安,國立清華大學人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
    註02:達悟族傳統海洋知識與文化研究暨活用推廣委託專業服務採購案(正式報告),楊政賢, 郭健平, 王靜嫺著,2020年。
    註03:蘭嶼部落文化基金會-祭典儀式
    註04:農業兒童網-飛魚的文化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