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農教育資訊整合平臺

臺灣農產地圖

教學資源
在地特色
我最近好喜歡吃鯖魚罐頭喔!
我也喜歡,鯖魚罐頭加在湯麵裡有種獨特的味道。
你們知道臺灣的鯖魚罐頭最早在哪裡生產嗎?鯖魚食材又是從哪裡捕獲的呢?讓我來告訴你們。
蘭縣蘇澳鎮鯖魚
宜蘭蘇澳鯖魚

以前,臺灣鯖魚產量最高的地方就在宜蘭縣蘇澳鄉的南方澳漁港。現在,雖然南方澳漁港不再是鯖魚產量最多的地區,但是從基隆市和新北市捕獲的鯖魚,多數會再轉運往南方澳進行拍賣或再加工成其他產品,因此仍然被稱為「鯖魚的故鄉」[註01]。

 

為什麼南方澳仍然是鯖魚的集散地呢?在地人又是如何傳承與發揚鯖魚文化?答案就在「在地特色小教室」。

A
地特色小教室
快速索引
    鯖魚是南方澳漁港最具代表性的漁產之一,也是許多南方澳漁民賴以為生、養活一代代漁民子弟的最主要收入來源。[註02]
    一說到鯖魚,大家可能先想到鯖魚罐頭或鹽烤鯖魚,不過南方澳人剛開始抓鯖魚,並不是要給人吃的,而是為了釣鮪魚和鯊魚,卻苦無足夠的魚餌,於是突發奇想,將產量豐富的鯖魚當作釣餌。[註03]
    以前把鯖魚拿去做魚餌都來不及了,更別說要煮來吃,因此老南方澳人其實沒有吃鯖魚的習慣,過去在市場或餐廳裡若是遇到買鯖魚或點鯖魚的人,十之八九是外地人。[註04]
    而南方澳漁港之所以盛產鯖魚,得利於優良的地理位置與環境。南方澳漁港所處的海岸地形很適合作為漁船的避風港。
    更棒的是,宜蘭外海正好是黑潮流經之處,因此帶來許多迴游魚類,加上宜蘭外海有多種多樣的海洋生態棲地,提供這些洄游魚類良好的棲所,讓這些洄游魚類匯集於此,例如近海的鯖魚、鰹魚和鰆魚,或是遠洋的鯊魚、旗魚和鮪魚等大型魚類,漁業資源非常豐富多樣。[註05]
    隨著鯖鰺大型圍網捕撈技術的引進,使南方澳鯖魚的捕獲量大增,所需的漁工也更多了,一些漁民賺到錢不甘於看天吃飯,於是開設加工廠,開始製作茄汁鯖魚罐頭。[註04]
    我國大型圍網興盛之時,南方澳漁港是大型圍網唯一的基地,因此鯖魚的產量也最多,長久以來發展出最完善的鯖魚運銷拍賣制度,再加上鯖魚加工廠也很多,現在即便產量不再是第一,從基隆市和新北市捕獲的鯖魚,多數還是會轉運往南方澳拍賣或加工。[註01]
    現在漁民用俗稱「三腳虎」的扒網(臺式圍網)取代大型圍網捕撈鯖魚,他們在夜晚點燈,將魚群聚集後,用扒網圍捕集中,再用船上的吸魚機把圍捕的魚全部吸上船艙內,幾十分鐘內就可能捕到上萬斤的魚,既省時省力又效率高。[註07]
    也有老漁民復興傳統一支釣漁法「釣艚仔」,在竹筏上垂釣,雖然漁獲的數量遠比圍網的方式少,而且需要高超的技巧和經驗的累積,但是可以控制捕獲的數量,對環境比較友善和永續。[註07]
    每年12月到隔年1月,正是鯖魚的盛產期,這時候的鯖魚最肥美。而每年產季前大約9到10月之間,宜蘭縣討海文化保育協會都會舉辦南方澳鯖魚祭,迎接產季的到來。[註04]
    鯖魚祭中的祈福儀式和踩街活動,除了祈求有個豐收的鯖魚季,更重要的是透過活動讓大家齊聚一堂,藉由祝禱詞讓更多人了解鯖魚越來越少的問題,並凝聚大家對鯖魚的感恩之情,期許為環境和社區貢獻己力。[註04]
    踩街活動集結了在地學校、社區、協會與民眾,眾人帶著一起製作的大型紙紮鯖魚踩街遊行,繞行南方澳漁港大街,浩浩蕩蕩的陣容吸引許多人的目光。[註04]
    大街上,在地青年用在地最新鮮的鯖魚和食材,以創新的料理方式復興記憶中阿嬤的味道,而外帶餐點竟然是用竹葉包裝,不燙手還很環保,用以表達愛家鄉與維護環境的心意[註06]。
    越來越多人實踐鯖魚祭的精神,用嶄新的方式傳承了南方澳的鯖魚文化。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