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蓮是多年生的浮葉型草本水生植物,需要在魚塭或是池塘裡栽種,土壤的肥沃與否並不是最重要的,影響野蓮生長的關鍵因素在水質。野蓮需要乾淨無汙染的水,除了水的來源很重要以外,農民們還會在進水口加裝濾網來過濾雜質,同時避免福壽螺的入侵。 [註01,02]
農民大多使用走莖進行野蓮的繁殖,會先將魚塭或池塘內的泥土整平,再用類似插秧的方式,將走莖種入泥土中,植株種植的距離以50X50公分最為適合,種太密集會影響野蓮的外觀品質。
種植後的第一週會將池塘內的水位保持在3-5公分的深度,等到野蓮定根開始生長後,慢慢調高池塘內的水位,以促使葉柄伸長。
-
種植野蓮的情形
(照片來源:高雄區農業改良場旗南分場)
每半個月可追肥一次,肥料的使用量與間隔時間,會依照不同土壤的肥沃程度來調整。
有些野蓮農民會在水池中養殖吳郭魚、草魚、烏鰡等,協助吃掉水中的水草和浮萍,讓野蓮能順利行光合作用,也能吃掉福壽螺等害蟲,避免被福壽螺吃掉野蓮的嫩莖。[註04]
-
水面上的浮萍會和野蓮搶陽光
(照片來源:黑胡桃網路閣-彭淑貞)
葉柄生長到90公分以上即可採收,採收的時候會先將池裡的水放掉一些,將水位降到手臂的長度,農民再伸手搆到土壤,從根部將野蓮整株拔起,交由旁邊的夥伴摘除葉子,並進行初步的清理與挑選作業。
-
進行野蓮的初步清理與挑選
(照片來源:數位島嶼-阿雄)
採收後的野蓮會載回工廠,先將非食用的根部用剪刀去除,再到室內的水池中,由人工進行第二次的清洗與分級,在清洗挑選過後,只有大約三分之一的野蓮會成為市場上的商品販售,另外三分之二為野蓮的格外品(不符合市場規格的產品)。
-
工作人員需長時間泡在水中,為野蓮清洗分級
(照片來源:高雄市政府農業局)

- 野蓮包裝
野蓮的長度非常長,所以都會將野蓮捲成圓圈狀包裝。為了減輕野蓮產業的人力成本,高雄區農業改良場研發出野蓮自動包裝機,從捲野蓮、放入塑膠袋、封口都可以一機完成,和人工包裝比起來,可以節省許多人力作業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