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特色
來喝喝看,這可是來自臺東的特色茶-紅烏龍~
為什麼叫「紅烏龍」?它有什麼特別的嗎?
我知道!因為它是「紅色」的烏龍茶!
對,也不對!紅烏龍的茶湯顏色雖然是紅色,但它會取名為紅烏龍主要是因為它是結合「紅茶」與「烏龍茶」的特色茶,具有熟果香,富有活性、耐泡甘醇,非常適合在炎熱的夏天拿來製作成冷泡茶喔!
臺東紅烏龍

在臺灣茶業發展的歷史中,相較於「大前輩」包種茶、鐵觀音等茶種,紅烏龍只能算是資淺的後起之輩,但它卻憑藉著創新製茶法為臺東茶區走出一條自己的路。讓我們一起跟著「在地特色小教室」來看看茶及飲料作物改良場東部分場與民間茶農如何翻轉臺東茶區的命運,寫下精采的故事吧!
在地特色小教室
快速索引
臺灣茶業發展可溯及荷據時代的轉口貿易開始,到清末時期先民從大陸沿海省分,將茶種、栽植方法、製茶技術傳承到臺灣,發展迄今有幾百年的歷史。[註01]
民國70年製茶工廠設置條例廢除,茶葉由外銷逐漸轉為內銷市場,半球形包種茶席捲臺灣成為茶葉市場的主流,並營造不少知名的地區特色茶如凍頂烏龍茶、阿里山和梨山等高山茶。[註01]
其中,花東最大的茶區當屬鹿野茶區,主要分佈在臺東縣鹿野鄉永安、龍田村及延平鄉永康村,民國112年總面積約為106公頃,但在民國69~84年間的全盛時期,茶葉種植面積可是高達5-6百公頃。[註01、02]
然而民國85年後,因為茶農與製茶廠間的銷售對立、缺乏知名度及特色、進口臺式茶低廉的產製成本,影響到中低海拔茶區,鹿野茶區進入黯淡時期,茶農面臨生存困境,極需突破轉型。[註01]
為突破鹿野茶區困境,民國97年在當時的茶業改良場臺東分場與民間茶農的努力下,決定以創新製茶法拯救低迷的茶產業。他們利用夏秋茶生產發酵程度較重之烏龍茶,結合烏龍茶與紅茶兩種工法,調整揉捻與炒菁的製程順序,製作出茶湯明亮橙紅有如紅茶的新興茶,並取名為「紅烏龍」。[註01]
臺東鹿野的紅烏龍,不限定製作品種,茶菁條件也不易受到如季節、品種,病蟲害等限制,適合在友善或有機茶園推展。鹿野茶區雖然曾經一度沒落,所幸近年靠著紅烏龍一舉翻身,成為臺東地方特色茶的驕傲。[註03]
紅烏龍能讓鹿野茶區翻身,除了農民的製茶技術外,合適的氣候與地理特色也不可少。臺灣東部茶區大多位於中低海拔,夏秋季光合作用旺盛,茶芽生長快速,含有高量的化學成分,正好適合重發酵、轉紅製程,這正是鹿野茶區的優勢。[註04]
紅烏龍在製作時,在前期的製程會進行烏龍茶的萎凋、靜置攪拌,接著轉進紅茶的揉捻製程,然後再控制醱酵、殺菁、初乾、覆炒、團揉、乾燥、精製、烘焙等,因為萎凋及攪拌的時程可機動調整,因此對製茶師的工時負擔比較小。如果茶葉經過小綠葉蟬吸食,還可以做出具有蜜香味的紅烏龍,甚至再細分成花香、果香味等等不同的風味與口感。[註05]
若想要瞭解紅烏龍的口感及特色,或許可以從茶人洪飛騰先生所寫的「紅色茶湯鮮果香,甘醇回味撲鼻樑,一心二葉手工採,冷泡滋味透心涼」窺探出精髓。紅烏龍屬焙香型球形烏龍茶,發酵程度重、著重烘焙,可長久存放。茶乾呈球狀、色澤烏黑帶有光澤,茶湯色澤似紅茶,滋味卻是烏龍茶風味,因為耐泡、富有活性,是冷泡茶的上選材料。[註01、03]
因為紅烏龍結合了烏龍茶與紅茶的特性,許多人可能會好奇這三種茶有什麼不同?有品茶師繪製了簡單的比較表,幫助我們了解這些茶的差異,方便大家可以挑選自己喜愛的茶風味。[註06]
茶區的劣勢被翻轉後,鹿野茶區迎來產地茶的春天,也吸引許多青年返鄉接班茶園。這些年輕人積極為紅烏龍尋找新的可能,有青農與社區文化工作者合作,推廣茶文化導覽及紅烏龍的製法;有人向國際市場主動出擊開拓新客戶。他們甚至讓紅烏龍變成跟紅酒相同地位的佐餐飲品,登上國宴餐桌,還研發出手沖紅烏龍咖啡、紅烏龍啤酒等產品,賦予紅烏龍新生命。[註03]
為了讓紅烏龍發展更為壯大,紅烏龍合作社於民國109年成立,成員平均年齡33歲,凝聚了各方年輕茶農的想法與資源,齊心協力打團體戰。他們擬定分級、時尚品味的文青風路線,聘請專業公司協助行銷,用創意突破銷售盲點,提升紅烏龍的品牌與價格,加上政府及農業單位在經費及技術上的挹注,鹿野紅烏龍已走出自己獨一無二的風土品味。[註03]





地方人物誌
紅烏龍之父-吳聲舜 [註05]
說到紅烏龍的誕生,不得不提到當時任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茶業改良場臺東分場分場長的吳聲舜。當時鹿野茶區受到廉價越南進口茶大量銷臺的影響,價格暴跌近成,又錯過了蜜香紅茶發展的順風車,讓瑞穗的茶農搶先做出成績,許多茶農都覺得鹿野茶區沒希望了,不是轉作果樹就是往其它茶區跑。
但吳聲舜覺得,他有責任再為臺東研發出一個專屬的特色茶。在民國97年7月8日,吳聲舜召集茶農、製茶師傅到臺東分場會議室,發表紅烏龍的製程。一開始做出來的紅烏龍其實並不好喝,吳聲舜立刻說改重培火,焙到後面,茶湯竟然轉甜了,而揉成球狀的烏龍茶葉也很耐泡。
吳聲舜認為紅烏龍具有很大的潛力,於是開始大力推廣。同年9月,他舉辦了第一場紅烏龍競賽。他認為最快興起紅烏龍風氣的方式就是通過比賽。茶行為了爭取好成績,自然會更加用心製作,而取得好成績的茶葉也能更容易銷售出去。在這種正向循環下,紅烏龍的銷量和知名度迅速提升,鹿野的茶業也逐漸回溫。後來,紅烏龍產業發展起來後,鹿野農會聯合當地茶農送給他一塊「紅烏龍之父」的匾額,以感念吳聲舜的貢獻。
資料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