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特色
吃牛肉麵一定要配酸菜,鹹香的酸菜好開胃啊!
對呀,不只是牛肉麵,雞湯、蒸魚配酸菜都好吃!不知道是如何製作的?
臺灣大部分的酸菜由芥菜加工製成,雲林縣大埤鄉一直是台灣主要的芥菜產地,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大埤芥菜的故事吧!
雲林縣大埤鄉芥菜
雲林縣的芥菜大部分都被製成酸菜使用,其中以大埤鄉及周邊地區種植面積較多,生產面積與產量雖然不是全國最高的地方,但加工製造的酸菜產量為全臺第一,走進大埤鄉只要聞一聞就知道這裡是「酸菜的故鄉」,一起來認識大埤芥菜吧! [註01,02]
在地特色小教室
快速索引
雲林縣大埤鄉的興安村 ,舊稱「三塊厝鹹菜桶」(鹹菜就是客家話的酸菜)是全臺最大的酸菜產地,因為大埤全境地勢平坦、水源豐富,日照充足又有北港溪氾濫沉積的肥沃地利,早期以水稻為大宗,每年二期稻作結束後約十、十一月開始種下芥菜,一直到隔年一月,都是大埤人最忙碌的時候,忙著種芥菜及製作酸菜。 [註02]
早期大埤鄉的客家人經過移民、通婚等生活習慣轉化成其他族群,而三山國王一直是客家人的守護神,有三山國王廟就有客家裔在附近,同時醃漬物也是客家飲食上的特色,由此可見早期客家人在大埤鄉生活的痕跡。
在冬天裡長大的芥菜,農民先用鋤頭將芥菜鏟起,直接在田間曝曬萎凋1~2天,讓芥菜減少水分,硬度、重量與體積都變小,避免運送及醃製過程中折斷葉柄,也有利於後續的醃製作業。
萎凋後的的芥菜會被集中放在吊布上,吊到卡車上後運送去製作酸菜的大酸菜池,大埤鄉的酸菜形成產業規模化製作,有別於以往的人工搬運,現在會用卡車、吊車來載運。
每年冬天大約一月的時候,是大埤鄉農忙的時節,家家戶戶都在醃製酸菜,眾人將芥菜佈滿池子後,灑上粗鹽,一層芥菜一層鹽巴,層層堆疊,放眼望去到處都是一個個巨大的酸菜堡壘。
醃製超過一個月的酸菜就可以陸續取出,婆婆媽媽們會直接在醃漬酸菜的醃製池旁邊處理酸菜,去除根部及外層的葉片後就可以包裝出貨,貨裝桶運送到各個市場中。
製作酸菜時撒的粗鹽,就像天空降下白雪般的美麗景色,讓人想起詩詞中的「撒鹽空中差可擬」若在冬天時來到雲林大埤,就可以親眼看見用粗鹽撒到芥菜上白雪紛飛的模樣。
在年夜飯的餐桌上,總有一道讓小朋友皺眉的菜色,就是有著吉祥名字的「長年菜」,就是芥菜煮的哦,富含營養與膳食纖維,還必須一口吃下去不能咬斷,才有延年益壽的祝福。
芥菜的分身百百種,其中酸菜、福菜、梅乾菜都是由芥菜加工而成的:芥菜經由日曬、加鹽醃製後就是酸菜,而酸菜曝曬至半乾塞入玻璃瓶中保存就是福菜,如果將酸菜曝曬至全乾沒有水分後捆起來就是梅乾菜啦。
同時大埤鄉也盛產稻米,每年冬天大埤鄉空氣中除了有鹹香的酸菜味外,也能見到金黃色的稻草在田間曝曬,所以在每年年末都會有「雲林大埤稻草酸菜節」,讓民眾體驗滿滿的農村氛圍。
資料來源
註01:雲林縣大埤鄉公所
註02:微笑台灣-雲林大埤 全台酸菜產量第一,用聞的就知「到了!」
註03:客家雲入口網:認識福佬客
註04:黑胡桃網路閣-姓”芥” 一家菜
註05:台灣-梅乾菜和梅子無關?「梅子」的酸甜滋味亞洲獨有,解開台東物產梅子的身世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