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農教育資訊整合平臺

請選擇你的訪客身分

活動資訊

  • 臺東小米
    臺東小米
    臺灣種植小米已有幾千年的歷史,遠比稻米栽培的時間悠久,早在遠古時代就由原住民族種植,漸漸發展出豐富的小米文化;在臺灣本島的各族文化中,小米是最神聖而重要的作物,一整年的生活都以小米為核心,安排種植工作、祭典與日常飲食。然而,從日治時代以來,經過各個時期的政府規範和主流文化的影響之下,越來越少人種植小米,改以稻米為主食;近年來部分族人為了復興小米文化,開始種植小米,堅持將家族留下來的寶貴種子傳承下去,並運用自己種的小米製作傳統料理和創意美食。小米種植最多的縣市就在臺東縣,產地包括太麻里鄉、達仁鄉、海端鄉、大武鄉、金峰鄉及卑南鄉等鄉鎮。小米在臺東縣有哪些有趣的故事呢?快到「在地特色小教室」聽故事吧![註01,02]
  • 五股綠竹筍
    五股綠竹筍
    新北市種植的綠竹筍面積是全臺灣第一名,其中以五股、八里、三峽區產量最多,也最著名。由於地理位置與當地氣候環境的不同,各個產地發展出具地方特色的綠竹筍,其中五股區的綠竹筍生長於觀音山背風面,沒有強風吹襲,而且氣溫、濕度都很適合綠竹筍生長,除此之外還有許多原因,一起走進「在地特色小教室」,探索五股區綠竹筍的生產秘密吧!
  • 南投甜椒
    南投甜椒
    從民國110年的數據可以看到,臺灣生產的甜椒,有將近五成的產量都是從南投縣出來的,其中又以信義鄉、仁愛鄉的生產面積較大,幾乎集中在高山地帶。想知道為什麼集中在高山地帶嗎?一起來「在地特色小教室」找答案吧![註01,02]
  • 關廟鳳梨
    關廟鳳梨
    臺南市每10顆鳳梨就有3顆來自關廟區走在臺南市,平均10顆的鳳梨裡有3顆來自關廟區,關廟的鳳梨之所以能這麼出名,要從它的自然環境說起。關廟介於嘉南平原與新化丘陵的交界處,三面高、西面低,形狀就像一個畚箕,丘陵坡地排水良好,而關廟農民只在向陽的山坡地種植鳳梨,日照充足,加上PH偏酸的紅砂土,造就關廟鳳梨的好品質。關廟鳳梨從此發跡關廟鳳梨的起源要追溯到二次大戰後,農民從同樣炎熱的台東引進鳳梨,選擇在關廟陸軍山一帶的丘陵地試種,結果非常成功,從此成為關廟鳳梨的發源地。到民國73年時,台南縣政府為促進農業成長,提出發展精緻農業的政策,關廟鳳梨就在一鄉一特產的推動之下,打響了知名度,後來更是透過產業文化的推廣,與竹筍、關廟麵併稱為關廟三寶。目前關廟主要以台農17號金鑽鳳梨及台農19號蜜寶鳳梨為種植最大宗。
  • 貢寮九孔
    貢寮九孔
    新北市貢寮區位於臺灣東北角,三面環太平洋,海洋資源非常豐富。除了紫菜、石花菜以外,每年冬春之際,總會有人不畏路遠,特別來貢寮一趟,品嚐當季最新鮮、最美味的九孔。全臺有超過8成的九孔來自新北市貢寮,這裡曾是九孔主要養殖地,在全盛時期更是創下13億8,000萬的產值 [註01]。不過九孔產業卻沒有一直輝煌下去,反而受到不明原因的重創。到底當年發生什麼事情,貢寮九孔品牌又是如何振作起來?一起來看「在地特色小教室」吧!
  • 溪湖羊肉
    溪湖羊肉
    彰化縣位於臺灣中部,是一個充滿豐富農業資源和多元文化的地方。其中,溪湖鎮以其獨特的羊肉產業聞名全臺。這裡的羊肉不僅鮮嫩多汁風味獨特,還因其結合了傳統技術與現代化養殖方法而備受推崇。溪湖鎮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溫和的氣候和充沛的雨水,為羊隻的飼養提供了理想條件,孕育出高品質的羊肉產品。當地的羊肉市場和羊肉街是民眾採購和品嘗羊肉美食的熱門地點,也吸引了大量遊客前來體驗和購買各種羊肉產品,如羊肉片、羊肉乾和羊肉腸等。此外,溪湖鎮的羊肉產業還展示了當地居民對於永續發展的重視和實踐。許多農場採用環保的飼養方式,致力於保護自然環境,同時確保羊肉的安全和品質。這些永續發展的理念和做法不僅提升了產品的附加價值,也活絡了當地的經濟。溪湖鎮的羊肉產業也反映了這片土地上的文化傳承,每年舉辦的羊肉節和其他相關活動,讓更多人了解和珍惜這項傳統產業。

臺灣農產地圖

  • 臺東小米
    臺東小米
    臺灣種植小米已有幾千年的歷史,遠比稻米栽培的時間悠久,早在遠古時代就由原住民族種植,漸漸發展出豐富的小米文化;在臺灣本島的各族文化中,小米是最神聖而重要的作物,一整年的生活都以小米為核心,安排種植工作、祭典與日常飲食。然而,從日治時代以來,經過各個時期的政府規範和主流文化的影響之下,越來越少人種植小米,改以稻米為主食;近年來部分族人為了復興小米文化,開始種植小米,堅持將家族留下來的寶貴種子傳承下去,並運用自己種的小米製作傳統料理和創意美食。小米種植最多的縣市就在臺東縣,產地包括太麻里鄉、達仁鄉、海端鄉、大武鄉、金峰鄉及卑南鄉等鄉鎮。小米在臺東縣有哪些有趣的故事呢?快到「在地特色小教室」聽故事吧![註01,02]
  • 五股綠竹筍
    五股綠竹筍
    新北市種植的綠竹筍面積是全臺灣第一名,其中以五股、八里、三峽區產量最多,也最著名。由於地理位置與當地氣候環境的不同,各個產地發展出具地方特色的綠竹筍,其中五股區的綠竹筍生長於觀音山背風面,沒有強風吹襲,而且氣溫、濕度都很適合綠竹筍生長,除此之外還有許多原因,一起走進「在地特色小教室」,探索五股區綠竹筍的生產秘密吧!
  • 南投甜椒
    南投甜椒
    從民國110年的數據可以看到,臺灣生產的甜椒,有將近五成的產量都是從南投縣出來的,其中又以信義鄉、仁愛鄉的生產面積較大,幾乎集中在高山地帶。想知道為什麼集中在高山地帶嗎?一起來「在地特色小教室」找答案吧![註01,02]
  • 關廟鳳梨
    關廟鳳梨
    臺南市每10顆鳳梨就有3顆來自關廟區走在臺南市,平均10顆的鳳梨裡有3顆來自關廟區,關廟的鳳梨之所以能這麼出名,要從它的自然環境說起。關廟介於嘉南平原與新化丘陵的交界處,三面高、西面低,形狀就像一個畚箕,丘陵坡地排水良好,而關廟農民只在向陽的山坡地種植鳳梨,日照充足,加上PH偏酸的紅砂土,造就關廟鳳梨的好品質。關廟鳳梨從此發跡關廟鳳梨的起源要追溯到二次大戰後,農民從同樣炎熱的台東引進鳳梨,選擇在關廟陸軍山一帶的丘陵地試種,結果非常成功,從此成為關廟鳳梨的發源地。到民國73年時,台南縣政府為促進農業成長,提出發展精緻農業的政策,關廟鳳梨就在一鄉一特產的推動之下,打響了知名度,後來更是透過產業文化的推廣,與竹筍、關廟麵併稱為關廟三寶。目前關廟主要以台農17號金鑽鳳梨及台農19號蜜寶鳳梨為種植最大宗。
  • 貢寮九孔
    貢寮九孔
    新北市貢寮區位於臺灣東北角,三面環太平洋,海洋資源非常豐富。除了紫菜、石花菜以外,每年冬春之際,總會有人不畏路遠,特別來貢寮一趟,品嚐當季最新鮮、最美味的九孔。全臺有超過8成的九孔來自新北市貢寮,這裡曾是九孔主要養殖地,在全盛時期更是創下13億8,000萬的產值 [註01]。不過九孔產業卻沒有一直輝煌下去,反而受到不明原因的重創。到底當年發生什麼事情,貢寮九孔品牌又是如何振作起來?一起來看「在地特色小教室」吧!
  • 溪湖羊肉
    溪湖羊肉
    彰化縣位於臺灣中部,是一個充滿豐富農業資源和多元文化的地方。其中,溪湖鎮以其獨特的羊肉產業聞名全臺。這裡的羊肉不僅鮮嫩多汁風味獨特,還因其結合了傳統技術與現代化養殖方法而備受推崇。溪湖鎮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溫和的氣候和充沛的雨水,為羊隻的飼養提供了理想條件,孕育出高品質的羊肉產品。當地的羊肉市場和羊肉街是民眾採購和品嘗羊肉美食的熱門地點,也吸引了大量遊客前來體驗和購買各種羊肉產品,如羊肉片、羊肉乾和羊肉腸等。此外,溪湖鎮的羊肉產業還展示了當地居民對於永續發展的重視和實踐。許多農場採用環保的飼養方式,致力於保護自然環境,同時確保羊肉的安全和品質。這些永續發展的理念和做法不僅提升了產品的附加價值,也活絡了當地的經濟。溪湖鎮的羊肉產業也反映了這片土地上的文化傳承,每年舉辦的羊肉節和其他相關活動,讓更多人了解和珍惜這項傳統產業。

場域

教案

申請資訊

計畫名稱 申請日期 主辦單位
農業部推行食農教育補助作業原則
農業部(原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為落實食農教育法第十三條至第十五條規定,推行食農教育,特訂定本作業原則
  • 附件、食農教育補助作業原則修正規定
  • 附件、食農教育補助計畫構想書
農業部
114年農業部各類食農教育補助計畫檢索表
  • 114年農業部各類食農教育補助計畫檢索表
當年度皆可申請 農業部
114年食米學園計畫
農業部農糧署(以下簡稱本署)為推廣食米教育,深耕以米為主食,並結合在地食材、米食文化傳承及營養均衡之觀念,辦理「推動食米學園計畫」(以下簡稱本計畫),以「國產稻米」為主要素材,將在地特色食米、均衡營養概念、米食文化傳承、稻米多元加工利用及友善永續環境等內容融入課程,由各校自行設計符合在地特色之米食教案與體驗活動,透過學校、家庭及區域資源之互助合作,達到食米教育向下扎根之施政目標。實施期間:自民國114年1月1日起至114年12月31日止。申請對象及條件:提案單位為全國公立國民小學,以推動意願高且可配合本署行銷推廣活動之學校為主,得結合農業部各區農業改良場(以下簡稱農業改良場)、地區農會或本署輔導稻米產銷契作集團產區營運主體共同辦理。食米教育課程規劃:課程依內容分為「米食文化傳承探索」、「稻米栽培與生長過程」、「米食營養觀念」、「米食創意料理與餐桌禮儀」、「稻米永續環境保護」五大類,得依各校不同之資源特色及規劃參與計畫年級,參考地區農業資源及本署提供之參考教材及書單,以「稻米」做為主要素材,結合校園內各學科設計符合校園為本位之食米教育教材,同時記錄課程進行之成效。食米文化傳承探索(配合食農教育法推動方針-傳承與創新飲食文化):強化米食文化與節氣相關教學內容,融入故事化教學,使學童深入瞭解米食在文化傳承的意涵,可搭配營養午餐提供學童品嚐,使用原料米建議以稉米為優先,運用不同節氣提供當令應景米食,增進學童對米食文化的認知。稻米栽培與生長過程(配合食農教育法推動方針-支持認同在地農業暨地產地消永續農業):帶領學童了解稻米生產過程,包括稻米種類、在地特色稻米品種與種植稻米體驗學習,讓學生參與插秧、觀察生長期與收割等農事活動,結合鄰近農業改良場、稻米產銷契作集團產區或農場,促進對國產稻米的認識,強化支持認同在地農業。米的營養價值(配合食農教育法推動方針-培養均衡飲食觀念):藉由各種教材教導學生米食營養相關知識,包括認識等級區分與驗證標章、好米選購技巧、米食營養、臺灣米標章,藉由課程教育學童飲食鏈結農業之生活教育,引導學生食米之均衡營養觀念。米的創作料理與餐桌禮儀(配合食農教育法推動方針-深化飲食連結農業):帶領學生瞭解不同米食種類及特性與新興米穀粉之應用,促進學童對米食多元利用的認識,深化飲食連結農業。包括:(1) 教導學生煮好吃的飯、純米粉絲、創意飯糰及米穀粉製品(米鬆餅、米餅乾、米蛋捲等)實作料理課程。(2) 辦理創意便當、食譜募集或廚藝競賽。(3) 餐桌禮儀、食物擺盤教學。稻米永續環境保護(配合食農教育法推動方針-珍惜食物減少浪費暨地產地消永續農業):教育農業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學習減少農藥及肥料的使用、或有機農業及安全用藥等,提升稻米永續環境保護意識,並培養惜食、減少食物浪費觀念,可結合辦理校外學習活動(與食米教育相關體驗或活動至少達3小時),與其他食米教育相關執行單位合作如農會、農業改良場或稻米產銷契作集團產區等,共同規劃以學生為主資源之分享課程、講習及交流參訪等,考量都會區學校屬性,食米相關農事體驗非為執行本計畫必要條件。課程規劃內容建議參考食米食農教育網站,課程講師優先以本署輔導培訓之米穀粉種子講師或各區農業改良場食農教育專業人員師資。計畫評鑑辦理期程:初評:114年11月20日前將結果報送本署彙辦。複評:114年12月10日前完成。
  • 114年度推動食米學園計畫實施說明書
114-01-01~114-12-31 農糧署
114年食農教育推廣計畫徵案簡章
食農教育法於111年5月4日經總統令公布,農業部依據食農教育法第12、13、14、15條,特辦理114年食農教育推廣計畫,鼓勵各大專校院、法人團體及農業相關企業推行食農教育。請於於114年1月20日至114年2月20日前於「食農教育線上報名系統」(https://faepromo.moa.gov.tw)研提計畫。
114-01-20~114-02-20 農業部
114年食農教育創新整合計畫
計畫目的:食農教育法於111年5月4日經總統令公布,農業部依據食農教育法第12、13、15條,特辦理以下簡稱本計畫。希望透過農會提出計畫,依地區農業特色、連結與在地資源連結(包含青農、農業相關合作社、商家、企業等產製儲銷各面向成員),提供農業生產及國產農產品相關消費資訊及辦理食農教育課程及體驗活動,落實全民食農教育、達成農村永續發展。申請單位及補助原則:一、 申請單位:各級農會。二、 計畫申請人:須備有食農教育專業人員認可或申請送件中方可申請,首次申請本計畫的單位,不受此條件限制。三、 申請類型及補助款上限:(一) 本計畫申請對象分兩類:1.市(縣)級農會:以整合縣市資源辦理為原則。2.基層農會:以鄉、鎮、區資源辦理為原則。(二) 申請單位之計畫內容:1.須由模組A、B、C至少擇一辦理(最多辦理3個)。2.每個模組補助款上限25萬元(最多75萬元),如申請模組之場域已上架至「食農教育資訊整合平臺」,該模組補助款上限為30萬元(最多90萬元)。3.112年度有申請本計畫的單位,需繳交成果報告才得申請。提案申請說明:請各市(縣)級農會於113年10月9日(星期三)前提供調查有意願報名114年計畫之農會(含市(縣)級農會)及模組。申請單位需於113年10月23日(星期三)以前,提交以下文件給予上級農會彙整進行彙收,包含:計畫報名表、食農教育內容及執行方案、提案計畫書、合作意向書、申請單位自我檢核表。請市(縣)級農會於113年11月4日(星期一)前E-mail寄至CPC食農及綠照專用信箱fae_cpc@cpc.tw
  • 114年食農教育創新整合計畫徵案簡章
  • 114年食農教育創新整合計畫徵案簡章附件
113-10-01~113-11-04 農業部