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農教育資訊整合平臺

臺灣農產地圖

生產方式
我們吃的竹筴魚是怎麼來的呢?
產環境

竹筴魚主要棲息在大陸棚海域,喜歡群游在近沿岸水域,大致分布在西北太平洋區,有日夜垂直分布的習性,白天會棲息在水層較深的地方,夜晚則會上升到水面。棲息深度範圍在0-275公尺,但通常在50-270公尺左右。[註01]

A
產過程

竹筴魚是臺灣常見魚種,漁民會用由底拖網、一支釣、流刺網和定置網捕獲,通常臺灣東北角地區的漁民多以一支釣或扒網方法捕獲。[註02]

 

一支釣

 

一支釣是傳統漁法之一,主要工具是釣竿、魚線、鉛錘、魚鉤和魚餌,作業成本低,也非常看重漁民的經驗和技術。漁民會駕駛動力漁船,到外海用一根或數根釣桿,並根據特定季節、特定地點,針對不同魚種釣魚,因此可以選定目標魚種,不會造成濫捕,對環境比較友善。[註03]

 


 

扒網

 

扒網是火誘漁業的一種,又稱為三腳虎,漁具由二袖網和一囊網所組成,構造簡單、操作方便,而且不需要大量人力,捕魚效率很高。

 

扒網撈捕竹筴魚是利用牠的趨光性,將魚群以燈光誘集後,再用漁網加以捕撈,也因此扒網漁船早出晚歸,並載有小型燈船。當漁民發現魚群之後,會用吊桿將燈船吊入海面,漁民上了燈船後,會打開集魚燈開始吸引魚群,而原來的網船也會在附近打開集魚燈,兩艘船互相配合,等待時機收網捕撈。[註04]

 

由於扒網吸魚效率高,漁獲量大,因此具有爭議。為了降低扒網對海洋資源的影響,漁業署訂定「鯖鰺漁業管理辦法」,規定東北海區每年6/1-6/30和農曆12/29到1/18禁止捕魚,且任何時候,除了少數小型扒網船允許在離岸6-12浬作業外,絕大部分的扒網船都不得進入離岸12浬海域作業。[註05]

 

一般扒網漁具構成圖扒網漁船作業模式圖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